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3-11-22吴雨晴
吴雨晴
摘 要:“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2004—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了“三农”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首次被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陷入了困境。基于此,围绕相关概念,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期能够保障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9-0001-03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产业兴旺、实现生态宜居等目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与地方相符合的各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尽可能将“输血”转化成为内部“造血”,依靠生态、绿色、现代农业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基于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于2018年颁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我国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入手,结合我国“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战略方针。该战略提出的目的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深入统筹规划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结构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在我国国情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让中国朝着现代化农业强国不断迈进[1]。
(二)农业经济
《财经大辞典》中提到的“农业经济”是指农业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关系的总称,包括消费、交换、分配、生产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活动。农业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属于人文科学研究范畴。但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又具有特殊性,因为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农业是其他产业的根基,农业受到影响,其他产业也会受到波及。因此,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及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将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对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有着重要意义[2]。
(三)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表述,即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要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但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林兆木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以绿色为指引的多方位协调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为目的[3]。本文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以创新为核心动力,以高效节能为技术手段,不断进行产业创新,而农业经济的增长也将逐渐转化成为有效的经济增长。同时,还要通过绿色、质量、创新、可持续等多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经济不断升级,从而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需求。农业经济是基础,只有农业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其他产业才能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4]。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财政支持等。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務水平,但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仍较为滞后,包括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医疗卫生、农业机械化等基础设施,由于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与数量不足,从而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受到地方经济水平、农业生长周期、资源配置结构等各方面的影响,我国农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化水平低,且长期以产前服务为主,存在服务范围窄、服务能力低、服务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因此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另外,由于某些地域经济水平较低以及国家财政划拨方式的影响,农村地方财政资金较为短缺,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也较低。公共服务水平滞后难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结构与融合程度有待优化
在“一乡一业”以及“一村一品”政策的推动下,部分乡镇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仍然存在失衡的情况,例如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加工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等突出问题[5]。另外,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大部分只有农业,即第一产业,而很少与第二、三产业融合。虽然有些地区在招商引资以及项目构建中,通过本地区的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融合,例如蔬菜、食用菌等,但由于地方加工转化率过低、产业链条比较短等问题,导致部分农产品难以销售,且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低,如果产业融合程度低,未能形成品牌化经营,将会影响高质量发展。
(三)专业人才与科学技术欠缺
农业经济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则必须要有专业人才与科学技术支撑。专业人才不仅要懂得技术,还应具备经营策略与责任意识。然而,目前农业经济存在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由于大量务农人员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而新一代的农民从事农业的意愿较低,使得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等严重不足,进而影响到农业高质量发展[6]。此外,目前我国农村科学技术较落后,未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在科技推广创新中资源配置与投入不足,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这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由于某些农村信息网络较为落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流通服务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导致大宗产品难以及时有效销售,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农业融资体系缺乏有力支持
农村融资是农业发展的难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农业企业、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小,客观来讲,我国与农业有关的贷款种类并不多。对于农业自身而言,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比较大,所以属于高风险的产业,这也是金融机构授信积极性比较低的根本原因。同时,大部分农户并没有高价值的抵押物,所以金融机构很难为其提供相关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农户自有资金有限,一部分农户不愿意将全部资产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信用意识较为淡薄,而涉农征信体系本身也不完善,因此合规经营以及按时还款等风险都比较高,这也是导致金融难以有效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现阶段,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为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一方面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例如,“百村示范”工程,重点对农村的生活垃圾、厕所、污水、生活方式、柴草堆放等领域进行深度整治,完善互联网普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性、建设好农村交通道路,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可根据农村经济特点打造特色经济项目,并给予专项资金扶持,例如,休闲旅游农业、特色农产品推广等,对于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企业与个人予以经济政策上的优惠。另外,还要打通城乡之间的壁垒,将城市的有利资源辐射到农村地区。当社会资本涌入农村,农村的休闲农业、民俗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领域都会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7]。政府要通过城市带动农村的方式不断地为农业经济进行引导与帮扶,与企业、社会通力合作,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深化产业结构改革,提升产业融合程度
深化产业结构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向绿色、创新方向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农业经济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地区的特点调整种植作物,优化种植区域的整体规划设计,并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调整种植方式,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政府要利用优惠政策引进更多优质的农业项目,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经营方式创新。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医药健康、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进行了投资与建设,并形成了产业基地与产品的深加工,例如果仁加工、畜牧养殖、食用菌栽培等,现如今这些地区的农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转变。
另外,加强产业融合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农村地区要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根据地方特色与市场需求规划产业融合方式,为产品销售、深加工等提供价值参考,以不断延长产业链与附加值,扩大销售渠道。农村地区可依托互联网加深商贸流通服务,如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并注重线上与线下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也可通过“农业+旅游”的方式建立休闲旅游区,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自然风景等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消费。
(三)重视人才吸引与培养,借鉴先进生产模式
首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人才投入与建设,通过政策补贴等方式引进农学专业大学生、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驻扎农村,并定期组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为农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另外,可以通过岗位培训、知识讲座等方式,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向广大农户推广,使其能够尽快了解以及掌握前沿知识与技术。其次,可借鉴国外的生产模式。例如,美国的大农场模式,其特点是人均耕地面积大、地域辽阔、农业市场化高,特别是科技技术投入、财政支出投入力度很大。应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国外优秀生产模式进行取舍,不能照搬照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确保产品能够快速进入市场,从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这样才能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8]。
(四)探索金融服务新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相关部门可探索“三农”金融服务体系,让金融服务能够深入基层,并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支持,虽然很多农村地区已经设置了金融基础服务站网点,但支持力度还应进一步提升。建议从这些方面入手:第一,加强金融机构布局。相关部门可以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覆盖力度,例如,通过设立更多的金融基础服务站网点,将金融服务带到农村基层,方便农民能够更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第二,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指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开发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推出针对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的贷款产品,并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乡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提高他们在乡村金融服务中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或组织合作,在乡村地区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提高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第三,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相关部门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风险评估、信用评价等工作,提高对农村客户的服务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力度。通过建立精准扶贫的金融服务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低息贷款、小额信用担保等支持,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农村短板问题指明道路。现阶段,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农业经济也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陷入困境。本文基于理论角度研究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然而具体对策的实施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深挖地方农业的特色,打造地方品牌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黄新杰,李益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振兴的机遇与挑战[J].广东蚕业,2021,55(12):149-150.
[2] 惠文文.基于鄉村振兴视角探究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J].山西农经,2021(23):70-71,74.
[3] 林兆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J].西部大开发,2018(Z1):111-113.
[4] 马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J].商业文化,2021(35):36-37.
[5] 李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1,1(21):79-81.
[6] 刘丽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思考[J].农家参谋,2021(22):96-97.
[7] 曹玉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析[J].山西农经,2021(20):54-56.
[8] 刘秀葵.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路径[J].南方农业,2021,15(30):9-10.
[责任编辑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