氯普鲁卡因在牙科焦虑患者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28雷小朋
雷 飞,郑 圆,雷小朋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陕西 西安 710038)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牙齿健康和美容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拔牙、牙齿修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某些患者由于自身躯体疾病原因,或心理因素,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对拔牙术等口腔治疗方法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1]。牙科焦虑又称为牙科畏惧症,部分患者面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会产生畏惧感,从而逃避治疗,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影响心理健康[2]。如何确保此类患者及时接受治疗的同时,提升术中的安全性,缓解焦虑状况,是口腔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理想的麻醉方式是舒适化口腔医疗的基础,也是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关键。目前无痛治疗的观念在口腔治疗领域得到广泛认可,治疗过程中的麻醉效果也逐渐受到重视。氯普鲁卡因是一种中短效脂类麻醉药,具有较高的麻醉强度和代谢速率,以及较少的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3,4],氯普鲁卡因的麻醉效能与利多卡因相似,但作用更加迅速,且毒性小。本研究拟探讨氯普鲁卡因在牙科焦虑患者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探索牙科焦虑患者理想的麻醉方式,为牙科焦虑的理想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2021 年5 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伴有牙科焦虑的牙拔除术患者100 例,共100 颗牙齿。100 例男40 例,女60 例;年龄12~75 岁,中位年龄45.5岁;牙齿复杂程度[5,6]:简单牙20 例,复杂牙55 例,埋藏阻生牙25 例;ASAⅠ级65 例,ASAⅡ级35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30 例;年龄12~75岁,中位年龄45.7 岁;简单牙10 例,复杂牙25 例,埋藏阻生牙15 例;ASAⅠ级32 例,ASAⅡ级18 例。研究组男20 例,女30 例;年龄12~75 岁,中位年龄45.3 岁;简单牙10 例,复杂牙30 例,埋藏阻生牙10 例;ASAⅠ级33 例,ASAⅡ级17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牙齿复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2~75 岁;②ASA 分级Ⅰ~Ⅱ级;③术前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7]评分≥11 分;④无局麻药过敏反应。排除标准:①1 周内使用过其他麻醉药物;②对疼痛感觉无完全判断能力;③存在拔牙禁忌证;④术中追加麻醉剂量;⑤伴有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⑥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解释病情,降低心理应激,严密监测血压,控制在180/110 mmHg 以下。对照组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 020322;规格:10 ml∶0.2 g)3.5 ml 进行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使用1.5%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无锡凯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20612;规格:10 ml∶0.2 g)3.5 ml进行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5 min 进行手术。
1.4 观察指标
1.4.1 麻醉效果 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拔牙时视觉模拟评分(VAS)。VAS 可对患者自身疼痛程度进行主观评估,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感觉越剧烈。
1.4.2 生理指标 应用迈瑞iPM 7 型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记录两组麻醉前10 min(T1)、麻醉时(T2)、拔牙时(T3)、拔牙后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
1.4.3 心理指标 ①采用Kuttner 面部表情法[8]对患者舒适程度进行评估,总分0~6 分,0 分表示患者面部表情舒适,6 分表示患者面部表情痛苦;②采用Frankl 治疗依从性量表[9]对患者合作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4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能够主动合作,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越高;③采用Houpt 行为量表[10]对患者治疗行为的耐受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6分,分数越高表明受试者的耐受程度越高,治疗过程越顺利。
1.5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应用SPSS 25.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方差齐性分析,方差齐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假设检验水准α=0.05,P值为双侧概率,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痛觉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痛觉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拔牙时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
2.2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T1、T2 的SBP、DB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3、T4 10 min 的SBP、DB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生理指标比较(±s)
2.3 两组心理指标比较 两组T1、T2 Kuttner、Frankl、Houp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3、T4 的Kuttner 评分低于对照组,Frankl、Houp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指标比较(±s,分)
表3 两组心理指标比较(±s,分)
3 讨论
目前,无痛治疗理念在口腔疾病治疗中受到学者们和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治疗过程中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取决于麻醉强度、机体代谢速率、不良反应等因素[11]。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药物种类较多,如利多卡因、阿替卡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等。研究发现,以上麻醉药物的麻醉持续时间较长,肾上腺素反应(心悸、烦躁不安)较明显,有的药物需要进行皮试后再进行使用。进行牙拔除术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肝肾功能较弱;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代谢能力和免疫力均有所降低,且此类人群是牙科焦虑的高发人群[12,13]。因此对于麻醉药物的选择,应优先选取起效迅速、痛觉恢复较快、麻醉效果好的麻醉剂。盐酸氯普鲁卡是酯类中短效局麻药物,具有起效快、代谢快、无需皮试等优势[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拔牙时的VAS 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牙拔除术麻醉中,盐酸氯普鲁卡因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目前认为盐酸氯普鲁卡因主要是通过封闭钠通道的内口产生神经阻滞作用。盐酸氯普鲁卡因是在普鲁卡因的芳香环结构基础上引入-CI 基团,其相对普鲁卡因的麻醉效能增加了4 倍,其毒性相当于普鲁卡因的0.5 倍[15,16]。在化学结构上形成了麻醉效应强、持续时间长、停药后运动和感觉同步恢复快的优点。
牙科焦虑可诱发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17,18]。本研究显示,麻醉前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值,在麻醉时由于患者紧张程度增加,血压和心率值均较高,拔牙后心率和血压均降低。同时,研究组拔牙时、拔牙后10 min 的SBP、DB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盐酸氯普鲁卡因能够更有效的缓解牙科焦虑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强度。Kuttner、Frankl、Houpt 评分法分别用于评价患者接受治疗时的舒适度、依从性和耐受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拔牙时、拔牙后10 min的Kuttner 评分低于对照组,Frankl、Houpt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盐酸氯普鲁卡因进行麻醉,更有利于缓解牙拔除术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对治疗行为的耐受的更高。牙齿治疗相关焦虑和恐惧均会引起个体的身体、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是口腔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焦虑通常导致疼痛刺激扩大和疼痛感知增加,因此,这些患者可能导致持续时间更长的术后疼痛[19]。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镇静或麻醉是最常用的控制焦虑和疼痛的方法,局部麻醉技术、合理选择药物也是影响牙科焦虑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在口腔焦虑患者牙拔除术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氯普鲁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缓解牙科焦虑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本研究仅从麻醉学视角分析了麻醉方式对牙科恐惧症患者的影响,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分析非药物性方法(环境、沟通技巧、心理干预技术)等在控制牙科焦虑方面的应用效果。在临床牙科焦虑管理实践中,将药物性干预与行为诱导相结合,更好的完善治疗效果和患者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