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关系

2023-11-26王童

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学

王童

摘 要:随着音乐学下属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各学科体系划分清晰,但从实际研究中可以看出各学科之间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又有联系。从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学两个学科的基本特质、学术传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国音乐史和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学

黄翔鹏提出“传统是一条河流”,他看到了中国传统音乐“今之乐犹古乐也”的特点。古今关系是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条主线,连接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中国音乐史研究,所以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学都以中国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两个学科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逐渐呈现了相互补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中国音乐史学和中国传统音乐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一、两个学科的基本特质

中国音乐学在现代学科划分中有两个重要的分支:中国音乐史学和中国传统音乐学,它们都属于艺术学—音乐学领域的子学科。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历史上的音乐,以及对中国人类社会过去音乐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研究。该学科的重点在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演变和变革,以及音乐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作用和意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历史文献、古代乐谱和考古遗址等资料的考察和分析,主要运用的是历时性的研究视角。而中国传统音乐学专注于研究中国历史上流传的传统音乐。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古代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传统音乐形式。该学科主要采用共时性的研究视角,研究者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曲调、节奏和音色等要素,深入理解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功能和表达方式。此外,传统音乐学还关注音乐的演奏技巧、乐器制作和演奏等方面的研究,以全面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这两个研究领域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采用本民族世代相传的方法,采取本民族特有的创作形式,因此中国传统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不过,两个学科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因此,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关系是既交叉又相对独立。

二、由一个学术传统发展而来

20世纪初期是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学研究的初创时期,它们来自同一批学者、同一個学术传统。20世纪以王光祈为代表的初代探索者,开创了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先河,在书中运用文献学的方法,聚焦对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历时性考察与梳理。

杨荫浏在《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对史料进行严格辨伪,特别注重史料与“活态”音乐之间的联系,广泛运用传统音乐实例来说明历史上的音乐现象。杨荫浏提出要写作一部“有声音的中国音乐史”,因此注重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曾围绕笙管乐这一传统音乐乐种进行田野考察(河北定县子位村“吹歌会”、北京智化寺京音乐、西安鼓乐),1950年杨荫浏为阿炳录音,1956年以杨荫浏为代表的湖南民间音乐普查小组对44个县做了调查,几乎包罗了湖南省流传的所有音乐品种。无论是著述的撰写还是田野调查,都显示了杨荫浏在中国音乐史学和中国传统音乐学两个研究领域的“交叉身份”。在此基础上,杨荫浏还完成了《音乐业务参考资料二十种》,为后来的田野调查研究奠定深厚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黄翔鹏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史学家,努力摆脱“哑巴音乐史”的窘境。黄翔鹏提出“今乐以各种不同程度保存着古乐面貌”“传统是一条河流”,黄翔鹏提出如果音乐历史问题中的音乐考古是解决“源”的问题,那么“曲调考证”应该是解决“流”的问题。在提出“曲调考证”的重要观点后,黄翔鹏通过大量的田野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现流行于山西五台山一带青、黄庙音乐中的曲牌,经过田野实践和曲调考证后最终确定为唐曲《忆江南》和《万年欢》。此外黄翔鹏的《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中的180首传统乐曲都是通过大量的田野实践从各地民间音乐中一首一首找出来的。运用传统音乐实际谱例说明,提出“同均三宫”的乐学理论。这些实例均可表明两个领域的研究学者及研究成果有交叉现象。

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音乐史研究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重镇就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国民族音乐参考资料辑录(全七卷)》是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深入的采访和发掘,从而形成的完整、翔实的文字及曲谱资料。《中国传统音乐考察报告(全十卷)》是各代学者不断努力的成果汇编,是集文字资料与音响资料于一体的综合性报告。这两套著作的出版凝聚了音乐学前辈的心血,述说了中国音乐史学和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发展历程,对学习、研究这两个领域具有极大的作用。

三、研究视角各有侧重又有联系

中国音乐史学虽然以中国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但主要侧重的是古代的音乐。过去没有录音机,而中国古代记谱法存在着骨谱肉腔的特点,因此只能依靠文献上的文字去了解古代的音乐。在考察中国古代音乐时,需要借助当下活态传承音乐进行“逆向考察”,对古代音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性研究。1952年,苏琴、孟杰前往西安对西安铜器社进行采访调查,杨荫浏看到采访报告和抄录乐谱后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1953年,以杨荫浏、简其华为代表的音乐家前往西安郊县何家营,对西安铜器社进行采访、录音,并对曲牌名称、乐谱进行抄录。他们在此次考察响器社与铜器社(后称西安鼓乐)的过程中发现,西安鼓乐的记谱与敦煌曲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南宋姜白石自度曲的谱式基本相同,其“坐乐”曲式与唐大曲形式结构有许多关联。以杨荫浏为代表的音乐家通过此次田野调查重构了活态的、可听的音乐史,出版了《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西安市古铜器社唱词及打击乐谱》两册采访报告,为以后西安鼓乐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49—1966年,以杨荫浏、李纯一、沈知白等为代表的研究队伍对民间音乐进行采集、整理,从传统音乐活态中回溯,按照朝代将不同阶段的音乐机构和承载的音乐形态进行系统化梳理,将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脉络相对清晰地展现给学界,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共时性的视角去梳理历时性的脉络。

查阜西和杨荫浏等音乐家曾在1952年前往北京智化寺对智化寺京音乐进行考察,在北京智化寺里发现了《智化寺音乐腔谱》永乾抄本和另外两册残本,共收录乐曲114首,从而发现智化寺京音乐在乐谱的记写形式、乐器的形制等方面都保留了唐宋的遗制,在曲目名称上一些曲目跟唐教坊曲名相同。杨荫浏和查阜西对智化寺京音乐的调查采访和记录充分发掘和揭示了智化寺京音乐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智化寺京音乐的发现使中国传统音乐学研究有了更多的内容,也为中国音乐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1998年,田青在文中写下对杨荫刘的评价:“由家庙引发的冀中音乐会普查,则把这副药引子的意义再次提升,成为吹动20世纪80年代后缺氧的乐种调查‘充氧’的第一口仙气。”由此可以看出,杨荫浏正是“生于斯、长于斯,经过专业训练之后把目光投于斯的民族音乐学者”。

李玫通过燕乐二十八调的研究、历史脉络的梳理,为人们了解明清以来活态传承的民间音乐的乐学知识提供了帮助,使人们对中国传统乐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上几个学术案例都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活态传承的考察,探源溯流,挖掘历史脉络,这种研究方式使中国传统音乐的共时性研究视角与中国音乐史历时性的研究视角结合在一起。

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下活态传承的音乐,往往要追溯到源头,追本溯源地找到当下活态传承的音乐的历史渊源,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各个地方的音乐,跟其他音乐联系在一起,挖掘历史中的传承方式,以及与历史中音乐的联系。黄翔鹏曾指出:“古琴音乐对中国音乐史说来类似钢琴文献对于欧洲音乐史的意义。因为它在历史上实际曾吸收、保存了汉魏清商乐、南北朝隋唐俗乐大曲和唐宋以来诗、词乐的某些精华。”对于古琴这个中国传统器乐的研究,只有对其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该乐器演奏中的各种问题,如古琴记谱法、文字谱和减字谱如何从古代演变而来、当今活态传承的琴曲是如何传承发展的、各地之间的古琴曲有何联系等,只有通过历时性的视角理清历史脉络,才能更好地研究当下的传统音乐。

张振涛在关于陕北音乐的研究中,通过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共时性的视角去梳理历史脉络,一方面分析了陕北现存民间礼俗同音乐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以历时和共时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陕北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进行整体认识。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乐学在研究当下活态传承的音乐时,也需要借助中国音乐史学历时性的研究视角,去研究古代的音乐文化,以便更好地理清脉络,更好地把握、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总体性的形态特点,从而更全面地研究中国传统音乐。

四、研究方法相互借鉴、融合

现代音乐学学科建设以来,内部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经过完善发展,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研究方法。中国音乐史学和中国传统音乐学是音乐学中较为重要的学科,两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融合。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注重以文献为主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开始注重中国传统音乐活态遗存的情况,从活态传承的音乐中找到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联系。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杨荫浏注重史料与当下活态音乐之间的联系,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附录中可以看到曲例索引84例,书中运用大量的乐谱谱例,真正做到了“有声音的音乐史”。杨荫浏怀着“今之乐犹古之乐也”的坚信,意识到当今活态传承的音乐、乐谱都在一定程度上储存着古代音乐的信息。从杨荫浏所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可以看出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学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乐谱、音响资料,为中国音乐史提供了活态的音乐资料,从音乐乐谱的角度反映了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使音乐史的研究成果丰满起来,真正把无声的音乐史做成了有声的音乐史;另一方面《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运用的谱例将现在活态遗存的中国传统音乐保存、记录了下来,为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也使活态遗存的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存了下来。

五、结语

本文从中国音乐史学和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基本特质、学术传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中国音乐史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基本特质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两个学科的共同研究对象;从学术传统来看,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相关研究人员既是中国音乐史学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又是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学者;从研究视角来看,两个学科以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视角相结合的方式,使中国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各有侧重又有联系;从研究方法来看,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关系具有互相补足的作用。

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学研究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传统音乐学研究運用的是共时性的研究视角,却是在历史发展的语境下进行的;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视角是历时性的,但也需要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学共时性的研究视角。从研究主体、研究对象来看,二者具有交叉性。因此笔者认为,二者是既重叠又相对独立,在交叉中共同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7(4):4-21.

[2]崔伟.琴乐“远”之审美范畴探析[J].音乐研究,2014(2):75-81.

[3]张维,柯黎.黄翔鹏: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大家!:从《乐问》看黄翔鹏治史思路、方法及其人文精神[J].音乐探索,2012(4):27-29.

[4]苏婷.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审美趣味[J].黄河之声,2016(22):123.

[5]胡斌,孙焱.互鉴共赢 殊途同归:从“学术史”视角看中国音乐史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Ethnomusicology的学科关系[J].中国音乐,2022(2):32-39.

[6]张振涛.田野是第一信史[J].中国音乐学,2022(2):5-16,47.

[7]张振涛.家乡的响器比想象的更响亮:肖文礼《岁时节日体系中的赣南客家仪式音乐研究》序[J].人民音乐,2016(3):54-57.

[8]田青.世纪末回眸:智化寺音乐与中国音乐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2):38-45.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学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音乐学人
清永陵祭祀大典的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