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山四皓”形象的神仙化

2023-11-25吕子青

新美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商山西王母神仙

吕子青

“商山四皓”典出《史记》:汉高帝刘邦欲废太子改立,大臣谏争不听,吕后害怕太子被废,与张良合谋,请出称为“商山四皓”的四位隐者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和东园公等辅佐太子。四皓随太子出席宴会,高帝见后非常震惊,因为他也曾礼聘四人出山辅佐自己,却遭到拒绝。四皓称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让高帝产生太子羽翼已成的错觉,遂叹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1参见[汉]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顾颉刚等点校,中华书局,2016年,第2047页。

商山四皓成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产生了为数不少的以四皓典故为题的绘画,本文即对这一主题绘画中的神仙化倾向略做讨论。

商山四皓在图像中的形象主要突出其三种身份,一为圣贤,二为隐士,三为仙人,这三种身份在各个时代或有融合,但大体上越往晚近,仙人的色彩越重,是四皓的形象有个神仙化的过程。

现存最早的商山四皓图像见于东汉时期的一只出土彩箧上,这只彩箧由日本学者在朝鲜的乐浪郡发掘出土,用细竹篾编织而成,然后表面用漆作装饰画(图1)。此彩箧上的图画以单元图案形式表现,以屏风、文字题记等方式来区隔画面内容。日人吉川幸次郎在《乐浪出土汉箧图像考证》一文研究了这只汉箧上的四皓图,画中一共五人,右端一人为汉惠帝,画面上标注的文字有“掌山四浩”,“掌”字可以训作“商”;“六里黄公”,“六”即“甪”,应当是指甪里先生与夏黄公二人的合称。这幅画中的商山四皓形象古朴,服饰、表情有分明的特点。太子刘盈在画中被标注为“孝惠帝”,意味着四皓辅翼太子已告成功,太子继位成为孝惠帝,同时也说明,此画的绘制时间在孝惠帝死后,已经获得“孝惠”的谥号。除了商山四皓主题,此彩箧的其他装饰内容尚有帝王、孝子等其他故事,形式表现基本类似,其图画布局与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的排列方式吻合,出于同一种构图方式。2参见[日]吉川幸次郎,《乐浪出土汉箧图像考证》,载朝鲜古迹研究会编,《古迹调查报告(第一)乐浪彩箧冢·附录》,1934年。

图1 [东汉]朝鲜乐浪郡《乐浪彩箧·商山四皓》,平壤博物馆

早期的商山四皓图注重原典,商山四皓被表现为出山辅佐太子、功成身退的圣贤形象,而将商山四皓与历代帝王、孝子等故事组合在一起用作装饰,说明这一典故具有教化意味,且在当时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汉末以降,对商山四皓的关注角度发生了变化。

建安十六至二十五年(211—215)间,曹植随父西征,途经商洛,作《商山四皓赞》。这是商山四皓首次作为主角而不是汉高帝或张良的配角的形象出现。之后,晋皇甫谧《高士传》中的商山四皓,更是主要从隐士的角度出发来描写他们:

四皓者……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雒,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徵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3[晋]皇甫谧,《高士传》,《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3396册,第64—65页。

皇甫谧《高士传》对四皓的描写强调的是“修道洁己,非义不动”,还将传四皓所作《紫芝操》加入其中,这些都不是彰显四皓辅佐太子的世俗功业,而是凸显其隐士身份,这为四皓隐士形象的发扬作了文本铺垫。

河南邓县(今邓州市)出土的北朝砖画《商山四皓图》(图2)与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风格很接近。邓县砖画中的商山四皓宽衣解袍,一人抚琴、一人吹笙、一人读书、一人戏玩,悠然地坐于山林之中,若没有画面左侧“南山四皓”题记,观者无法识别这是商山四皓,而画面背景的所谓“南山”,即当时隐士集中的终南山。这幅画里的四皓完全是隐士形象,绘制者彻底放弃了四皓在汉帝易储典故中的角色,这以后,弈棋、弹琴等体现四皓归隐生活的场面进入四皓图像,直至明清。

图2 [北朝]河南邓县出土《商山四皓砖画》,河南省博物院

商山四皓成为道教神仙始于晋代。葛洪《抱朴子》有曰:

良本师四皓,甪里先生、绮里季之徒,皆仙人也,良悉从受其神方,虽为吕后所强饮食,寻复修行仙道,密自度世,但世人不知,故云其死耳。4[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卷第五》,《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第562册,第95页。

这里把四皓当成神仙,与张良的关系也变成修仙的师徒关系。而陶弘景的《真诰》卷十四“稽神枢第四”中也说:

至于……南山四皓、淮南八公,并以服上药,不至一剂,自欲出处嘿语,肥遁山林,以游仙为乐,以升虚为戚,非不能登天也,弗为之耳。5[晋]陶弘景撰,《真诰》,赵益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第260页。

四皓隐居山林,采芝而食,而紫芝即为“上药”,有“久服轻身不老延年”6[三国]吴普等撰,《神农本草经·卷一》,[清]孙星衍、孙冯翼辑,《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428册,第24页。的功效,备受道家推崇,从此紫芝这一元素也开始进入四皓主题的图画。至唐,李白有《过四皓墓》诗曰: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7[唐]李白,《李太白全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第501页。

诗中“炼金鼎”“闭玉泉”等等都是典型的道家行为。而唐大傩曲《儿郎伟》词曰:

今夜驱傩队仗,部领安城大祆……迎取蓬莱七贤。并及商山四皓,今秋五色弘莲。从此敦煌无事,城煌千年万年。8[唐]大傩曲《儿郎伟》,转引自任伟,《敦煌傩文化研究》,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210页。

此为民间打驱傩的一类曲牌,以走街串巷的方式表演。曲中将蓬莱七贤与商山四皓并置,寄托着长寿、升仙的美好愿望。从律诗到傩曲,唐代社会意识中的四皓形象已经定格于道家的文化席位。9参见王子今,《“四皓”故事与道家的关系》,载《人文杂志》2012年第2期,第103—104页。

从汉至唐,四皓逐渐神仙化,这一变化在文字与绘画传统中均有所体现。有时四皓的神仙意味并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与西王母、弈棋等神仙主题联系在一起。

西王母在汉代时便是民间的崇拜对象,崇拜西王母最基本的诉求就是祈祷长寿。10参见贺西林,《东汉钱树的图像及意义:兼论秦汉神仙思想的发展、流变》,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第3期,第26页。商山四皓在神仙化的过程中,与西王母的主题有了联系。在元张渥的《瑶池仙庆图》中(图3),飞举于半空中、头戴华冠的妇人形象正是西王母,她俯视着下方的四位老者及随从的童子,老者虔诚地礼敬西王母。四位老者身穿黑缘白袍的隐士服,而他们右方的岩石旁边生长着芝草,这就是礼敬西王母的商山四皓形象。商山四皓见到西王母后得以升仙。《瑶池仙庆图》中西王母的侍女手捧仙桃,便有此寓意。

图3 [元]张渥,《瑶池仙庆图》,纸本水墨,纵 116.1厘米,横5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西王母联系的商山四皓形象也传入了日本。现存江户时代奥村政信绘制的一幅浮世绘《商山四皓图》(图4),画的是在两人在一只橘子对弈的场面,显然与“橘中戏”的典故有关。唐牛僧孺《玄怪录》中有个“巴邛人”的故事,说一户巴邛人家的院子里结了两只巨大的橘子,剖开后里面各有两位老人在对弈,其中一位老人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这四位在橘中两两对弈的老人,即商山四皓。11[唐]牛僧孺,《玄怪录》卷八“巴邛人”,程毅中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第74页。这个典故也常称为“橘中四老”“橘中商山乐”等。根据奥村政信画中的题记,画面右侧的女性为“昆仑山之主、西王母之使金沙”,画面左侧的男子为“商山之四皓”。江户时代的日本,已将四皓之间的对弈,替换为四皓与西王母之使的对弈了。

图4 [日本]奥村政信,《商山四皓图》,大英博物馆

除了与西王母的联系,商山四皓弈棋的场面本身也暗示着四皓的神仙身份。今上海博物馆藏有明张路《杂画册》一套,分别描绘海、山、海蟾、列子、五老、仙姑、拐李等形象,其中有一开为《四皓图》(图5),这套画都只画主题人物,不画背景,在《四皓图》中,张路就用弈棋来表明四皓的神仙身份。弈棋是深山遇仙故事的常用格套之一,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就有这样一则故事:

图5 [明]张路,《杂画册》之《四皓图》,纸本设色,纵31.6厘米,横59.6厘米,上海博物馆

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二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时之人。12[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第2704册上册,第10页。

又洪迈《夷坚志》卷一《仙弈》的故事,与《述异记》的故事显然是同构的:

南剑尤溪县浮流村民林五,十六樵于山,见二人对弈,倚担观之。旁有两鹤啄杨梅,堕二颗于地。奕者目林使拾之。俛取以食,遽失二人所在。林归即辟谷不食,不知其所终。13[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一》,《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第2709册,第3页。

樵者遇仙与弈棋的关系,于以上两则故事已可见出,明王俭在其《壶天洞乐图》中,也用弈棋将商山四皓从群仙中区分出来。14参见赵晶,《仙与士:浙派绘画中的围棋围棋绘画述略》,载王国平编,《中国围棋论丛(第3辑)》,杭州出版社,2018年,第262页。商山四皓的形象在神仙化的过程中,也成了世俗生活中的祝寿题材。

故宫博物院藏晚明吴焯《商山四皓图》落款:“商山四皓,癸卯初秋,写祝玉翁吕老先生七袠荣寿,云间吴焯。”可知此画是为吕老先生七十岁寿辰祝寿所作。

商山四皓是个古老的典故,自其成为绘画的主题,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最初围绕着入世功业与出世隐居之间的纠葛,后来渐渐抛开了世俗内涵而神仙化,商山四皓成了志怪故事的主角,不仅与西王母联系在一起,是神仙聚会的常客,而且还是橘子中和深山中的奕者,商山四皓的形象在文学和绘画艺术中一直流传下来,到明清时期还演绎出了祝寿的功能,在内涵神仙化的过程中,其功能却愈发趋近于世俗。

猜你喜欢

商山西王母神仙
商山银花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商山四皓
商山不老
自主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女娲补天
诗的舞蹈(外一则)——温庭筠《商山早行》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