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际“红诗剧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2023-11-22严炳枝

新教育·综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校际粤港澳大湾区课程

严炳枝

【摘要】红诗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色彩,是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好的教化功能。本课题以红色文化为突破口,以“红诗剧场”课程为抓手,构建创新式诗词剧,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红诗剧场”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通过关联课内外资源和戏剧理论学习的课程开发与场域设计,研究试行各种实施策略,以期用诗词剧短小精悍、意境唯美的特点滋润粤港澳学生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审美境界,从而多元整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校际;“红诗剧场”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经统计,新课标关于“革命”一词的表述出现了高达50次之多。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方向,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于教育而言,粤港澳三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革命时期的诗词更是在港澳和内地间广为传诵。“红诗”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色彩,是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好的教化功能。因此,我们的研究以红色资源为重点,以红色诗词为突破口,以红色诗词剧场的开发为抓手,不仅关注红诗的内容,亦创新诗词表演途径,以期用短小精悍的“红诗剧场”滋润粤港澳学生心灵,将“红色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从而多元整合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高。

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1.概念界定

“红诗”是红色诗词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類型,具有“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激励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特定意义的诗歌。“红诗剧场”,指以“红诗”为蓝本,以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传承革命精神为目的,根据“红诗”的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精神意蕴改编创作而成,集诵、唱、舞、对白、灯光、舞台、外景多种元素的短小精悍、唯美动人的剧目。

2.课程内容的开发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反映革命传统内容的重要载体形式可分为两类:一是重要革命史实和关键事件、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迹、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重要纪念日及仪式等原始素材;二是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既包括革命英雄人物自己撰写或创作的作品,也包括其他人以重要革命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题材撰写或创作的作品。

(1)确定目标,梳理教材。本课题的研究打破现有教材的局限,根据红诗议题重组校本教材内容,广泛收集红诗素材,编订适合小学生阅读实际和表演的校本教材,建构匹配的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红诗剧场”的课程目标体系,从选材指导、唱诵基础、表演基础、创作基础、制作基础等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开发。

首先从小学教材中梳理出相关的红色人物、红色事件和历史,剧场的内容可以以此为蓝本,进行再创造。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红色课文、阅读链接和阅读材料等主要是关于革命领袖、革命历史或革命精神的记叙文与诗歌(见下页表1)。

根据表1对小学阶段各年级红色教材梳理的数据显示,一年级、三年级红色教材占比最少,六年级占比最大,课文、阅读链接和综合性学习的阅读资料加起来共占小学阶段红色教材的52.6%(见图1)。

其中二年级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四年级的《延安,我把你追寻》、六年级的《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和《囚歌》均是“红诗”,我们以《七律·长征》为蓝本,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剧本《难》;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蓝本,创作剧本《雷锋叔叔在这里》等。

(2)关联课外,拓展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课外关联,拓展阅读,如诗人主题有毛泽东、闻一多、艾青、叶挺等,类别主题有爱国情怀、爱党情怀、爱民情怀等,地域主题有粤港澳、嘉兴、井冈山、延安等,综合主题有理想信念、改革开放、无私奉献等。秦建华编写的《老一辈革命家诗词鉴赏辞典》、中华诗词研究院编写的《中华诗词研究丛刊》等书籍皆可为课外拓展红诗主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另外,还可以关联丰富的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适应力、表现力等。

(3)学习原理,丰富知识。要把诗改编成剧,要经过把诗改编成故事、再改编成剧本、再把剧本拍成剧的过程,在剧本创作或改稿过程中,对每一个句子、每个场景的描述以及演员的台词设计,都要十分认真地进行编写创作,才能贯穿好整个“文理”脉络。

香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资助推行“戏剧教育计划”,发动了50多所中小学从事戏剧教育的研究探讨。内地的戏剧教育自2000年起,第一次将戏剧纳入艺术课程之中,与音乐、美术并列。但是戏剧教育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不高。增加学生对戏剧作品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戏剧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我们当前最应该学习的原理。

3.课程实施的策略

(1)场域设计,营造氛围。氛围就是围绕某种主题,通过现场环境的布置,让人们感觉到的一种气氛。通过“红诗剧场”的场景设计,让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理解“红色”诗歌的内涵,丰富戏剧知识。

(2)深入文本,朗读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好语气词、变调、重音、儿化音、短语和长句等;其次是读得流利,确定感情基调、语速等;再次是读得有感情,在课堂上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引读、范读,给学生树立榜样。

(3)刻意练习,形成习惯。培养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将日常活动转变成练习活动,将练习变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不断地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能力的培养才能持之以恒。“红诗剧场”的实施,演员只有经过不断地练习、熟悉,才能发挥出“演技”,提升“红诗”剧场的演绎效果。

(4)互学互助,共同进步。我们在教学和演练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同伴互教互学的形式,通过小组学习,以优带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5)社团建设,发展个性。学校创建“红诗剧场”社团,让学生接受专业指导,在日常的学习之外进行练功训练,完成“红诗”剧场的创作与展演。社团的建设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6)多元评价,以评促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评价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运用行之有效的多元评价,从多个角度、多种层次对学生进行立体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口头语言激励评价、表格量化评价(见表2),使用“加油”“你真棒”“有创意”等评语进行过程性评价。

二、结论与思考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际“红诗剧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中,笔者总结出一些感悟与结论,并对结论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探究成功的原因。

1.關联课内外资源,寻找合适的切入口。本课程紧跟最新的政策与最新的课程标准,紧紧依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体现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2.课程开发与实施,因师、因实、因识制宜。“红诗剧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立足学校、学生、教师等多方实际。

3.勾连态度与能力,多元合理以评促学。坚持多元评价,评价内容多维化的同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4.跨学科领域新融合,创新教学新模式。本研究把音乐、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多个学科领域的多维融合、创新融合。

笔者所在的团队在“红诗剧场”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有很多成功的方面,但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与困惑,例如“跨界”问题,值得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和精进完善。

其一,学科跨界。“戏剧”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研究团队却基本是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有很多相关的理论亟待学习,还需不断地实践和融合。

其二,地域跨界。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以及香港和澳门的体制不同,校际“红诗剧场”如何切入到当地学校,还需进一步地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红诗”这一载体,通过“红诗剧场”这一形式,使学生感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对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树立对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和深化爱国主义思想、个人各方面的素质提升有积极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传播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Z].2019-02-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陈自平.应用微型课本剧表演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22(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际‘红诗剧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2YQJK006)

猜你喜欢

校际粤港澳大湾区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