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崇达:温柔的人间, 一直在说话

2023-11-23

青年文摘 2023年7期
关键词:年少时冲刷感性

蔡崇达 作家,媒体人,曾在《三联生活周刊》《GQ》等媒体任职,出版有作品《皮囊》《命运》等。

《命运》

◎作者& 朗讀/ 蔡崇达

从两岁或者三岁起,我惊奇地看着自己内心一个又一个新鲜的伤口,像花一样盛开。后来,我开始躲进家里神桌的底下,跑到无人的沙滩上去,钻进海边的甘蔗林,或是呆坐在入海口的庙宇……胡乱地找着,去试图捕捉天上飞的、空中飘着的、地上长的话语,来治疗自己。

每次我觉得痊愈了,感知到幸福后,总感恩地想,这里真是温柔的人间。它之所以一直孜孜不倦地说话,是因为它知道众生艰辛……

A:人真的挺难理解、表达自己的。不光是很难表达自己,也难表达很多方面。文字要精准,须做到两点,一是理解到位,二是表达到位。年少时,我也学习、尝试过很多种写作方式。后来才发现准确是最难到达,但也是最美、最有力量的状态。因为你要充分调动思考、感受、理解、体验,反反复复,在某个状态里,才能找到那句准确的话,那句话是极度感性和极度理性调动之后的结果。理解、表达如此困难,但好在人类的很多命题是共通的。我之前一度以为精准的表达是“捕捉”而来,后来意识到更像“水落石出”,不断冲刷那块现实的岩石,到最后,表面的泥土、污垢、覆盖物等所有都被冲刷掉之后,慢慢看到它的样子,也有点像挖矿。

A:不要轻视年轻的力量。很多命题在年轻时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年少时,感性和理性都是一个很充沛的状态。表达的困难,不是年轻人才有。很多人年龄大了之后,会放弃表达。年轻人的表达常是锐利的。很多好作家最重要的书,往往是其写的第一本书,比如托马斯·曼,代表作品是二十多岁写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而不是后来写的《魔山》。人要试图去理解和表达自己,这是消解孤独很好的途径。不要太担心技巧,很多时候,抵达是超越技巧的。

A:阅读,我是不求甚解法。不跪着读书,要坐着读书。重要的是和聪明脑袋、丰富心灵的碰撞。在和一本书的命题没有共鸣时,硬读的话,其实是错过了。我读书很杂,会看小说,但也常看学术论文,很喜欢动漫、诗歌,它们其实只是不同的载体形式,只要表达动人,都挺迷人,都可以通往人的内心。

A:乡愁,是很多人共同的精神母题。内心一定要找到“压舱石”,我们或许不能时刻拥有物理上的家乡,但我们可以尝试把精神家乡打包在自己的内心。在精神上去跟家乡拥抱和连接。我带不走那条街弄,带不走街弄里的人,也留不住很多东西,但我们能带走的是曾经生养我们的这套精神秩序。

猜你喜欢

年少时冲刷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流浪
随 想
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煤层冲刷带的研究与应用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三字经(节选)
水库坝区冲刷漏斗的形成机理
淋雨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