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践与路径探索
2023-11-25张哲高远
张哲 高远
摘要: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不仅可以实现土地流转,还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工程。本文基于山东省泗水县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调研情况,系统总结了泗水县在打造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了在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和辐射带动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做强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经营、提升质量效益和促进产村融合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全产业链 泗水县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县域,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科技集成和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乡村产业兴旺新样板的重要举措。2019年8月,泗水县被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山东省财政扶持3000万,2021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2022年5月,创建成功。在此基础上,泗水县再接再厉,2022年4月,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中央财政扶持1亿元,已到位3000万元。经过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泗水县甘薯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产业,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甘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带动山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模式。
一、打造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的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创新落实政策保障,打造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齐鲁样板
泗水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甘薯产业发展中心,完善园区管理机制,高位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创建工作。成立甘薯产业专班,专题研究甘薯产业政策,谋划甘薯产业发展,围绕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编制《泗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22—2026年)》,统筹布局研发、生产、加工、仓储、旅游等功能板块,形成“一心引领、双核驱动、三区协同、多点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出台了《泗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泗水县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方案》《泗水县关于推进甘薯全产业链发展的培育方案》《泗水县支持甘薯产业集聚建设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系统化政策支持体系,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科技创新、主体培训、品牌建设等。探索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保障新机制,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创新资金保障,推行“1+N”涉农资金整合方式,2021年,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9.5亿元,撬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投入5亿元以上,新增涉农贷款9亿元以上。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实施“泗郎回乡”创业行动,加快发展“归雁经济”,招募基础合伙人224人,合作项目83个,投入资金2.5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作为全省人才振兴典型案例,在《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二)强化科技要素支撑,打造全国甘薯产业科技要素集聚高地
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共建“山東省农业科学院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泗水)”,以甘薯产业为出发点,构建起科研成果研发、转化、应用、推广体制机制,集聚全国甘薯体系优势资源,支撑泗水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国家甘薯高科技产业园,全力打造集甘薯全利用技术研发、高科技产品加工、新品种培育推广以及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甘薯高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成全国最先进的甘薯全利用实验室、中试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济薯系列专用甘薯新品种培育与加工利用”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进步一等奖;“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选育与高效利用”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制定甘薯淀粉(粉条)国家标准、企业标准4项,拥有发明专利18项;拥有“济薯25”“济紫薯1号”全国独家授权,“济26”区域经营权,研发的“泗薯一号”新品种成为国家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甘薯品种的园区,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推广经费年支出达771万元。
(三)培育甘薯全产业链条,打造全国知名的优势特色甘薯产业引领区
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采取“西繁东种”模式,在西北高寒冷凉地区建立2000亩原原种生产基地,繁育优质甘薯脱毒种苗,打造全国健康甘薯种苗供给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大力推进标准化清洁生产、环境综合治理、立体循环种植、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养土肥田、生物防控、有机物循环利用等综合服务体系,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及设备、智能双网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监控系统平台。建成全国设备最先进的甘薯数字化智能保鲜库,实现温湿度和气体含量的自动控制。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40万吨保鲜储存体系和100万吨年周转量的现代物流体系。先后培植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甘薯)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8家,年综合加工能力60万亩。其中,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对甘薯进行梯次开发,研发提取甘薯蛋白、膳食纤维等产品,做到“吃干榨尽”,生产经营产品达30多个系列、50多个品种,甘薯产品不断向高端食品、保健、医药方向升级,年综合生产能力25万吨,成为产业链条完整、辐射带动强劲的大型现代甘薯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内25家企业建立了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过“大市场+小电商模式”,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及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300万美元。经过多年努力,泗水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甘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四)推广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全国最富影响力的甘薯产业集聚地
泗水县立足甘薯主导产业,打造引领带动泗水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引擎,甘薯产业已成为全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泗水地瓜”成为全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的农产品,成功申报“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聘请优质品牌创意团队,对“泗水地瓜”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全方位策划推介,量身制作系列产品包装和特有文化图形,分别在北京“国际薯博会”、上海“亚果会”“国际农交会”专题推介。成立泗水地瓜协会,由协会运营全国地理标志“泗水地瓜”品牌,全县一盘棋,探索“看全国、买全国、卖全国”的甘薯产业发展路径。组建“泗水地瓜”品牌管理领导小组,授权利丰、银河等12家企业为“泗水地瓜”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单位。“柳絮”牌粉条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安全食品品牌50强”。泗水甘薯销售价格平均高出周边地区15%。深度挖掘甘薯文化和旅游价值,创新开辟乡村振兴“泗水路径”,连续举办五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新华网、人民网、农业农村部网站、大众网、山东农科频道、济宁电视台、学习强国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宣传,“泗水地瓜”影响力得到提高。
(五)完善利益联结,实现带农富农
一是建立激励奖补机制。出台《关于支持甘薯产业集群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支持甘薯产业发展,对全县范围内从事甘薯产业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进行奖补。二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构建“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股份合作”“品牌共享增值”等联农带农机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生产托管、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探索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家庭农场”“企业+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企业与农民之间转变为更为紧密的合作共赢关系。2021年,产业园带动就业8.61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1元,高出全县平均收入水平30%以上,带动作用明显。三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通过重点培育扶持利丰公司、海蓝农业、海波薯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203个村、5.1万户群众种植甘薯,全县现有甘薯类家庭农场108家、合作社182个、国家级示范社1个,薯农参与合作社比重达到83%,发展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甘薯种植户400余户。甘薯产业年总产值已达47亿元,直接带动全县14.2万农民增收。
二、产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园政策保障仍显不足
甘薯产业虽然作为泗水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培育,并制定了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列支3000余万元支持甘薯产业发展,但是在国家、省都没有针对甘薯产业扶持的专项政策,而县里的扶持政策只是阶段性,创建成功后,政策效应将会明显减弱。
(二)产业园投入偏弱
2021年泗水县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仅12.26亿元,2022年1-10月仅11.98亿元,位居济宁市末尾,全年工资支出21亿元,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大,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同时还存在社会资本投入减少,产业园项目投资、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发展速度减缓。
(三)组织管理有待健全完善
产业园建设应创新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配有专门机构和平台公司协同推进,产业园虽然已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管委会等平台,但国有企业介入程度不够,多部门、多镇街、多企業、多主体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四)部分项目建设进度较慢
产业园项目均为奖补项目,奖补比例一般不超30%,要求带动投资比例1∶3,验收审计严格,主体一般先垫付资金,实施主体选择面较窄,且经常面临着主体变更、可行性较差等原因,一些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项目总投资、建设规模、资金奖补等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造成部分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较慢。
(五)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甘薯产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但是全年产业仅40亿元左右,总体规模不大。产业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初加工转换率偏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不足4∶1。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甘薯全程机械化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应用成效有待提升。园区内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太少,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增强,联农带农机制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
三、加快推动甘薯全产业链条增值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
充分发挥泗水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立足甘薯主导产业现有发展基础,开展甘薯健康种苗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规模化商品种苗生产基地。延伸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条,加快“泗水地瓜”为主导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在全国打造“品牌化引领、标准化支撑、规模化推进”的甘薯特色产业引领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产业园建设成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抓手。
(二)集聚生产要素,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创新先行区
发挥产业园要素集聚优势、产业承接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强与国家级或省级科研机构及科技型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组建甘薯产业研究院,构建科技集成创新平台,着力提高甘薯产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甘薯生产、加工的技术创新和孵化体系,实现设施设备更新换代、现代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甘薯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转化应用中心、现代农业投融资示范中心、农业人才培训与双创示范中心,以现代生产要素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推进延链补链,建设甘薯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产业园为平台载体,以构建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主线,加快构筑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推动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实现集聚集群发展,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和产业化带动机制,形成以“二产带一连三”“三产引一连二”的良好格局,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
(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
围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土地入股、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搭建一批创业见习、创客服务平台,降低创业风险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塑造产业园发展的内在活力。
(五)提升质量效益,建设甘薯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确保园内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升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数字赋能,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新引擎
一是围绕生产过程数字化,实现高精度自动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着力建设甘薯全程数字化管理示范基地,打造“可视农业”,重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围绕流通过程数字化,加快完善冷链仓储、检验检测、产品溯源、加工配送等设施设备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完善电子结算、买卖双方经营和交易信息登记管理等配套设备,促进人、车、货可视化、数字化管理,提高产需双方信息获取效率和处理效率,重在打造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品牌。三是围绕销售过程数字化,推广“互联网+”农产品绿色销售模式,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运用微商、电商、直播、社群等销售渠道,突出原产地品牌优势,重在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更为精准的产需对接。
(作者单位:1.泗水县农业农村局2.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