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023-11-28张会锋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设计者艺术设计内涵

张会锋

(广州华商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对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者需要改变设计观念、创新设计元素、与时代理念相契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不同时代、地域和民族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文化元素,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在艺术、建筑、民族、文化等方面均有涉猎,呈现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将在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基础上,彰显艺术表现力,凸显民族文化魅力。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长期受到西方设计理念及思维的影响,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降低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而且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设计作品缺乏地域特色。针对此问题,设计者需要理解并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升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适当运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能力,以凸显我国文化魅力。

一、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联分析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通过对空间、材料、色彩等要素的艺术化处理,使整体空间风格一致,满足人们对实用及审美的多重需求。从某种层面来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含物质形态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物质形态设计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空间、结构及装饰进行布局规划,大到城市环境设计小到房屋布局均遵循此设计原则,体现设计者对各环境要素的综合把握。而人文环境设计则是根据不同群体审美及价值观进行的环境艺术设计,通过特殊图案、色彩的规划,满足特殊群体的人文追求。

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将设计的内涵进一步延伸。首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而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体现在环境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体环境艺术风格。其次,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包含的书法、壁画、剪纸等物质形态,能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体或装饰物,通过多样化组合拼接展现别样的艺术美感。最后,环境艺术设计以物质化形态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人文情境,使整体设计兼具文化与艺术观感。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既满足了环境艺术的基本要求,也决定了设计的风格走向。

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深厚的文化底蕴无疑能够增强环境艺术设计效果[1],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既能够保留环境艺术设计的民族特色,又结合时代需求展开艺术创作,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的交融,更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使艺术作品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现代气息。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的内涵,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的更多的设计素材,促进二者和谐发展。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尤为重要。

(一)增强中国特色,焕发艺术新生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多元融合、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消除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疲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将其独特内涵及特色元素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2]。例如,上海民居石库门整体院落采用典型江南样式,院落设置多种景观元素,外墙门楼则为巴洛克式立柱,西方拱券作为装饰,多种东西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中交融呈现,丰富了建筑的整体艺术氛围。而且,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素材,不仅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呈现形式,也有利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创新传承与发展[3],同时,这种设计模式不仅扩大了环境艺术的设计空间,也以现代设计手法让优秀传统文化重焕新生,为大众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渠道,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此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融合,以高度凝聚的中华民族文化拉进了人们与设计作品之间的距离,并在艺术熏陶下提高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赋予了设计作品更强的艺术生命力[4]。

(二)突出含蓄美感,深化作品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多低调含蓄,各类作品也常以含而不露的手法展现艺术美感,这与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含蓄的表达方式对艺术作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讲究形神兼备,既要突出设计风格,又要具备丰富的文化韵味[5]。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低调的设计手法展现传达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文化内涵,不仅构建了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含蓄意境,带给人们妙不可言的视觉冲击,也激发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兴趣,在触景生情的环境艺术作品中探寻文化内涵,进而实现环境艺术作品价值的升华[6]。而且,相比于西方夸张的设计风格,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弱化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的直观冲击,以简单的设计理念拓宽了人们的想象空间,提升了环境艺术作品的意境[7]。例如,区别于其他西方建筑,英国的爱苏园参照古典苏州园林设计元素,在紧凑的空间布局中满足了居住与休闲的多重功能,并以对景、衬托等手法打造写意山水画意境,展现了含蓄的艺术美感。总而言之,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的环境艺术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含蓄美,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韵味,提升了现代环境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三)注重和谐统一,增强环保意识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引发的生态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环保问题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心。中国传统思想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传统思想的和谐发展理念,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需求相一致。而且,将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能最大限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环境设计作品更具感染力[8]。换言之,在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当下,环境艺术设计者可以从优秀传统思想中汲取灵感,并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寄情于景,进而将其精髓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艺术作品以增强环境的内在吸引力[7]。此外,设计者将生态环保概念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借助环境艺术作品与大众进行对话,激发人们对现有环境问题的思考,让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自觉增强自身环境保护意识,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深圳文博宫依山而建、风景优美,将七朝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增加了建筑的历史厚重感,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呈现相得益彰、和谐共处的境地。

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有待提升,经验有待积攒。为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我国在发展初期引进西方设计理念和技术,但部分设计者并未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硬抄设计模式,一味选择高昂的建筑材料,加之设计搭配不科学,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而且失去地域特色,缺少文化根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离。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消失,部分设计者试图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但因缺乏深入剖析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能力,导致设计作品缺乏中国特色,文化传承流于形式。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缺乏中国元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受西方设计元素影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视而不见。这部分设计者并未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也不具备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而且尤其长期模仿西方设计,部分设计者在环境艺术设计时未能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考虑,造成设计作品缺乏中国元素[9]。加之一些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愿花费人力、物力考虑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造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推广应用受限[5]。此外,当前我国现代标志性环境艺术设计鲜少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加之部分文化元素在发展中不断流失,无法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有效参照物[10]。例如,安徽、陕西等地区的偏远农村中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物相对较多,但由于当地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价值理解不透彻,对文化遗产缺乏保护,导致部分传统建筑物年久失修、破坏严重。而随着这些具有地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的标志性建筑物数量不断锐减[11],环境艺术设计者即使愿意尝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在缺少参照物的基础上,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能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限制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缺少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源泉。但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将重心放在西方文化和设计理念研究上,而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直接导致设计作品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较少体现,加之环境艺术设计者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把握不准确,应用时存在生搬硬套,过于形式化的问题,难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深远内涵,也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发扬[11]。例如,在现代化建设及发展中,各地区建筑设计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建筑形式千篇一律,难以彰显地域文化内涵,更不可能成为标志性建筑。而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文化内涵的渗透需要突出亮点,并与受众人群需求相匹配,防止设计意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例如,部分设计者为推动国粹启蒙教育,在儿童活动区域放置体积较大的脸谱,过于成人化的设计理念并未激发起儿童对京剧的兴趣,反而引起儿童的恐惧和不安,影响京剧在儿童中的传播[12]。此外,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并未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内涵,在设计中存在文化元素随意堆砌问题,导致设计作品丧失文化内涵,外观呈现非东非西、不伦不类的观感体验。例如,部分商业街区将仿古建筑与动漫元素相融合,缺少对雕刻、书法、曲艺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造成街区传统内涵缺失,视觉效果混乱[13]。文化内涵的体现,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二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缺乏地域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特色文化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环境风貌。但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受西方影响较深,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为迎合市场一味模仿,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同质化问题突出。例如,现代环境设计中西方风格较为普遍,相似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城市间缺乏凸显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很难体现区域特色内涵[17],也容易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同时,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民族文化认同感低,难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民族文化元素,也未能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民族特色[15]129,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而且,地域特征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之一,需要将地域文化与环境有机结合,但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缺乏整体规划,忽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殊应用语境,也未能与原有地域风貌相呼应,容易造成整体设计风格不统一。例如,部分地区盲目采用新奇的设计元素博人眼球,但并未与当地地域特征相关联,造成艺术设计风格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14]。此外,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否定区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甚至为达到某种设计效果而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破坏性改造,而随着部分文化遗迹和古城的消亡,环境艺术设计地域特征逐渐丧失[16]。

(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理念冲突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表现手法冲突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初期,中国受到技术水平限制引入西方先进设计理念及元素,近年来,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环境艺术设计需求的改变导致设计理念存在冲突[5]。西方的设计理念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加之不合理的搭配应用,很难表达设计者的初衷,也不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1]。例如,部分的特色小镇往往按照商业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各建筑形态、环境景观各自独立,背离了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13]。而且,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变化,最终呈现出符合时代氛围的艺术作品。但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并未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效提取,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内涵,甚至与现代审美相悖,导致设计作品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此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关注实用性,部分设计为凸显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刻意使用华而不实的设计理念,导致两者的融合缺乏合理性,也难以达到良好的观赏体验[12]。例如,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使用花瓶进行环境装饰,为凸显瓶身水墨画意境故意加大瓶身,这种设计虽然有利于提出亮点,但瓶身与瓶口比例严重失衡,限制了花瓶的使用价值。

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民族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其为素材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提高大众的民族自信心。而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效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设计者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精髓,加强其内涵与设计内容的结合,并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赋予设计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的和谐统一,利用创新性设计思维提升两者之间的契合度,赋予艺术作品新的时代属性,减少各种理念冲突的产生。此外,设计者应尽可能摆脱西方文化及设计思维的束缚,提升应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设计出兼具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的艺术作品。

(一)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韵味

现代环境的艺术设计应充分挖掘并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中国的传统建筑及园林设计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不仅包含了文字、物件、图形等具体文化元素,而且包括类似优秀传统哲学思想、意象等抽象元素,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2]。环境艺术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秉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在拓展环境艺术设计思路的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于具象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者可以采用复制方式将其直接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直观增加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丰盈设计作品的艺术氛围。例如,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屏风等物件的合理摆放,营造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价值[6];在门窗等位置增添镂空设计,不仅能保证房间整体通透性,又能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13]。而对于抽象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者只有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例如,上海金茂大厦以中国古塔作为设计依据,塔的中空结构不仅能为设计者提供创作灵感,还较好解决超高建筑的承重问题,保障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塔的设计包含多重平安寓意,上海金茂大厦参照此设计,在建筑多处涉及数字“8”的设计元素,取“发”的谐音,富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18]。因此,合理地复制或仿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元素,能提升整体设计作品表现力,增加其古典文化韵味。

(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夯实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底蕴

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也反映出民族独有的精神寄予。为打破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壁垒,设计者要不断平衡优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通过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掌握其文化内涵,进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展现文化魅力[10]。例如,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环境设计中,设计者充分收集查阅了闽南建筑、民俗、历史、文化等相关资料,将闽南文化元素创新融入设计中,打造了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闽南特色环境空间,人们在营造的古厝新驿中领域闽南文化魅力。而且,环境艺术设计者可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进一步升华,以此增加环境空间的深度。例如,设计者将尊老爱幼、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情感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细微处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隐晦传达人们的情感寄托。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关注受众群体的需求,在丰富环境艺术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提高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接受度。例如,环境艺术设计者可以将京剧脸谱以色彩丰富的动画形式进行修饰,并将其巧妙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烘托下,能激发起对京剧的兴趣,进而自觉参与国粹传承和保护[1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不应简单复制或模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应该积极探索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寻求新形势下的文化传承。例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蕴含谦虚随和的处世哲学,设计者可以外圆内方的设计理念隐喻表达,在美观的外型中引发人们对社交原则的思考,并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环境艺术设计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相互融合,能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度,也赋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新的生命力。

(三)提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效益

环境艺术设计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不应过于表面化,而要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深远价值进行提取,发现其符合现代审美及寓意的元素,并将与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融合,以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韵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植物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常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用于美化环境,同时发挥植物在生态环保中的价值,营造绿色基调的空间氛围。例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水生植物与水生态环境有机结合,通过不同层次的植物布局,使整体空间设计更加丰富,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生关系[8]。而且,环境艺术设计者可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平衡环境建设和生态发展的关系,以生态设计增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例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采用传统中式风格,建筑材料选择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选择新型环保材料,这种古今交融的设计不仅塑造了全新的设计形式,也完美演绎了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19]。此外,环境艺术设计者还要深入研究地域文化及生态景观,将其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效结合,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和景观优势。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应考虑设计元素及材料是否对原有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对设计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科学管理,以减少环境艺术设计对现有生态体系的破坏[17]。例如,漳州芝山公园遵循生态环保理念,整体建筑回归自然,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及植被的基础上依山而建,不仅减少了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也将闽南建筑、人文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突出展现闽南特色文化,打造生态宜居、氛围浓厚、天人合一的生态公园[20]。环境艺术设计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积极贯彻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满足了人们对生态友好设计的需求。

(四)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形制,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元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发生改变,对民族特色文化的喜爱度得到提升。而如何赋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新的时代价值,成为环境艺术设计者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具体而言,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灵活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创新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形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同时以新的时代内涵得以传承。以瓦片为例,其自西周以来一直作为防水材料,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者将其作为墙面装饰材料,通过增加其功能拓宽使用范围。而且,环境艺术设计者要将艺术创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赋予传统元素新的时代内涵,打造多元融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例如,北京胡同改造中,以现代设计理念对典型中式建筑进行创意改造,在增添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新时代内涵的同时,实现优秀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18]。此外,现代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冲击,也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增加新意。例如,抚顺的景观建筑“生命之环”,融合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加上现代灯光的烘托,使整个环境设计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暴增。设计者要找到东西方文化的平衡点,集合东西方文化的优势,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20]。例如,将居民建筑与园林景观融合,优化人们的居住体验的同时,被古典园林韵味所折服。相互交融的环境艺术设计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富有人文气息,能够减少现代生活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的违和感[6],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对外传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依然灿烂夺目,能够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资源。二者融合应用,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创新选择,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夯实了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增加设计的民族地域特色的同时,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影响力,并且为适应时代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此举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了环境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设计者艺术设计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星.云.海》
《花月夜》
2020德国iF设计奖
挖掘习题的内涵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