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3-11-22陈海清雷晓艳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林木森林资源树种

陈海清 雷晓艳

我国生态环境修复非常重要的渠道就是林业,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培育技术直接关系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对森林培育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林木成活率,对于确保林木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我国各个地方林业资源保护部门已经加大了对森林培育技术的研究,希望借助森林培育技术加快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修复原有的生态环境。以下就是本文对森林培育技术如何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的分析,希望可以充分发挥森林培育技术的优势,在推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也有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生态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全面落实生态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生态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如何借助先进的基础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脚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森林培育技术是林业生产非常关键的技术之一,森林培育技术与林木成活率密切相关,依托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可以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因此该技术要得到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森林培育技术的价值分析

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主要是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在林区内通过对该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来选择不同的林木苗进行种植,进行树苗种植和培育是需要遵守层次化和科学化在该片林区内实现科学的生态绿化带。还必须站在最基础的层次上对森林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确定森林苗的保障性范围和可行性,这就对于成林效率和森林发展水平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个环节也是保证基层森林建立和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基础。森林木苗培育技术,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有着很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在他人眼中认为林木栽培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事实并非如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完成森林培育工作。在开展森林培育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综合管理科学培育技术应用等方式实现三位一体构建。每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土壤成分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进行森林培育时就需要充分了解这篇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该地区生长的树木和树苗进行种植,确保树苗的成活率。在此期间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全面的分析来开展种植工作,采用科学的树苗种植方式开展森林培育。这样才能够提高种苗和培育的效果,实现生态环境绿色产业发展及可持续性循环的结合,这样才能够逐渐实现构建绿水青山的效果。

二、现阶段我国森林培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森林培育工作相对落后

现阶段我国森林培育工作相对落后,一些地区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对幼林抚育工作关注度不高,采取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较为落后,阻碍了森林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些地区的森林抚育工作中存在间伐时间不合理,森林资源增长率不高等问题。

2、森林质量整体不高

据调查我国多数地区的林业建设存在森林质量整体不高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出森林占地总面积不高,蓄积量较低的问题。此外,我国人口较多,人均林地占有量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世界平均水平。人工林是我国森林资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人工林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且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实际面积也不多,导致整体森林资源增长量也极为有限,这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较大程度的阻碍。

3、思想认识不深入

据调查多数地区对森林培育工作重视度不高,没有意识到幼苗和幼林抚育的重要性。据调查我国造林、育林工作落实不全面,栽种完幼苗后忽视了对幼林的抚育,很多林区对幼林抚育情况和生长情况监测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林木生长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上一些地区在林木病虫害防治方面力度不够,肆意发生的病虫害也耽误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4、投入力度不足

森林培育工作需要得到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是据调查我国多数林区存在森林培育资金不足的问题,受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的限制导致森林培育工作很难高效开展。多数的林区没有针对森林培育成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森林培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5、森林治理缺乏科学性

森林治理缺乏科学性也是目前我国森林培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据调查我国人工林蓄积水平依然低于发达国家,这预示着我国在森林培育工作上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对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全面分析发现各大林区植物种类配比不够合理,导致不同类型的森林比例失衡,森林资源储备量不足,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6、森林资源供需失衡

我国森林资源的总量与世界范围内森林资源总量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但是在森林资源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面对匮乏的森林资源还需要积极响应保护政策,使得森林资源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

三、森林培育常用技术分析

1、森林种苗选择技术

所选择的林木种子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质量。森林培育人员在选择林木种子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比如要结合林木的生长环境选择高质量的林木种子。我国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明显不同,不同地区适合生长的林木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森林培育人员选择满足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林木种子,提高所选择林木种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林木成活率。

2、种子育苗技术

种子育苗技术是森林培育非常关键的环节。培育树木的第一步就是种子育苗。森林培育人员在进行种子育苗工作时要注意结合当地的自然特征,选择合适的林木种子高效开展培育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林木种子的处理、保管和贮藏工作,结合林木的生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林木培育质量。

3、种植土壤改良技术

种植土壤改良技术是森林培育常用技术之一。良好的土壤条件可以满足林木健康生长的需求,森林培育与土壤肥力、土壤湿度以及土壤温度等密切相关,各个方面把控到位可以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工作人员在落实林木育苗工作时要注意经常查看土壤肥力,定时进行除草作业和翻土作业,结合土壤土质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林木。工作人员在整翻土壤时要严格控制其深度,以免深度控制不合适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此外,森林培育人员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根据具体的林木选择合适的树种,控制好施肥量,提高林木的成活率。苗木生长后期要定期追肥,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四、森林培育技术在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分析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培育在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工业发展速度日渐加快的背景下,人类砍伐的森林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森林资源严重减少,加重了林地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使得气候环境更加恶化。针对该现状就迫切需要全面落实森林培育工作,工作人员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培育出更为高质量的树种,这些优质树种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极大程度改善当地气候环境,减轻环境污染,使得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2、增加生物多样性

森林培育在增加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使得林地资源日益减少,严重威胁了林地动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积极开展森林培育工作则可以为动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立足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1、加大林业投资力度

立足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林业投资力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在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确保林业生态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顺利落实森林生态补偿工作,适度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一步扩大林木种植面积,以此增强工作人员参与护林和造林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当地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借助政策吸引更多的资本参与到森林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全面落实森林培育工作。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土地流转政策、金融政策、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政策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可以增强各方主体参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树立科学性的森林培育理念

森林培育人员要树立科学性的培育理念,严格规范森林培育环节,积极恢复人工森林,增强森林培育意识。针对以往随意获取木材的行为要加以改变,切实增强每一位工作人员森林培育意识,促使工作人员主动参与森林培育工作。再者森林培育人员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高效落实森林培育工作,在享有前人留下的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加快育林,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

3、科学培育树种,合理选择树种

我国林业管理部门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在培育树种方面的先进技术,选择合适的树种提高林木培育质量。我国树种培育部门可以借助分子遗传工程,将树种培育与分子遗传工程结合在一起,积极培育一大批高质量的树种,提高优秀树种的繁殖力度,组建完善的优质树种基因库。优质树种培育期间工作人员根据幼苗不同的生长周期,对种子的催芽育苗、施肥等过程严格控制,满足树木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确保树种培育的科学性。此外,培育人员还要结合该地区气候、土壤等基础条件,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提高树种成活率。

4、严格落实森林抚育工作管理

积极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是森林抚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林木的产量,并确保林木质量,因此森林抚育管理要得到各个地区林业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林业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森林抚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林木生长规律和林木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抚育类型,充分发挥森林抚育的积极作用,全面落实对低质低效林木资源的改造,以此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脚步。

5、壮大林业经营人才队伍

森林培育技术离不开高素质的林业经营人才。新形势下各个行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此时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工作努力壮大经营人才队伍,全面落实经营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现阶段我国森林经营管理模式要做出一定改变,将以往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提高森林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林业部门预算管理人员要针对森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加大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对内落实员工的定期培训,对外招聘更多高素质的林业经营管理人才,为林木可持续发展奠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高效开展林业经营管理工作。

6、创新林业经营手段

加强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林业经营手段。新时期林业经营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全力打造多功能的森林经营模式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各大林区要借助多元化的经营手段,努力创新经营技术,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依托信息技术落实对林业的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要将商品林和公益林区分开来,其中商品林具有生长周期快、砍伐期较短的特点,针对商品林的特点选择多样化经营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林业经营效率。

7、构建科学的森林治理和培育体系

构建科学的森林治理和培育体系要确保所选择植被种类和配比的合理性,秉持单位面积内林业生长量增加的原则,使得后续植物储备量不断增多,加快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区内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森林治理和培育体系落实森林资源的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在确保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落实我国生态强国政策。

8、森林培育技术

积极推行科学造林和集约育林可以解决我国人工林质量不高和生长情况不良的问题。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秉持自然育林理念落实森林培育工作可以明显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出良好的森林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各个地区林业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借助创新型的森林培育技术,比如幼苗增温抚育法、树种置换法等落实森林培育工作,在自主创新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营造出良好的森林景观,最大程度凸显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各大城市也可以全面落实森林科学培育工作,构建森林培育试验区,借助择优保留法和创新质量法等构建全新的森林培育骨架,将非伐目标树作为森林培育的重要手段,积极营造混交林和复层林,以此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森林培育技术发展趋势

1、定向化发展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林木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为森林培育技术的定向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可持续经营发展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等)。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生态林业等。

3、集约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 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森林培育是林区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森林培育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上就是本文对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关内容的分析,希望可以借助先进的培育技术扩大我国林业范围。

猜你喜欢

林木森林资源树种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