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明琪:让千年的辑里湖丝“复活”

2023-11-25◎原水

知识窗 2023年11期
关键词:缫丝制丝南浔

◎原水

辑里湖丝,因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自古以来,南浔因湖丝而繁荣,南浔人对湖丝的情缘延续了上千年。在辑里村,有一个和蚕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68年来守护着辑里湖丝手工缫丝技艺,用一根蚕丝演绎传统手工技艺。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顾明琪。

在辑里村的一间木屋内,顾明琪坐在老式木質缫丝车前,有节奏地踩踏着踏板,放置在盆里的蚕丝被缓缓拉出。“温度调至90摄氏度开始煮茧,用稻草芯粘起蚕丝,先绕再钩,然后绕到丝车上,按照丝车的惯性拿脚踩着踏板,可以把蚕丝拉到1 400米。”顾明琪对缫丝技艺如数家珍。8岁时,他就跟着父母学习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在木质缫丝车前一坐就是大半天,后来更是经常花上一整夜钻研一个细节,直至熟悉掌握传统缫丝的全部技艺。

明朝中期,南浔的朱国桢、温体仁成为宰相,经过他们的一番推荐,“辑里湖丝”被指定为皇帝龙袍的用料,从此声名鹊起。清朝内务府甚至规定:凡皇帝所穿的龙袍、后妃所穿的凤衣都必须用辑里湖丝织成。这足以表明辑里湖丝在当时就十分珍贵。顾明琪说,作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湖州丝绸市镇的形成始于宋朝,盛于明清。辑里湖丝具有“细、圆、匀、坚、白、净、柔、韧”八大特点,一根辑里湖丝能穿起8枚铜钱。在古代,湖州地区所养殖的蚕叫莲花种,它吐出来的丝不但水润光洁,而且韧度很好。因此,湖州家家户户养蚕缫丝,几乎“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机器缫丝业的发展,辑里湖丝手工缫丝行业逐渐没落。顾明琪明显感到手工制丝技艺正在消亡,于是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顾明琪自掏腰包,在村里四处搜寻以前村民养蚕用的蚕匾、蚕抬(蚕架)等传统工具,凭借小时候对桑蚕饲养和制丝技艺的记忆,他开始向父辈请教手工制丝技艺,反复钻研手工制丝技术。

“那时,大家都不用这门手艺了,怕别人笑话我‘老古板,我就特意把学习和研究放在晚上。”顾明琪说。每天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自己琢磨学到的技艺。手工制丝很辛苦,脚要不停地踩,有时一干就是一整夜。经过几年的钻研,他终于熟练掌握了辑里湖丝从养蚕到缫丝的全部技艺,辑里湖丝制作技艺被他完整地保留下来。

2010年6月,辑里湖丝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遗”名录,辑里湖丝再度被世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重新重视这门传统手工艺,怎样把它传承下去?”顾明琪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好在家里人还是挺支持我的。”顾明琪说。更让顾明琪感到欣慰的是,湖州各方也在努力传承这项非遗文化。2014年,顾明琪完成了《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的编纂工作,共计5万余字。

现在,辑里湖丝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这项非遗文化不但“活”了起来,而且“亮”了起来。蚕丝织造技艺创新应用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陶虎,带领团队开始尝试辑里湖丝的创新,提取出蚕丝蛋白制成存储硬盘,利用蚕丝天然抗菌、可降解的优势开展视觉恢复探索。

曾经,蚕丝制作的绢本记载文明的历史;如今,蚕丝制成的硬盘实现了技术的永生。顾明琪的坚守,让千年的辑里湖丝“复活”了。

猜你喜欢

缫丝制丝南浔
去南浔古镇
基于责任矩阵的卷烟制丝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探索
《莲花庄》《南浔古镇》
南浔,果真难寻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烟草制丝车间的除尘技术探究
近代南浔宜园修复研究
嫘祖缫丝
HELIUS激光除杂在制丝生产线异物剔除中的应用
桐乡市蚕桑生产与缫丝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