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
2023-11-23张子英许丽萍
周 静 张子英 许丽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110
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高校教育的中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人才培育的进程中知识传授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价值塑造是导向,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必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方面合而为一,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构建更高层次人才培养系统,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团队是“主力军”、课程构建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为保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需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内容及融入路径[1]。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多交叉学科,是药学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能够挖掘和融合的思政元素很多,笔者将在药理学思政教学中发掘的契入点做一介绍总结,便于同行交流,共同探讨药理学思政课程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 从家国情怀契入,培养民族精神、责任担当意识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追求只有体现在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中,才能实现国家梦、民族梦。发掘和拓展药理学中体现家国情怀的知识点,如在绪言部分介绍《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在药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明朝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 892种,方剂一万多首,插图一千多幅,是一部集本草学大成的著作。《本草纲目》已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博物学著作,它至今仍对中药学和药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汉代《神农本草经》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是中药学的奠基著作。唐代《新修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了图文对照之先例,讲解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介绍陈克恢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素的研究,这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一个典范,为研究和开发我国民族医药资源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合成的牛胰岛素具有与天然胰岛素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这是人类揭示生命本质征途的一个里程碑事件。青蒿素的发明攻克了一直困扰临床的疟疾耐药性的治疗难题,救治了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的患者。屠呦呦也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通过对中医药和中国科学家在药理学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使学生们获得思想和情感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氧化二砷是我国首创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M3型白血病)的特效药物,张亭栋创新性地发明了白血病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疗法。现在,三氧化二砷作为APL的靶向治疗药物,被视为是治疗APL最有效的单体药物,对于低危APL可以获得90%以上的无病生存或者治愈,是APL非化疗方案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措施,世界范围的专利却被美国人取得[2]。这一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的国际化,提高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
2 从哲学思想契入,培养科学精神
深化拓展哲学思维、善于运用哲学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内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医药学的发展提供思想指导。药理学的很多内容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例如: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尚不明确,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经历了变态反应性疾病阶段、气道高反应性阶段、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阶段。相应的药物治疗也从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平喘药、β2受体激动剂药和M受体阻断药类的支气管扩张药、白三烯受体阻断药类抗过敏平喘药到抗IgE单抗、抗IL-5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β受体阻断药因为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曾一度禁用于心衰患者。但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证实神经体液系统的过度亢进会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引起心室重塑,是心衰进展的恶化因素。故适时适量地应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反而有利于心衰的治疗,也是目前治疗心衰的基础药物。β受体阻断药经历了从绝对禁忌到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再到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螺内酯并举成治疗心衰一线药物的华丽变身。这些药物治疗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对疾病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思维过程。临床诊治疾病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实践,实践反过来检验并丰富理论。药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其发展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哲学规律,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形成科学严谨的辩证的逻辑思维方式。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致病作用的发现是现代消化系统疾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消化内科医生马歇尔和病理科医生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提出了“胃溃疡与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观点。这一崭新的观点颠覆了当时的“胃酸过多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和“无酸、无溃疡”的主流学说。遭遇无数次动物实验失败后,马歇尔自己充当“小白鼠”,以身试菌,终于证实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两位学者由于杰出的贡献被授予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3]。临床实践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能促进溃疡愈合,明显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已经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措施也从单纯的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转向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为主(抗菌药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黏膜保护药物的综合治疗。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研究历程的反思,启示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科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创新突破,更需要科学家们求真求实、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源源不绝地推动药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3 从医德教育契入,培养人文精神
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针对过敏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同时临床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过敏性疾病的基础知识、进行过敏原检测、尽量减少或避免过敏原的方法、使用药物方法的培训、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等。课程中可以结合世界的疾病节日,如国际睡眠日、国际禁毒日、全国高血压日、国际聋人节、世界艾滋病宣传日等设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方面的案例,宣传合理用药知识,避免药物滥用带来的身体危害和社会危害,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例如新型的降压药特别是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药的问世明显改善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效果。但每类降压药物各有其药理学特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程度和分期以及有无并发症、其他基础疾病、危险因素的存在,合理地选择药物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有效治疗与终身治疗的原则,将目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减少心、肾、血管等器官的损伤,保护靶器官,平稳降压,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期间给予健康指导,如根据血压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换药、低盐低脂的饮食指导、控制体重、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健康宣讲体现的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高人文素养,也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一环。药理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的普遍的人道主义情怀和高尚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为本,强调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发扬广泛的关怀精神。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其充分体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宗旨。
4 从药物研发契入,培养创新精神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这场严峻的战斗中,医务工作者成为抗疫的主力军,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疫情防控胜利的关键技术在于抗病毒药物、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疫情暴发初期,我国重点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经多团队协同作战,仅用了335d,研制出了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以中国速度迅速完成了国内超 34 亿剂次疫苗接种,向全球提供了20多亿剂中国疫苗,对构建人类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药理学的重要部分,包括药物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药物临床前研究是对先导化合物利用计算机模拟或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进行筛选,对候选药物在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进行药理学研究。药物临床研究是对健康受试者和患者进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新冠病毒抗体药物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性强、特异性高等优点,是当前生物医药领域最有前景的药物之一。抗体药物治疗新冠肺炎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针对S蛋白的中和抗体、针对ACE2蛋白的中和抗体、ACE2类似物及针对细胞因子风暴的抗体。近几年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中和抗体类药物如安巴韦单抗(BRII-196)/罗米司韦单抗(BRII-198)联合疗法是国内第一个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新冠病毒抗体特效药。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其应用于轻至普通型伴有进展风险的成年患者。目前进度最快的是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药物 VV116,体内外研究证实,VV116对新冠病毒原始株和变异株均具有抗病毒作用。已公布的3项Ⅰ期临床研究数据表明,VV116在健康受试者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4]。中药方剂连花清瘟、清肺排毒汤(颗粒)也在临床应用中验证了其抗击新冠病毒的作用。通过学习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进展,鼓励学生在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努力钻研,勇攀科学高峰,成为与时俱进、具有科研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 从药品法律法规契入,培养法治精神
加强法治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药理学是指导临床医师和药师合理用药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制教育。在药理学课程中融入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规范医疗服务活动,坚持依法办事,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是药品监督管理,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药品的国家标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的法典。《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是保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类的特殊管制药品的合法、合理使用的法规。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使用特异性解毒药阿托品的剂量较大,重度中毒可以用到极量达到阿托品化。国家药典对临床用药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医生因不按药典及有关医疗规定用药而引起的医疗事故,需要负完全责任。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为了追求治疗效果,存在药物超剂量、超适应证使用、不按照药品说明书严格用药的现象,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则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相应制裁。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是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特殊管理,药物具有依赖性和成瘾性,停药会出现戒断综合征,从而导致药物的滥用。如三唑仑属于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随剂量的增加出现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和暂时性记忆缺失(即遗忘)作用,其催眠作用比普通安定强。我国从2005年开始,将其从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调整为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三唑仑为处方药,不允许随意销售,但在市场上常有非法使用的情况,甚至被当作毒品滥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插入三唑仑不良反应或吗啡成瘾的案例强调其社会危害性,不合理使用这类药物既危害患者的健康,相应的主治医生和药师也要承担法律责任。通过案例的讲解加强学生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医疗法律意识。
高等教育应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5]。药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要遵循专业课的特点,结合基础与临床实践讲解药理学知识点,又要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药理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齐头并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本文从家国情怀契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其责任担当意识,坚定报国为民的理想初心。从学科发展和药物发现中发掘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培养学生在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中形成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方式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培育学生“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医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医学人文精神。通过介绍药物研发的新进展,关注药理学学科的发展动态,让学生感知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培养开拓进取的科学创新精神。通过医疗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安全用药意识,提高卫生法制观念,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法律保障。药理学课程中可发掘的思政元素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完善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