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短视频新闻的发展逻辑与提升路径

2023-11-25◎韩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9期
关键词:智媒视频新闻受众

◎韩 刚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6)

在智媒时代背景下,随着技术逻辑的有效加持,短视频获得了快速发展,结合有关调查得知,在2022 年6 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10 亿以上,短视频用户数量就达到了9亿多。现阶段,短视频逐渐发展成重要的视听传播媒介,尤其是智媒时代,当地文化和人工智能有机结合,促进了视频化社会的发展,短视频主要呈现的是感性主义形态,是现阶段非常普遍的新闻传播形态。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怎样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借助多元化视觉方式增强传播影响力,这是现今新闻媒体应当重视的问题。

一、基于智媒时代背景的短视频新闻的技术逻辑

在智媒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促进了短视频文化的发展,不但实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优化,而且还推动了新闻视听艺术的发展,为其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随着5G 及AR 等技术的推广运用,再加上超高清传播载体的发展,受众在进行新闻阅读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播放服务,具有沉浸式阅读体验。尤其是在5G 技术普遍运用的背景下,借助5G 网络及超高清传播开展短视频新闻传播,达到了质的发展,还为传播范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信息和影像技术进行结合,可以促进短视频新闻多样化发展,为其提供众多发展路径。伴随5G 技术的运用,新媒体可以借助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扩大短视频创作版图,同时促进短视频视听艺术发展[1]。众多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大量的场景、艺术及色彩等,实现了新闻、创意及视觉的有机结合。对于短视频新闻生产人员,他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带来的视觉奇观,利用艺术冲击全面调动受众的兴趣,对其情感及体验进行科学控制,然而视觉却有着一定的建构性,同时还是能被建构的。因此,在智媒时代背景下,短视频新闻的发展逐步促使新闻传播从原来的视觉消费转变成视觉建构,实现了逻辑的转变。

二、智媒时代短视频新闻视觉传播的变化

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视频传播方式逐渐代替过去的文本信息,主要借助图像及声音开展传播,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信息。再加上技术逐渐成熟,新闻视频信息越来越多元化,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避免了过去相对枯燥的新闻传播形式。5G 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极大地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另外,还有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促使短视频逐渐运用于新闻媒体领域,可以有效适应用户对新闻信息多样化的需求,拓宽了信息接收的路径,促进了短视频新闻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智媒时代的发展,新闻生产流程及视觉传播整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场景化。在新旧媒体并行的过程中,新闻报道强调内容现场感,以突发重大事件为例,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记者及时赶往现场,对具体状况及导致的后果等开展全方位报道。在这一过程中,记者需要注重新闻的现场感,如此才能与受众形成共情,以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同时,高质量的短视频新闻往往要记者切实还原事件真相,伴随智媒时代的发展,该现场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呈现,以此开展场景沉浸,在为受众传递相关新闻信息的基础上,还能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尤其是VR 新闻的发展。第二,智能化。在新闻播报过程中,AI 合成主播逐渐发展成新主体,有关工作者仅需对稿件进行录入,就可以让虚拟主播开展新闻播报,可以达到全天候持续的播报,极大地提升了新闻传播时效性。以“MAGIC”智能生产平台为例,在世界杯期间连续推出了接近4 万条的短视频新闻,其平均制作时长仅有50 多秒,且最短时长能够达到6 秒。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可以结合相关内容,科学选取报道方式,促进画面智能化呈现[2]。第三,虚实有机结合。在智媒时代背景下,从短视频视觉传播来看,其主客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发展成人与机之间的传播,实现了视觉传播虚实有机结合。尤其是VR新闻,基于虚拟场域中,利用触摸屏幕的方式,可以对新闻细节进行放大处理,还能加快新闻播放速度。在这一过程中,新闻传播主体通过人机协作形式,实现了真实性和虚拟性的全面融合。对于VR 新闻来说,在进行视觉转换时,可以促使受众身临其境,基于“缺席”及“在场”等多维度达到沉浸阅读的目的,不但可以提升新闻现场感,而且还可以引发受众的共鸣。

三、智媒时代下的短视频新闻视觉传播的现状

基于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在智媒时代发展中,短视频视觉传播有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三点。第一,内容无序化。从传统的新闻传播来看,编辑记者属于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标准开展把关,唯有内容标准符合要求才能开展传播,由此,新闻生产主要以社会议题为主,全面体现了新闻公共利益特点。然而在智媒时代下,主要以算法机制为主,对传统的编辑把关形式进行了替换,由于个性化机制的运用,推动了短视频视觉传播的发展,逐渐转变成私人化取向,人们开始重视大量的视觉及内容要素。然而算法机制却难以实现客观中立的效果,在这之中有着复杂的资本逻辑等。从现阶段短视频平台来看,其大部分算法机制都是按照受众需求开展新闻精准推送,同时其视觉构建也是根据受众喜好进行的,没有对其价值取向的逻辑加以重视,极易导致平台内容无序化。第二,泛视觉化。大部分新闻生产人员想要增强视听效果,往往会迎合受众的需求,为刺激其感官,常常会过于重视结构及画面,而没有注重内容的内涵建设,从而导致新闻变成受众娱乐的工具,存在明显的泛视觉化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新闻的传播价值。在进行VR新闻生产时,比较强调技术上的视觉效果,而没有重视新闻内容的建构,造成价值性降低,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受众出现视觉疲劳,不利于短视频新闻的持续发展。第三,局部失真化。由于短视频新闻的题材和时长的限制,为实现预期传播效果,大部分媒体都会截取新闻高潮部分进行播放,然而由于没有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极易导致受众把局部情况看成整体情况,造成新闻内容出现局部失真的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大量虚假新闻的传播。由于短视频视觉传播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极易让受众陷入思维陷阱,把片段化内容看成所有真相,在此基础上开展随意评论,导致不良的舆论环境。因为短视频时长存在局限性,这会与内容的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冲突,不利于视觉传播有序开展,会造成局部失真的问题,怎样开展平衡处理,这是其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3]。

四、智媒时代短视频新闻的提升路径

在智媒时代发展过程中,短视频视觉传播应始终按照平衡性原则进行,科学解决工具性和价值性之间存在的问题,解决视觉性和内涵性存在的冲突,借助形式创新实现内容高质量生产,全面探索视觉传播有效发展路径。

(一)提升视听语言设计感,实现新闻结构多元化发展

从传统的新闻设计来看,不管是画面还是视觉元素,都是非常单一的,人们一般是通过电视来了解新闻资讯。在实践过程中,通常是借助常规视频编辑手段完成,如全景及特写等,或是场景切换等方式开展新闻叙事。随着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在进行生产时,其整体画面结构有着较大的变化,视觉语言非常多样,构建了色彩等一系列元素,基于这些元素的全面结合,可以大幅度增强画面的视觉表达效果。从媒介工具来看,可以促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提升对于受众的视觉冲击力。为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要,在进行新闻设计时,应防止画面太过绚丽,造成受众不能及时在有限时空内获取重要信息。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其中的相似法则认为邻近的视觉元素若是非常相似,那么它们的时空距离感就会非常近,基于该现象,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把有关内容看成一体。然而该法则也认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借助多元化色彩开展科学的搭配,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另外,为避免有关内容整合之后产生活力不足的问题,可借助较远的色彩确保视频视觉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各个组织结构的格式,还会导致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对有关新闻内容进行制作时,需全面确保整体结构多元化。一方面,在具体运用中,可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也就是现场采访与有关事件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有利于实现观点的表达。另一方面,为实现引导用户的目的,实际进行制作时,可借助媒体拍摄与二次创作有机结合的方式,体现结构设计的多样化。该方式在短视频新闻中有着普遍的运用,在进行制作时,应围绕用户拍摄内容开展科学的剪辑和加工,与字幕及音乐等元素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新闻内容的全面叙事[4]。

(二)增强视觉关联性,防止新闻片面化传播

从短视频新闻来看,利用系列化建构,可以围绕多个角度开展新闻解读,促使舆论焦点持续变化,如此不但可以确保受众的关注度,而且还可以防止内容片面化。在后续的新闻发展中,应强化连续报道,有效解决由于短视频时长局限性造成的片面化问题,深入挖掘新闻真相,在各种各样的视觉关联下,进一步提升新闻的深度和广度。除此之外,新闻媒体还要借助技术优势,促进内容有效生产,给受众带来更多优质的原创新闻,促进工具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结合,构建长尾效应,保证短视频视觉传播作用最大化。在智媒时代背景下,新闻泛娱乐化提高了受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对于新媒体来说,应明确新闻价值本位,有效发挥专业优势,借助多个角度开展新闻价值挖掘,发现视觉关联,持续增强新闻渗透力。以“央视新闻”抖音号为例,它的顶端构建了很多系列合集标签,如“中国UP”等,促使受众只要点击这些标签,就可以了解到合集名称及媒体号等一系列动态信息,同时结合具体需求开展后续跟进阅读。该系列化报道方式和科学化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新闻阅读效率。

(三)强化动态延伸,增强新闻聚合能力

在智媒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获得了广泛运用,增加了新闻叙事表达方式,比如专场特效,促进了视觉传播的创新发展。对此,在进行短视频新闻生产时,应强调多媒体元素的有效延伸,同时科学利用技术及平台开展聚合传播。例如,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应降低空镜头及景别切换等操作,把有较强冲击性的画面展示给受众,有利于保证叙事的紧凑有序,全面吸引受众的兴趣。有关研究表明,在运用手机的过程中,人们都是通过滑动浏览的方式完成,可以形成视觉的动态变换,全面增强视觉冲击感,健全受众的使用体验。对此,在进行短视频新闻剪辑时,应科学添加专场特效,增强画面视觉表达力,以保证受众广泛关注,提升内容达到率。以《丁真带你游家乡》为例,该短视频新闻是利用零星全景以及远景结合的方式,对西藏自然美景进行呈现,接着利用近景特色来传递丁真饱满的情绪等,给受众建立了“面对面”虚拟场域,达到了虚实有机结合发展,进一步实现了动态延伸效果,大幅度提升了视觉感染性。除此之外,短视频制作人员还应强调画面及色彩等的有效利用,借助多元化视觉语言,全面增强内容聚合力。

(四)强调平衡建构,延伸新闻生成空间

对于新媒体来说,应有效利用专业优势,对视觉表达形式开展创新,切实完成深度报道,利用精品生产增强新闻竞争优势,在技术性和娱乐化等的平衡建构中,全面延伸新闻生产空间。第一,新闻媒体应结合实际类型,科学选取视觉化形式。例如时政类新闻,应有一定的严肃性,在进行视觉传播时,强调娱乐化及严肃化有机平衡,不但要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而且还应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发展[5]。以央视新闻抖音号为例,其发布的林清玄先生去世的新闻中,还增加了他在生前的演讲视频,同时还增加了他生平各个阶段的照片,并与文字进行结合说明。如此,这些视觉元素都为演讲视频提供了叙事逻辑,不但体现了新闻主题,而且还满足了受众多元化信息需求,达到了合理的平衡建构。第二,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应借助画面及叙事的科学设计,全面开发短视频中的长视频新闻,以此实现时长的突破,全面减少局部失真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新闻媒体在进行深度报道时,利用解释类短视频新闻及超链接技术等,可以实现受众深度阅读,对短视频时长导致的深度不足进行弥补。以《新京报》的“我们视频”为例,借助调查类短视频的优势,基于短视频达到了“长”的突破,目前获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视频”还发布了《武汉连麦之在家里》,其视频时长在10 分钟左右,借助纪录片叙事方式展示了人们在疫情期间的实际生活状态,通过腾讯新闻平台进行发布,达到了400 万左右的点击量。对其长度及深度开展挖掘,不但可以促进媒介载体的创新,还能全面延伸传播的价值空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媒时代下,短视频新闻视觉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及现实逻辑的影响下,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随着内容无序化及局部失真化等现象的出现,要求新闻媒体应结合实际情况,加深对现状的了解,借助科学的措施开展优化创新,探讨科学的发展路径。从整体发展来看,新闻媒体在视觉传播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视觉关联性,防止新闻出现片面化问题,还应强调动态延伸,增强新闻的聚合能力,加强对平衡建构的重视,延伸生成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彰显其视觉传播优势,促进新闻媒体智媒发展,为其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及路径。

猜你喜欢

智媒视频新闻受众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智媒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