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政策对西藏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2023-11-26□叶

山西农经 2023年20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支农西藏

□叶 萱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强调要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方向。西藏拥有特殊的生态环境,而西藏农牧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西藏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西藏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促进西藏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合理调整财政政策对此有重要作用。

1 研究背景

国民经济的基石在于农业经济,但农业自身承受着市场和自然的压力,所以政府支出对农业的发展也显得特别重要。

尽管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不断投入财政资金,但其作用和效果却难以显现。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型。这意味着我国将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提升型”,并以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2 研究综述

对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国内外研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多层次分析,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刘伦武(2006)[1]基于AR(P)和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对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增加值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增加值具有很强而稳定的作用,而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增加值的作用则相对微弱。

据秦建军和武拉平(2011)[2]的研究,在短时间内,财政支农的效果是有效的且长期下来其效果趋于稳定。因此,为了实现扶贫攻坚目标,需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张笑寒和金少涵(2018)[3]运用VAR 模型与VECM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户收入增长的长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在长短期内,农业财政投入与农户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但是这种正向关系并不明显。且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户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对农户工资、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影响大于家庭经营收入。

白彦锋和王秀园(2019)[4]发现,当财政支农规模结构不够完善时,财政支农的效率下降得较快。这些结论为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财政支农资源配置提供了有益借鉴。陈妍和田发(2021)[5]根据四川的年鉴数据用VAR 模型对财政政策与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两者之间有较长的效应这一结果,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建议。

李艳秋等(2021)[6]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阈值模型,对财政支农、金融助农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非线性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支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效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

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3.1 数据选取

文章选取了2001—2020 年的西藏地区经济数据与西藏地区财政支农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指标数据。模型中选取了西藏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的是西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模型中选取了西藏地区农林水事务支出为解释变量,表示的是西藏地区农业财政支出情况。

3.2 研究方法

对西藏地区2001—2020 年的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农林水事务支出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tata 分析数据。

首先利用平稳性检验检验序列数据的可靠性、可行性以及单整阶数,其次运用协整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来确定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以及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最后得出分析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意见。

4 财政政策对西藏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4.1 构建模型

为了考察财政政策对西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的影响,文章选取了西藏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与西藏地区农林水事务支出为指标进行模型构建,为了防止数据大幅度变化对其每个序列进行对数处理,建立一个时间序列的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式中:Y代表西藏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X代表西藏地区农林水事务的支出;而εi则是一个误差项,i则是一个滞后阶数。

4.2 平稳性检验

两个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单位根检验发现t>10%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单位根的假设为零,所以认为两个序列的非平稳序列,然后将两个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序列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测试所有t<1%,原假设零单位根被拒绝,因此,检验结果是稳定的,不存在单位根。所以西藏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和西藏地区农林水事务支出为一阶平稳序列,两个序列数据可以同阶协整检验来检验两者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表1 平稳性检验结果

4.3 协整检验

由表2 中协整检验的结果得知,对t检验值为-3.2,小于该残差序列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3 其对应P值为0.02,表示拒绝原假设,西藏地区的农业、林业和渔业产量和西藏地区农林水事务支出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西藏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与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

表2 协整检验结果

4.4 误差修正

通过运用协整方程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可以深入探究财政支农水平对西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表3 中呈现了对误差进行修正的结果,根据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西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将在短期内受到财政支农水平的积极影响。

表3 误差方程系数表

5 建议

根据有效性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西藏地区的财政支出与西藏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着长期的正影响,这表明西藏地区财政政策对农业的支持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性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5.1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

考虑到财政支农政策具有明显的政策和指导性,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支农管理体系十分必要,以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及时到位,并加强其监管,确保资金能有效注入农村地区,避免资金流向非农领域。因此,为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能,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其监管力度。政府需要对各个项目的进展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并发布公开的财政支出和收入情况公报。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公开性,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管理体系建设,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支持。

5.2 提高财政支农稳定机制

西藏地区的财政稳定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确立。当前,西藏地区的财政决策主要依靠中央财政的支持,自身财政收入较为有限,难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续、可靠的财政稳定机制,以确保农业经济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西藏地区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财政投入的有力推动,一旦支农资金不足,会对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抑制。西藏农林水事业支出从2001 年的1.27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415.44 亿元,这个增速非常高,且财政总支出的发展趋势比较不稳定。为了确保西藏地区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财政支农稳定机制,以应对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周期性特点,并保证资金的稳定性。

5.3 确立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机制

农业的进步依赖于政府的支持,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政府部门要准确测算财政支农总量和增速,出台多种融资机制,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为了进一步促进西藏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机制。这些机制可以包括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的政策、设立农业专项基金、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推广农业金融服务等。通过这些措施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农业领域,支持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农业产品加工和营销等方面的发展。同时,研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机制,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收入提高,帮助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西藏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商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此外,应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私营经济发展。西藏还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畜牧业、高原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使农民增收。

6 结束语

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改变,原有的单一的传统农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对此未来在其财政支农政策优化过程中,要构建起财政支农长效与稳定机制才能够促使农业生产总值始终保持稳定和高效率的增长,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支持,从而增加农业产值,提升农业经济绩效。这样才能形成适应性更强、更适合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经济经营水平,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支农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神奇瑰丽的西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存在与虚无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