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规模奶山羊场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

2023-11-26梁晓兵王国超王党伟徐梦迪南苹瑶吴奇强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奶山羊布鲁氏菌无害化

白 鸽,梁晓兵,王国超,王党伟,徐梦迪,南苹瑶,张 浩,吴奇强*

(1.渭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渭南 714000;2.渭南高新区农林管理和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陕西渭南 714000;3.渭南市农技推广中心,陕西渭南 714000;4.富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富平 71170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以发热、母畜流产、不孕和公畜睾丸炎等为主要特征,流行于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对畜牧业发展和人畜健康构成较大威胁[1-3]。目前陕西省拥有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养殖基地,有“中国奶山羊之乡”的美誉,2018 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培育陕西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和推进“3+X”农业特色产业工程发展,均将奶山羊产业发展提到了一定高度,着力打造继苹果之后的又一张陕西名片。然而,近年来,通过食源性传播途径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感染人群由职业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4,5],针对影响奶山羊产业发展的奶山羊布鲁氏菌病防控,特别是监测净化方面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高度重视。2020 年,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了《陕西省关中地区奶山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区建设框架合作协议》,在之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奶山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全面推开[6],渭南市积极响应,组织辖区内奶山羊养殖企业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目前,已有2 家企业于2022 年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布鲁氏菌病净化场评估,同时积极推进富平县奶山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区建设。本文结合奶山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和净化场创建工作实际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奶山羊养殖企业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提供参考。

1 充分认识奶山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的意义

1.1 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培育陕西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和推进“3+X”农业特色产业工程发展之后,渭南市大力发展奶山羊产业,截至2022 年底,渭南市奶山羊存栏约110 万只,年产生鲜乳近50 万t,奶山羊存栏量和羊奶产量均占全省的30%以上,均居全省第一,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7 家,实现羊奶粉销售收入约35 亿元,市场份额占全省50%以上,产业聚集度、羊奶加工能力、羊乳制品产量、羊乳制品市场占有量等指标均稳居全省前列。而布鲁氏菌病是牛羊常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人畜健康构成较大威胁,能够引发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事件,且近年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已成为制约奶山羊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积极开展奶山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是实施“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关键举措,是奶山羊产业健康发展乃至整个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1.2 贯彻执行法规政策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第五条规定“动物防疫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明确了“净化”是实现动物疫病从控制到消灭的必须之要、必由之路、必然之举;第七条规定“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本法和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免疫、消毒、检测、隔离、净化、消灭、无害化处理等动物防疫工作,承担动物防疫相关责任”,明确了各个生产经营主体在动物防疫中的责任和要求,做好动物疫病净化是其中责任之一[7,8]。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稳步推进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净化,实现人病兽防、源头防控”[9]。《陕西省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按照“一区两带,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构建陕北渭北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区,陕南三市牛羊布鲁氏菌病无疫带、关中地区奶畜布鲁氏菌病无疫带,建成多个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净化场,辐射带动所在县区或镇村区域布鲁氏菌病净化[10]。总之,奶山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是深入贯彻《动物防疫法》,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和中央、省级相关规定政策的要求,对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2 养殖场基本条件

2.1 人员及管理

与养殖场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和规范管理是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的养殖场应当配备符合养殖规模的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并办理健康证明(特别是要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健康监测),配有专职兽医技术人员,且至少1 人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建立净化工作团队,团队负责人须能够充分协调调动人、财、物等养殖场各方资源,应由养殖企业主要负责人统筹,团队须配备适应养殖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做到团队职责分工明确,确保养殖场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必要的人员和技术力量;结合养殖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员工管理制度、疫病防治培训制度和计划,按制度和计划开展培训并进行考核管理,建立员工档案,规范管理。

2.2 环境控制

2.2.1 结构布局

养殖场科学合理的选址和结构布局对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乃至整个疫病防控工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场址选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要求,养殖场场区应当位置独立,有围墙或其他物理屏障等隔离设施或措施,设置防疫警示牌标,与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诊疗场所以及主要交通干道、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无害化处理区严格分开,生产区内分设清洁道、污染道;配置独立的适用养殖规模的兽医室及开展临床诊疗、采样、高压灭菌等相应设施,生产区内泌乳母羊、羔羊、后备母羊应分开饲养或有相应羊舍,舍内配备专用饲槽、通风、换气和温控等设施,应当设有专用分娩羊舍;设立有效隔离栏舍,与生产区间隔300m 以上或通过有效物理屏障隔开;场区应有固定的设施设备及粪污贮存场所,生产区应具备基本的防鼠、犬、猫等进入的设施;在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圈舍入口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及器材,并严格遵守相关使用规定。

2.2.2 卫生防疫管理

养殖场必须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无害化处理、消毒管理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常见病预防和诊疗规程,开展消毒、免疫、诊疗和健康巡查并详实记录;场区内做到无垃圾及杂物堆放,粪污堆放场所防雨、防渗漏、防溢流,禁止饲养其他动物。

2.3 饲养管理

养殖场要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佩戴唯一性标识,结合本场实际,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建立繁殖、投入品、检疫、免疫、监测、消毒、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养殖资料档案,并详实记录。

3 监测净化方案

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开展主要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是疫病防控、净化的基础,是保持动物群体健康状态的关键。养殖场应根据场内实际情况制定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等主要疫病监测计划,制定具有可执行性的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方案,明确监测目的、监测范围、监测频次、抽样方式、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应用等[11],主要技术路线是通过开展本底调查,掌握规模场奶山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划分类别,采用“检测-扑杀-监测-净化”的措施,对奶山羊场布鲁氏菌病进行分阶段监测净化,通过监测淘汰布鲁氏菌病阳性羊,做好引进羊只隔离检测,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和养殖场建筑布局设计,加强消毒、强化管理,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最终实现净化目标。

3.1 布鲁氏菌病监测诊断方法

开展奶山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是控制布鲁氏菌病流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选择快速、准确并符合基层实际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对监测净化至关重要。《GB/T 18646—2002》规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test,RBT)方法用于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AT)或竞争酶联免疫试验(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ELISA)方法用于确诊,笔者曾结合工作实际以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研究分析,筛选出基层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时对羊只血清样本进行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推荐采用RBT 方法初筛,c-ELISA 方法进行复核确诊[12]。

3.2 本底调查

对规模奶山羊场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养殖场基础设施、生产管理现状、生物安全防控、周边3km 范围内牛羊养殖及布鲁氏菌病发生情况等,对所有羊只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当年有发生奶山羊布鲁氏菌病临床感染病例的或检出阳性的则确定为阳性场,未发生临床病例且未检出阳性的则确定为假定阴性场。同时,结合调查情况,评估布鲁氏菌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对基础设施、生产管理及生物安全措施等提出整改方案并进行优化整改。

3.3 监测-净化

一是确定为阳性场的场群,及时隔离淘汰阳性羊只,间隔2 个月进行一次全群检测,连续3次检测无阳性的确定为假定阴性场。

二是确定为假定阴性场的场群,母羊按照预期流行率为0.1%,置信度为95%,用证明无疫的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按照公式(1)计算[13],每半年抽样检测1 次,种公羊每半年全群检测1 次,连续2 次监测为阴性的,可视为净化场。

式(1)中,n 为抽样数量;CL 为置信水平;D 为群体中预估的最小发病动物数,即N 乘以最小预期流行率;N 为群体中的动物总数。

三是重点羊只风险监测,对临床表现有关节肿胀、睾丸肿胀和空怀、不育及流产的羊及时进行采样检测。

在抽检或重点羊只风险监测过程中检出阳性或出现临床病例并诊断为阳性,则按阳性场重新进行监测净化。

3.4 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对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羊只进行扑杀,对病畜尸体及其流产胎儿、胎衣和排泄物、乳、乳制品等应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所污染的褥草和场地应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应当详细记录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数量、方法,评估处理结果,做好影像资料的收集。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口罩、眼罩、胶鞋,处理结束,应及时消毒清洗。

3.5 调运管理

3.5.1 外引种源管理

结合养殖场实际,建立引种管理制度,不从高风险地区或疫区调入、引种,新调入的羊只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全群检测,在隔离期内,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混群饲养。引进的羊只及其精液、胚胎应符合《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有关规定。引种后整理归档种羊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系谱证,做好隔离检疫、布鲁氏菌病监测等引种各项记录。

3.5.2 调出管理

出售或运输羊只前,应当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提交动物检疫申报单和相关动物疫病检测报告等申报材料,经检疫合格,方可调运。

3.6 净化标准

连续2 年无临床布鲁氏菌病感染病例,且按照规定的抽样检测方法未监测到布鲁氏菌病阳性羊只。

3.7 净化维持

对种公羊每年全群检测1 次;对母羊按照预期流行率为0.1%,置信度为95%,用证明无疫的抽样方法,每半年抽样检测1 次;对流产羊只进行重点监测,做到全面检测,对流产物及污染环境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毒处理,并完善相应档案记录。

渭南市依据《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和上述经验做法,主要从人员管理、结构布局、卫生防疫和饲养管理等基本条件改善,开展本底调查,制定监测净化方案,督促方案执行和规范各项制度落实等方面,指导辖区内奶山羊养殖企业积极开展奶山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做到基本条件满足、净化方案实际、规章制度落地、记录档案完善,截至2022 年底,已有2 家企业积极申报并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级考核评估。

4 建议

规模化奶山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是深入贯彻《动物防疫法》,落实防疫主体责任,推进动物防疫工作转型升级,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稳步推进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净化,实现人病兽防、源头防控”要求的深入践行。做好规模化奶山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总结模式经验并推广,能够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布鲁氏菌病区域净化,进而消灭并建立布鲁氏菌病无疫区;也能为其他动物疫病净化和区域化管理探索经验和思路,为动物疫病净化和消灭探索路径。同时,于企业而言,不仅能够强化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改善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疫病风险和损失,促进养殖场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养殖场品牌竞争力,增加无形效益,进一步提增养殖效益。因此,规模化奶山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支持、指导和监管,更需要养殖企业不遗余力参与开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强化布鲁氏菌病净化宣传工作,扩大社会认知和影响,做到广泛宣传以达共识,多方参与以达共赢,政企联合、多方协作、形成合力、积极推进。

5 小结

当前,布鲁氏菌病已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细菌性人兽共患病[14],而人类布鲁氏菌病病例基本上都是由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动物或染疫畜产品所传染。因此,从源头上控制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与传播,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是最终彻底消灭布鲁氏菌病的根本之策,在公共卫生安全上意义重大。科学开展规模奶山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养殖企业需要对照《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相关要求,首先确保养殖场人员、结构布局和环境控制等基本条件满足,然后结合实际,制定布鲁氏菌病净化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分阶段实施净化工作,以达到净化并维持。多数动物疫病净化实践经验表明[15-18],主要技术路线是实行场内布鲁氏菌病阳性动物清除和场外传入风险阻断,做到内清和外阻,即养殖场优化生产结构和建筑设计布局,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分群饲养,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淘汰阳性动物,建立健康动物群;对假定阴性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逐步扩大净化效果,建立净化场群[19];同时加强人流、物流、动物流管控,降低布鲁氏菌病发生和传播风险,确保净化效果持续、有效[20]。

猜你喜欢

奶山羊布鲁氏菌无害化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山羊的营养需要与干物质采食量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EM发酵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饲喂奶山羊的效果试验
褪黑素膜受体MT1与MT2在妊娠期奶山羊卵巢中表达特点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铬渣及铬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实践应用
奶山羊的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