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11-23浙江省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邹丽丽

天津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浙江省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邹丽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语言活动中的积累与建构,是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情境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其中,文化自信是课程的根本宗旨;语言运用是素养的基础载体;思维能力是素养的关键元素;审美创造是素养的必由之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思维能力作出了如下解释: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特点。另外,语言本身就与思维之间有着紧密关系,一方面表现在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的思维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没有思维的语言是毫无条理与逻辑的。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思考的过程中,其语言要经过大脑的加工,才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传递出去,而语言运用得是否准确、恰当,正是思维的直观体现。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巧妙设计问题,活化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各阶段和各学科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而加强小学语文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等各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间接”问题,注重启发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总是以“直接性”的方式进行提问,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往往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不利于学生思考与探究,容易削弱学生的兴趣,从而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将问题进行“曲折化”“灵活化”设计,则能够让学生“被迫”开动脑筋,活化思维。

例如,在《将相和》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并根据具体的事例分析廉颇和蔺相如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因此,在本篇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之后进行提问,如:“本篇文章讲了几个故事?”“每一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主人公在不同故事中展现了什么样的品质?”“廉颇和蔺相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通过提出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连贯性培养,而且让复杂的语文知识变得简单。

(二)“链条”问题,注重分析

要想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还要注重对问题的“链条”设计,拓宽问题的广度,让学生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思考过程中激活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其思维能力。

例如,在《落花生》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父亲的话”的理解,感知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的精神。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链条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提升思维能力。首先,教学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关于“花生”的谜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以题目为切入点,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标题的疑问,如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是落花生”,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叫落花生”,从而引发学生质疑。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视频,从视频中主动总结“原来‘落花生’就是‘花生’”这一概念。最后,教师继续提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许地山,而许地山的笔名叫‘落华生’,与题目之间有什么关联吗?”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总结答案并回答。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不仅能得到进一步深化,而且核心素养得到了切实培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思维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了各种教学模式的诞生与发展,在诸多教学模式中,情境教学以其独有的优势脱颖而出,成了当前各阶段和各学科教师十分青睐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活情境,深化感知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也是一切知识的运用场所。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的方式进行落实,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深化学生的知识感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在《腊八粥》教学中,本篇文章是沈从文先生早年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从“八儿”的角度生动描绘了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的过程,将美好家庭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话题“我眼中的腊八粥”谈一谈自己对腊八粥的认识,说一说腊八粥里都有哪些材料,讲一讲自己喝腊八粥的经历。在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生不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在思考、讨论、分享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意见》提出,开发企业凡擅自转让开发项目的一律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倍罚款;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收取或变相收取预定款性质费用的一律依法处以3万元罚款,属擅自预售商品房的一律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已收预付款1%的罚款;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开工建设的一律处以工程合同价款2%的罚款。开发企业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受到处罚的,一律依法按单位罚款额的10%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二)直观情境,激发热情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各个领域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在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征,借助其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多功能创设直观的情境,为学生带来视听双重感受,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产生学习期待,激发其探究热情,实现思维发展。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生活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在进行本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讲述“春节故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趣味、生动的直观情境中调动自己的“春节回忆”,并在视频的驱动下对文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思维全面活化。

三、组织教学活动,锻炼思维

学生的思维潜质一旦被激活,就会在实际学习中更主动,如主动进行知识探究、主动独立思考。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活动的高效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多元化的活动中锻炼思维。

(一)小组合作,凸显个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个人能力、优势特长、性格特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的高度热情,学习时十分主动、积极,思维十分活跃;部分学生则产生倦怠情绪,在学习上相对消极、被动,思维单一。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共同培养,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让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特点的学生进行“组队”,使其在互帮互助中相互影响,在凸显学生个性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草原》教学中,本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所见所感。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亲眼看到过草原美景,教师如果一味地进行口头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每一个小组既有思维活跃的学生,也有思维相对单一的学生。然后为学生布置“制作教学课件”的合作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草原》这篇文章制作教学课件,正式上课时随机选择小组上台讲课。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合作任务,学生在准备阶段会主动阅读文章,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积极地讨论课件制作方案,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的过程,还是学生思维个性发展的过程。

(二)阅读活动,提升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依托阅读活动进行落实。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优化教学评价,完善思维

评价是完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明确未来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创新评价方式,构建新型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合理化评价,提升科学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面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时所产生的见解是不同的。教师只有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在给予其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指出问题所在,才能让学生豁然开朗,思维逐步开放,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当学生完成“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创作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文章某一部分运用了恰到好处的修辞,让整片文章十分精彩”“文章的某处如果再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就更好了”。之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写在学生的文章下方,让其修改,从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二)针对性评价,满足需求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既要兼顾全体学生,又要具备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简言之,教师要基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不同学生做出针对性评价,让学生既能够肯定自己的优势,又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为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努力。

例如,教学完《七律·长征》这首诗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并根据学生的朗诵情况进行打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制定科学、客观的评价表,让以学生代表为主体的“评审团”有所参照。朗诵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评价表”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如“声音是否洪亮”“情感是否充沛”“咬字是否清晰”“动作是否到位”等,让学生在针对性的评价中提升语言能力,完善思维结构。

(三)多元化评价,发挥主体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带有强烈的主观因素和片面特征,不利于学生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主动认识到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不断探究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思维发展。

例如,在每次课程或者活动结束后,教师都可以按照“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首先,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对自己在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以及获得了哪些启发。其次,教师可以让同组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使其从多个方面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和评价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让学生在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活动过程制作成电子链接或电子视频,发送到学校网站,让学生在家长与社会各界的评价中实现对自己的全面认识,进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培养思维能力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