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心灵花园,铸造心理边界
——小学生绘本心理课
2023-11-25苏淑玲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厦门360122
◎ 苏淑玲(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厦门 360122)
【活动理念】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创作的一篇童话,讲的是拥有美丽花园的巨人拒绝和接受一群孩子到他花园玩耍的故事。这篇童话入选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四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文章通过巨人和花园的诸多变化,着重引导孩子明白“做人不能自私自利,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本课在此基础上,依据六年级学生人际发展的需求,结合“心理边界”概念对童话重新解读,借“有形的花园”隐喻“内心花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建立心理边界,爱护自己,也尊重别人。
心理边界指个人内心所创造的界限,是一道围绕自我所画出的想象线,边界内是一些存在却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你的想法、价值观、信念、信仰和情绪等。最好的边界状态是清晰而有弹性的。一个边界清晰的人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不会主动越界,也能对别人的越界行为说“不”,具有适应环境的灵活性。
【活动背景】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加。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在自己需求和他人需求之间开始产生矛盾。这个时候就产生很多困惑,包括拒绝还是接受,改变还是保持,由此会产生许多情绪体验。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缺乏心理边界的行为,如不懂拒绝或拒绝别人时会感到愧疚;无法坚持自我,用他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为了讨好别人,放弃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这个阶段应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界定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学会保持适当开放的状态,尊重自己、同学和师长。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心理边界,知道心理边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情感目标:体会心理边界被触碰时的不舒服,尝试与这种感觉相处。
3.行为目标:在与人相处中学会保持适当开放的状态,尊重自己、同学和师长。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心理边界被碰触时的心理感受,并尝试做出应对。
难点: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铸造并扩展心理边界。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OH卡。
【活动方法】
游戏法,讨论法,角色扮演等。
【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热身与导入:想象一座花园
(一)说变就变
规则:当教师说“说变就变”时,学生回复“我会变”并以坐姿做好准备。教师会描述一种事物或景象,请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如粗壮的藤蔓、盛开的花朵、结满果实的树等。
(二)想象一座花园
教师指导语:请所有同学起立,现在老师想邀请你想象一座花园的样子。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选择不闭上眼睛,不管如何,都请你慢慢地放松,专注在想象里。想象你置身在一座花园里,阳光柔和地洒在你的脸上,你的脚下踩着松软的泥土,有花的香气若有若无地飘来,一切都是你所喜欢的。这是座什么样的花园,是田园风格,还是古典浪漫、童真有趣的……花园里有什么建筑……花园里栽着什么样的植物……花园里充满什么味道……如果你想到了,请你慢慢地、安静地坐下来。在等待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你还可以继续想象。
学生描述他想象的花园。
引入绘本:也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园,千姿百态。有一个巨人,他通过多年的努力,把他心中的花园变成了真实的花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的内心,重新感受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破冰,在肢体的变化中营造放松自在的氛围。再借助冥想切题,让学生感受花园的美好。
二、活动与体验:感受巨人的花园
(一)初探巨人的花园——物理边界
讲述绘本1~6页内容。巨人特别爱他的花园,从种下第一颗种子开始,精心呵护,那是他心中的宝贝。可是有一天,外出回来后,他火冒三丈。
师:为什么巨人这么生气?
生1:许多小孩子在他的花园里玩!
生2:小孩子可能摘了他的花。巨人生气,因为他们未经允许就进入花园。
教师入戏。教师扮演巨人,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巨人的感受和想法,一方面进行肢体表演的示范,引导学生入境。
师:同学们,巨人想做什么?你觉得巨人会建一面什么样的围墙呢?如果他是铁匠,也许他会……如果他是驯兽师,也许他会……可能性特别多,现在请六人小组进行讨论,请每位同学在组内分享自己的建议,讨论出一种方案来帮助巨人。等下老师想邀请你们用肢体动作来展现围墙的防御功能。
小组活动:建造花园的围墙。
六人小组分享,讨论出一种方案来帮助巨人,试着用肢体动作展现围墙的防御功能。小组讨论3分钟后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大家认识物理边界。
师:同学们,你们建造的围墙防御力极高,保护了花园。围墙就像分界线一样,圈出了巨人的地盘。我们称这种有形的分界线为物理边界。现实中这样的物理边界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哪些?
生1:窗户——窗户分出了两个部分——教室内和教室外。
生2:边境线——分出国家的属地。
师:边界无处不在,大到国界,小到细胞间的边界、物与物的边界,以及人与人的边界。
(二)再探心灵的花园——心理边界
1.认识心理边界
师:除了物理边界,还存在一种无形的边界。
生:心理边界。
师:是的!心理边界是每个人内心所创造的界限,是一道围绕自我所画出的想象线。边界内是一些存在却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你的想法、价值观、信念、信仰和情绪等。通过心理边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许的行为,如果他人的行为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继而产生被勉强、被逼迫、不被尊重的感受。如果说围墙,也就是物理边界保护着巨人的花园,那心理边界保护的就是巨人的内心花园。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孩摘了他的花,这件事触碰到巨人的心理边界了吗?
生:碰到了。心爱的东西受伤了,他很伤心。
师:当我们珍爱的东西受伤了,我们会觉得很难过。这种珍爱的东西还可能是什么?
生:橡皮、笔、家人、友谊……
2.OH体验:触碰你心理边界的那些事儿
教师引导学生借卡片说生活,分享在实际生活中触碰自己心理边界的事件,分享感受,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对,找到与他人相处更舒服的模式。
师:接下来我想通过OH卡牌来讨论一下,有哪些事情会触碰到我们的心理边界,引起我们的不舒适。屏幕上出现的是8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画了一个情景。请你选择一张卡片,说说图片里画了哪件事情可能触碰到人们的心理边界。
生1:这张牌画的是两个人背对背,大概是说,两个人发生矛盾,不交流,发生了冷战。
生2:这张牌画的是太阳,大概是说,一个人太热情了,让别人有些紧张和害怕。
师: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行为让你同样不舒服?
生3:当他人做了我不喜欢的事情,侵犯了我的原则时,我很不舒服。
师:这种情绪的冲击让我们很难受,这时候我可以怎么做?
生4:学会拒绝。(教师启发:拒绝的前提是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拒绝的时候也有可能无意伤害到朋友,我们的话语、行为也会触碰到他们的内心边界。)
生5:学会沟通。(教师启发:越好的友谊越需要边界,彼此尊重才能长久。)
师:我所珍视的情谊在滋养我的同时,可能也会伤害到我。这个时候希望你有说“不”的勇气,勇敢地去和他们沟通,找到一个更好的相处模式。
(三)巨人的思考——成长的边界
过渡:或许有些人会像巨人一样在花园的外围建起一道高墙,只是这样会不会有副作用呢?
教师讲述绘本9~13页。少了孩子们的声音,巨人度过一段安静的时光,然而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巨人躲在山洞里盼望着变化。他想,“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样迟?”有一天,他听到小鸟的叫声,他闻声赶去,看到的却是小鸟带着小孩在外面玩耍。此时,巨人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决定。
小组活动:改造围墙。六人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内容是怎么改建围墙,可以满足巨人现在的需求。小组讨论3分钟后进行分享。
小结:同学们,在故事的最后,巨人在围墙之间开了一扇门,他用门来邀请小孩们,同时也用墙来表示自己对花园的所有权。
设计意图:本环节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初探巨人的花园”,通过绘本讲述和戏剧演绎帮助学生认识物理边界;第二部分为“再探心灵的花园”,从有形的边界转到无形的边界,帮助学生认识心理边界;第三部分为“巨人的思考”,回归到绘本,通过故事的启发和小组分享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人的成长包含了边界的变化。
三、交流与分享:我的心灵花园
(一)经历共享
学生分享与巨人相似的经历,表达感受,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对。
(二)花园公告
教师邀请回忆上课初想象的花园,在自己花园的大门上写一句开门密码或花园公告。在这个环节中,每位同学将会随机获取一张OH卡片辅助表达,然后凝练成一句话,为自己赋能。
师:请同学们拿到以后不要说话,也不要讨论,2分钟后请试着用简洁的话语表达。
四、总结与延伸:铸造我的花园
总结巨人的成长历程,看到心理边界的成长性。
师:同学们的分享让我特别感动。一条清晰且有弹性的界限既保护自己,又尊重他人。今天老师不只看到巨人的成长,也感受到你们的成长。
师:我现在想问问你,边界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心理边界是有弹性的,是可以成长的。
师:我们的边界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是否会侵占别人的领地呢?
生:我感觉不会,它不是物理边界。
师:物理的边界也许有限,但心灵的疆域是无穷的。在我们拜访彼此花园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交流和学习,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加独立而宽容。
【活动反思】
六年级学生已经可以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地表达着自己人际交往的困惑和思索,他们有困于被误解的恼怒和不能诉说的委屈,也有敢于调整的勇气和寻找对策的智慧。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将课时拉长,增加围墙建造的体验和OH卡片的探索,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又提升课堂的生成深度。最后借由花园公告环节进行赋能,使整个班级弥漫出一种温暖且有力量的气氛,主题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