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2023-11-26杨慧滢

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民族音乐

杨慧滢

摘 要:民族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将其运用到电影中,可丰富电影视听语言,使其呈现出的影视艺术更为多姿多彩。新媒介技术不断革新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与途径,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从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概况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中国电影中的民族音乐运用情况,探讨在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中,民族音乐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民族音乐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和形态,通过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可将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世界舞台,从而使世界各国观众都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珍品,其内容丰富且沉浸感强,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思想与诉求,能更好地反映当代民族思想,因此将电影和民族音乐相融合,对于我国电影产业的良好发展及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电影产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包括中国电影的票房成绩、国际传播质量等,在此情况下,中国电影如何才能在国际电影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传播优势,是中国当代电影产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当前中国电影及电影音乐人重点探究的课题。

一、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概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电影音乐的创作也逐渐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时代,作曲家根据中国电影音乐的现实需求,不断吸收外来音乐元素,不断充实中国电影内涵,并不断地向外拓展。许多专业作曲家也开始积极参与电影音乐创作,并组成了多个专业的电影音乐创作团队,并为适应电影要求,在影片中融合了各种不同民族和历史背景的音乐元素,力求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电影音乐语言,追求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使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特色,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新路[1]。比如电影《红高粱》《英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都是由赵季平、谭盾等知名作曲家参与音乐创作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都充分加入了二胡、古琴、唢呐、长笛、琵琶等民族特色乐器与音乐元素,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京剧和秦腔,并根据剧情发展需要,融入了各地的民歌民谣。

《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产业均得到良好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便是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许多中国导演、演员等均纷纷与外国电影公司、导演及演员等合作,如由导演陈思诚执导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分别在泰国、美国、日本等地进行拍摄,再如《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国际上映和传播,一定程度证明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而随着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广泛传播,中国民族音乐也逐步在国际电影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2]。因此,在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中,中国电影艺术家应充分将中国民族音乐作用发挥至最大,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优势,从而促使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走得更远。

二、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

一切艺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是为了表达人的某种感情,培养人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的态度,音乐也是如此。音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而一部好的电影,要有能跨越万般阻隔,引发共鸣的旋律。在中国电影《满江红》中,导演张艺谋运用了大量“带感”的豫剧音乐进行画面、故事情节的彰显。著名歌手韩红首次进行电影配乐创作,邀请河南豫剧院的首席板胡琴师李洪超和洛阳有名的斑马森林乐团联袂制作,且在所创作的配乐中应用了多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如琴筝、笛、箫、唢呐,以及中国鼓和小镗锣等。这些传统乐器声音交织,形成了别具一格且极具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配乐《花火》《提审》等,不仅凸显了《满江红》的剧情特征,还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让电影视听语言更具冲击力,同时也使电影更具艺术张力[3]。

此外,影片中大量演员奔走的镜头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豫剧的风格是絮叨、谐谑,混合着生动且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在此处配上民族音乐,与电影影片情节、艺术展现相得益彰。《满江红》中一众“凡人”主人公,大都是出身于市井却又心存正义的小角色,运用豫剧正符合剧中人物的境遇。影片中节奏激烈、声情并茂的豫剧演唱出自张晓英,她是河南有名的戏曲演员,具有“中原第一女丑”的称号。相关资料显示,《满江红》中的音乐大部分取自《包公辞朝》《探阴山》《包龙图坐监》《打銮驾》《穆桂英挂帅》《铡美案》《五世请缨》等戏曲。与传统音乐不同,《满江红》中的音乐没有那种拖泥带水的感觉,而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节奏感,配合着角色的情绪,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凝重的气氛。《满江红》的火爆,给年轻一代打开了新的视野。如果说,名曲名家的加入,将河南豫剧推向了大众,那么此部电影中的音乐团队,完成了一场完美的表演,让更多人对影片的背景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使中国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播。在张艺谋的指导下,韩红的作曲给了配乐创作团队很大的发挥空间,《满江红》的配乐是将传统戏剧和现代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让人耳目一新的音乐,以中西乐器的混杂、对白为主题,音乐的层次感更丰富。一阵阵的豫剧演唱澎湃而来,梆鼓连绵不断,一阵阵镗锣直击人心,板胡的加入更是相得益彰,演绎出“最炫国风”;由失真吉他所创造出来的酷炫音色,再加上镜头中逼仄的巷子,以及演员阴沉的表情,这些都会让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将观众带入影片情节中,跟随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和不断交替变化的音乐表现时而紧张,时而轻松自在,时而“汗流浃背”。

《满江红》中的音乐,让更多人开始思量,音乐究竟該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电影服务。很多音乐家在从业初期,以音乐本身为中心,当他们的作品与电影融合在一起时,常显得喧宾夺主。一部电影的配乐,是画面、声音及台词和音效等综合在一起的产物,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音乐风格,都离不开电影本身。田汩曾说,当音乐人为一部影片配乐时,应从单一的音乐创作中“抬起头来”,明白音乐什么时候是主角,什么时候是配角,这样才能做出品质更高的电影音乐[4]。在当今电影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很难在制作规模、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技术等方面与欧洲电影及美国好莱坞一较高下,只有通过在人物造型、人物形象及音乐风格等方面具有民族特征的电影,才能使中国的电影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站稳脚跟。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影视音乐之路,以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将中国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表现出来,同时将真实的音乐题材融入大众的生活,这样,中国的电影民族音乐才能以更新的姿态走出国门,并借助非语言符号方式,以中国电影为媒介,激发国际中国电影观众产生“沉浸式”的共情,进而让情感跨越文化隔阂进行传播,帮助和引导观者更深刻地理解影片的主旨,实现审美的共通,促进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绽放耀眼的光芒。

三、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一)凸显电影主题

正如匈牙利知名影评家贝拉·巴拉兹所言:“声音将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对于电影音乐制作人而言,如果能够将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运用到电影中,就可以有效地加强观众对电影剧情的印象,也可以让观众从歌曲中感受到影片所要表达的人物情绪和主题思想。

例如,乌尔善执导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便是从音乐总体布局出发,通过中国民族音乐古琴曲的结合应用,凝练影片的主题,并为电影内容奠定了情感基调,为观众带来极强的听觉、视觉艺术冲击。导演乌尔善决定使用在中国电影中并不多见的瓦格纳歌剧式创作方式,让角色有着自己的专属主题,再通过主题音乐的发展来讲述故事。其中,英雄主题音乐比较偏重管乐,在交响乐的基础上,以多种类型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的号,模拟出古代战场冲锋号角声,充满金戈铁马、热血激昂的豪迈气势[5]。情感主题音乐则使用了中国传統笛子的音色,悠扬古朴,余韵连绵,同时又有力量感,映照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音乐制作主要采用云录音方式,在多个城市分别录制了鼓、埙、笙等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部分,将中国古典音乐情境贯穿在音乐创作中,从听觉维度谱写出电影的神话史诗气质,使音乐在具有交响乐那种磅礴力量和细腻感情表达的同时,在音色上面又带着中国乐器的一些质地,带给观众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影片中的登基大典是电影中的大场面之一,为呈现殷商祭祀仪式,音乐总监、作曲蒙柯卓兰选择了极具中国古代特色的群笙演奏,并配以当下极为少见的没有簧片的传统笙,由30位演奏者共同演绎,呈现群笙合奏的宏伟气概,与《商颂》里的唱词相映生辉,用特别低的男声低音群唱诵经部分,提高笙的声音,使整个声音更为立体,能够给人一种庄严的仪式感。

再如2017年上映的玄幻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音乐《十里桃花》就是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做的,将两个主角的爱情融入一首忧伤的曲子,让电影充满伤感。音乐和电影主题紧密相连,“一笔一轻叹,一行一惆怅,故事等墨干,却等来心伤”,悠扬婉转的古韵曲调与剧情画面相结合,让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桃花源。曲调起伏不定,将人物的悲伤情绪充分表现出来,进一步深化了整部影片的主题,仿佛在用歌声诉说着男女主角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

相关人员要充分发挥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参与跨文化交流,不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使多元文化兼容并包,不断加以创新,逐步完成向低语境文化国家的传播,让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二) 刻画电影角色性格

古装影片比较重视氛围的营造,一般会运用民族音乐元素,来刻画影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在烘托女主人公的性格、心理变化方面,以营造浓郁的民族古典文化氛围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特殊的美学内涵,从而增强电影的艺术张力和感染效果[6]。

比如在《长安三万里》这部动画电影中,为更好地展现这一时期的传奇人物李白、高适等人的特征及形象,导演请来了两次金龙奖最佳音乐奖获得者、作曲家郭好为担任音乐总监,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国际首席爱乐乐团与北京民族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亦为本片音乐奉献了精彩的演奏,创作了一首名为《长安主题》(Main Title)的电影音乐,以此娓娓道出唐朝时期李白等人的感人故事。曲风自然纯正,乐风朴实,曲调优美而富有穿透力,既表现了李白的无奈,又凸显了他“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塑造了一个鲜活、有血有肉、饱满的诗人形象,也让他的释然、感叹等在音乐中得到了升华,打动无数人。

四、结语

民族音乐在中国电影中的运用使现代影片的音乐魅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并成功地塑造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剧情气氛得到较好烘托,从而更好地体现出电影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同时也促使国际传播中的中国电影更具民族特色。因此,中国电影创作者在创作电影时,一定要与电影故事的背景、内容和场景因素等相结合,并在电影中适当地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这样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中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持续稳定地促进我国电影良好发展的同时,不断凝聚文艺力量,更好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参考文献:

[1]麻莉.民族音乐学与世界音乐研究:国际视角与方法的转变对国内的启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2(6):60-65.

[2]张璐,牛昱坤.从电影节中的音乐奖项看中国电影音乐的创新与发展[J].电影评介,2021(22):16-20.

[3]蔡梦,杨静.音乐史学视阈下中国电影音乐研究的意义[J].中国音乐,2022(2):53-58.

[4]杨红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西方涉华电影中的创作态势研究(1980—2020)[J].当代电影,2020(12):136-140.

[5]张明.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9(2):94-99.

[6]张永凯.“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海外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力提升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5):103-106.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