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基坑支护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2023-11-26靳宏飞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标高锚索解析

靳宏飞

(山西太水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1 引言

现如今,在建筑工程中如何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满足车位以及其他功能性空间诉求,建筑单位要想办法拓展地下空间,而城市建筑群较为集中、地下管路繁杂及其地铁工程等客观事物存在,直接对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提出了高标准要求。BIM 技术作为当前创新技术,借助可视化与信息化等特点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应用[1]。

2 BIM技术简要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又称BIM,其能为现代建筑工程提供大量的信息采集模型。BIM技术主要以数字化技术为载体,助力建筑单位不同项目资源分享,且依靠建筑工程项目资源信息为载体,组成项目各方需要的数据汇总,利用三维模型在计算机上展示出全面数据,可强化整个工程的严密管控与控制,进一步保证建设工程工作效率与质量。随着BIM技术逐渐形成较为高效的管理方法,可针对BIM 系统中全部信息完成全面解析与分享,把各个参建方不同职责划分清楚,从而为其带来精准决策扶持。为设计与建筑队伍带来合情合规的执行措施,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科学性与实用性,创建最精准的数字信息仿真模拟信息[2]。

3 基坑支护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3.1 案例工程简述

此工程是集办公、休闲、购物与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地下规划面积42554.4m2,基坑深度为25.65m。基坑周围环境较为繁杂,北部紧邻绿地公园,南部贯通了地铁1 号线与2 号线,最小距离为10m;西部紧邻1 号线变电所,且深度在20.6m,间距基坑8m;东部基坑建筑物较多,间距基坑12m。且基坑四周预埋市政管路,导致无论项目从何方开挖,都会对四周环境产生影响。

3.2 改善设计

①参照地质勘测报告、设计文件等,借助CiviI3D 软件把二维地质勘测材料转化为三维地质勘测模型,采用Revit 软件创建支护体系模型、施工现场环境模型及其基坑模型。②按照创建的3D模型,完成初期改进。③创建的模型植入Navisworks 软件,完成不同专业的碰撞检测。假设出现问题,随即改进修正;相反则进入下一步程序。④采用Revit软件把模型完成合并,植入Navisworks软件,随即完成基坑安全模型碰撞检测,有问题改进,无问题输出成品。此外,BIM 技术把原先二维数据通过三维方式表现出来,最大程度还原施工现场环境,能够直接、高效、迅速、实时及多角度观看基坑不同部分、位置及其构件数据以及互相间的关联性,让设计人员与管理层更全面了解基坑情况,进一步改进设计或选用更合适方案,并全面解析安全性与可行性、经济性,也可把模型植入有限元软件或结构设计解析软件,全方位解析整体结构安全性,有助于设计人员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避免问题的出现。假设找出问题所在,可及时在模型上完成修正,提升繁杂基坑设计与改进的工作效率(见图1)。

3.3 创建支护结构BIM模型

3.3.1 构建模型之前筹备

首先,全面掌握深基坑周围环境状况,按照设计施工图与施工场地实际勘验结果,深度了解地下市政设施、四周环境等状况。其次,全面分析设计图纸,按照设计员拟定基坑支护设计图,从而全方位掌控深基坑设计剖面支护方式。

3.3.2 创建基坑支护模型

创建模型体量可利用概念体量方法,须提早明确基坑概念体量,随即设立标高,把全部信息导入CAD 设计图内,最终创建完整的基坑体量。同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演变成基坑形状,模拟土方挖掘工作。基坑形状完整明确之后,需解析支护方案,创建基坑支护模型。针对内支撑、支护桩、冠梁等位置创建模型,做好钢腰梁、锚索等构件模型。详尽创建模型流程如下:①采用Revit软件将选项卡中内容导入CAD,把基坑支护整体平面图导入Revit 软件中。依据初始支护设计方案精准做出上部挡土墙、基坑支护桩等构件,创建桩顶冠梁模型,基坑挡土墙、支护桩支撑、冠梁位置整体模型,便于模型的可视化仿真、基坑锚索碰撞检查、基坑施工进度模拟等功能的实现。②当内支撑、基坑挡土墙、冠梁、支护桩等任务达成后,紧接着描绘锚索与腰梁。传统方案中基坑被划分为16个支护段,每段设立锚索层数不尽相同,要想顺利完成建模任务,此模型需要依据原先方案图纸针对锚索实施分段设置,率先针对模型内锚索完成碰撞检测,依据实况选用适合组件,挑选检测软件。在锚索创建中,依据不同页面的不同排锚索拟定分类名称,把锚索与腰梁放置在±0.00m 的标高上,标高需借助3D 视图完成调节工作,之后安放于指定位置。③当支护桩、锚索、内支撑等关键部位支护模型构建完成后,随即展开附属位置建模工作,比如:排水孔、安全栏、排水沟等。按照施工场地周围状况创建基坑市政管理与房屋模型等,明确基坑与环境的内在关联性。最终借助Revit 软件创建的基坑支护模型,高效呈现出支护架构几何属性的特点,为今后深度探究模型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可第一时间找出设计隐患问题,及时回馈给相关设计人员,进一步提升设计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见图2)[3]。

图2 基坑支护整体平面图

3.4 基坑阳角锚索碰撞解析

3.4.1 基坑阳角锚索不足之处

基坑阳角锚索时常发生碰撞现象,因阳角两端锚索标高与入射角度基本保持一致,造成两根锚索极易发生碰撞。设计人员在编制设计图纸时,并未事先针对此状况做出合理处置方案,单纯需要紧邻水平锚索完成错开角度施工。针对多层锚索,基坑阳角方位空间范畴小,锚索呈现出应力集中或叠加问题,从而延缓施工进度,导致施工场地存在安全隐患。首先,阳角锚索碰撞具体指两处锚索施工中发生实质性冲撞,导致此类现象发生的主因为两侧锚索位置与入射角相同。其次,阳角锚索群锚效应,因锚索锚固端抗承载力的应力场非常集中,造成锚索锚固端抗拔承受力减少实际承受力。

3.4.2 基坑阳角锚索问题处理策略

传统基坑阳角锚索相关碰撞现象要借助MicrosoftExcel 对阳角锚索交叉点完成统计工作,随后解析交叉点标高,进一步明确锚索碰撞详细方位,可修正锚索标高与入射角,化解碰撞现象。而在修正实践中,首次修正从根本上不能化解问题,要相关技术员多次修改方能恢复正常,导致工作人员负担加重。针对基坑阳角超出90°锚索碰撞处理方式为挑选科学锚索入射角或标高,若调节入射角或标高无法化解阳角锚索碰撞相关问题,则对二者一并实施调节。

3.5 完成高效成本管理工作

将BIM 技术应用在基坑工程实践中,在数据库中增添多种与施工费用支出有关的元素与数据,创建完备基坑模型,以此为框架载入不同的施工执行方案,能够直接对比不同施工方案的费用支出情况,从而较好地帮助施工方挑选最理想的施工计划。创建的模型为今后成本管理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便利。此外,在施工成本管理实践中,因工程变更、地质条件变动等导致费用追加的情况屡见不鲜,但BIM 技术可最大程度地规避类似情况发生。BIM平台能够利用不同类型资源动态调节与科学配置,针对不合理情况进行改进与调节,精准核算整体工程量,进一步完成全流程的成本管控工作[4]。

3.6 智能监测工作

在深基坑监测中应用BIM 技术,创建基坑与支护架构、四周环境及其监测点模型,完成基坑形变信息采集,随后传送至模型,实施全面解析,且利用可视化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完成基坑智能监测工作。①设置深基坑监测站点,利用无人机、3D 激光扫描仪、智能全站仪及光栅监测等设施与技术主动收集基坑形变信息。②把截取的基坑监测信息借助物联网、5G等技术手段完成传送,导入BIM模型中,与对应的基坑相关位置、测点进行联系,采取BIM4D 技术,主动创建基坑各个阶段形变模型与云图,直接显示形变状况与动态走势,智能预测并描绘出形变曲线图[5]。③按照不同测点准许形变与变动速率阈值,进一步解析评判相应安全层级,并第一时间回传数据,假设形变值与变动速率值大于阈值,须在模型与云图上标注红色提示。若预测此位置存在安全隐患,须标注黄色给予警示;若一切正常,以绿色作为标记。④按照检测解析结果针对基坑实施处置。通过上述解析不难发现,把BIM 技术应用到深基坑监测中,将密布测点、间断、滞后监测的方法变为集约、实时及可视化的监测方法[6]。

4 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基坑安全是关键要素,传统的基坑监测方法不能对基坑形变状况实施动态管理。当基坑监测设施与BIM 技术、智慧工地平台等创新技术融合,在传统基坑监测基础上增设信息化管理,把信息收集、传送、解析处置一体化与自主化,且在基坑动态监测与预警管理中表现出良好效果,高效填补了传统方式中的漏洞,进一步提升了基坑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标高锚索解析
书记讲党史 “亮”出新标高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相机解析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