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Tobit 模型

2023-11-26张鸿玲

山西农经 2023年20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测度流通

□张鸿玲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01)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显著提高,要求农业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农业流通效率的提高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显著,但受技术落后、财政资金短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限制,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出现下降趋势。

从商品流通角度来看,流通效率降低会导致流通成本上升,同时,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商品流通效率会影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最终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对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作出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献综述

2012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提到要扩大流通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农产品和农村流通体系、流通信息化建设。随着流通体制的不断改革,已有众多学者在改善农产品流通效率方面作出大量研究。

缪梦丹(2016)[1]建立交叉对抗的数据包络模型对我国2011—2012 年31 个省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排序,得出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高于中西部,中西部地区近年来农产品流通效率也在逐步提升。同时,提出高技术水平与整合能力是改善农产品流通的关键。

武孟飞等(2019)[2]利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南省2010—2016 年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河南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综合隶属度逐年递增,提出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物流设施建设等建议。

王世波等(2022)[3]运用DEA-Tobit 模型对黑龙江省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流通效益和产出水平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邹驾云(2020)[4]在市场一体化框架下研究了各种经济地理要素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长三角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演进趋势,最终得出经济密度、市场化、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等因素会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王越(2022)[5]采用DEA-Malmquist 指数分析法测度了绿色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检验各变量对绿色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提出需求和供给能力是提升绿色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核心条件。

戴明华等(2022)[6]基于CiteSpace 科学知识图谱软件和文献查阅法对现代农产品流通作出概括,提出推进组织结构现代化、流通人才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市场现代化等有效建议。

孙伟仁等(2019)[7]通过对2008—2016 年我国省级农产品流通效率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渠道势力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有促进作用,流通效率在渠道势力影响生鲜类农产品价格波动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提出政府要作出农产品流通的前瞻性规划,健全农产品流通管理机制,不直接干预生鲜类的小宗农产品,不断优化升级流通结构。

综上,既有学者对1~2 年的全国农产品流通效率作出测度,也有学者对6~10 年的全国或某个省份农产品流通效率作出测度,其使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经济学常用的Malmquist 指数分析法、BCC 模型或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BCC 模型主要是针对某个年份的静态分析,而Malmquist 指数法偏向动态分析。目前,少有学者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探索区域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变化。因此,文章采取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作出更详细的测度。

2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2.1 DEA模型

为了全面了解近10 年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变化及各因素对其影响程度,采用DEA-Malmquist 指数分析法和DEA-BCC 模型对西北地区2011—2020 年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度,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BCC 模型对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静态分析,Malmquist 指数分析法能动态地测量出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指标。

根据道格拉斯函数Y=A(t)L1-εKε中的投入产出因素,文章以2011—2020 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及投资额为投入指标,以2011—2020 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增加值为产出指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西北地区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具体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

2.2 Tobi t 回归模型

文章使用DEA 模型对西北地区进行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测度出的效率为0~1,正好符合Tobit 模型的要求。运用潜变量将Tobit 模型表示如下。

文章选择随机效应Tobit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综合效率为被解释变量,6 个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构建Tobit 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yi表示农产品流通效率;α0表示常数;α1~α6表示回归系数;x1i~x6i分别表示6 个影响因素。具体影响因素如表2 所示。

表2 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指标

3 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与分析

3.1 基于DEA—BCC模型静态测度

通过DEA2.1 对2011—2020 年西北地区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西北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其中,通过DEA-BCC 模型得到西北地区的静态综合效率值,如表3 所示。

表3 西北地区静态农产品流通效率值

由表3 可知,陕西和新疆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及规模效率值都是1.000,说明陕西和新疆农产品流通达到有效前沿;规模报酬处于不变状态,说明投入产出规模已达到了最优状态。甘肃、青海及宁夏综合效率较低且处于无效状态,甘肃综合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过低,反映出甘肃目前的技术水平不能做到合理分配资源,同时,其投入产出未达到最优状态,应适当减少投入,对现有资源作出更科学的分配。青海综合效率为0.846,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低下。宁夏综合效率最低,其纯技术效率仅为0.861 且规模报酬处于递减状态,说明该地区资金、劳动力的投入相对冗余,应减少原始资金和劳动力投入,以技术赋能,寻找创新。

从数据来看,西北地区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900,处于半强有效阶段,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值大体一致,都在0.950 左右,表明西北地区不仅要在要素投入管理方面进行优化,还要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改革。

3.2 基于DEA—Malmquist 指数分析法动态分析

通过Malmquist 指数分析法可得2011—2021 年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年度均值及其分解值,结果如表4 所示。

由表4 可以看出,2011—2016 年,西北地区全要素生产效率处于比较稳定且半强有效的阶段,2016—2017 年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下降。通过静态分解2016—2017 年西北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可知,2016—2017 年西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最低点的主要原因是甘肃和宁夏地区的综合效率过低,拉低了西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2017—2018 年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达到最高点,这是因为甘肃2017 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35 亿元、增长32%,还与16 个国家开展了33 个产能合作项目。兰渝铁路的开通缩短了西南省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距离,大大提高了甘肃综合流通效率。2018—2019 年全要素效率稍有下降,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大幅度下降。2019—2020 年全要素效率又回升至1.017,但技术进步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仍处于无效状态。

对2011—2021 年西北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均值及其分解值进行计算。由表5 可知,西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为0.991 8,表示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有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过低。按各个地区来看,陕西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022 0,其分解值大于1,说明2011—2020 年陕西农产品流通效率处于上升趋势,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青海与宁夏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大于1.000 0,处于上升阶段。甘肃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000 0 的原因是技术效率指数和纯技术效率指数无效,甘肃自然环境恶劣,资源比较贫乏,经济基础薄弱。同时,甘肃的高校及科研机构较少,人才政策不够完善,导致创新驱动力不足。新疆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原因是技术进步指数处于无效状态,新疆经济格局较为单一,人口相对较少,市场规模小,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设施差距较大,对交通运输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十分不利。

表5 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均值及分解值

4 回归结果与分析

采用Stata 15.0 软件通过Tobit 回归模型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由表6 可知,等级公里路程与货运量的统计结果不显著,说明流通基础设施水平和物流成本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微乎其微。邮电业务总量的统计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农产品流通效率成正相关,说明信息化水平与农产品流通效率紧密相关。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从业人数和资本投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农产品流通效率成负相关,说明西北地区对人力资金的布局不完善,与前文得出的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保持一致。交通运输方面的财政支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与农产品流通效率呈正相关,即增加政府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财政支出能有效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5 政策建议

5.1 提高西北地区农产品流通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由上述实证结果可知,西北地区近10 年的规模效率均值为无效状态,且增加人力资金投入后未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因此,以科技赋能,增加流通业的技术支持迫在眉睫。

5.2 政府增加在交通运输业的资金支持,合理调配资源投入

不能盲目将资金全部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上,对于生鲜蔬菜类农产品,要大力发展冷链运输技术,降低该类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率。对于其他农产品,应根据运输距离增加多种交通工具。同时,将资金运用于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功能方面,全力打通城乡地区物资运输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5.3 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网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为解决源头厂商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可以利用电商直播、抖音商城及爱心助农等方式为厂商与消费者牵线搭桥。

5.4 结合自身优势,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充分发挥西北地区自身优势。例如,陕西在能源开采、现代农业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发挥宁夏“银川综合保税区”、新疆“口岸集群”的环境优势,提高两地的农产品流通效率。

6 结束语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继续优化西北地区农产品的流通路径。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测度流通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