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经验与思考
2023-11-23张璐璐王震尹权为陈红跃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文│张璐璐 王震 尹权为 陈红跃(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受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禁养限养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传统养殖模式下的地方品种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地方品种灭失情况较为严重。通过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科学评估,查清畜禽品种资源的家底,摸透品种特性,掌握这些品种和特性对当前乃至未来产业发展的价值,可以为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提供更加坚实的种质基础,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供给提供更加有力的种源支撑。
一、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与利用
1.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状况。重庆市地域辽阔,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地形复杂,经过巴渝人民长期驯化、饲养和群选群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目前,重庆市已收录入地方志的地方品种涵盖猪、黄牛、水牛、山羊、鸡、鸭、鹅、兔、蜂等9个畜禽品种,共52个畜禽遗传资源,其中地方畜禽遗传资源20个,培育品种(品系)4个,引入品种28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有18个(猪6个,牛3个,山羊5个,禽4个),包括荣昌猪、合川黑猪、渠溪猪、盆周山地猪、罗盘山猪、渝荣I号猪配套系,其中合川黑猪、渠溪猪、盆周山地猪、罗盘山猪等均被列入湖川山地猪的一个类群;川南山地牛、巴山牛、涪陵水牛;板角山羊、渝东黑山羊、川东白山羊、酉州乌羊和大足黑山羊;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和麻旺鸭、四川白鹅。
2.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利用状况。
(1)品种资源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一是颁布了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确定荣昌猪等21个畜禽品种为市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20年第8号公告)。二是建立了市级保护单位。对荣昌猪、渝东黑山羊、城口山地鸡等畜禽遗传资源在原产地建立了22个市级保护单位。三是划定了保护区。在荣昌猪、涪陵水牛、酉州乌羊、中华蜜蜂(重庆)等畜禽遗传资源原产地划定了10个保护区。四是建设了1个市级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库。利用超低温冷冻技术对遗传材料进行保存,目前已保存荣昌猪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材料30800余份。正在建设国家级区域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
(2)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强化种业基地和种场建设,重庆市种畜禽供种能力逐步增强。目前建有国家级种猪性能测定站1个、生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个,市级高代次种畜禽场56个、区县级种畜禽场100余个、种公畜(猪)站53个。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原种场、祖代扩繁场(杂交制种场)、父母代场、商品代场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格局。
(3)地方品种标准推进实施。荣昌、合川、酉阳、涪陵、大足、城口、巫溪等6个区县(自治县)分别对辖区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展了品种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目前已制定并颁布实施了《荣昌猪》《大足黑山羊》《渝东黑山羊》《麻旺鸭》《合川黑猪》《合川白山羊》《酉州乌羊》《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等9个畜禽遗传资源的国家或地方标准,为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有效推进了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荣昌猪、大足黑山羊等12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二、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经验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要求,提高站位、狠抓落实、精准施策,高质量推进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2021—2023年,利用3年时间摸清了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的群体数量,科学评估其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变化情况,发掘鉴定了一批新资源,保护好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1.坚持高位推动。重庆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普查专题会议,亲自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主动对标对表,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技术支撑,落实普查经费,2021年市级落实普查专项资金580万,部分区县配套普查资金280万,2022年重庆市落实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资金350元。想办法、出实招、出硬招,确保高质量完成畜禽普查工作。
2.提高组织化程度。重庆市、区县两级均设立普查办公室、组建专家组,组成普查队伍6714人,技术专家组510人。实行市级专家分片包区县、区县专家分片包乡镇,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了普查工作指南、技术路线图、完成时间表,稳步推进普查工作。同时,市、区县专家在做好人员培训的基础上采取以督代训的形式开展督导帮扶、现场指导。全年培训人数达8000多人,发放普查图册、技术手册约4700份。
3.落实职能职责。重庆市结合自身实际,分畜种细化工作方案,按畜种、分区县落实责任到人头,深挖畜禽普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进展缓慢的畜种、区县、乡镇,针对性地组织专家开展培训、指导、督促、帮扶,推动普查工作精准落地。按照责任分工,盯牢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合力推进工作。一是落实科研、教学等测定承担单位主体责任,在区县协助下完成现场性能测定工作。二是对测定工作实行市级技术指导专家负责制。三是区县农业农村部门(区县畜禽普查办)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做好与测定承担单位、技术专家、测定场户的组织协调。
4.加强培训指导。加强与全国普查机构业务对接,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组织性能测定实施单位、市级指导专家、区县普查机构等参加业务对接与技术培训10余次、2000余人次。对照《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操作手册》(第二册)要求,分畜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性能测定方案。实行“一张图作业”,明确时间节点,统一标准方法,确保测定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5.多级联动相互协调。建立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区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地方猪保种场、品种负责专家、测定实施单位及普查人员多级联动机制,直接沟通、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保证资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1.现场技术指导与服务有待提升。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量大、任务重且专业性较强,动物品种(纯种)的识别有一定难度。虽然重庆制定了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调度制度,成立了各畜种专家技术指导小组,规定了专家技术指导服务时间和频次,但由于种种问题,现场指导区县和乡镇开展普查相关工作还需要提升。
2.一线普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基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人员,尤其是乡镇普查人员对畜禽品种不熟悉,普查有误差,存在上报后又退回的现象,甚至有些乡镇集体退回,做了大量无用功,导致工作进度较缓慢。
3.桑蚕命名规则不统一。蚕品种更新换代较快,有传统品种,有不同地区不同单位选育品种,还有从国外引进品种,品种命名没有统一管理,不同地方的品种有可能会用同一名称进行命名。
四、思考与建议
1.建立政策资金扶持长效机制。保护和利用农业种质资源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针对良种生产推广、品种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开发等环节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并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引导畜禽种业发展。积极开展良种登记,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优秀种畜禽登记进行补贴试点;对引进和繁育畜禽良种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不同种畜禽的补贴标准和支持环节;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畜禽种业体系建设的信贷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和信贷机制;调动农民使用良种的积极性,培育和推广一批采用良种取得经济效益的典型,通过示范引导加快良种普及速度。
2.加强资源保护与创新研究。围绕“高产、优质、抗逆”3个核心指标,利用丰富的遗传资源素材,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信息和生物工程技术,培育适合重庆市生态条件的优质、节粮、高产的新品种(配套系)。全面强化保种企业实力,支持畜禽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打造出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保种工作人才培养。虽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单位及保种企业参加的资源保护技术服务体系,但很多工作必须依靠当地技术人员,加强当地保种工作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责任心是解决大多数保种问题的关键,建议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加大资源保护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4.加强资源普查保护利用宣传。利用各类平台宣传报道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保护利用主要成果,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推荐畜禽遗传资源,讲好资源普查保护利用故事,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地方品种文化品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筛选一批畜禽遗传资源转化典型案例,推出一批普查先进典型事迹,积极组织专家编写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科普读物,制作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宣传片、品种短视频。
五、结语
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推进畜禽遗传普查工作,做好普查测定过程中的督促和技术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新遗传资源的种质评估,进一步争取政策,及时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抢救性收集。根据普查结果科学评估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和珍稀濒危程度,完成重庆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制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