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落·重塑
——历代帝王庙的百年新途

2023-11-28邓凯月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帝王皇家文物保护

邓凯月

历代帝王庙东、西庑殿与景德崇圣殿(1925 年)

中国是拥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绝,统绪未断。《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祖先的崇拜是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祭祀放在重要位置,三皇一直被视为华人先祖,同样也被历代帝王所景仰,先代帝王是后代帝王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

1912 年历代帝王庙的祭祀功能也随着帝制的结束走向终结。此后,昔日的政治象征在经历学校的改弦更张后,在新世纪之初转化成为博物馆。九十年代后,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历经腾退、修缮、保护、重建,让帝王庙的宝贵建筑有了新的生机!

一、神圣庄严的皇家庙宇走向衰败

民国元年(1912 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帝制瓦解,历代帝王庙祭祀停止。往日百姓不可涉足的皇家禁地,逐渐荒芜,虽有人员专门看管,但建筑遇到自然或人为的损坏,大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护。长此以往,让鞠为茂草的院落变得更加萧条。

二、皇家庙宇承载新使命

1931 年,幼儿师范科从香山见心斋迁至帝王庙,更名为“北平幼稚师范学校”,1949 年更名为“香山慈幼院女子中学”;1941 年更名为“市立第三女子中学”;1949 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1972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

在这一段时期内,帝王庙出现新建筑与古建筑并存的画面。因教学需要,通过审批后,拆除部分建筑,增建校舍。校园内西小院建筑拆除,重建教室、宿舍。祭器库拆除,建教学楼。另外,在1954 年为拓宽马路,庙门前被称作北京城最美牌楼之一的“景德街”牌楼被拆除,庆幸的是它被复原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厅内。

如今,帝王庙也常常迎来心系帝王庙的校友们,他们故地重游,找寻青春的校园美好时光!

三、重新修缮,再现昔日辉煌

993 年政府拨款300 万元,对历代帝王庙进行了排线抢修。这次修缮包括对庙门的原貌恢复、迁出神库内的印刷车间,腾空安全隐患的库房,一一排除建筑物的险情。这也为以后的修缮打下有利的基础。1996 年历代帝王庙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 年西城区成立“历代帝王庙管理处”,并开启文物修缮复原工程,一边修缮,一边腾退。2004 年帝王庙竣工,首次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历代帝王庙博物馆有皇家庙宇的建筑特征,古代祭祀文化对中华治统的影响,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延续。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后人为之思考,慢慢走近大众视野的帝王庙,逐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

2018 年,因多处瓦片脱落,望板糟朽,给建筑、游客带来安全隐患。经专家鉴定,帝王庙闭馆整修。经过为期一年多的整修,让新一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历文物修护工程,从实际工作中了解施工的工艺、程序及文物保护相关知识。

经过整修,排除了险情,使建筑面貌恢复如初。但期间也看到未曾记录的数据,为今后的工作研究带来了宝贵资料。因此,文物的保护永远在路上。

历代帝王庙东、西庑殿与景德崇圣殿(1925 年)

历代帝王庙庙门(1953 年)

景德街牌楼拆除前照片(1953)

修缮后前院景德门

修缮后的景德崇圣殿碑亭

五、结语

历代帝王庙由衰落到再次走向辉煌历尽风霜。这座有着明朝骨架,清朝衣裳,当下容颜的博物馆,再次华丽转身,走进大众视野。

我们文物工作者本着修旧如旧,修旧如新的原则,既保留了珍贵的文物,也恢复了它最初的样貌。寻一处角落,就会找到岁月的痕迹,那也是一代代文物保护者的辛勤努力。让中华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让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焕发新光彩。

猜你喜欢

帝王皇家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走,去抓帝王蟹
谁说皇家无真情
皇家游泳池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名胜古迹
加拿大皇家空军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