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2023-11-24李庆臻

现代食品 2023年16期
关键词:储粮入库粮食

◎ 王 伟,张 艳,杨 壮,李庆臻,张 萮

(中储粮河南质检中心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46)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当前自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各类媒体的聚焦点,处理不好就会演变为诸多社会矛盾激化的触发点。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随后,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食品安全特别是粮食质量安全管理进入新阶段。

1 新形势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意义

要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靠发展粮食生产,也要靠搞好储备调节。历史上粮食治理的思想和实践,奠定了粮食储备“备荒、稳市、恤农”的基本功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储备运行模式在探索中不断得以完善。2000 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以下简称中储粮),对中央储备粮及相关单位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开启了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的新阶段。2005 年至今,中储粮作为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承担巨量的国家政策性粮油收储任务。同时,中储粮作为承担中央事权粮油收购、储备业务的公益类企业,按照不断巩固 “两个确保”,努力践行 “三个维护”和新时代中储粮工作“四个坚持”的新要求,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服务调控的“主力军”、调节市场的“稳定器”[1]。

现阶段,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粮食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凸显。因此,切实转变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方式方法、落实好相关政策规定,促进质量创效和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生活要求,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持续推行,直属企业除做好本单位粮食收储管理以外,还负责承储企业(地方粮食企业及社会仓储企业,均为中储粮集团公司委托储存企业)储存的中央事权粮食履行监管职责,管理的承储库点点多、面广、线长,管理的粮食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时,基层企业情况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与政策性粮食管理从严要求还不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基层企业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滞后,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隐忧,管理方式及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1 生产问题

自然环境对粮食的污染,主要有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①土壤中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土壤本身的危害元素,也是粮食中主要重金属污染源,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②水污染指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随意堆放沟渠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残渣等造成灌溉水污染,从而影响农作物品质。③粮食作物对大气中污染尘埃物等微粒有吸附作用,污染物长期积累后,会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会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污染粮食。

另外,粮食作物生长期间,过度施用化肥促生长、盲目选择药期、施药方法不当,都会导致一些粮食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品质[2]。随着土地流转力度的加快,规模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农村务农劳动力综合素质整体下降,粮食不能及时干燥,含水量偏高,堆放过程中易导致籽粒生霉,或污染其他籽粒,可能会影响粮食质量安全。近年,受气候条件影响,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较大,不仅会对产量造成影响,还会严重影响粮食品质,比如,小麦赤霉病容易造成呕吐毒素超标[3]。

2.2 入库问题

①有些基层收储库点入库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未配足准确先进的各类仪器设备及用具,未对人员开展入库相关的各类业务培训,导致相关人员无法准确掌握收购政策和质量标准。②入库流程把控不严,未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扦样检验,可能造成取样不具有代表性,或存在掺杂使假现象;个别质检人员的政治素质不高,对于质量标准执行政策不严谨,存在收取“人情粮”的现象;业务技能水平较低,对不完善粒的感官检验经验不足,对影响快检仪检测结果的因素不清楚,未把好入库质量关,导致水分杂质不完善粒偏高或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超标的粮食入库。③入库各环节包括车辆登记、扦样、分样、检验、结果录入、过磅、现场旁站等,各环节管理制度不完善,粮食收购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2.3 储存问题

①部分基层收储库点日常粮情检查工作不扎实,未按照仓储管理规范要求,定期入仓查看粮情及粮食水分,详细分析粮情,预防和处理各种隐患,比如,漏雨、结露、虫霉、边角挂壁等现象。②粮食储存过程中,为减少虫害、确保粮食安全储存,一般采用传统的保粮技术,使用磷化铝熏蒸剂杀虫,长期使用剂量累积,容易导致化学药剂残留超标。③高温高湿地区或粮食储存过程中,局部水分过高、未及时采取通风干燥等降水措施,粮食容易生长曲霉和青霉,粮食食品安全指标特别是真菌毒素容易超标。④未落实粮食定期检测制度、粮食质量档案不健全,无法提升储粮技术应用效果。

2.4 加工问题

①粮食加工企业中,企业责任人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管理手段不科学,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②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原材料在收割过程中不可避免混入金属碎屑、泥沙、土尘等各种杂质,给成品粮造成物理性污染。③粮食加工企业为迎合消费者需求,超范围、超量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长期或过量食用这些添加剂,严重危害人体健康。④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加工工艺或不合理配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比如,粮食中的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等真菌污染[4]。

3 新形势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3.1 加强质量安全培训宣传

①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载体的宣贯活动,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粮食流通的系列法律法规知识。②组织开展各个层级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培训活动,普及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介绍粮食质量安全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曝光不合格粮食质量安全生产经营企业,引导消费者购买各类放心粮油产品。③加强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忠于职守、团结协作、科学严谨、准确高效,不受外界人情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2 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①加强源头治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对水、气、土污染源头治理,明确防治具体措施及目标任务,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创造有利于粮食安全生产的环境条件。②指导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按照国家规定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农药,选择使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农药。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互联网+公司+基地+农户”新型运作模式,将分散经营的粮食主体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标准化农业生产,使粮食质量可以控制和溯源,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奠定粮食安全生产基础。④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通过多点实验、示范种植,筛选出更加适宜当地种植的丰产性好、品质优、抗病虫害能力强、长相长势佳的优良品种。

3.3 入库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①对于仓房的维修、清扫、消毒,以及粮食入库设备的检修、调试、消毒、检测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各岗位人员要做好收储前各种储粮设备的调试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②严格环节管控,把好入库质量关,应用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通过信息化、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收购环节流程控制;实施不定期轮班制度,对于粮食质量指标逐车进行检验,对于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分批次检验和筛查,杜绝“人情粮”;落实入库质量现场管理,监仓保管员随机抽检,发现水分、杂质超标的粮食立即停止入仓,二次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入仓,确保入库粮食质量。③落实新粮入库质量管理责任制,粮食收储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从领导、中层到员工,层层签订责任状,要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制约,及时发现并堵塞环节漏洞,有效把控粮食质量安全。

3.4 储存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承储企业应适应新形势要求,由传统保粮方式向科学保粮方式转变,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储粮工作实践,积极探索环保、绿色的科技储粮新方法,实施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械通风、气调储粮等低温、准低温储粮新技术,防治储粮害虫,保持低温环境,延缓品质劣变,减少储粮损耗,保证储存粮食质量良好。①粮堆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储藏期间易受环境温湿度、气体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粮食储存阶段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粮食质量品质监测,可以掌握粮食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判断其是否品质宜存,质量良好。②粮食承储企业应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粮食质量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储存期间粮食质量品质变化情况,实现对粮食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可有效加强粮食质量和市场监管,保障粮食安全[5]。

4 结语

本文立足粮食行业工作实际,对当前粮食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维护国家利益、农民利益出发,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在新形势下夯实 “两个确保”,适应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

猜你喜欢

储粮入库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我的粮食梦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
沼气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