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社校对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与质量保障

2023-11-25陶媛媛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9期
关键词:工具出版社错误

◎陶媛媛

(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16)

在数字出版的今天,出版界的校对工作正在发生着功能上的变化,如何实现校对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是出版界所关心的问题。为了使校对工作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管理,保证图书的出版质量,就必须对校对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1]。在对读者和社会负责的校对思想的指导下,校对管理者应该构建现代化的校对管理体系,从过程、人事、工具和外包等多个角度来强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充分调动校对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图书出版之前就把错误排除在外,以此来提升图书的出版质量。

一、优化过程管理,为校对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规范化的工作过程始终是质量保障的根本,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权责不清、程序不合理化造成的。因此,在校对工作中,要不断完善校对过程的管理,为校对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2]。从出版校对的实践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合理规划校对流程

在校对工作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矛盾与变化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校对客体客观存在着误差,而校对主体的主观上也存在着辨识误差。也就是说,校对对象所犯错误的复杂程度与受检者所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局限,导致校对对象错误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和校对人员工作的局限性这一矛盾[3]。要想让校对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重点在于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合理设置校对工作过程,在校对学科之间相互补充,以正规适当的程序确保质量。一些出版社在校对过程中严格落实“三校一读”的责任校对制度,特别是核心书目,还要通过专家审核,最后完成校对。在这样的体制下,出版社的图书在各级校对质量抽检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没有一本不合格的图书,并获得多种奖项[4]。这一切都是校对人员辛勤劳动得来的结果,好的图书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出版质量。

(二)从全局出发,科学制订单字校对制度

在出版社的校对工作中,一类图书的每次校对都要分派不同的人员进行,而责任校对的任务主要是检查质量,阅读全文,整理文章。“三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前期无责任校次的品质提高。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如果不能保证最初的校对质量,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会导致后来的校对人员因为想要尽快完成任务而出现疏忽的情况[5]。在对一本图书进行校对时,出版社除了要有多名校对人员进行校对以外,也将对上游进行下游监管,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在校对结束后的校对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通常情况下,三次校对后,错误应该一次比一次少,如果出现前一次的错误数较少,但后一次的错误数较多的情况,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一次的校对工作人员存在着疏忽,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对单个图书展开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既可以避免在出现校对问题之后的责任推诿,也能够改善当前手稿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积累到最终审阅的不合理现象[6]。需要指出的是,因为不同图书的校对难度各不相同,因此在校对管理中也要确保分配的平衡,并根据校对难度来调整工作人员的工资计算和评分标准。

二、强化人事管理,提高校对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在出版社的现代校对管理中,人才的管理是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环节,也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大部分的出版社都有校对部门,在具体的校对管理工作中,根据所出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校对需求调配使用[7]。校对主管不但要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气氛,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相互配合,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自己的权威性,保证校对工作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

(一)增强员工的职业认同,提高业务水平

大多数人对出版校对有错误的认识,以为校对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稿件中的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找出来就行了。但事实上,校对是很需要责任感的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觉得很简单,比如“对校”,看起来就是把稿子和原稿放在一起对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为什么编辑们在阅读时会觉得很难找出这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呢?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编辑审稿是一种“线性阅读”,而校对则是一种“点性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专业的校对是必不可少的[8]。尤其是在出版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很多编辑都将精力放在了前期的策划上,这也就意味着校对人员必须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另外,由于公众对书刊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得校对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大。因此,出版社应注重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编校质量竞赛,增强校对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引导他们全力以赴。

在通常情况下,出版社的编辑在出版种类上都会有比较清晰的分工,而校对人员则需要涵盖“全品类”,这就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宽的知识面。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出版校对工作的认识存在区,校对人员的文化素质也不是很高,但是现在出版社极大地提高了校对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校对部门建立“传帮带”的双轨制,让有经验的老校对员对新入行的青年校对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对传统的校对工作有更多的了解;让年轻的校对者帮助年长的校对者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校对软件工具,并将校对类专业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共享,从而达到同步提高的目的。第二,出版社制定系列的规定,在工作之外鼓励校对人员定期进行各类的专业训练,如果需要还可以申请脱产进修,并支付进修费用。第三,定期组织各兄弟出版社的编辑们在工作中互相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自己的短处,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第四,对重点图书进行校对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与上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相比,音标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应该要求出版社中的每名校对人员,在工作中都要对已经发生了改变的注音进行记录,并与其他校对人员进行交流,将存在的问题汇总成一本书,发给编辑一起学习。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校对者的专业水平,而且还可以使编者获益。

(二)物质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出版社作为现代文化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尤其是对人才的管理。从现代企业经营的视角看人事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将员工合理地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上,还要将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激发出来。而出版社的校对人员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位和责任,因此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就成了管理的重点,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既要从物质方面也要从精神方面对他们进行激励。前者指的是工资,而后者要让校对人员在这项工作中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过去很多出版社采用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营的需要。因此,对愿意工作、有能力工作的人,要进行有效的激励。以某出版社为例,最初对校对采取的是全包干制度,但实施之后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校对工作量与出版社的图书发行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图书发行量很小的月份,即使校对人员有工作的愿望,也很难拿到更高的工资,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单纯的计件制可能会造成一些译者只重数量而轻质量。因此,出版商最后决定采用固定和计件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只要基本工作完成,就能拿到底薪。此外,还有计件工资制度,让工作积极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至于精神上的鼓励,则是在提升专业认同感的同时,出版社也会给予一定的荣誉。每月对校对质量进行评定,并在内部公布获奖名单,颁发证书及给予物质奖励。

三、注重使用工具,保证人—机联合质量

在数字化出版的今天,校对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各类图书的校对工具被广泛使用。目前,大部分出版社都采用“人机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图书的校对。计算机联校对模式是当前图书校对的一种革新,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将手工校对和图书校对工具的优点发挥出来,从多个方面保证图书校对的质量。合理利用图书校对工具,可以使错别字、专有名词等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达到高品质的图书校对目的,为图书校对人员进行人工校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一)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

图书校对工具仅适用于形式上的内容,却不能有效地处理像自然语言这些很难形成固定形式的内容。此外,因为汉语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所以在现有的图书校对工具中,要进行全面的校对是很困难的。因此,单纯地依赖于图书校对工具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有关资料显示,现有的图书校对工具的错误检错率约为50%,这就意味着不能精确地发现语法、逻辑和新知识的错误。因此,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图书校对,校对人员必须对图书校对仪器的缺陷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掌握图书校对仪器优点的同时,针对图书的缺点进行深入的校对,本着“人为本,机为辅”的原则,才能确保图书的校对质量。

与传统书稿相比,电子文稿的错误率要高很多,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电子文稿的写作和排版都比较困难。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人机结合的校对手段下,电子稿件校对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尤其是借助于图书校对工具,由于其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图书的校对效果更加显著。现在,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各种各样的图书校对工具都进行了更新和升级,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这些工具在图书校对方面的不足。同时,它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按照图书所涉及的行业领域,选择合适的词汇,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质量。

(二)增强软件的使用性能,建立专家资料体系

在数字出版的今天,为了提高图书的排版效率和排版质量,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图书进行排版。除此之外,在日常的图书校对工作中,校对人员要根据电子手稿的特殊性,将各种可能会出现错误的专业内容和专业术语提取出来,并将它们汇总到易错字词数据库中,为后续的图书校对提供便利。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高图书的校对效率,还可以减少一些专业的文字和词汇错误。在实践中,采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帮助图书校对,可将常见的错误正确地辨认出超过半数。当然,随着资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都在不断地更新,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图书校对人员必须对易错的单词进行及时的更新,如果出版社有足够的能力,还应建立一套覆盖广泛、所涉专业范围广的图书校对专家资料体系。借助于这种制度,能为校对者在进行文字和词语的校对时提供参照,并且在利用图书校对设备自动校对时,还可以利用专家资料库,使校对者的工作量极大减少。

四、统一外包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质量保证

伴随着出版行业的迅速发展,出版社的校对工作外包也变得非常普遍。还有一些出版社干脆不设校对部,转而将校对工作全部外包。这样做固然可以减轻书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校对效率,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保证校对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在出版社外包校对中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以确保质量,实现良好的内控。

(一)立足源头控制,严格审核外包方和企业

出版商在外聘校对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退休的校对员,他们在退休之前就是一名校对员,有数十年的阅历,见多识广,有强烈的责任感。但由于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很难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也很难对语言应用中出现的新变化有足够的认识。二是青年大学生,他们工作热情高,工作效率高,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经验,责任心参差不齐,很难沉得住气。当出版社将图书的校对工作外包给这些个人或企业的时候,必须对他们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并把外包的校对工作纳入到出版社的内部管理中,保证图书的校对质量。

(二)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提升校对人员业务素质

既然出版社的校对工作都是外包的,那么一些管理工作肯定是要外包的。尽管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但出版社还是要积极配合,通过对外包校对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确保图书的校对质量。

五、结语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校对工作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已经成为图书出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关键。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校对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其目的是要把各种错误扼杀在图书出版之前,从而使图书的传播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校对是图书发行过程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出版社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关注,在校对工作中应加强人员、流程、工具和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使校对工作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图书的出版质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猜你喜欢

工具出版社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我等待……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不犯同样错误
石油工业出版社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