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非遗面向高校美术教育传承研究
2023-11-26韩娅莉
韩娅莉
摘 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传统身份认同、促进文化传统的创新与发展、推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商丘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美术传统,但是当地高校美术教育存在教学内容偏向现代艺术和西方艺术、相关课程设置不足、缺乏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引导、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等问题,制约了对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保护与传承,需要高校美术教育平衡传统与现代的教学内容、加强课程设置和实践引导、增强学生对传统美术的认知和兴趣,同时结合社会资源与实践,推动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美术教育
商丘的传统美术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审美追求,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商丘的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日益嚴峻的传承挑战。本文在深入探讨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着眼于高校美术教育这一重要平台,以传统美术项目为例,提出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高校美术教育的传承策略,以期促进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和地域的独特文化记忆,代表了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涉及历史传统的延续,还关乎当代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具体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传统身份认同
其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避免文化同质化。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许多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形成多元文化的共生格局。其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后代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认同感[1]。通过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一代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塑造个体的身份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促进文化传统的创新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一个民族或地域的传统身份认同,其传承与创新不仅影响特定社群的文化认同,而且对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贡献。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这种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有助于推动全球文明的共同进步,促进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的建构。
(三)推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对地区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传统手工艺、民俗习惯、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吸引众多游客的兴趣和关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将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打造成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进而带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其次,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区的独特文化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观众,还能提高地区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此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传递正能量和传统美德,培养公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保持社区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促进社区居民的共融与互动,从而形成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美术面向高校美术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
商丘地区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美术传统。在这片土地上,虞城的古建筑彩画、柘城的泥塑等传统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是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然而,当地高校美术教育作为当地传统美术文化的重要传承渠道,却在传承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向现代艺术和西方艺术
现代艺术和西方艺术在当代社会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创新性、前卫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是当下热门的研究方向。因此,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普遍偏向这些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而忽视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事实上,现代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发展与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差异。现代艺术倾向于表现个体情感和思想,追求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而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的记忆。但由于一些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复杂、学习周期较长,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更容易在短期内取得成果,因此高校美术教育更偏向现代艺术和西方艺术。
(二)相关课程设置不足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传统美术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往往较为有限。课程教学主要涉及现代艺术理论、绘画技法、数码媒体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对学生的创造性和技术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往往忽略了对传统美术技艺、工艺和文化的传承[2]。部分高校甚至从未设置专门针对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全面了解商丘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渊源。缺乏相关课程导致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兴趣不强,热爱程度不高,也影响了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三)缺乏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引导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保护与传承传统美术文化的意识引导不足是一个明显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丘传统美术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和艺术形式所淹没。学生更倾向于追求新潮和国际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对传统美术的兴趣不强,热爱程度不高。因此,缺乏对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和自豪感,使学生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意识较弱,无法深入了解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对保护与传承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是高校美术教育在传承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实践和传承的重要性,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很少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传统美术技艺的实践要求和挑战。一方面,高校美术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际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大多只能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和作业来学习传统美术技艺,缺乏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机会[3]。这导致学生对传统美术技艺的实际应用和挑战了解有限,难以真正理解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实践问题。另一方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需要与社会机构和传统美术工作者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但目前这种合作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并不普遍。缺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接触真实的传统美术项目和传承人,无法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美术的魅力,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
三、商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美术
面向高校美术教育的传承策略
高校美术教育作为培养未来艺术家和文化传承人的摇篮,在传承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传承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高校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意识引导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手段促使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融入现代社会。
(一)教学内容的平衡
课程设置是实现教学内容平衡的关键。高校应该审视和调整现有的课程,适度增加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创作实践,鼓励他们将传统元素融入当代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传统美术的创新理解和表达[4]。此外,开展跨学科研究也是教学内容平衡的重要手段。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而这些内容并不局限于美术领域。高校可以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开展跨学科合作,例如历史、人类学、民俗学等,共同研究商丘传统美术的历史渊源。这样的跨学科研究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传统美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二)增设相关课程
学校应充分认识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课程规划。根据商丘地区的传统美术特点,设置虞城古建筑彩画和柘城泥塑等相关课程,也可以考虑设置其他与当地传统美术相关的课程,涵盖绘画、雕塑、传统工艺等内容,确保传统美术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当然,相关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技法的传授,还应鼓励学生在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创新。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作项目或比赛,鼓励学生将传统美术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作品,从而实现传统美术的传承与创新[5]。此外,为确保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性,学校还可以组建具备传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团队,并邀请当地的传统美术传承人或艺术家参与教学,从而让学生亲近传统艺术的真实传承者。
(三)强化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引导
高校应该将保护与传承传统美术的意识融入美术教育的方方面面。一是在美术教育的核心课程中穿插商丘传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与讲解。这样的渗透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传统美术的独特魅力以及保护传统美术的重要意义。二是组织学生参观虞城古建筑彩画和柘城泥塑的传承人工坊。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传统美术的技法和创作过程,深入了解其传承方式和文化内涵。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学生可以认识传统美术代代相传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美术的传承保护意识[6]。三是邀请当地的传统美术传承人、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介绍商丘传统美术的历史和文化,分享传统美术的创作心得和保护经验。同时,举办传统美术展览,展示商丘传统美术的艺术品和文化价值,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和公众了解并关注传统美术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四)结合社会实践
结合社会实践是实现商丘傳统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对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古建筑彩画和泥塑工坊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美术的技法和创作过程,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与传统美术传承人的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技法的传承方式和传统艺术家的生活经验,并参与古建筑彩画和泥塑等传统美术作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学生还可以亲自动手进行传统技法的练习,甚至参与修复工作,从而感受传统美术保护的复杂性和细致性[7]。这样的参与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保护传统美术的实际需求。除了参与传统美术作品的修复外,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中进行创作实践。通过结合传统美术元素和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学生可以创作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作品,以推动传统美术的创新与发展。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创作比赛或展览活动,鼓励学生创新探索,激发他们对传统美术的热爱和创作潜能。
四、结语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和价值观念。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赋予当代人们强烈的文化自豪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要在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激发其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创作和传承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同时,传统文化是活的、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在传承非遗文化时,要注入时代的元素和创新的思维,通过融合现代科技、艺术形式和传统技艺,创作新的作品,探索新的作品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53-354.
[2]郑以墨,王阳.论高校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75-78.
[3]任芮瑶.高校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J].神州,2021(7):193-194.
[4]康玉华.高校美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10):237.
[5]涂光璨.试论高校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7):183.
[6]刘先凤.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探讨[J].绿色科技,2020(1):240-242.
[7]张俊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以传统手工技艺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76-78.
作者单位:
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