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
2023-11-22武云霞黄灵娟罗钊晓杜小东任天顺
武云霞 黄灵娟 罗钊晓 周 甜 杜小东 任天顺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2020 年由国际专家组提出的一个新的肝脏疾病定义[1],其以往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MAFLD 是系统性代谢紊乱累及肝脏的表现,可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研究报道全球范围内MAFLD 发病率约为25%[2],探寻简便有效、可重复性高且廉价的早期MAFLD 筛查方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残余胆固醇(RC)被广泛关注,它是一种富含三酰甘油(TG)的非常规脂蛋白,包括空腹时的中密度脂蛋白(I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非空腹时的残余乳糜微粒[3]。研究表明R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与NAFLD 发生风险呈正相关[4]。目前有关RC/HDL-C比值与MAFLD 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就此进行了探讨,以期为MAFLD 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662 例患者(282 例MAFLD 患者和380 例非MAFLD 患者)。MAFLD 的诊断依据《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的新定义:国际专家共识声明》[1]中的相关标准,不符合此标准者则为非MAFLD。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检测肝脏脂肪衰减程度(CAP)和肝脏硬度(LSM)以诊断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纳入标准: (1) 年龄18 ~80 岁;(2)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Fibroscan 检测结果完善。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慢性感染;(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3)既往或正在口服降脂药物、糖皮质激素等;(4)因药物、乙醇摄入和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导致的肝、肾功能损伤;(5)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XYYFY2022LSKY-041)。
1.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受试者的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通过医院电子信息库获取ALT、AST、GGT、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空腹血糖(FBG)、尿酸(UA)、肌酐(Cr)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数据。收集Fibroscan 检测中的CAP 和LSM 数据。
1.3 指标计算及分组方法
BMI=体重/身高2(kg/m2);RC=TC-HDL-CLDL-C;采用四分位数法,按照RC/HDL-C 比值将受试者分为4 组(Q1 组<0.01,Q2 组0.01~0.16,Q3组0.16~0.32,Q4 组≥0.32)。参考肝组织病理学分期标准,按照CAP 结果划分受试者:<240 dB/m为正常,240~264 dB/m 为轻度,265~294 dB/m为中度,≥295 dB/m 为重度;按照LSM 结果划分患者:<7.3 kPa 为低风险,≥7.3 kPa 为高风险。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计算不同校正调整条件下RC/HDL-C 比值四分位数各组发生MAFLD 风险的OR值及95%CI。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的基线资料分析
比较2 组的基线资料,结果显示MAFLD 组的RC/HDL-C 比值、RC、CAP、LSM、BMI、SBP、DBP、TG、TC、LDL-C、ALT、AST、GGT、UA、FBG 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FLD 组,而HDL-C 水平显著低于非MAFLD 组(P均<0.05)。见表1。
表1 2 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RC/HDL-C 比值四分位数各组与各指标的关系
比较不同RC/HDL-C 比值的受试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与Q1 组相比,Q4 组中CAP 正常者的占比较低,而Q4 组中CAP 轻、中、重度者的占比均较高(P均<0.05);LSM 风险与RC/HDL-C比值变化不明显相关(P>0.05);随着RC/HDL-C比值增高,MAFLD 患者、男性及吸烟者的占比均逐渐增高(P均<0.05);RC/HDL-C 比值较高的受试者具有较高的BMI、TG、TC、LDL-C、RC、ALT、AST、GGT、Gr、UA、FBG 水平,但HDL-C水平随RC/HDL-C 比值增高而逐渐降低(P均<0.05)。见表2。
表2 RC/HDL-C 比值四分位数各组与各指标的关系
2.3 RC/HDL-C 比值与MAFLD 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在MAFLD 患者中,比较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CAP)及不同肝纤维化程度(LSM)患者的RC/HDL-C 比值,结果显示RC/HDL-C 比值随着肝脂肪变性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P<0.05);RC/HDL-C比值与肝纤维化发生风险不明显相关(P>0.05)。见图1、图2。
图1 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MAFLD 患者的RC/HDL-C 比值
图2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MAFLD 患者的RC/HDL-C 比值
2.4 不同RC/HDL-C 比值患者的MAFLD 发生风险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Q1 组为参考,在校正BP、FBG 的条件下(模型1),Q2 组、Q3 组和Q4 组的MAFLD 发生风险OR值(95%CI)分别为1.763(1.086~2.862)、2.198(1.348~3.584)和4.516(2.790~7.310);进一步调整BMI 后(模型2),Q4 组的MAFLD 发生风险为Q1 组的2.819 倍;在模型2 的基础上,校正AST、ALT、GGT、UA 等危险因素后,Q4 组的MAFLD发生风险为Q1 组的2.589 倍。见表3。
表3 不同RC/HDL-C 比值患者的MAFLD 发生风险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MAFLD 患病率迅速升高,因此亟需寻找简便有效的早期MAFLD筛查指标。近年来研究表明,RC 可作为代谢性疾病的有效预测指标[5-6]。本研究探讨了RC/HDL-C比值与MAFLD 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AFLD 组的RC/HDL-C 比值较非MAFLD 组显著升高;按照RC/HDL-C 比值四分位数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分析发现随着RC/HDL-C 比值增高,MAFLD 患者的占比增高,肝脂肪变性程度较严重的患者占比也增高;在MAFLD 患者中,RC/HDL-C 比值随着肝脂肪变性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较高的RC/HDL-C比值与MAFLD 发生风险呈独立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RC/HDL-C 比值可能是MAFLD 的有效预测指标。
血脂代谢在MAFLD 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NAFLD 机体中,VLDL 的消耗远小于TG的摄取和肝内生成[7]。RC 在筛查代谢性疾病中有一定价值。当血浆中存在过量RC (肥胖、糖尿病)时,RC 可穿透动脉壁导致泡沫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低级别炎症[8]。研究表明高RC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9],可显著增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NAFLD 的发生风险[10-13]。本研究也发现MAFLD 组的RC 水平显著高于非MAFLD 组。此外,胰岛素抵抗(IR)在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IR 可通过一系列机制导致TG 水平升高,使大量脂肪沉积在肝脏,从而促进MAFLD的发生和进展[14]。研究表明RC 与IR 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5]。此外,UA 是肝脏嘌呤代谢的产物,与MAFLD、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16-17]。UA水平升高时可通过IR、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促进MAFLD 发生[18]。本研究结果显示,MAFLD 组UA水平显著高于非MAFLD 组,且随着RC/HDL-C 比值增高而显著升高。HDL-C 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血栓形成的特性,故其也与IR、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相关[19-20]。研究表明HDL-C 与MAFLD 密切相关[21],本研究也发现,MAFLD 组的HDL-C 水平较非MAFLD 组显著降低。
RC 和HDL-C 在代谢性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RC/HDL-C 比值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心肌梗死显著相关[22-23]。Zou 等[4]的横断面研究纳入了14 251 名体检者,结果显示RC/HDL-C比值与NAFLD 发生风险呈独立正相关,Q4 组的NAFLD 发生风险为Q1 组的5.49 倍,RC/HDL-C 比值在一般人群中诊断NAFLD 的效能较好(AUC为0.82)。本研究中,在调整混杂因素后,Q4 组的MAFLD 发生风险为Q1 组的2.589 倍,这与上述研究结论相似,还发现RC/HDL-C 比值与肝脂肪变性程度显著相关;虽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RC/HDL-C 比值无明显变化,但随着RC/HDL-C 比值增高,肝纤维化发生风险增高,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大部分受试者的LSM 处于正常范围,后续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脂质累积引起的脂毒性可促进MAFLD 进展,当脂毒性代谢物在细胞内累积时,其可通过解偶联氧化磷酸化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活性氧(ROS)产生,并可能发生氧化应激,从而促使MAFLD 进展,加重疾病严重程度[24]。MAFLD 持续进展可导致肝纤维化发生,因此定期监测肝脂肪变性的进展情况尤为重要,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研究表明脂质累积产物(LAP)与较高的NAFLD患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均显著相关[25]。与LAP 相比,RC/HDL-C 比值在临床上更易测得,可重复性较高。本研究按照RC/HDL-C 比值四分位数划分受试者后,分析结果显示随着RC/HDL-C 比值增高,肝脂肪变性程度较严重的患者的占比也增高;在MAFLD 患者中,RC/HDL-C 比值随着肝脂肪变性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这些结果均提示RC/HDL-C比值与MAFLD 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RC/HDL-C 比值与MAFLD 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肝脂肪变性程度随着RC/HDL-C 比值增高而逐渐加重,MAFLD 患者的RC/HDL-C 比值随着肝脂肪变性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RC/HDL-C比值可能是MAFLD 的有效预测指标。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1)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故结果仅提示RC/HDL-C 比值与MAFLD 存在相关性,尚不能明确RC/HDL-C比值与MAFLD 之间的因果关系;(2)本研究中肝脂肪变性的诊断是基于Fibroscan 检查结果,未进行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无法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3)MAFLD 的新定义在临床实践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进行大量研究以提供理论支撑。由于医院的同期健康体检者未行Fibroscan 检测,故未选择其作为对照,今后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并设置健康对照组,以验证本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