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昭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3-11-23黄以波李黄开媚刘萍萍陈恩海
刘 迪,黄以波,李黄开媚,黄 菡,刘萍萍,陈恩海
浅谈昭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刘 迪,黄以波,李黄开媚,黄 菡,刘萍萍,陈恩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226)
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要始终把乡村振兴放在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昭平县茶产业近五年发展情况分析发现,在政府与茶农的共同努力下,昭平县茶产业在稳中向好的趋势下不断创造产值新高,但同时也面临着本地企业规模偏小、销售渠道有限、品牌知名度不高、精深加工产品缺乏、人才稀缺等问题。因此,在昭平县未来茶产业发展中,要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打造知名品牌、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引进,以为昭平县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昭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大制度性安排。在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昭平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机茶园认证面积第一的产茶县。在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异的气候条件,昭平县的茶产业迅速发展,多年来连续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大陆第一早春茶”“中国有机茶之乡”等荣誉称号[1]。茶产业是昭平县农业主导产业,是茶农的重要经济来源[2]。本文通过研究昭平县茶产业发展情况,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昭平县的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 昭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昭平县茶叶生产的历史变迁
昭平县种茶制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源头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已形成一套从茶树栽培到茶叶加工和销售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3]。民国时期《昭平县志》记载,“象矾山(即“象棋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4]。20世纪70年代政府开始组织群众种植茶树;至80年代末,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有几十公顷;20世纪90年代初,县政府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加快了茶产业的发展速度。进入21世纪,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昭平茶产业作为扶贫助农的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如图1所示,2021年昭平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达到1.3万hm2,全县茶叶产量达到1.8万t,茶叶总产值20亿元。在此基础上,茶园的面积还在以每年数百公顷的速度在扩张。当前,昭平县茶园面积、干茶产量、产值均位列广西首位,并且进入中国年度茶业百强县榜单。茶产业已成为昭平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
图1 2017年—2021年昭平县茶叶总产值
注:数据来源于昭平县政府门户网
1.2 昭平县茶园建设现状
昭平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长冬暖,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9.8 ℃,年降雨量2046 mm,年平均气温20 ℃,年平均湿度81%。昭平县县域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7.6%,其山地土层深厚,土壤为酸性至弱酸性砂质土壤,且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通气性强[5]。由于独特的山地环境与适宜的气候环境[6],茶产业发展成为昭平县的扶贫产业、富农产业和特色产业。
如表1所示,当前昭平县的茶园总面积达1.67万hm2,其中有机茶园基地面积接近0.5万hm2,有机茶园占比接近30%。有机茶园的扩张,是昭平县茶产业稳中向好的转型方向之一。有机茶园所提供的有机茶鲜叶能够有效地提升昭平县茶产品竞争力。
昭平县茶园种植品种多为福建、浙江等地的引进品种,主要有‘福云6号’‘福云595’‘福鼎大毫’‘福鼎大白茶茶’‘福安大白’‘鸠坑种’‘春波绿’‘元宵绿’‘迎霜’‘乌牛早’‘云南大叶种’和‘台茶12号’‘台茶13号’、乌龙茶的‘单丛’‘石崖茶’等十多个品种[1]。
表1 2017年—2021年昭平县茶叶生产现状
数据来源:昭平县政府门户网
1.3 昭平县茶叶经营现状
目前,昭平县茶叶加工企业数量有130多家,主要大型企业有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昭平县象棋山茶叶有限公司、广西昭平县鹊鸣春茶业有限公司等三家龙头企业,其余的多为规模不大的私营小工厂,以代加工模式运行;部分企业为没有自主品牌的代工厂,毛茶销往浙江福建一带。企业主营产品为红茶和绿茶。总体而言,昭平县茶产业面临着茶叶加工机械落后,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薄等问题。
昭平县茶叶的龙头企业将军峰茶业集团公司、鹊鸣春茶业有限公司等充分利用央企帮扶、政府牵头以及粤桂协作的契机,将昭平县的有机茶叶销售给中航集团,让其进入多条国内外航线市场,从而打开了高档名优绿茶的茶叶销售市场。昭平县茶叶的初加工厂以永辉茶厂、裕鑫茶厂、仙峰茶厂等为主,毛茶销售量均在50 t以上。这些初加工厂充分利用早生种茶树,大量生产优质早春毛茶销售给江浙茶商,开拓了大宗茶的销售市场。
2 昭平县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茶叶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昭平县的三家龙头企业主要是靠当地政府财政支持而发展起来的,相对规模偏小,销售渠道相对有限,没有对当地茶产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员工文化水平有限,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理念相对落后,缺乏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缺乏资金对现有的茶叶加工机械进行更新换代,茶叶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产销不平衡,销售市场有限
昭平县茶产业的茶叶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能实现全产业链管控的大型龙头企业,因而面临着产销不平衡、销售渠道有限等问题,大多是低价批发给外地的茶商,因而进一步造成茶叶质量下降,利润空间缩减等问题。
2.3 品牌知名度不高
昭平县尽管茶企众多,但仅有数家公司申请使用“昭平茶”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其余大部分都是小品牌。这导致品牌数量多而杂,缺乏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同时进一步导致昭平县所产茶叶缺乏市场竞争力。
2.4 缺少精深加工产品
目前昭平县的茶企主要以薄利多销的烘干茶叶产品作为盈利手段,只有广西克鲁尼茶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茶多酚提取等深加工产品生产,因而茶产业总体存在经济效益低,规模小。
2.5 茶叶技术人才稀缺
昭平县从事茶叶经营、生产和管理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没有经历过茶叶专业教育的人员。他们缺乏茶学理论知识且实践经验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以微薄利润、低廉的价格直接批发给外地的茶商。并且,数量有限的匠心老茶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3 昭平县茶产业发展对策
3.1 扩大茶叶企业规模,优化企业生态圈
目前,昭平县茶叶龙头企业影响力低,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科学引导茶产业龙头企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将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推动县域内的茶叶企业由“薄利多销”为主旨的经营理念转化为致力于高端产品、高端市场的经营理念。要进一步挖掘昭平县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竞争力,发展茶旅游等[7],探索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进产业发展的道路。
3.2 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遵循茶叶市场规律,在稳定现有产量的基础上转向为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建议政府主导建设对外销售平台,企业齐心协力开拓产品外销流通渠道[8]。政府鼓励茶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帮助广大茶农在网上建立网店,通过直播销售自家茶叶,实现更稳定、更可持续的收益。
3.3 提高昭平茶叶品牌知名度
针对昭平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现象,企业要组建专业的茶叶销售团队,利用“昭平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扩大昭平茶叶在市场的占有率。应培养一批营销专家团队和评茶员队伍,制定合理的、专业营销方案[8],以提升“昭平茶”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4 加强产业融合,延长茶产业链
加大对昭平茶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鼓励企业、合作社、茶农开展昭平茶叶精深加工,推动产品多样化发展。还可以积极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吸引外商深入茶园,观赏茶园美景,研究制定茶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推动昭平茶叶三产融合发展。
3.5 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昭平县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涉茶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4.28%,但主体是农户,从事茶叶加工的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低。因此,需大力引进优秀茶叶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他们来带动从业人员的生产加工与经营意识[9,10]。把人才培养植入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建立制茶师、茶艺师、评茶师等专业人才库,加强跟踪、培养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养。
4 结语
昭平县茶产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昭平县茶叶企业规模偏小,产销不平衡,销售渠道有限,品牌知名度不高,缺少精深加工产品、人才稀缺等,已经成为制约昭平县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是引导昭平县茶行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主体。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大力支持、科学引导茶产业龙头企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企业要加快产品研发和创新,打造品牌,加大精深加工力度,完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政府与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引进优秀茶叶专业人才的力度,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养。
[1] 张清.昭平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1(08):160-161.
[2] 谢金霞,范文娟.昭平县茶叶生产的气候优势及生产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01):64-65.
[3] 唐宗军.昭平县有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8):33-34.
[4] 肖先治,吕勇.桂东绿色明珠──昭平──评新编《昭平县志》[J].广西地方志,1994(04):32-34.
[5] 龙启发,于艺文,黄敏周,等.推进昭平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J].广西农学报,2019(04):28-29.
[6] 区胜基.白毫早等茶树品种在昭平县生长适应性研究[J].中国茶叶,2019(09):46-49.
[7] 黄震,任晨晨.“互联网+茶”营销模式下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325
[8] 尹相莹,李秀丽.日照市茶产业竞争力分析[J].茶业通报,2021,43(04):147-150.
[9] 马货森,赵明勇,王习秀.毕节市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园艺与种苗.2019(08):30-31.
[10] 刘懿.汉中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J].茶业通报,2020,42(03):99-101.
S571.1
A
1006-5768(2023)03-104-004
2022-09-24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复合板和色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研究》(20210209082);茶叶产业化发展科技创新团队(20201103010720);广西职业教育茶树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项目(桂教职成〔2018〕37号)
刘迪(1992—),男,山东省邹平市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茶园管理及绿色生产防控,E-mail:973871463@qq.com。
陈恩海(1976—),男,广西省合浦县人,教授,主要从事茶叶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286555462@qq.com。
(责任编辑:徐千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