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硕士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2023-11-22宋丽娟王青黄建军马存根尉杰忠王宇殷金珠苗珠月马东

高教学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能力

宋丽娟 王青 黄建军 马存根 尉杰忠 王宇 殷金珠 苗珠月 马东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主题。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说,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聚焦这一主题,要贯穿拔尖创新人才一体,突出政治引领和创新能力两翼,紧扣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严控培养的四个环节,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最终产出六项成果,使培养的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成为卓越医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2-0155-05

Abstrac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theme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For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the hallmark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o implemen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medical talents. Focusing on this them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to highlight the two wings of political guidan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o closely follow three training objectives including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strictly control four training links, to improve five abilities, and to finally produce six achievements, so that the trained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can become outstanding doctors, reliable successors and qualified builder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top innovative talen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ultivation model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2021YJJG289)、“中医药自信融入《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路径探析”(2021YJJG284);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2021JG003)、“中医药自信融入《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路径探析”(2021JG006)

第一作者简介:宋丽娟(1985-),女,汉族,山西平遥人,博士,副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

*通信作者:马东(1973-),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副主任医师,国药同煤总医院院长。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科研及临床。

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中国特色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特色专业,既需要有中医学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有现代医学方面的知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对于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但是,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起源不同、理论体系不同、临床思维也不同,导致诊断、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如何做好两者的有机结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值得深入探讨。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使之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山西中医药大学2011年获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5年开始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招生。近年来,通过下述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落实落地,98%的研究生高水平地完成了规范化培训、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近五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整体就业率98.3%,专业对口的占93.9%,约4%的毕业生继续读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56%。

为做好新时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笔者结合我校相关实践经验探索形成了“123456”的培养模式,即一体两翼三维四步五能六果,即聚焦一个主题,突出政治引领和创新能力两翼,紧扣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培养目标,严控培养四个环节,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最终产出六项标志性成果。

一  聚焦明确一个主体

对于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在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这一主体上下功夫[1]。为此,不但要推进8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探索9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而且要特别注意做好“5+3”中3年阶段培养,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使所有毕业生成为卓越医生,即熟练掌握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

要想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中医思维培养贯穿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岗位胜任力,将师承教育、中医经典、中医思维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打造具有中医鲜明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特色。通过系列举措,真正使之成为以中医思维为核心、具有综合临床能力的卓越人才,这是我们需要聚焦的主体。

二  突出凸显政治引领和创新能力双翼发展

政治引领和创新能力恰似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一)  政治引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学校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需要深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推动“导学思政”,充分发挥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需要不断强化研究生党建工作,注重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具体以“组织设置合理化、活动阵地标准化、制度落实严格化、基础工作规范化、实践活动特色化和考核评价科学化”为路径[2-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使得研究生爱党报国的信念更加坚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积极树立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从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全面贯彻“学校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服务于社会的发展”的工作和育人理念。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阻击战中,一大批研究生冲在一线争当志愿者,彰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的责任担当,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二)  創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要掌握中医学的知识,也要熟悉西医学的知识,二者有机结合、不断深入,本身就蕴含着较多的创新内容。因此,一流中西医结合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践行学生-教师是医学知识的探索者-构建者理念,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提升科研创新能力[4]。

为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需及时修订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高度重视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时使研究生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即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并及时建立和完善学术平台。

三  注重提高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

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即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艺术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5]。

充分发挥中、西两套理论体系各自的优势与特色,互补长短,共同致力于解决人类健康的问题,创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要始终坚持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同步成长。

(一)  基本知识

系统掌握坚实的中西医理论知识、系统的中西医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发展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各学科研究的硕士生,应达到比较熟练应用中医诊法和掌握辨证施治原则,掌握西医本专业领域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在临床实践中能吸取和发扬中西两种医学的优势和长处,逐步将两者有机结合,提高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接近高年级住院医师的临床医疗水平,能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中医药学,在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水平方面开展工作。

(二)  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获取知识能力。能运用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等工具查阅文献,具备搜集、整理、分析文献或医案能力。②临床处置能力。能运用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观察,正确采集患者信息和书写病历以及病程记录,具备较强与上级医师及患者沟通能力。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③临床科研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④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发现临床医疗过程中差错和问题,并具体分析、协调与处理。⑤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协调医护、医患关系能力。⑥学术交流能力。能熟练在交接班会议中报告病例诊断和处理意见,具备流利报告本人或他人研究成果和现场回答问题能力,有运用外语进行口头交流和文字沟通能力。

(三)  基本素质

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具体包括:①学术道德。应具备良好学术道德观,了解法律法规、传统文化、人文道德、知识产权和动物伦理学等相关知识。具有良好学风,客观公正,求是诚信。②专业素质。能运用所掌握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规范进行医疗活动,有良好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能力等。③职业精神。热爱中医药事业,对临床医学有浓厚兴趣和不懈探索精神,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仁爱”心境,把关爱患者、维护人民健康作为己任,尊重生命,救死扶伤。

四  严格管控四个环节

包括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学习成绩、开题报告质量和中期考核落实。

(一)  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全过程计划,我校依据《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各二级学科(领域)的专业培养方案,在确定包括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在内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基础上,按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自我修养三方面内容进行要求。由导师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和学术特点,结合研究生理论实践基础、素质特色和发展愿望,与研究生共同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经导师组研究后由二级学科(领域)导师团队会议讨论通过后确定,导师、研究生、学院及研究生学院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

(二)  学位课程

《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共计1 500多门课程,为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指导。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则包括公共(素质)课和专业课,其中公共(素质)课含人文、哲学、身心类课程,学术伦理、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类课程等三大类;专业课含研究方法、工具类课程、前沿类课程或特色类课程。

(三)  開题报告

选题应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体现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特点,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

第3学期初进行开题,课题内容必须体现临床医学特点,能展示对临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确定论文选题后以及进行开题之前,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的高质量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撰写开题报告。

(四)  中期考核

在进行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实践培养基础上,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末完成。具体包括:①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品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方面的考核。②专业素质考核。由二级学科根据学生课程成绩计算得分,填写《研究生课程考核表》;根据学生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填写《研究生实践考核表》;考核小组进行科研能力考核,填写《研究生科研能力考核表》。③专业水平考核。由二级学科考核小组进行考核,以闭卷或论文考核方式进行,并填写《专业水平考核表》。

五  突出提升五种能力

我们注重研究生教学、科研和临床技能提升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交流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和提升。

(一)  教学能力

在新医科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双一流”院校,也是普通院校的第一重任[6-7]。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贯通中西的临床、科研与教学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而教学能力提高对整个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定期举办学术论坛,鼓励研究生报告自己的论文,并邀请学科专家进行评论讲解。定期开展学科内部学术交流、读书报告会等,让生-生、生-师等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并总结提升,思考如何通俗易懂地讲解自己观点。充分培育研究生科研教学活动自主性,激发思想碰撞的火花,挖掘出创新潜力。

(二)  科研能力

一名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如何,是衡量其学业成绩重要标志。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坚持传承精华基础上,达到守正创新。首先,围绕“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现代医学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来展开研究。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力争用现代科学技术诠释好中医诊断疾病方略,用药独到之处,以及产生了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等。其次,要建立科教融合、产学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具有符合新时代需要、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创新能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另外,在进行科研工作过程中,应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研究宗旨,注重保护病人权益,重视生命和健康意义,树立医学伦理学观念,以严谨科研态度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8-9]。

(三)  临床能力

中医行不行,疗效是硬道理。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质量高不高?临床能力是重要标志。要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高质量完成临床相关科室轮转,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内容,顺利取得规培合格证和执业医师证。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应清醒认识到职业生涯中临床能力锻炼的重要性,研究生阶段打下的基础更是会受益终生。临床经验获取需要时间积累,临床技能只有大量操作才能有质的飞跃,研究生自身应重视临床能力培养,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另外,就中西医结合专业特点而言,本专业研究生临床能力还需具有广博性,既不同于传统中医专业,也不同于临床医学专业,须融合二者的优势和特点,具备广博的医学临床知识和技能[10]。

(四)  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至关重要。我校为促进“中医药+X”多学科交叉创新,跨学科交流融合,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活跃研究生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研究生创新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分至少达到2学分。具体类型包括参加跨学科专题培训、跨校际学习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参加校院两级开展的各级各类学术报告和课题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经费由研究生培养业务经费、学科建设经费或导师科研经费中支出。

(五)  终生学习能力

自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朗首次提出终身学习理念以来,已经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可以说,终身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21世纪基本的生存素质。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医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的职业,学会终身学习才能够跟上中西医结合快速发展步伐。因此,通过每周一次的组会等形式,要求学生报告其所学的知识,分享学习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师生教学相长效果。

六  力争产出六维成果

标志性成果产出是评价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以促成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除了考核研究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和规范化培训的完成,还将论文综述、科研项目、期刊论文、学术交流、专利软著和竞赛成果等融入到考核评价内容之中。

(一)  学位论文综述

学位论文综述既是学位论文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学位论文重要前提。只有在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地掌握了所研究方向学科前沿动态知识,特别是所研究课题的进展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自己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否则,最有可能重复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当然,这方面还需要导师进行把关。

(二)  获批科研项目

导师要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疾病、聚焦中西医结合,依托相关平台,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省级和市级基金、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企业的项目、医院的项目等横向项目的时候,有意识地要求研究生作为成员参加,通过参与选题、查阅文献、预实验、撰写和修改标书等,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的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申报面向其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等。当然,导师所在的研究平台也要聚焦重大疾病,设立本研究团队的研究项目,积极支持研究生申报、立项,开展研究工作。坚持原创性成果论文与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并重,即在研究生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完成学位论文综述,鼓励他们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

(三)  发表期刊论文

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既是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要求,更是拔尖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应有之意。导师要与研究生讨论,形成基于预实验的、创新性强的选题,特别是要注重在传承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达到守正创新,以发表高水平论文来体现创新性成果取得。

(四)  学术会议交流

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了解和掌握学科研究动态是研究生培养重要一环。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投稿,争取在专业学术会议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11-12]。为此,我校已出台了专门规定、做出了明确要求。在此方面,我们团队每年都派出一批研究生参加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仲景传承创新联盟举办的仲景论坛等相关学术会议,深受研究生欢迎,取得了较好培养效果。

(五)  申报知识产权

导师除了要把握研究生课题创新性,还要及时指导学生将研究中的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另外,也要求其积极参与导师进行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指南等的撰写,培养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及时把临床治疗、药物疗效等升华形成临床指南、临床路径和专家指南。

(六)  参加学科竞赛

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部、卫健委、教指委和行业学会等举办了系列学科竞赛活动。这些学科竞赛活动,对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13-14]。我们学科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如研究生完成的“脑卒中风险测评小程序”获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人气奖,“针灸推拿”和“中医功法”成功进入第二届全球大学生中医药国际化征文复赛。

结合一所高校的培养所做的分析与培养模式的探讨,可以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些许思路,但仍然可能是一家之言。對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各大院校积极参与,主动分享,在交叉学习中吸收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从而为提高研究生培育质量,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长怀进鹏提出5个“下功夫”[EB/OL].http://edu.china.com.cn/2022-06/17/content_78 275803.htm..

[2] 胡琦,朱定耀,宋炜熙,等.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3):6-7.

[3] 卫靖靖,朱明军,于瑞,等.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医教育,2019,38(6):26-29.

[4] 李西海,许丽梅,曾建伟,等.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中西医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9,38(4):38-40.

[5] 王建宏.高等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154-155.

[6] 徐子涵,谢明征,夏士林,等.一流学科背景下中西医多学科交叉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7):68-71,84.

[7] 马腾,乔利杰,卫靖靖,等.中西医结合专硕研究生临床培训基地新模式的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20,10(15):127-128.

[8] 李彤迪,黄丹卉,张立平,等.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8):1560-1564.

[9] 林久茂,胡海霞,彭军.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培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40):186-187.

[10] 王鹏立,任伯绪,陈晓光,等.基于CiteSpace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6):917-922.

[11] 袁凤娟,乔曼华,张慧子,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8):185-188.

[12] 秦燕霞,樊琪,叶宋依,等.医学生在实习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4):13-14.

[13] 马存根.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

[14] 宋丽娟,王宇.高等院校医药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21.2.

猜你喜欢

研究生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