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渭阳乡小干川村中蜂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3-11-26毛朝东
毛朝东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中心马河镇畜牧兽医站,甘肃陇西 748100)
小干川村中蜂养殖历史悠久,发展中蜂产业具有良好的历史沉淀。小干川村养殖的中蜂属于东方蜜蜂的一个地理亚种(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科考、研究、保护价值[1]。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发达城市去务工,农村剩下了一大批老龄人群。针对这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体力较弱的特殊人群,推广投资小、见效快的中蜂产业显得非常的重要。中蜂产品是一种附加值高、绿色、有机农特产品,中蜂产业也逐渐发展为小干川村的特色产业[2]。村社道路硬化后,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中蜂产业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给中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蜜粉源。培育新型养蜂能手,构建一个跟踪服务蜂农的团队,宣传养殖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加强养蜂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监管和引导作用,促进中蜂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引进蜂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高养殖收入。
1 小干川村中蜂产业现状
1.1 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小干川村位于渭阳乡东南部,距乡政府11km,距陇西县县城25km。东连通渭县榜罗镇,西接三门村、渭阳村,南临和平乡南岔村,北通锦屏村、崔家湾村,县道107 线由西向东贯通,全村辖7 个村民小组,村社道路全部硬化,具有促进中蜂产业持续发展的交通道路。
1.2 具有充足的蜜源
小干川村现有耕地13495.63 亩,人均耕地6.83 亩。小干川村每年种植4000 多亩油菜花,成为中蜂春繁的主要蜂蜜源,八泥湾社的千亩核桃林等成为中蜂可持续发展的蜂蜜源。
中药材的发展为中蜂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蜜源。在驻村帮扶队的大力协助下,小干川村2019 年6月成立了陇西县小干川村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下社的大湾、上社的郭家湾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022 年3月份,驻村帮扶队又在八泥湾社通过流转耕地的办法建立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这2 个基地的发展,推动了黄芪、黄芩、甘草、款冬花、党参和柴胡等中药材的发展。蜜蜂通过传粉,提高了经济作物油菜籽、经济林核桃及中药材的产量,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中蜂产业的发展和经济作物油菜籽、经济林核桃林及中药材的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1.3 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小干川村共有448 户1972 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81 户778 人,于2018 年底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 年实现全部脱贫;有“三类户”18户,92 人。2022 年养殖蜜蜂158 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81 户,普通户77 户);蜂蜜产品销售收入150 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81 户80万元,普通户77 户70 万元),蜜蜂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了产业兴农的目标。
2 小干川村中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服务体系不健全
小干川村具有农户448 户,但是大部分年轻人到外地务工,中蜂产业发展的重担落在了常年在家接送孙子上学的高龄老人肩上,他们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对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直接制约着中蜂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效益的提升。培训时间和农忙时间冲突,接受培训的人数较少,培训质量较差;除了驻村帮扶队中的农技员外,再没有专门的机构调配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系统化培训,跟踪服务不到位,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中蜂养殖无法达到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
2.2 养殖效益不佳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丰富蜜粉源的社养殖中蜂数量较少,养殖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地势较高但养殖历史悠久的张家坪社养殖中蜂38 户,具有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具有良好蜜粉源的上社和下社分别养殖中蜂为29户和18 户。具有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八泥湾社养殖中蜂20 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户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
2.3 缺乏利益共享机制
小干川村发展中蜂养殖业虽然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是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蜂农间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合作社对农户的组织、监管和引导作用不强,制约了中蜂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尤其是近5 年来、小干川村气候异常,春季寒流多,秋季阴雨连绵,中蜂产业发展受到影响,病害多发,采蜜时间明显缩短,限制了蜂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农户的养殖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者根据季节性变化对蜂农的技术培训重视不够,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蜂农的养殖热情;合作社对农户蜂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对中蜂产品宣传途径不畅,导致农户网上销售比例低;合作社对农户养蜂工具采购引导不到位,采购的养蜂工具标准不统一,不利于中蜂产业规模化发展。
2.4 发展模式不成熟
乡镇领导对收效快、投资大的中药材、经济林、经济作物重视多;对投资少、较分散的中蜂产业,重视程度不足,项目申报扶持力度不够。“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不成熟,村级养殖培训内容没有达到系统化、全面化的标准,拓宽中蜂产品销售渠道的引领作用不强,应对暴风雨、暴风雪等突发恶劣天气的能力不强。部分农户对发展中蜂产业产生了凭感觉、随大流、顺其自然发展的思想,出现了依赖老经验、老框框的原始养殖方式;与中蜂产业发展要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还较远。
3 小干川村中蜂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健全专业化服务队伍,推动规模化发展
小干川村驻村帮扶队以学习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培训资料及讲座为契机,熟练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提升对农户进行全面系统化培训能力和专业化技术指导水平。驻村帮扶队可在“乡土”人才和返乡青年中培育一批养殖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丰富、营销能力出众的新型养蜂人才,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蜂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现代化。
首先,驻村帮扶队可以在全村158 户养殖蜜蜂的农户中挑选出新型养蜂能手(每个社至少1~2 名),也可以在长辈养过中蜂且自己具有养蜂意愿的返乡青年中挑选新型养蜂能手。长期对新型养蜂能手进行系统化培训,使其具有推动中蜂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现代化的能力,使其成为发展中蜂产业的主力军。
其次,驻村帮扶队还可以及时与陇西县畜牧中心联系,寻找县内外现场培训的机遇,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小干川村养蜂能手进行专业化的综合培训,力争培养出一批养殖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丰富、营销能力出众的新型养蜂人才。
最后,不断完善更新新型养蜂能手队伍,构建一个一年四季跟踪指导农户的服务队伍。随着季节性变化而进行的跟踪服务很重要。例如:暴风雨等恶劣天气的出现,直接影响着小干川村蜜源的多与少、流蜜期的长与短,影响着蜂群的繁殖与发展,也影响着峰群抵御病敌害的能力。及时完善新型养蜂能手队伍,并进行系统性培训,使其具有跟踪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3.2 加强四季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中蜂养殖效益
驻村帮扶队要认真学习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钻研先进的养殖技术,凝心聚力指导农户,提高养殖效益。通过近5 年来的调研发现中蜂的经营管理具有系统性和季节性特征。结合春、夏、秋、冬季节性的特点,系统性指导中蜂产业发展的方法如下。
3.2.1 指导农户做好春繁工作
油菜花普遍认为是小干川村第一个蜜粉源,在油菜花开花前20~30d 开始确定春繁时间,此时蜂王恢复产卵,春繁开始了。
首先,驻村帮扶队要精心指导农户选择春繁的适宜场地。一是可以选择有油菜花蜜粉源的地方,也可以选择杏树、杨树、柳树、榆树等花期较早开花的地方,还可以选择地势较低、且有蒲公英、车前草等野草开花的地方来确定春繁的场所。这些都是蜜粉源,不但可以节约饲料,还能提高蜂群繁殖的情绪,减少盗峰和疾病的发生[3]。二是积极指导农户选择温暖、干燥、向阳、避风的地方确定春繁场所。对于后湾社和东儿去社等一年四季阳关照射较少的地方,要选择有矮墙等自然屏障的地方放蜂箱,没有自然屏障时可以编制草帘置于蜂箱后侧,阻挡北风直吹蜂箱,提高蜂箱内小环境的气温。三是蜂箱前面应该宽畅、有利于蜜蜂的飞翔。四是蜂箱要放在人畜出没少的地方,也不要朝着行人较多的道路,否则会影响峰群正常的生产。
其次,指导农户做好春繁期间喂粉和喂水工作。早春外界蜜粉源少,要指导农户做好喂粉工作。在隔板外放置蜜粉脾,把花粉(最好消毒)与蜂蜜按照1∶0.6 的比例拌成花粉团,放在蜂箱巢框上梁,供给中蜂食用;有的农户没有储备天然花粉,要指导农户使用高质量的代用花粉,保证春季繁殖期不会缺粉[1]。指导农户做好中蜂水分的饲喂工作。水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早春期间,外界气温低,蜜蜂采水困难,常常出现采水后冻僵难以回巢,中蜂数量减少较严重的现象。如果巢内有空间,可将喂水器放在蜂巢内,喂水时可适量加食盐,盐水的浓度为0.1%~0.5%,提高喂水的质量。
再次,要指导农户做好“紧脾”工作。通常所说的“紧脾”就是抽出多余的巢脾,使蜂群保持蜂多于脾的工作。农户抽出多于的空脾、使蜂群密集,为春繁创造良好的条件。有3~4 脾蜂的通常留2 脾,隔板内放置2 张平整、较新、雄蜂房较少、有粉的巢脾,隔板外放1 张蜜粉脾。
最后,要指导农户做好中蜂的保温工作。蜂巢内部的温度要保持在34~35℃。这是保证蜜蜂良好发育的重要因素。要让农户明白,适当群势和适当的蜂脾是保持巢温稳定的根本因素。保持巢内温度适宜的办法是以蜂群调节为主、人工措施为辅。
3.2.2 指导农户做好夏季分蜂期和流蜜期的管理工作
夏季分蜂期中蜂管理的重点工作是做好调整蜂群,控制分蜂热。小干川村农户经常调整蜂群控制分蜂热的办法是调换子脾法和毁弃王台法。调换子脾,就是将强群中的老熟封盖子脾调入弱群,把弱群中的幼虫脾调入强群。如果分蜂热已经形成,就将封盖子脾全部抽出调入弱群,能有效的抑制分蜂热。抑制分蜂热的办法还有毁弃王台法[4]。在接近分蜂期时,要指导农户每隔三四天时间,就对蜂群进行一次检查,将蜂群内的自然王台毁于早期阶段,可以起到延缓或解除分蜂热发生,也为养王、人工分蜂争取足够的时间。驻村帮扶队还应该在网上学习钻研“安置隔王栅、剪羽翼等”较为先进的办法,并指导农户在实践中应用,提高抑制分蜂热的办法。另外,抑制分蜂热的办法还有扩大巢门,加宽蜂路的办法。随着蜂群的壮大,巢内子脾和贮蜜增多,蜜蜂的活动加剧,导致巢温升高;扩大巢门,加宽蜂路,可以改善通风条件,加剧巢内气体的交换,也能减缓分蜂热的出现。
中蜂在流蜜期前期和中期容易产生分蜂热(在春末夏初情况更为严重),要指导农户做好抑制分蜂热的工作。当每种主要蜜源开始流蜜后,要指导农户及时挑选大蜜脾取蜜,因为早取可以刺激工蜂采集的积极性,减少蜜压子圈,保持蜂王的正常产卵,有效的防止分蜂热。而且流蜜期的后期取蜜,容易产生盗蜂和飞逃的现象;要指导农户尽量不要在流蜜期的后期取蜜,防止盗蜂和飞逃现象的出现。
3.2.3 指导农户做好秋繁工作
秋季繁殖的蜂群是越冬的适龄蜂群,适龄蜂群的数量和质量是成功越冬的基础;适龄蜂群是第二年开始繁殖的哺育蜂,也是第二年养蜂争取高产的基础。因此对于农户来说,“一年之计在于秋”,秋季是养蜂年的开始,要指导农户做好秋繁工作。
修整峰群则是发展适龄蜂群重要措施。秋季要做好修整峰群的工作。首先要培育4~5 张子脾,要注意蜂要多于脾,才能够保证蜂群具有保温作用,工蜂具有较强的哺育能力。对于弱群(不足3 脾)和无王的蜂群要进行合并,做好秋繁的准备。要让农户明白,有3~5 个满封盖的蜜脾就足够越冬了。经常要遮盖蜂箱,避免阳光直射蜂箱;保持安静、减少蜂群活动,做好蜂群的修整工作。要让农户明白,晚秋与早春一样,昼夜温差较大且不稳定,要适当做好保温措施,才能提高蜂群修整的质量。
向农户宣传发生盗蜂现象的危害。发生盗蜂现象后,盗群、被盗群双双受损(往往是1∶1的损失),两败俱伤,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通过宣传让农户明白早春、晚秋蜜源少,容易出现盗蜂现象。培训农户,掌握有效防止发生盗蜂现象的办法,加强防护,修补好蜂箱缝隙,合并自己的弱小蜂群,保持中蜂密集,减少被盗的机会。如果农户要奖励饲喂中蜂,就尽量不要把蜜汁滴在箱外,防止盗蜂现象的产生。
在夏季、秋季取蜜时要给蜜蜂留足优质的越冬饲料。因为充足的蜂蜜和蜂王浆,有利于增强峰群的哺育力、提高蜂王产卵积极性。如果越冬饲料不足,可以每晚进行奖励饲喂。可用蜂蜜与纯净水5∶1 的比例,并加热到70℃进行灭菌处理,然后饲喂蜂群。如果没有蜂蜜,则用白糖与纯净水按2∶1 的比例搅拌后饲喂中蜂。通过奖励饲喂力争培育出优质健壮、密集的越冬蜂群。奖励饲喂蜂群时要培训好农户,动作快速敏捷,最好是早晚进行,避开蜜蜂活动时间,防止盗蜂现象的发生。
3.2.4 指导农户做好中蜂的越冬管理工作
小干川村的农户中蜂越冬普遍采用室外越冬的办法。近5 年来,小干川村的冬季气温一般不是十分寒冷,最低气温很少降到-15℃以下,因此在小干川村中蜂越冬普遍采取户外越冬的办法。驻村帮扶队要指导农户采取正确的越冬措施。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越冬场所。一般来说,越冬的场所要有背风、背光、干燥、安静、卫生等条件。尽量远离公路车辆嘈杂场所或有施工噪音的场所,远离牛羊圈舍,远离闹社火或经常放鞭炮等场所,防止喧嚣干扰正常越冬的蜂群。有的农户把蜂群摆放在空旷地方,要指导农户建立围墙或篱笆将蜂群围起来,避开寒风直接袭击蜂箱,导致蜂箱内部温度过低,不利于蜂群越冬。
其次,要指导农户做好科学保护蜂群的保温措施。小干川村农户经常采取先外面保温后里面保温的措施:先外面保温就是先在蜂箱底部、蜂箱后面、两蜂箱中间,蜂箱边上用塑料袋子装满比较柔软的麦草袋包装[3];后里面保温就是在蜂箱内部的空余部分放置保温物垫充,起到保暖蜂群的作用,可以在纱盖上加棉垫,晚上盖塑料布,天气晴朗时揭开。
最后,要指导农户做好蜂箱外的观察及处理工作。每隔一段时间,选择天气较暖和的时间观察蜂群。如果发现有部分蜜蜂在巢门内外不安的徘徊且抖动翅膀,就可以预判为蜂群失去了蜂王。要指导农户及时检查,发现确实失去蜂王后,则马上与弱群进行合并。在冬季,要经常指导农户观看天气预报,随时注意大雪、寒流等特殊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特殊保温措施。越冬后期,每隔20d 左右的时间,在巢门口清理死蜂等垃圾一次,保持蜂箱内部的清净,减少疾病的发生。
3.3 加强网络宣传渠道,健全利益共享机制
驻村帮扶队要利用每月走访181 户建档立卡脱贫户,每季度走访448 户普通户的契机,宣传陇西县中蜂产业扶贫政策(引进1 箱中蜂政府补助400 元),迅速扩大中蜂引进的数量,扩大中蜂养殖规模;系统化培训中蜂养殖技术,提高农户养殖中蜂的效益。根据近5 年来走访群众了解,小干川村中蜂产品的外销量不到总产量的60%,还有广阔的利润空间可以开发利用。拓宽中蜂销售渠道,扩大中蜂产品销售量;创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中蜂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首先,驻村帮扶队要指导农户用“快手、抖音、微信群、QQ 群等宣传平台”,发布小干川村中蜂发展的现状、蜂蜜的产量及质量,提高小干川村蜂蜜的知晓率,从而拓宽蜂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外销的数量,提高农户中蜂养殖的收入。还可以采用“外引内联”的销售方式,引导农户注册电商,积极构建网上营销平台,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中蜂产品营销新格局。
其次,健全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蜂农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发挥合作社对农户的组织、监管和引导作用,促进中蜂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近5 年来,小干川村气候异常,春季寒流多,秋季阴雨连绵,导致中蜂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季节性变化对蜂农组织培训,引导农户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发挥合作社的监管作用,引导农户采用先进、便宜和统一的养蜂工具,推动中蜂养殖发展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合作社应协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比例,促进中蜂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最后,驻村帮扶队还要积极发挥本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蜂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高蜂蜜产品附加值[5],建立产品专营门店,顺应市场发展需求,转变营销理念,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农户收入。
4 小结
近年来,陇西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附加值高的绿色、有机农特产品,为小干川村中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小干川村的农户养殖中蜂历史悠久,中蜂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驻村帮扶队狠抓村社道路硬化工作,促进中蜂产业持续发展。大面积种植油菜等经济作物,发展黄芪、黄芩、甘草、款冬花、党参和柴胡等中药材,推广花心梨、苹果、核桃等经济林,调整了种植结构,发展了特色产业,又为中蜂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充足的蜂蜜源。小干川村青山绿水、无污染、空气清新,蜂蜜源充足,所产的中蜂蜜口味独特、香甜味浓、粘稠度高、保质期长,堪称“蜜中精品”。今后应该培育一批养殖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丰富、营销能力出众的新型养蜂能手,扩大中蜂养殖的规模,提高中蜂产品的质量。健全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中蜂经营管理水平。例如春季的春繁工作,夏季的分蜂期、流蜜期的经营管理工作,秋季的秋繁工作,冬季的越冬保暖工作等。构建网上营销平台,拓宽中蜂产品的销售渠道;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蜂农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中蜂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发挥本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蜂蜜产品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蜂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