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实然困境和应然追寻

2023-11-25闫丹阳

文教资料 2023年1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内容教育

闫丹阳 白 毅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是理论难点与核心内容,对于高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自媒体平台不断普及,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融合互通,赋予了高校学生更多接触崇高理想信念内容的渠道,有助于高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现阶段自媒体的规制体系还不健全,一些不良的、错误的、有害的内容借助自媒体平台被广泛传播,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消解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功用。鉴于此,我们需要梳理自媒体环境中信息内容的特性,明晰其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为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可行教育方案,促进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一、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实然困境

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生态发生了重大改变,与人们理想信念相关的内容表现出了零散化、消遣化、浅显化和茧房化的趋向,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造成了多维度的影响。

(一)内容的零散化削弱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2]在高校教育中,系统性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可以完整、准确地将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也更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需要,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传统环境下,这种教育效果的达成更多依靠专门机构,如高校和官媒。他们有专业的队伍,通过系统化流程将信息进行呈现,满足受众对内容的需求,是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系统性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以零散的形式传播。传播方式的变化使信息以广而杂的特点充斥在自媒体平台。在“快节奏”生活步调的影响下,人们早已习惯从自媒体中获取零碎的信息。各类平台为了适应人们的上网习惯,不断地将信息进行切割,使得信息的系统性无法得到保证。部分大学生除了必要的学习时间,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网络中,只需滑动几下手机界面或者网页,就能对事件有一鳞半爪的了解。而获取零散信息的快感带来的只有感官的刺激,并不会对学生有任何认知层面的帮助。这种媒体生态使大学生逐渐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并为“惰性”思维提供了温床,使其思维和价值观呈现出零散的趋势。对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而言,尽管有关理想信念正向的宣传力量在增加,但零散化形态使得教育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部分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只是在情感层面一时打动人,而无法长期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致使其深层内涵无法得到有效传播,最终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效力。因此,系统的教育内容传播仍需要专门机构进行推进。

(二)内容的消遣化损害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权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3]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党的建设、国家发展、高校培养接班人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力,更大范围地发挥其实效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内容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其说服力上,使大学生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直至成为一种信仰,并内化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在教育实践中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关注与思考,逐渐融入大学生内心深处。

在自媒体环境下,追求自由与展现个性成为自媒体平台的基调。每个人都被给予“话筒”,在自媒体平台上畅所欲言,且创作热情高涨,积极创作内容,期待能够得到其他关注者的点赞与转发。但是随着资本的入侵,许多内容带有明显的夸张与戏谑成分,有时甚至通过歪曲事实博取流量,以获取经济利益,严重污染了自媒体生态。过度消遣内容的本质内涵,极易导致内容格调低俗,出现消遣化、庸俗化倾向。本应借助革命经典激活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效应,却由于内容低质量,过度用于消遣娱乐,损害了经典本身的价值。此种内容消遣行为不仅有损理想信念教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还存在异化文化生态、误导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

近年来,内容消遣化也影响了高校教育,许多教学活动加入一些猎奇、夸张等娱乐元素,以抓人眼球为主要目标,用夸大的语言掩盖了内容的本质含义,无法将教育内容的应有之义完整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其产生理解偏差。这种将严肃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过度消遣的行为,不但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作用,而且损害了教育内容的权威性,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当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导的作用以娱乐形式出现时,其深层内涵也将被淹没在自媒体无边的嬉笑中。长此以往,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权威性不仅得不到认可,还会阻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

(三)内容的浅显化稀释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释惑性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4]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华,具有阐释社会发展趋势、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将其完整、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环节。

在校期间,学生会面临学习、就业、择友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时常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意味着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内容为前提,保证学生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时能够听得懂、愿意听,有效解答心中的困惑,不断激发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更好地发挥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诠释与指导作用。

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发生了变化。由于生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上网时间不固定,更青睐简洁明了的信息内容,倾向省略思考过程,直接得到结果。为了迎合这种变化,自媒体所提供的内容往往直抒胸臆,以满足用户的兴趣爱好为主,但是一味地简化内容以满足用户需求,忽略内容本身的价值,致使内容浅显化,呈现肤浅、空洞的特点。

由于长期驻足在自媒体中,大学生逐渐接受内容浅显化这种媒体生态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沉浸在直白浅显的信息沼泽中难以自拔。长此以往,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大大降低。对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而言,内容浅显化使得教育内容无法全面、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对相关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讲解也只是将内容进行简单翻译,缺乏深层次的指导。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深层内涵,不会积极主动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拉大了自身与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情感距离。长此以往,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逐渐缺失前瞻性与针对性,其释惑作用也被不断稀释。

(四)内容的茧房化制约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广延性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理想信念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其内容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态势,涉及领域广。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实现教育目标,理想信念教育需扩充内容体系,打破固有圈层限制,不断与政治学、经济学等专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进一步扩大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涵盖范围,使内容的广延性特征得到体现,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呈现个性化趋势。自媒体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关注,借用算法推荐技术,通过全方位采集和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浏览足迹等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以满足用户的兴趣爱好,不断增强与用户之间的黏性,但是一味片面迎合用户喜好,致使意义缺失的信息内容充斥于网络空间[6],长此以往,用户会陷入同质化内容的泥沼中,且信息渠道也日渐窄化,逐渐被困于“信息茧房”的牢笼里,最终造成人的精神荒芜和价值紊乱。

对于高校而言,使用自媒体平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下扩大教育宣传的方式之一。高频率、高质量地使用自媒体平台会使教育内容的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克服了线下教育的短板。受信息内容茧房化影响,部分高校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活动时,仅是根据官方内容进行宣讲,将教育内容复制到自媒体平台,以推文的形式进行推送,没有根据自媒体生态特点将教育内容与其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加上内容更新缓慢,排版形式单一,没有加入相关具体案例进行讲解,造成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实际情况相脱离的窘境,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深了其对教育内容的不认同感。如果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下去,理想信念教育难以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最终影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应然追寻

由于自媒体具有技术优势,高校应结合自媒体生态的特点,将其与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不断挖掘理想信念内容的价值,探索出适合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发展之路。

(一)改进教育方法,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修课。其内容深刻反映了当下思想发展的主流态势。在传统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以思政教师单向灌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但缺少对学生接受程度的反馈,稀释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影响力。在新的媒体生态下,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送突破了时空限制,内容呈现更立体化、全面化,传播主客体之间实现及时互动,为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因此,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要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将自身特色与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结合,改进教育方法,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精准,使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不断满足学生学习方面的需求,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

在自媒体环境下,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突出,传统单向灌输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首先,思政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自觉对自媒体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提高使用自媒体的能力,并通过信息渠道获取多种资源,在讲授过程中,善于使用自媒体平台,了解时代潮流,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体系,使得教育内容与实际情况更加贴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时,思政教师要摒弃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上网习惯,更多依托学生常用的平台主动进行交流,比如微信、抖音等,实现即时互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话语鸿沟”,在心理上使彼此更加契合。

其次,高校应发挥统领作用,主动与其他高校联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交流活动,给予教师更多机会交流心得、分享经验,获得自我提升。高校应定期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尤其是关于自媒体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加大校园内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宣传,通过文化竞赛、宣讲比赛、网上讲课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在无形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帮助学生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洗礼。

(二)优化教育平台,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传播力

理想信念教育的传播力不仅取决于内容的权威性,同时也受传播平台的影响。高效的传播平台意味着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能够得到更深入的传播,进一步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8]理想信念要形成理性认知,但并不等于理想信念教育就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因此,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要紧密追寻自媒体的演进轨迹,以自媒体技术推动教育平台革新。这种“革新”绝不是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简单地复制到自媒体平台,而是要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融合,不断扩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强度。[9]

在自媒体环境下,优化教育平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打造平台优势,必须有高质量的内容做支撑。因此高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自媒体相结合,根据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资源,不断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同时借助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上传至高校自媒体平台,通过引人注目的排版形式,加入动画、视频、音频等,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熏陶。

其次,高校应当为教育平台制定严格的审核、管理、运营机制,避免标题党、假大空等内容出现在教育平台上,尤其是在内容审核方面,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把关,确保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全面、系统。

最后,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高校可在教育平台开设理想信念教育栏目,分享内容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三)实施网络监测,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力

风清气正的媒体生态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10]自媒体环境复杂多样,不良信息极易侵蚀学生的思维,使其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和困惑,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这便需要高校对学生上网进行实时监测,合理利用算法推荐技术,精准定位大学生的需求,让每一次上网轨迹都能在后台服务器有清晰的记录,让信息“有迹可循”[11]。高校应确保学生在良好的上网环境下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自媒体环境,高校应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信息中准确筛选出敏感问题和错误言论,对其及时进行屏蔽,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思维造成侵扰。此外,高校应对教育平台上的有关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有错误言论或不合时宜的内容,要及时下架,规避负面效应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四)转化话语表达,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输出理论知识,缺少将教育内容的表述方式进行适当的转变,营造出教育内容高高在上的错觉。同时忽略与学生进行及时互动,出现教师“一言堂”现象。师生交流壁垒难以突破,使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难以真正到达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新的媒体生态下,话语表达呈现娱乐化、简洁化的倾向,同时师生身份界限打破,交流机会不断增多,有利于缩小彼此之间的“话语鸿沟”,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亲和力奠定了基础。在自媒体环境下,生活化的表达方式能够使教育内容更富有亲和力。

首先,在思政课上,教师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话语表述进行适当转化,将更适合学生的语言表述与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沟通距离,增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

其次,选择热点事件加入理想信念教育的讲授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2]学生经常驻足在自媒体空间,对新近发生的网络事件和人物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及时关注自媒体中的热点事件,选择恰当的案例运用到理想信念教学中,把所讲内容与学生想听的内容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接地气”。

最后,高校应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将深奥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活动进行转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产生认同。

三、结语

技术革新为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新的机遇,教育内容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部分,高校应当着重关注其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内在需求,充分挖掘其价值,增强教育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当然,高校也应当关注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传播渠道、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困境,有效提出应对举措,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内容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题解教育『三问』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主要内容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