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首诊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1-27何翠娟朱恒美
何翠娟, 汪 婕, 朱恒美, 杨 远
(1.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临床研究院, 上海, 200438;2.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外二科, 上海, 200438;3.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特需诊疗科, 上海, 200438)
原发性肝癌属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具有很高的隐匿性,且病情急骤,有着较高的致死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国内外临床护理学观念的转变和患者对健康期望值的不断升高,社会、心理因素在患者的护理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知信行理论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以改善行为为最终目的的理论模式,主要将信念以及态度的改善作为行为改善的动力,能有效帮助改善患者行为[3]。近年来,将知信行理论用于临床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疾病的预后,并取得了一定效果[4-5],但在初诊肝癌患者健康宣教中应用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探讨了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首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医院首次就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40 岁,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6]中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并且是首次诊断后来医院就诊的患者,②认知功能正常,能正常的沟通和语言功能也正常,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其他器官肿瘤的患者,②排除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患者,③排除有精神或神经上疾病不能配合的患者,④排除资料不全面或失去联系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年龄40~64 岁,平均(51.30±2.02)岁;病理类型:肝细胞癌23 例,肝内胆管癌14 例,混合型肝细胞癌3 例;早期(Ⅰ期+Ⅱ期)共36 例,晚期(Ⅲ期+Ⅳ期)共4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43~67 岁,平均(55.22±2.35)岁,病理类型:肝细胞癌25 例,肝内胆管癌11 例,混合型肝细胞癌4 例;早期(Ⅰ期+Ⅱ期)共37 例,晚期(Ⅲ期+Ⅳ期)共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EHBHKY2023-K022-P001)并符合2013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包括入院指导、治疗时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等[7]。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成立知信行健康教育小组,小组组员沟通能力强、有责任心,主要人员包括由1名护士长、1 名主管护师、2 名护师和2 名护士组成。护士长对组内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强化知识、技能培训。运用知信行理论开展健康教育,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评分结果给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自身的疾病状态,针对患者对疾病知识不足、健康信念欠佳等问题给予针对性方案。必要时可以邀请心态好的病友参与交流,帮助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扰,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自身情况[8],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1.3.1 知信行水平:参考相关研究[9]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疾病的知信行水平,共包括知识、信念、行为3个项目,总分为122分,得分越高,表示知信行水平越高。
1.3.2 心理状态:采用SAS、SDS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入院当天)、干预后(出院当天)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SDS共包含20个问卷条目,临界分53分,≥53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SAS共包含20个问卷条目,临界评分为50分,≥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
1.3.3 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存质量[10]。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环境4 个维度,26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程度评1~5分,然后转化为百分制标准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知信行问卷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知信行问卷量表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知识评分干预前25.11±4.21 24.98±3.99 0.224>0.05干预后32.25±5.21 25.12±4.69 5.980<0.01态度评分干预前30.12±5.99 31.26±4.87 0.153 0.712干预后48.23±5.24 38.12±4.55 7.211<0.01 40 40 tP行为评分干预前12.54±3.22 12.33±5.21 0.211 0.829干预后25.66±5.21 20.02±3.25 6.219<0.01
2.3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n SAS SDS观察组对照组40 40 tP干预前57.00±3.24 56.12±4.12 1.062>0.05干预后40.12±2.39 50.98±6.55 9.851<0.001干预前57.95±3.36 56.24±4.26 1.993>0.05干预后41.06±2.99 49.10±3.92 10.313<0.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BREF 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 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 量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维度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生理干预前61.23±4.21 62.13±4.78 0.893>0.05 40 40 tP干预后75.21±5.21 64.21±6.25 8.550<0.01心理干预前62.12±3.99 63.01±5.12 0.867>0.05干预后78.36±6.24 69.03±2.39 8.831<0.01社会关系干预前59.87±6.21 58.99±6.21 0.664>0.05干预后74.25±5.12 69.11±5.68 4.251<0.01环境干预前63.21±5.68 63.89±5.55 0.542>0.05干预后66.68±4.26 66.12±6.12 0.475>0.05
3 讨论
知信行理论是一种相对完善的新型医学理论模式,主要将改变患者的行为作为目标,坚持以传达知识为基础,改善自身的信念及个人态度为动力。随着知信行理论不断的发展,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11]。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治疗复杂以及预后差等特点[12]。随着现代健康观念的改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13]。相关研究[14-15]指出,原发性肝癌患者受到的心理状态等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明显的心理状态改变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 量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维度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首次诊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行为,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促进健康行为,从而有效改善首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