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中固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

2023-11-24李学军

光明中医 2023年21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证候

唐 芳 李学军 裴 蓓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腹部不适、大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全年均可发生[1]。依据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可划分为以下4种: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以及未分化型(IBS-U)[2],以腹泻型表现最为常见,占比75%左右[3,4]。在临床表现中,腹泻型的特征主要为腹泻每天 3~5 次,其中病情较重患者的每日腹泻次数可超过10次,单次排泄量少且主要呈稀糊状。发病年龄在 20~50 岁,女性患病概率高于男性[5]。中医本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纳于中医学“泄泻、腹痛、肠澼”等范畴,腹泻型所包含的证型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见,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状态,其临床表现多为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躁,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6]。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内脏高敏感性、肠道黏膜受损、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7]。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西医仅予以对症处理[8],中医常运用中药内服和针灸等方法。该病一般不致命,但由于临床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多种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且在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患者需要反复就诊,反复接受治疗。长此以往造成心理压力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社会医疗资源消耗巨大,患者生活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9]。笔者导师李学军教授自拟的畅中固肠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辨证属肝郁脾虚证效果明显,通过该方治疗后,能够有效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腹泻型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收治的腹泻型患者8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4.8±6.9)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病程(4.1±1.4)年。对照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5.2±7.1)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4.4±1.2)年。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6年罗马委员会公布的腹泻型罗马Ⅳ诊断标准[10,11]。(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3]相关内容,拟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标准。其中主症表现为如下2种症状:①腹痛即泻,泻后痛减;②急躁易怒。次症表现为以下3种症状:①两胁胀满;②纳呆食少;③体倦乏力。舌脉象表现为舌淡胖,也可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以上主症为必备,加次症2项或以上,并参考舌脉象,可予以诊断[1]。

1.3 方法(1)试验组采用笔者团队自拟畅中固肠方进行治疗,其处方组成包括:柴胡9 g,麸炒白术15 g,炒白芍12 g,炒薏苡仁30 g,炒麦芽20 g,陈皮10 g,防风9 g,茯苓15 g,芡实20 g,甘松8 g,合欢皮10 g,太子参10 g,乌梅炭8 g,枳壳8 g,炙甘草5 g。水煎服用,1剂/d,温服,3次/d。(2)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713),每次0.2 g,每日3次,饭前服用,联合匹维溴铵片(MYLAN LABORATOR IES SAS,批号:HJ20160396,规格:50 mg/片),每次50 mg,每日3次,早晚饭前服用。2组的1个疗程均为6周,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即开展疗效评估。为防止其他因素的干扰,所有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在治疗前1周以及治疗期间严格按照试验过程用药,不得服用其他对本次研究结果可能照成干扰的药物。同时,在治疗期间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情绪稳定舒畅,避免受凉、劳累。

1.4 观察指标(1)腹泻型症状评分:依据《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1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3]中关于肝郁脾虚证的相关内容拟定,将症状按病情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症及次症均依据症状严重程度计分,其中主症的分值范围为0~6分,其标准依次为:0分、2分、4分和6分;次症分值的范围为0~3分,标准依次为:0分、1分、2分和3分;舌脉象纳入参考的依据,不计入评分。(2)生活质量: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专用量表(IBS-QOL)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焦虑不安、躯体意念、身体角色、健康忧虑、饮食限制、社会功能、异性概念、人际关系等8个方面的表现。

1.5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12]中的症状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其中痊愈为: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显效为:患者的症状改善率≥80%;进步为:50%≤症状改善率<80%;无效为:症状改善率<50%;恶化为:症状改善百分率为负值。症状改善的计算方法为:症状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中医临床总体症状疗效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具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2组腹泻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次症积分变化也可以看出,试验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也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总体症状改善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均有好转,但是试验组的结果更优,特别是在改善大便泄泻次数、腹痛等症状方面,试验组疗效更优(P<0.05)。见表2~表4。

表2 2组患者中医主症积分比较 (分,

表3 2组患者中医次症积分比较 (分,

表4 2组患者总体症状改善率比较 (分,

2.3 2组患者IBS-QOL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IB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IBS-QOL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IB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见表5。

表5 2组患者IBS-QOL评分 (分,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其致病原因往往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导致,目前病因病机尚不明确。肠易激综合征虽非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因肠易激综合征过度检查、相关治疗及其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劳动力的丧失等,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14]。不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给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大压力,也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难题。目前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的热点是脑-肠轴机制,而脑肠肽是脑-肠轴的重要递质,其中5-HT、SP、NPY 是研究较多的脑肠肽。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且越来越凸显其优势。

中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腹痛、泄泻、肠澼”等范畴,临床中最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1]。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中提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认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也是造成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局势下,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压力也有所增加,身心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日益上升。所以,治疗此病应当从肝论治。机体在应激反应中产生气机变化,肝气不通则痛,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气虚弱,必使脾运失健,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肠道分清泌浊功能紊乱。所以说脾虚肝郁,肝脾不和为此病的基本病机。

笔者导师李学军自拟畅中固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该方由经典名方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化裁而来。方中柴胡入肝经,疏肝解郁、升发阳气,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两者相伍,疏肝而不伤阴血,敛肝而不瘀滞气机;枳壳、陈皮理气散结,与柴胡相配,一升一降,调理中焦气机;太子参健脾补中益气,茯苓、白术、炒薏苡仁健脾祛湿以去脾之所恶;合欢花解郁安神;防风为脾经引经药,祛风利湿;乌梅炭、芡实涩肠止泻;甘松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祛湿止泻、行气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也表明,柴胡除抗菌抗炎还有抗抑郁、镇痛的作用[15-17]。茯苓、白术、白芍具有一定抗炎抗肿瘤作用[18-20]。甘松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抗抑郁、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作用于消化系统,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防治急性胃炎和急性胰腺炎等作用[21,22]。

本研究结果显示,畅中固肠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的总体有效率高达90%,并且多数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验结果也仅代表初步的临床疗效观察,远期疗效的试验研究尚需进一步开展。今后的研究中可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并借助研究团队开展相关基础的研究工作,跟进肠易激综合征其他分型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