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抗旱性研究

2023-11-22张小婧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抗旱性抗旱山区

李 白 张小婧

在我国的大力支持下,新型育苗理念渗透到了林业管理和林业技术手段的各个层面,使得我国林业发展方向逐渐趋向于生态化和科学化,将以往的林业育苗技术改变。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抗旱性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研究文献较少,亟待引起山区造林相关部门的重视。抗旱造林技术作为支撑林业工程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河北地区水土条件匮乏地区的林业建设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抗旱性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树种幼苗的抗旱性,其次探讨了山区造林原则,而后分析了造成山区造林树种幼苗抗旱性低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山区造林树种幼苗抗旱技术举措。

改善当地树木生长情况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还可以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森林生存的物质基础。在脱水状态下,会引起一系列影响植物生长的生物反应。目前,我国2/3 的区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限制了植物生长,而由于森林管理需要各个领域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北部地区的周期性或不可预测的干旱,导致林地面积越来越少。受到当地大气条件的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仍旧逐年上升,这表示,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必须具有抗旱性,能够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生理变化。提升植物的生产潜力,提升其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中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整合管理,全面治理保护系统,使得相关产业得以统一管理,尤其是在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需要协同作用以帮助我国实现扩绿计划。在这一背景下,要基于推动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近几年,山地造林系统得到了充分的优化,但是相对于河北省部分县城来说,仍旧需要加强保护力度。对山地造林的开发严格监控,实现山地造林对林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有效促进山地造林经营的高品质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抗旱性,找到树种幼苗抗旱的手段,为山区造林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一、树种幼苗的抗旱性

1、生长

生长是树木的重要代谢过程,综合表现为茎及叶片和根系生长。苗木的种类不同,其对水分的胁迫处理能力也不同,苗木受到水分供给限制,会使苗木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而造成这种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在水分的压迫下受到了一定的生长限制,从原来的4 至5 片减少至2 片左右,也就是说叶片可以在水分的压迫下减少50%左右的量。水分也会较大程度的压迫树木苗木的生长高度,导致其寿命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叶片和苗木的高度以及面积会随着水分的降低而降低,例如杨树叶若是出现干旱情况,叶片会出现脱落现象,并且因为干旱导致地下和地上的植物生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到上部的根颈以及叶片生长,还会对根系造成影响,导致颈部无法正常生长,使得根系干旱导致根茎的成长速度受到限制。

2、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和机能的有机融合是保障树木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首要条件,在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内,山区造林树种育苗的具体情况来看,长时间生长在干旱环境内的树种幼苗,其形态和特征上和处于不缺水状态下的树种幼苗在形态和结构上都有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植物的茂密度和细毛以及棘刺方面。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因为表面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物体本身会出现蜡质的表皮,并且水分蒸发得增多,随着水分蒸发的增多,很多植物气孔已经存储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帮助其适应干旱地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但是其表面形态并不美观。随着根系发展的加深,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加强,表面土壤缺水时树木受到的影响会显著的减少。与此同时,叶片在结构和机能融合的情况下会出现旱生结构特征,这能够直接反映出其抗旱能力的大小,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叶片厚度和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和其抗旱性都有明显的关系,植物通过光合效应控制其生长速度,而光能效率越高,其抗旱能力越强。实际上,不仅叶的解剖结构与树木的抗旱性有密切的关系,茎、根的某些结构特性也与树木的抗旱性有一定的关系。

二、山区造林原则

1、保护原有植被

山区造林的原则之一就是保护原有植被,从山区的原有植被视角展开分析,其可能长期处于没有人员管理的状态,或是生存在较为恶劣的山区环境中,没有良好的水资源供给,且气候环境不佳,使得其原有植被的生命力十分顽强,适应能力较强。山区造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山区的植被数量,实现大面积的绿化。选择合适的植被种植,适应当地山区的气候环境和地质环境,在此基础上遵循原有植被的生长规律,发挥海绵效应,使得山区造林树木幼苗的成活率提升。

2、因地制宜原则

山区造林树种幼苗选择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因为山区造林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考察,不仅要考察当地的气候和地质,还要考察原有植被的种类以及数量,分析其生长的状态,找到合适的树种幼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得幼苗成活的概率提升。

3、经济效益原则

山区造林树种幼苗选择的另一原则就是经济效益原则,因为山地造林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考虑到树种的适应性,还要考虑到树种的根系是否能够适合当地山区的土质等。选择能够达到上述要点的树种之后还要综合考虑树种的成本,并且考虑到后期需要人工培育的成本等,从而选择适应性强且成本较低、后期需要人工培育次数较少的树种,最大化节约造林的成本。

4、良种,壮苗

选用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以及生机旺盛、抗逆性强的苗木作为种植材料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的抚育工作。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减少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种,应尽量避免种类过分单一。

5、合理密度

造林时单位面积上的种植点数。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虑树种的生长发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环境条件、林种的需要、经营条件和经济上的投资与收益等。

6、抚育保护

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对幼树的管理,如平茬和除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7、合理搭配树种

与此同时,山区造林树种幼苗选择还需要合理寻找树种搭配,需要基于科学的搭配技巧,才能够适应当地的树种合理分配。比如,小乔木可搭配灌木,根据每个林地的不同以成活率和优质为基本原则,选择优良的山区树种,保障造林质量的同时确保成活率在可控范围内。

三、造成山区造林树种幼苗抗旱性低的影响因素

1、造林树种的选择对抗旱性的影响

上文提到山区造林树种幼苗选择需要遵循因地制宜性和合理搭配性等。但是,目前很多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选择并没有根据山区的自身条件以及生物的生长特征进行全方位考虑,而是通过当地比较常见的树种选择幼苗。与此同时,选择幼苗之前并没有在实地进行小范围的考察和实验,只是考察立地条件之后便开始实施种植,这严重影响了树种幼苗的抗旱性,有些抗旱性较高的乔木因为成本较高,也不在考虑范围内。

2、幼树种群特征对抗旱性的影响

树种群的土壤含量与山区的坡度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山区分为陡坡、中坡、缓坡、平地四个坡度。树种幼苗需要按照这四个不同的坡度分析其对雨水的截留能力,坡地越低的山地其土层越厚,且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越多,水分保持的时间加长。因此,树种幼苗需要按照上述几个元素的差异性选择不同能力的抗旱树种。与此同时,坡度较大的山区树种幼苗的种植面积越小,密度也随之降低,若是在比较平坦的地区则可以耕种的树种幼苗密度更大。当然这也和树种幼苗的树龄有关,坡度越低树种幼苗的年龄结构越小,地形对比例影响大小为龄1>龄3>龄4>龄2。

3、幼树造林时间对抗旱性的影响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造林需要选择适合的季节,为了保障苗木可以顺利度过恶劣的天气,必须结合当地的环境确定造林时间。但是目前幼苗造林时间仅仅考虑到季节性,却没有考虑到每个季节的降水量对其抗旱性的影响。比如:河北山区造林的最佳季节应该在初春,但是造林人员因为春季雨水较多,便将造林的时间延后到春末,导致造林时间延后,一旦夏季到来幼苗尚未生长成为能够抵抗炎热和干旱的苗木,很难保证其能够顺利度过夏季。

4、造林维护工作

首先,在苗木栽种后,造林人员需定期清除苗木周边的杂草,尤其是在雨季造林后,必须做好除草工作,避免土壤干裂。其次,栽种完成后需在坑穴上覆盖一层细沙,减少坑穴内水分蒸发,保证苗木生长水分充足,栽种完成后按时浇水,保证苗木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再次,重视对造林区域牛羊放牧的管理,禁止在荒山造林区放牧,做好鼠、兔等防治工作,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山区造林树种幼苗抗旱技术

为了避免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需要加强对林木的保护和管理。首先,在树木栽种完成以后,要根据气候环境,进行及时的浇灌和养护,尤其是当树木处于幼苗时期,较为娇嫩易被折断,需要林木人员周全的护理。其次,结合当地的四季特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树木移栽,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最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通过强化有效的抗旱措施,来提高树木的抗旱性。

1、覆膜造林抗旱技术

根据当地的气候进行适当的覆膜。春季种植的树种幼苗需要用黑色的地膜进行覆盖,相对于白色的地膜而言,黑色的地膜更能保障土壤的温度,实现幼苗抗旱的效果,还能够降低周边杂草的出现,最大化保留土壤中的水分。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则仅需要覆盖白色地膜,白色地膜更为适宜南方的气候,能够保障土壤的水分,具有抗旱的功能。通常情况下覆膜的方式是树种播下之后,还有一些地区需要在出苗之后进行覆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覆膜方式即可。现阶段,在山区造林时间过程中大多会选择农用膜对苗木进行覆膜,同时覆膜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使用0.008-0.012mm 厚度的农用膜,而面对极为干旱的地区,需要苗木地径可以通过膜中心部位,采用3—5cm 厚度的上降膜,并且将四周压实,覆膜之后树坑的形状为倒伞形,这种形状不仅可以使得雨水灌溉能够集中化还能最大力度地保持土壤湿度,避免水分快速蒸发。

2、使用抗旱造林粉

抗旱造林粉大多会使用在干旱沙区,近几年在山区干旱严重之处也开始被广泛使用,其能够稳定树种幼苗的成活率,同时提升幼苗自身的抵抗力,控制水分流失,保持幼苗内部的水分平衡,控制林木的生长状态。简而言之,就是将一定量的水分控制在幼苗内部,进而通过延缓幼苗生长速度的形式让这些水分能够有效供给幼苗生长所需水分,从而达到提升树种幼苗成活率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土质不同和气候不同,通过不同幼苗的种类进行划分,配比用量。这种技术不需要浇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苗的生长速度,但是相对于造林的成本来说,其更为实用,成活率可提升40%。

3、容器育苗技术

容器育苗技术需要在特殊容器中形成,这些容器内部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有效的吸收容器内部的营养物质,对根部萌发与生根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造林的发展过程中,造林工人只需要拿着容器,在上层种植种子,就可以提高幼苗的质量,同时确保幼苗成活率。这种技术能够应用在不同的山区,适应性极强,且不受季节影响,成本较低,但经济效益相对较高。林业育苗的容器对苗木根部的生长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其成活率。因此,为了保障苗木的根部组织能够生长在健康的环境中,提升林业育苗的质量,工作人员在开展林业育苗时一方面需要实现对苗木生长的动态观察,一方面需要为苗木选择合适的容器,使得苗木的根系能够得到较好的养护。利用这种模式,也能够将幼苗的生长数据记录在内,提升林业育苗的成活几率。现代化的林业生产理念,林业育苗的苗木容器选择环节应实现标准化,基于标准才能够选择更为适宜、合理的苗木容器。现阶段,全国各地林业育苗技术发展迅速,在苗木容器选择方面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选择无纺布容器,这一苗木容器的材质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质量比较轻盈,且使用非常便捷,在机械的加工下完成布缝的连接,将基础物质填充进去,之后将做好的容器利用无纺布直接栽培育苗。为了能够让林业育苗得到较好的生长,这一容器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有效的培养苗木的根部组织,减少以往容器育苗时可能出现的根部缠连问题,提高林业育苗的效率。

综上所述,林业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重任。为了深入探讨山地造林的重要性,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建设现代化林业所需的技术手段和建设原则。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环节,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地位非常重要,想要充分发挥幼苗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价值,就需要提高幼苗抗旱性,特别是对于干旱地区的林业发展问题。抗旱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特别是在河北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的山地造林工作中应积极通过改进山地造林技术、强化种幼苗抗旱性项目建设、注重林业技术创新等措施为幼苗生长提供有效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幼苗的抗旱性与存活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满足林业建设的需求,更好实现林业建设的经营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推动林业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展开。

猜你喜欢

抗旱性抗旱山区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山区修梯田》
山区
防汛抗旱
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基于称重法的烟草伸根期抗旱性鉴定
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