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升维”到“身位”:全球标杆城市指数构建的理论基础

2023-11-23龚建华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升维标杆特色

龚建华

过往的城市评价指数,无论是GaWC、科尔尼,还是城市竞争力、城市影响力等,都存在一个现象:即突出城市发展某一方面的功能或者特征,有些指数被冠以“全球城市比较”之类的全属性名头,但仔细查看其指数内容,依然着重于或经济发展或文化传播或宜居环境等,即便个别城市评价指数将城市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测算,仍存在“单一维度”或“相对低维”的问题。

故研究全球标杆城市指数的时候,经考虑到“全球标杆城市”概念的独特性、先行性和规律性,在借鉴吸取其他城市评价指数经验的基础上,意图通过理念维度的提升来实现本指数的整体性“出圈”。因而,本文打破以往城市评价指数的单一维度,从低维度到高纬度进行提升,进而实现弯道超车,使全球标杆城市指数更加科学精准,在众多城市评价指数中领先几个“身位”。

从“零维”到“三维”:“点·线·面·体”模型的构建。众所周知,人类知识建构中,一个点代表的是“零维”,即没有发散和方向的维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点”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个没有维度的点神似老子所说的生万物的那个“一”,是所有维度的基点、起点。从这个零维的点出发,点动成线,形成“一维”,一维空间有了趋势,有了方向和延展,但由于仅存单一要素,没有高度和宽度,无法形成坐标系。依旧从“点”出发,再发射一条线,两线交叉,无限扩展,组成平面,形成“二维”。多个二维平面相交,依据一定条件就构成“三维”世界,即人类当下认知结构。

本文的指数模型即依托这种“升维”逻辑,找到“全球标杆城市”之“点”(即全球标杆城市的立论基点),从此核心点出发,梳理出最能体现核心点特征的脉络之“线”(即全球标杆城市的筋脉线理),由其各自撑起全球标杆城市的具象“面”,面面俱到,最后组合而成全球标杆城市精准描绘的“体”。为全面评估全球标杆城市的各项能力与表现,构建了“点·线·面·体”模型。这个模型并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是简单的抽象,而是对“新标杆”要求的深刻洞察和精准预判。

一、“点·线·面·体”模型是“新标杆”的特别呈现

与一般的全球城市和“老标杆”比较,“新标杆”的特别呈现体现在性质、定位、内涵和标准的特殊性上,“点·线·面·体”模型就是这四个特殊性的具体扩展。

(一)“四个特殊性”隐含的新指向、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1.性质特殊隐含新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概念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道路取得伟大实践成果之际、中国制度展现出非凡生命力之后凝聚而成的。甫一提出,就肩负着为“中国之治”提供小切口展示的重大使命。与“经济特区”“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等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不是单纯的发展路径或技术演绎方式,而是实践化显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引领性的整体性概念,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得以具备空说服力的凝聚点。不仅于此;要创造出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应当是在全球尺度上体现国际价值、经济价值、金融价值、服务价值、人居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的综合系统。一旦建成,它就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示范能力、包容能力和推广能力,将为全球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意义上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甚至引领人类文明向更高境界提升或演化。因此,全球标杆城市指数必须具有较好的示范力。

2.目标特殊隐含新对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对标不单是国内一二线城市,而是能够参与全球顶级城市竞争,能够解决全球城市内在问题且引领未来城市文明发展道路的模式所在。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首先是代表人类城市文明典范的全球顶级城市,不如此就无有底气;是解决人类城市发展至今累积代表性问题的那把城市钥匙,不如此就无有信心。因此,全球标杆城市指数必须具有较强的引领力。

3.内涵特殊隐含新任务。需要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这一核心概念内涵外延进行精准提炼,从而得出最一般的关键因素。目前学界并未形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的一致性意见,即该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确定性认知尚未明确。有鉴于此,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是具备全球顶级城市的一般特征,集聚全球资源要素,拥有全球顶尖创新优势,引领全球城市发展趋势,顺应人类发展逻辑的全球城市典范。因此,全球标杆城市指数必须具有较佳的解释力。

4.标准特殊隐含新要求。一是民生幸福标杆,这是根本标准。民生各项指标保持世界顶尖水平,市民的获得感成色最足、幸福感最可持续、安全感最有保障,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二是创新力卓著城市,这是动力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不仅仅是个新城市,更重要的是不断探索新实践,创造新事物,创新是其最核心的特征;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和高科技企业高度集聚,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三是全面发展的模范城市,这是基础标准。全球标杆城市坚定不移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涉及城市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表现均是优秀的,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品质世界一流;拥有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是最高端的,所从事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是最高端的,发挥的功能和起到的作用也是最高端的;因此,可以成为全球其他城市自发追赶的目标、学习的对象、补短的标尺。四是发展方向的引领城市,这是势能标准。全球标杆城市立足时代场景,所选择的产业或从事活动在方向上是正确的,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或者走的道路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是理想的目标和道路而不是空想的目标和道路,其发展方向代表城市未来的发展。五是善治典范城市,这是保障标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全面达到全球最佳水平和境界。因此,全球标杆城市指数要站全球之高、看时代之远,必须具有较高的评价力。

(二)“点·线·面·体”模型生成机理

理论模型的核心是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指数模型需要全新的战略定位思考方法。基于上述四个“特殊”,我们藉由几何模型的生成原理,遵循多层嵌套式的定位逻辑,从点→线→面→体不同的维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指数模型完整且融汇地表现出来。

1.始则找点:找准“一个原点”。万事万物都是从一个原点扩张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指数模型也是从一个原点发展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是全球标杆的“原体规定”,是全球标杆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全球标杆城市一切构想、发展的初始来源,直接关乎全球标杆城市建设效果和目标的达成。

2.继则连线:抓住“五条主线”。性质特殊这个光源发散出糅合城市文明特色、由定位特殊和内涵特殊组成的大射线。经过细分和精选,我们最终聚焦为五条子射线——人本线、演进线、动力线、趋势线、保障线,这五条子射线为模型提供框架性支撑。

3.再则扩面:织成“五个之城”。按照标准特殊性的要求,人本线、演进线、动力线、趋势线、保障线向外扩衍拓展、滴灌渗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场域中形成横截面——人本之城、发展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善治之城。

4.终则构体:构建“一个系统”。五个横截面相互交错拼接,经由凝练化的数据指标最终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整体模型。我们将之形象地称之为全球城市的“巴别塔”①巴别塔是《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 章故事中人们建造的塔。根据篇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B4%E5%88%AB%E5%A1%94/67557?fr=aladdin。。这是一个将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生态体。四者相互依存,共同演化;共荣互利,缺一不可。“点”决定了“线”,“线”延伸出“面”,“面”架构出“体”,“体”又修正和重塑着“点”。在这套思维框架中,蕴藏着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逻辑闭环。

二、全球标杆城市“巴别塔”:“点·线·面·体”的模型搭建

(一)全球标杆城市的立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城市显现——重建“巴别塔”

时至今日,全球城市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同时,也给予生活其中的人们以各种烦恼,以至于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附着于人类社会,有的甚至已然成为人类社会的“癌症”——贫富分化的代际传承与空间权利之争、发展阶段不同带来的环境空间的“降维攻击”等。全球城市都在寻求其中的解决之道。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一直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难题。在20 世纪,为了结束世仇与战争,法国和德国的和解催生了现代友好城市运动的成熟与壮大。21 世纪,面对的则是如何为城市的发展与城市间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从全人类的利益出发,为解决全球性的治理危机、实现全球空间正义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②2013 年3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稿。https://baike.baidu.com/item/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3323336?fr=ge_ala。。城市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子命题,就是要为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构建一座积聚人类共识、反映人类共同理想的城市“巴别塔”,即全球标杆城市。全球标杆城市这一城市“巴别塔”有着当下全球标杆城市的魅力——繁荣、富足、美丽,也有着人类呼唤的回应——公平、正义、安全,更有着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未来、炫酷、韧性。这些都是未来全球标杆城市应有之义。全球标杆城市不再是少数人可以幸福生活的地方性城市,也不是多数人可以幸福生活的区域性城市,而是所有人可以幸福生活的全球文明城市。

图 全球标杆城市“巴别塔”

(二)全球标杆城市的理论逻辑:从“点”到“体”

这一承载人类理想、引领城市未来的全球标杆城市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依照从“点”到“线”到“面”再到“体”的思维逻辑来进行阐释。全球标杆城市模型的构建首先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认知出发,是为人类城市寻找到当下的根本解决之道以及未来城市的方向,因而,其核心点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文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规律的结合,孕育而成的这一核心点,为全球标杆城市赋予了当下全球顶尖城市尚未具备却极力寻找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发射出五条斑斓线,即人本线、演进线、动力线、趋势线、保障线,这五条线是全球标杆城市得以立起的五根支柱,由此五根支柱撑起全球标杆城市构建的五个方面,或者说五个显性特征:人本之城、未来之城、发展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这五大特征的排列组合,精妙搭建,最终为我们构建出了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上的城市“巴别塔”——全球标杆城市。

三、核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球标杆城市鲜明地区别于其他公认的全球顶级城市的标识。深圳要从市域层面为国际社会感知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力量提供一个“重要窗口”。全球标杆城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城市表达。

(一)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

全球标杆城市这一创新概念,区别于既有的“全球城市”“世界城市”“全球顶级城市”之类提法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这是承载着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质的城市,正如40 多年前作为我国改革开放重大窗口一样,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出发点就是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示,起到先行示范的榜样性作用。

这一先行示范,有着向内的考虑,即为国内其他兄弟城市探索并找到能够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特征和主要优势的城市体现。因此,这一先行示范,更重要的是对外的彰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全球城市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意味着要与其他标杆城市区分开来。中国的全球标杆城市必须走一条有别于“老标杆”的新发展道路,不管是纽约模式还是东京模式都不适合中国的标杆城市发展。二是对社会主义的彰显。历史发展的逻辑虽然早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阐释,但近30 年的全球制度之争中社会主义声音不够响亮的事实也让科学论断屡屡被质疑乃至屏蔽,建设全球标杆城市,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以一座近2000 万人的城市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璀璨可能,更是向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显现出来的历史逻辑。三是对新文明形态的彰显。向世界贡献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将成为衡量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标志。工业文明时代产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体系向世界提供了大量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立足当代中国与人类社会,内在具有“全球城市性”,蕴含着一种城市文明新形态。这种文明不仅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其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致力于解决当今全球城市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展失衡、治理滞后三大难题,而且积极倡导、发展、公平、正义、民主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种文明遵循规律性,突出共同性,倡导普惠性,坚持多样性,注重协调性,突出共建性,因而是当今城市文明中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光明前景、正确引领时代潮流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二)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落脚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以“城市之窗”展现“中国之治”。全球标杆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志就在于是否从一座城市的整体面上完整地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目标,为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作出具体部署。首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示的城市典范,全球标杆城市必然要实现的是“空间正义”,这包含着城市区域规划、城市建筑、城市天际线营造、城市绿地可视率的实现这些看似价值中立的所谓城市硬件,也包含着城市居民区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配套、城市市民空间的共同体营造等城市软件,这些都应该体现“正义”的理念。其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典范,全球标杆城市应当体现“中国之治”,即城市治理方面能够“刻写”上彰显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标志性色彩,有着让世人能清晰地将之与海外其他优秀城市对照的特色。最后,这座城市典范应当是由生活其间的一个个“人”来点亮的,全球标杆城市的居民拥有着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权和解释权,他们将以自我生活的方式向全世界描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支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方向与路径都已明晰,进而就要聚焦于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胡克盲点”——这座城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标签,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所在。新时代以来,“中国之制”已然成为世界议论的焦点,但这要么是碎片化的事项展示,例如高铁、救灾、抗疫等,要么是相对模糊的国家实力解释,尚未有一座城市整体面的模型演示,全球标杆城市就是要承担起这一责任。换句话说,真正的全球标杆城市,其寻常机理间若隐若现的也正是制度优势,无有此“盲点”,城市立即崩坍,不是空间的损毁,而是意义的丧失。

(四)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设计点:全球城市危机解决的中国之道

既然是全球性的先行示范,那么如何让不同制度背景下的人们对这座城市心存向往呢?答案就在于这座城市的“设计点”——为困扰全球其他城市的问题寻找到危机解决的中国之道。

所谓“标杆”,也就是可以参照的预期和要达到的目标。要想拥有其他城市向往的内容,就要解决这些城市面临的困境,那城市的痛点难点问题。这些城市危机,有些是所有城市在大量人口聚集后都会面临的一般性难题,例如交通拥堵问题、自然环境问题、资源供给问题,还有一些是城市结构性问题,例如危机应对处置、城市治安、功能区划等,更有一些是当下众多西方城市的“癌症”,例如城市贫民窟、贫富分化的代际传承、城市资源的非对应性分配等。全球标杆城市的建设之道,就是要为这些问题一一找到答案,或者说,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正如20 世纪60 年代的莫斯科,应该说是从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一定程度地解决了困扰西方城市多年的痼疾,虽说是以运动式的不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的,但也为我们当下的全球标杆城市建设提供了思路,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更新迭代更是从根本上保证了“设计点”的可行。

四、五条线——全球标杆城市的根本支柱

(一)基础线:以人为本

城市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概念,对于“未来城市”的理解应该是分层级的,存在着认知的升维。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基础标准。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作为测量人民美好生活感知的核心变量指标,是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富裕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注重精神层面诉求的真切回应。获得感主要表现在人民能够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居有其屋、食有其源的原始生理需求,到教育、医疗、环境等不断优化的民生制度,获得感不仅仅是经济共享的获得,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让获得、安全、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是全球标杆城市的应有之义。

(二)演进线:城市发展逻辑

城市因何而兴起?因何持续?人们又为何迷恋城市?新古典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和家庭对地点的选择。假设了一系列约束条件(如家庭预算、工人的技能或企业的供应商结构),然后确定了人口(人的决策)与产出(企业的决策)的均衡空间分布,它们又共同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城市的收入和产出水平,以及城市区域之间的专业化模式。城市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性,同时给予了更多的面对面接触。面对面接触,是一种难以替代的沟通技术,便于信任关系的建立和激励,提供了一种筛选和社会化的机制,促进城市节奏的升级。通过对城市变迁历史的研读,抽丝剥茧出城市发展逻辑:一方面,城市自身存在类似生命体的发展逻辑,一般都会经历兴起、发展、繁荣、衰退或再度繁荣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纵横向的比较来确定其定位;另一方面,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在整条历史长河中也会走出自身的轨迹——从依河而存到关隘设市,从商业繁茂到金融称霸,从单点控制到技术为王等等。全球标杆城市的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演变逻辑,也要契合目标城市自身发展规律。

(三)趋势线:城市未来模样

21 世纪初开始。西方全球标杆城市遭遇了一系列棘手的挑战,发生了由顶礼膜拜的“最佳偶像”到黯然失色的“形象坍塌”的演变。国际社会对理想的全球标杆城市形象的认知、标准正发生着重大转变。中国特色全球标杆城市这一城市“新物种”,不但要在过往当中寻求规律,充分展示城市既有的成果,更应将视线放远,把握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老标杆”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为我们描绘城市未来模样提供了经验借鉴。新兴全球城市的探索为我们描绘城市未来模样提供了丰富营养。新兴全球城市在模仿“老标杆”失败后,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全球标杆城市塑造模式,有的实行政府控制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模式,既考虑市场力也重视社会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任性的全球流动;有的采取“有形之手”主导型模式,依靠国家战略和政府力量举全国之力对全球城市建设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强力推动;有的避免了整齐划一的服务业经济形态。新兴全球城市的异质且多元探索让人耳目一新,令世界刮目相看。

中国全球城市创新实践为我们描绘城市未来模样提供了鲜活经验。在21 世纪国际舞台上,中国是最重要的新面孔。中国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量,也有着最为丰富的城市化实践。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内地崛起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全球城市。透过他们的新实践,更能看到中国全球城市面对全新时代之问的解题思路。它们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劳工与资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球化与本土化等几组基本关系上行之有效的做法,打开了什么是理想的全球标杆城市的想象空间,将为全球标杆城市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全球城市提供全新选择。

(四)动力线:城市创新力

城市发展是否具备强劲动力的“发动机”至关重要。人类历史早已证明,没有动力的城市将是昙花一现,城市自身的演化史也揭示出一个残酷的事实:未有持久动力的城市终归泯然众人矣。那城市的“永动机”到底有没有?或者说城市前进的动力线该如何划定?

在不同的时期,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有所不同。仅靠要素驱动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创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磅礴动力源泉。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是大势所趋。我们分别从资源集聚力、创新活力、科技原创力等因素入手来看全球标杆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五)保障线:城市生命体构建

城市是由一个个的“细胞”依托一定的“组织”根据一定的“范式”成长起来的生命体、有机体。她的生长发育既包括组织(物质载体)的生长,也包括功能的发育。对于城市生命体而言,组织的生长包括城市各个组成部件——小区、商场、学校、医院等设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坯到精致的过程。功能的发育是指城市逐渐从单一功能例如交通、贸易、安全等发展成“三头六臂”的多功能体,从最初级的基本运转发展到功能齐备、运转高效、安全精准的智慧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生命体区别于水泥森林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她并非乐高积木一样可以随意搭建、每个组成部件可以无机穿插,城市生命体的组织生长需要精细、精准、精确的运行机制保障,需要各个部件之间的有机配合而非机械叠加,需要营运期间的各种能量提供以及“生命垃圾”的处理系统等等。因而,保障线要求的就是能够维持城市生命体高效运转的基础。

将城市当作生命体、有机体会为城市治理带来根本性变革。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不仅要研究城市发展的表壳,更要研究城市发展的内核即良政善治。制度所展示的伟力远超其他。放眼全球,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协同发力,堪称城市治理的世界级难题,也是评价城市政府是否善治的关键要素。有了有效市场,城市生命体才能获得源源不断且动力十足的资源供给,保证城市生命体保持健康活力的同时能够持续成长,此外,有效市场还能够保证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最大化利用,能够让城市生命体精雕细琢的同时还能自我优化。但市场有管不了或管不好的领域,也可能失灵。政府作为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资源的配置者,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克服和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让城市生命体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如果说有效市场是城市生命体的心脏——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鲜的血液和养料的话,那么有为政府就是这个生命体的大脑——井井有条且细致入微地安排着各项活动并对各种情况发出信号进行及时反映。因此,全球标杆城市要做善治的先行者,充分体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强大效力,才能为城市生命体高效安全运转提供坚强保障。全球标杆城市必须有稳定的政治体系和良好的公共治理。

总而言之,全球标杆城市建设模型的搭建,从一开始的“原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发射出五道独具光芒的射线——基础线、演进线、趋势线、动力线、保障线,各自点滴勾画出五面“镜光”——人本之城、未来之城、发展之城、创新之城、善治之城。这五面契合交融,彼此用力,相互构建成一个浑然一体的“全球标杆城市”。

猜你喜欢

升维标杆特色
专家谈: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推动品牌价值升维
让美好生活更美好,保利发展的信心、坚守与升维
特色种植促增收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主动安全“升维”,护航数字经济
中医的特色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