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物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基于2015—2022 年的数据
2023-11-22杨登宇谢彦明
杨登宇,谢彦明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十四五”开局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发生明显改变[1]。 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 新冠疫情的出现是前所未有、从未意料到的突发事件,对社会的稳定和物价波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2],物价是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反映的是宏观经济的波动情况,因此,深入探究疫情防控期间物价偏高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以下简称CPI)是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意味着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降低货币购买力,即通货膨胀。CPI 指数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渠道来看,批发商可以通过强有力的规模势力,控制农产品的供给,增加从上游环节获取农产品价格的能力, 再通过价格传递机制,造成农产品的市场消费价格上升[4];从政府来看,政府消费规模扩大能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避免棘轮效应的出现,并能够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同时,物价波动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加剧了居民消费棘轮效应的出现[5]。 另外,国家应稳定一篮子商品中高权重产品的价格变化,因为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物价水平,还可以通过冲击传递的方式影响其他部分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价格水平,推动通货膨胀水平的大幅拉升[6];从宏观来看,物价的变动与地区生产总值水平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物价上涨率会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同向变动[7]。
怒江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人们刚刚搬离农村来到城市,脱离第一产业,收入水平不高,对物价变动会变得十分敏感。加之怒江州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物价水平普遍高于周边地区,对全州居民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物价的稳定不仅可为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而且可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州乡村振兴, 这对于改善全州居民的民生福祉,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确保物价水平的长期稳定是实现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继而开启乡村全面振兴的怒江更是如此。
1 怒江州生产总值运行情况及特征
1.1 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怒江州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凝心聚力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良性发展。在过去8 年间,全州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生产总值实现了从113.2 亿元到249.9 亿元的跨越, 纵观历年数据,2019—2020 年增速稍有放缓,仅增加了9.4%。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情况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同向发展,2015—2022 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 010 元增加到30 638 元,增长率达61.17%;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 791 元增加到9 271 元,增长率达93.51%。 受疫情影响,怒江州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019—2020年呈急速下降趋势,2021 年稍有增加,2022 年再次跌落。 收入水平的变化影响着消费水平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见表1)。
表1 怒江州经济发展概况
1.2 CPI 总体呈上涨的态势
2015—2022 年,怒江州CPI 与全省、全国走势基本一致,总体上呈现先低后高再低的倒“U”形曲线态势。数据显示,怒江州CPI 后来居上,特别是2018 年、2020 年、2021 年都高于全国和全省,2019 年、2022 年在三者中处于中间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2020—2021年,怒江州CPI 指数上涨趋势更加明显,且居高不下,涨幅分别达4.7%、5.1%, 增速明显大于全省和全国,远远超过了怒江州全年3%的调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对居民生活消费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022 年疫情防控成果显现,CPI 整体出现回落,降至101.8,较上年上涨了3.3 个百分点,2022 年与2016 年、2017 年相比变化不大,居民生活消费情况有所好转,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2015—2022 年怒江州、云南省和全国CPI 趋势
1.3 CPI 八大类价格持续上涨
怒江州CPI 中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在累计涨跌幅方面,食品烟酒类价格累计涨幅35%,年均增长4.38%;衣着类价格累计上涨7.0%,年均增长0.88%;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8.5%,年平均涨幅1.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累计增长13.5%,平均每年增长1.6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累计增长16%,平均每年增长2.0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累计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0.55%;医疗保健类价格增长15.2%,平均每年增长1.9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累计增长18.5%,平均每年增长2.31%(见表2)。
表2 怒江州八大类商品分年累计指数
从表2 可以看出, 年均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烟酒类,食品价格引领CPI 上行趋势明显。 在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中,以食品为先导的价格持续上涨,消费市场价格回升与以食品为先导的价格变化有着紧密联系,其中,瓜果类、鲜菜类和畜肉类贡献了绝大部分涨幅。 2015—2022 年, 怒江州食品价格累计上涨29.6%, 尤其是2020 年全年同比累计上涨更是达到了13.8%,达到近几年最高值。其中,猪肉价格成为驱动食品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 2020 年初疫情暴发,人工费用、从外省调运生猪的交通费用上涨,加之非洲猪瘟的影响,外地生猪进入怒江州受限,本地生猪存栏量市场供给持续下降,猪肉价格持续攀升。
1.4 怒江州农畜产品市场物价分析
通过横向对比怒江、大理、保山三地农畜产品市场物价来看,在不同区域同一销售渠道中,无论是农贸市场、超市还是线上平台,怒江州的农产品价格是三者之中最高的,最低的是保山。在三个区域中,怒江州3 个渠道的农产品价格均值是5.29 元/kg; 大理的3 个渠道农产品均价为3.81 元/kg,保山为3.78 元/kg(见表3)。 总体上看,怒江州的农产品物价比大理和保山两地每千克高出1.5 元左右。 调查显示,在怒江州本地蔬菜鲜果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多数货源来自保山和大理,同受疫情影响,交通管制导致供给不能及时到达,造成物价上涨。
表3 农畜产品市场物价对比表单位:元/kg
2 怒江州居民消费价格偏高的成因
2.1 需求拉动型物价水平持续上升
怒江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为实现2020年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美丽公路建设为代表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民生保障工程加速实施,资金跟着项目、项目跟着人员大量进入怒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短期内显著提高了怒江州城镇居民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水平。 数据显示,2015—2021 年,怒江州常住人口从54.5 万人增加到55.4 万人, 城镇化率由28.27%上升至53.35%,原来作为农产品生产者或自给自足者变成了城市的消费者,对农副食品需求量和消费量显著增加,进而形成了对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产品长期化影响。 总供给远超需求,拉开较大的“膨胀性缺口”,造成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
2.2 重要民生商品本地化供给不足
相对于农副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农副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和生产数量却在不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粮食、肉类食品价格的提高。 粮食产量水平持续下降趋势明显,由2015 年的67 604 t 下降为2020年的58 684 t,年均下降速度为-2.79%。 从稻谷供需情况看, 稻谷供需由供给有余向供给不足转变,2015年稻谷供需有余达1 554.99 t,2019 年和2020 年稻谷供需缺口分别达1 757.03 t 和4 768.37 t。除猪肉外,全州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持续下降,2016—2020年,牛肉产量由1 802 t 下降为1 241 t,羊肉产量由1 765 t 下降为1 183 t,禽肉产量由1 709 t 下降为1 163 t, 其中禽肉本地化自给率由328.56%下降为94.88%。 全州以稻谷、猪肉为代表的重要民生农产品本地化生产和自给率水平较低,数据显示,2019 年稻谷的自给率为88.32%,2020 年则进一步下降为68.65%,2020 年禽肉自给率下降为94.88%。 为满足农副产品消费需求, 需要从保山市和大理市采购运输,而怒江州处于云南省的西北边陲,处于交通体系的末梢,运输“满进空出”问题比较突出,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助推了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上升。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怒江州蔬菜主要货源来自保山市和大理市,且运输成本较高。
2.3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环节烦琐
农产品“卖难”和“买贵”的现象伴随着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 传统农产品流通往往要经历农户生产商—购销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店、超市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加价10%~20%,最终零售价比收购价至少要高出1.5~3 倍。 由于缺乏冷冻和冷藏设备以及保鲜技术,水果、蔬菜、肉禽等生鲜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装卸等物流环节的损耗率达25%~30%。可见,传统农产品存在流通环节多、运营效率低、质量难保障、农产品损耗大、零售价格高等症结。 特别是从批发市场到零售环节,零售数量少价格高,批零差价高的问题突出。调查显示,蔬菜的批零差价高达1.03 元/kg。其中:食用菌的批零差价最高,达1.63 元/kg;豆荚类批零差价位居第二,为1.41 元/kg;叶菜类批零差价为1.14 元/kg;猪肉的批零差价为0.97 元/kg。由此可见,消费者承担了中间流通环节的部分成本。
2.4 疫情致使短期供需缺口持续放大
怒江州地处中缅边境线,疫情防控压力大。 疫情防控的需要形成了对农产品供需的短期性剧烈冲击,在生产端,物流受阻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在消费端,居民消费者大量囤购生活物资,形成了对供需平衡的短期剧烈冲击,导致供求缺口持续扩大,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 更为重要的是,疫情致使居民收入增长持续乏力,对价格变得异常敏感。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对全州旅游文化市场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省内省外居民“来怒来泸”旅游出行的需求明显减少,导致全州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远不足疫情前同期水平。 数据显示,2021 年,全州全年接待旅客人数283.45 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29.20 亿元, 仅为2019 年的42.47%。 受疫情反复影响,旅游文化产业的萎缩,形成了对居民收入水平的阻碍并导致全州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加,使得城镇居民对涉及民生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更加敏感。2022 年,全州全年接待旅客人数963.9 万人次,来怒旅客人数比上年增加了2.4 倍, 旅游收入达到68.75 亿元,较疫情期间有所恢复。
2.5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刺激经济尽快恢复,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使过多的货币流向各类市场。加之乌俄冲突为代表的国际地缘局势等因素的影响,以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猛涨, 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同时,由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不均衡,特别是巴西、印度、阿根廷、智利等资源产出国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全球贸易运输受限,上游大宗商品供应不足,两方面因素导致国内部分能源和金属供给不足甚至偏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走高,对农产品生产端产生一定传导效应,导致了成本驱动型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数据显示,农用生产物资价格持续走高,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也一路攀升,云南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也不例外,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 年和2020 年,云南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更是达到109.6 和120.2,2021 年为116.4,尽管2021 年有所下降, 但指数仍处于高位。 2022 年指数反弹至134.4,更是居高不下,传导效应愈发明显。
3 促进怒江州稳定物价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促生产”提高农产品本地自给率
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 高度重视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压紧扣实“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果盘子”责任制,切实保障重要民生农产品有效供给。
(1)保证粮食及重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合理保证农户种粮收益。 严格执行2022 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适当上调,稳定玉米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稳步提高以稻谷为代表的“粮袋子”的自给率。 (2)推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确保“菜篮子”产品的供应。 保证蔬菜、豆类种植用地,扩大大棚蔬菜、豆类等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提高重要季节蔬菜、豆类生产水平应急供应能力。 对生猪生产实施长效性扶持政策,有序开展以上江和六库片区为重点的生猪养殖和集中养殖点及生猪定点屠宰场等项目建设、 肉牛产业提质、规模养殖和家禽产业保护与发展,稳步提升以猪肉为代表“肉盘子”的自给率。 (3)加快怒江州高山峡谷特色农业的开发。 围绕“绿色食品牌”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立足怒江州自然条件,加快建设以高山杂粮、特色果蔬、生态茶叶、道地药材、木本油料和特色养殖等为主体的高山峡谷特色农业。 不断丰富市民的“肉盘子”“果盘子”,提高水果、蔬菜、生猪、肉牛等为代表的高山峡谷特色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和外销水平。
3.2 “畅物流”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积极探索“基地+社区”和“农超对接”等鲜活农产品直配技术,以畅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流通渠道,减少“供销”两端的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交易效率。建立农产品直供体系,包括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和提货柜,并加强与配送方的合作,探索农场会员宅配、农产品众筹和社区支持农业等模式,以优化零售渠道。 积极推进“批发市场+宅配”模式的发展,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和高效化。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以促进农产品销售平台化、信息化。 推进电商企业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货和仓储优势,借助社区便利店和水果店的自提点,建立城市鲜活农产品配送物流体系,探索将鲜活农产品直接配送到户的“批发市场+宅配”电商零售模式。 此外,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立体交通格局,实现内外畅通弥补短板,解决交通瓶颈,构筑全新的基础设施网络。 大力加强与保山市、大理市等重要交通节点的联络公路建设,持续提升公路等级,打造快捷、安全、高效的外联通道网络。
3.3 “强监管”合理管控物价水平
适度合理的CPI 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要把以CPI 为代表的通货膨胀指数管控到合理的水平,保持CPI 在合理区间温和波动。首先,强化价格监测。健全主要“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发布和市场运行监测机制, 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监测分析工作,按照一定频率进行价格监测,及时对价格波动较大的品种进行市场分析、价格分析和意见上报。 对市场出现的潜在性问题,第一时间预警,及时反应,妥善处置。 例如2019—2020 年的全国各地市场猪肉价格出现反弹且居高不下,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建议相关部门需密切关注生猪生产、 流通和供应等情况,警惕粮油价格的输入性影响, 切实加强日常监测预警,进一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另外,适时适当提高困难群体价格补贴标准,及时启动价格联动机制,下发价格临时补贴资金。 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严防物价变动对居民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切实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3.4 “增储备”保障市民生活必需品供应
强化储备是群众生活井然有序的一剂良药。 首先,州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指挥调度,提升全州国有粮食企业储备能力。引导大超市、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做好货源组织,保供正常,有序营业,增加惠民蔬菜供应量,保障粮油米面、肉禽蛋奶等日常生活物资库存充足、价格稳定,全力守护市民的“菜篮子”。其次,地方应急管理部、粮食储备局等物资保障部门要尽量做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充分发挥各负有保供责任的商贸流通企业的生活物资保障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强化重要生活物资的调度,保障市场供应,防止供不应求而发生的社会现象,避免争购、抢购的现象发生。 最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为确保保障到位,地方检察机关、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要克服一切困难, 调动一切力量,保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接采购蔬菜、肉类等农产品时,严把食品安全关,扎实做好怒江州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好居民基本生活和正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