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技法在二维水墨动画中的应用
2023-11-25孔鹤然孙雪贺
孔鹤然 孙雪贺
水墨动画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且寓意深远,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艺术意境高远,在动画中添加水墨元素会呈现出绘画跃然于纸上的视觉盛宴。艺术意象需要艺术家运用特殊技法展现给观众,通过传统中国画技法中的皴、擦、点、染等去表现。中国水墨动画发扬于1950 年以后, 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动画制作团队对水墨动画进行了进一步的制作研究。由于水墨动画是中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且水墨动画的制作难度高,因此在发展中遇到较多困境。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艺术,同时也是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当代艺术中,中国画技法可以很好地反映人们生活、发扬传统精神,并吸收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二维动画创作中运用中国画元素,强烈突出其特点,且在世界的动画交流中,水墨动画突破了各种各样的界限,表现出了新颖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中国画概述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画起源于古代,最早它是画在丝绸上的,主要是绘制动物、植物和日月。唐朝时期,中国画受道家文化的影响,艺术家们追求和谐、自然的画面,也开始把自己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感受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山水画也就在这个时期逐渐从人物背景中独立出来。
经过历史演变,宋代,山水画才真正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一)中国画的概念
中国画和书法起源之初没有过于区分。古人讲书画同源,认为仓颉的造字是字画的创举,认为书法和绘画是没有区别的。现如今,中国的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它是可以活用的资源,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1]。中国画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各种表现形式、方法、手段的出现为水墨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中国画的分类
中国画在创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造就了工笔、写意两种绘画形式,可以说是悠情远思、千姿百态,使得中国画在世界艺坛独具一格。
(三)中国画的技法
中国画按技法可分为写意、工笔。用笔上有勾、皴、擦、点、染[2]。从艺术形式上可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吴道子为首的白描派,讲究用笔的变化。二是写意派,写意派打破了线描的界限,只用水墨,不拘泥于具体的形状,从而体现出水墨意蕴。
(四)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具有写意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大多数水墨动画的主要特性。虽然有来自西方写实主义融入,但其写意性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中国画在古代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在战国、西汉帛画中绘画形体构造的主要方法就是线描。汉代很多绘画是画在卷轴上的,这些作品早已失传,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软侯妻墓帛画》。画幅为T 字形“非衣”,在绘画技法上相比于战国时期有不小的突破。其作品绘画流程主要是用淡墨打出轮廓,然后敷色,接下来再用重墨勾勒,使之更为突出其轮廓。线条匀细有力,主次分明,疏密有致。
二、二维水墨动画概述
二维动画包括传统的手绘动画和Flash 动画。手绘动画是动画设计师来绘制原画、场景、运动规律,以每秒钟24 帧,每1 帧一幅原画,最终输入电脑、相机或扫描仪中,输出后剪辑合成。Flash 动画是由动画设计师设计出原画,调整其关键帧,使之形成连续运动的画面。
(一)传统水墨动画
传统水墨动画是将中国画和二维动画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带有笔墨意趣的动画风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动画形式。
水墨动画最早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短片。其中的角色设计来自齐白石的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1]。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动画短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电影节获奖后,却被认为是其他国家的电影。为此深受打击,中国人励志一定要做出属于自己的动画,带有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民族色彩的动画作品。直到60 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后,将中国画与动画相结合,从此开创出水墨动画。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轰动了全世界,得到很多国内外奖项。同年,《牧笛》开始投入策划制作。直到80 年代后期,水墨动画《山水情》的出现成为巅峰之作。
(二)二维水墨动画面临的问题
繁华之后,为何会走向凋零?水墨动画制作的烦琐、复杂和受到技术层面的限制,使得水墨动画发展速度并不迅速。
曾获得诸多国际奖项的水墨动画在国际动画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现如今,水墨动画再次引领时代潮流。以《中国唱诗班》为例,又掀起新一轮国潮风。现代水墨动画区别于传统水墨动画,它更好地将新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又能加以创新。
从教育方面来看我国的动画专业人才很多,但做水墨动画的较少,仅依靠动画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制作要求。因中国画专业人才少,只有部分能做动画,两个教育资源不能很好地整合,所以中国画专业也应该培养制作动画的能力。
(三)二维水墨动画创作的流程
水墨动画是带有民族风格、文化、色彩的动画作品。按照剧本中的人物设定、美术设定、动画风格,绘画出影片中所需要的画面镜头[3]。分镜头要写出镜头语言,也就是影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文字、音效、音乐、光影、颜色和故事情节。原画绘制是在前期结束后展开的分流工作,大致分为原画和场景,原画师如同戏剧演员,展现出动画的人物细节和情绪。动画人物的面部表情、身体的动作、移动形态,都展现一个原画师所必需的强大绘画功底及表现能力。
运动规律一般以每秒24 帧的速度投射在银幕上,每秒所需24 张,每分钟1440 张原画,一部高像素的动画作品需要大量的画稿。水墨画手绘到纸或者赛璐珞板上合成上色,但如今都经由计算机银幕上色了,上色完成后,便可进行合成工作。就是水墨运动的场景、音乐、音效,按照剧本和分镜的创作构思合成所有的镜头,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全片剪辑结束后,动画最后阶段是添加配音、音乐及音效,配音时应注意音乐的节奏以及动画中所要表达的情绪变化。当配音、音乐及音效完成后,一部水墨动画的工作大致已完成。变不离一个“画”字,二维动画制作最基本的元素是绘画,都是动画制作人以多幅画稿连接起来的心血结晶[4]。
三、中国画技法在二维动画中的应用
水墨元素应用于二维动画中,是传统文化与新型媒介的艺术结合。在世界动画的相互交流中,水墨动画创造出了新的动画形式。水墨动画突破了载体的局限,是传统以新颖的形式绽放,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中国画技法
笔法——学习水墨画就要理解和重视笔法的重要性。南朝谢赫“六法论”中的第二法“骨法用笔”就是关于笔法的论述,不同的画家对笔法的追求不一,但也有其一致性,即用笔平、厚,笔性与人的气质和秉性相关,更为重要的是修。
墨法——用墨相传于唐代王维,荆浩语:“水晕墨章,兴我唐代。”由于墨法的创建,才产生水墨画。“墨即是色”,更重要色是表达墨的色彩变化和颜色晕染,墨既是一种工具,又是表达人文精神的载体。也就是“草木敷容,不待丹绿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其“中庸”之道,更显艺术审美的特征和审美趣味。重视艺术家的修养,强调“明劝诫、助人伦”的教化之意,是禅宗美学的心性,所谓“计白当黑、天人合一”。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可分为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有淡破浓、浓破淡、墨破色、色破墨。积墨法即反复多次地运用勾、皴、擦、点、染,使之更有立体感。泼墨法是将墨水泼洒在画纸上或者绢布上,泼墨法会使画面更具有意境美。
笔法包括白描、工笔、写意,用笔上有勾、皴、擦、点、染。白描在中国画有重要地位,白描中画花、鸟、鱼,要经过长期的临摹与写生,熟练运用笔墨表现花、鸟、鱼,依照白描的造型能力创造美的线条和意境。点、线、面结合绘出中国画风采。工笔又称细笔画,画风工整且写实,可大致分为人物、花鸟和山水。用色浓重(朱砂、青绿等重色)且需敷色5~6 层。写意和工笔有较大的反差,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是否注重写实的画面效果,写意把具体的形象用表意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使艺术形象更加有主观性。
(二)中国画技法在传统水墨动画中的场景分析
传统二维水墨动画中的场景非常独特,主观性较强,传统水墨动画场景的制作十分精良,颜色一般以黑白为主,水墨场景中的墨色变化使传统水墨动画有独特的意境美与独特的神韵。中国画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展现出的写意性能更好地展现出水墨动画的魅力。
(三)中国画技法中的水墨意韵对二维动画的支撑
水墨画的意蕴与节奏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还是画家创作的原则。它不满足于客观事物有限形式的外观再现,而满足于在有限的空间中表达无限的情感,如塑造故事的意象,同时也有创作者的灵气和水墨动画的强大生命力。因此,艺术设计可以反映主体和客体,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墨韵的表达主要展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韵为主导,主要运用中国画技法、笔法等传统或现实手段去构形,在构形的基础上表现出主体事物的形。二是以形态表达意韵,通过创作方式和不同的载体表达意义,这就超脱物体本质的束缚,不再局限于形的表达。三是表意展现意韵,即神似,通过形相似去表现意相近,更具有主观思想,使观众理解不同、意境不同,进而达到审美不同却意境相通,达到了“形”与“神”的合一意境,做到形神兼备、融会贯通,这样才符合意境的要求。就像徐渭的《驴背吟诗图》用寥寥数笔高度概括了老翁和驴,使毛驴的形态诙谐、生动,仿佛驴蹄儿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在眼前,体现了画家的笔墨功底,墨韵十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未来的动画只有坚持民族主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才能在世界做到当世无双。在当代绘画艺术中,中国画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水墨的韵律最能体现水墨动画的意蕴,同时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绘画艺术形式。中国画与二维动画的融合体现出水墨艺术内涵与艺术功底,因此,中国画的技法在动画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两者结合使其在新形式的载体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语言绽放光彩,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