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发展中造林技术与林业保护措施探讨

2023-11-22苏根清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成活率树木

苏根清

林业在我国不仅属于重要基础产业,同样属于重要公益事业,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并且已经逐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但当前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故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个行业均逐渐加强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对林业发展情况的需求也逐渐提升。

林业资源是推动市场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市场对木材资源的需求随之增加,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恶化,做好营造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快林业工程的建设,营造林技术是决定性的因素,造林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造林水平和质量,影响着林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做好造林技术的把控,才能为营林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推动林业资源的多样化发展。

一、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树木成活率

在林业发展中应用营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展开营造林工作要结合营地的地理环境、种植条件、土壤条件,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树种,将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才能提升树木的成活率。树木栽种成功后,在日常的保养和维护上更要谨慎,通过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才能满足树木所需,提升树木的成活率,营造林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整个造林过程,包含了前期的树种选择,后期的林地管理,所以应用营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树木成活率,还可保障树木的健康成长,能减少树木虫害,保证林业资源的整体质量,推动一方经济增长。

2、有助于树木健康生长

在林业发展中应用营造林技术可以推动树木健康生长。营林生产往往要从基本的树苗培育工作入手,对林木进行系统性、长期性的培育和管理。要想提升营造林整体质量,就要应用先进的营造林技术,改善营地环境,优化树林结构,进而推动林木健康生长。在育苗期间要及时清除弱小的植株和杂草,为林木提供充足的养分和阳光,保证树木健康生长。

二、当代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林业管理资源投入不均

由于森林经营不受当地相关企业或地方政府的限制,属于公共财产性质,虽然国家在理论上非常重视森林规划和开发,但由于单一的所有制模式,受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使林业管理的基础设施配置往往不符合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

2、林业资源分布不均

环境资源的配置也需要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但当前林业发展中,缺乏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缺乏较强的探索性,造成林业保护部门对原有林业资源数量了解模糊。在新建林业资源方面,由于林区以往工作人员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虽然在林业资源发展中能密切关注生态保护情况,却无法真正发挥生态保护的作用。因此,如何让生态林业真正发挥出高效的生态保护作用,完善生态林业系统,是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林业部门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3、盲目开采林业资源

造成森林生态破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盲目开发森林资源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首先,一些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森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导致森林资源过度利用,森林生态遭到破坏。其次,部分地区森林保护体系不够完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科学合理,森林生态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森林资源负增长。

4、树苗的培育技术水平较低

提高苗木质量作为造林工程的主要目标,直接关系到林木的生长发育,对整个造林工程的建设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必须保持长期发展的意识,合理规划整个造林项目,根据气候环境、土壤性质等选择适宜的苗木,提高苗木栽培水平。然而,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下,我国造林项目的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造林经验不足,苗木的培育往往是由于技术水平低或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苗木培育率低,苗木生长异常。这对林业造林项目的有效推进和造林项目建设效益造成直接影响。另外,由于部分人员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不高,在树木移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违规操作,导致树木苗木质量下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在林区进行苗木移栽后,由于移栽不合理或移栽过程中的破坏,使苗木难以有效地存活和正常生长,从而导致造林工程建设质量低下。

三、林业造林技术要点

1、播种造林技术

除分殖造林法以外,播种造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与分殖法不同的是,该方法无需栽种苗木,而是直接以优质树木的种子作为造林材料,然后划定特定区域进行栽种,以此促进苗期的树木快速成长。由于树木种子被直接栽种,所以该方法具有过程简便、效率更高的优点。另外,使用播种法得到的苗木可以均匀分布,且根系结构齐全、功能发达,所以常被用于进行大规模的林业造林工作。但是,该方法要求专业人员进行催芽操作,并加强栽种后的维护与管理,否则植株生长的效率将明显降低,存活数量也会受到影响。在时间条件上,播种法适合所有季节,不受节令限制;但是在空间条件上极为严苛,要求土壤养分充足且富含水分,因此地理条件较差的播种场地会受到限制。

播种造林是一项非常传统的造林技术,通常采用点播、撒播以及条播等技术完成播种。之所以区分为点播、撒播以及条播等技术是因为不同树种的种子种粒大小不同,所适宜的成长环境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撒播的方法更适宜种粒较小的种子,这样在撒播的时候更容易被覆盖到土壤里,提升了存活率,而种粒较大的种子则适宜运用穴播的方法,这样可以防止种子因为暴露在土壤外而无法顺利播种,保证树苗存活率。

2、合理选择种植时间和方法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应控制种植时间和方法,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苗木成活率。首先是土穴的开挖。一般采用土球大苗种植法。土穴开挖时,应大于土球,以保证种植效果。其次,控制种植密度。控制密度应根据阴性和阳性树的总数确定。一般来说,阴性树的种植密度较高,而阳性树的种植密度较低。对于生长缓慢的树木,可以适当增加密度。

3、植苗造林技术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植苗造林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林业技术,这种技术也称为植树造林法。植树造林法主要采用栽种的方式,由于幼苗根系比较完整,移植完成后,幼苗成活率很高,对外界不利因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它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但也有很多技术应用点,如果这些应用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就会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活率。为了充分发挥这项林业技术的重要作用,在移栽苗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苗木的保护,特别是对根系的保护,种植后要加强林木养护,重视浇水施肥,促进幼苗根系生长,保证幼苗成活率。

4、加强管理抚育提升营林质量

营林管理抚育工作也是提升营林质量的关键,因此应该予以重视。在完成苗木栽种后要做好长期观察,悉心管理抚育,不要折断苗木树枝和茎,保证抚育工作的连续性,做好土壤营养、水分的及时补充。

四、林业造林保护措施

1、做好造林工程科学规划作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为绿化工程的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地方政府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性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造林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然而,林业造林项目是一个资金需求量大、长期性强、风险高的项目。为使绿化工程平稳有序地进行,取得良好的建设效益,必须做好前期工作的规划。首先,林业部门在编制造林项目规划方案时必须保持整体意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制定专业、科学、可行的造林方案,追求林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全面统一。不引进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是适得其反的。其次,林业局在规划造林项目时,应坚持先进的设计理念,注重林区树木多样性的结合。采用混交乔木和灌木进行造林和林木改良,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害,提高了造林项目的效益。

2、加强生态林业保护科研

当地的林业部门需要做好当地森林分布的相关调查研究,将准确的数据予以详细登记,深入了解与掌握当地林业资源现状,随后根据当地地理条件特征,予以科学研究,结合当地林业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林业保护政策,并督促林业行业按照政策完成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林业资源的消耗。

3、造林方法的合理选择

第一,分殖造林法和植苗造林法。在小面积的造林工程中常用分殖造林法,即将树种根部填埋到提前挖好的坑中,并进行浇水,对种植深度应加以合理控制,不能太浅,否则种苗会被风吹倒。植苗造林法是造林生产中最常用的种植技术,不仅造林简单,还可以保证种苗的成活率,要重视这种种植方式的应用,以提升种苗成活率,对种植深度要予以把控,是保证种植质量的关键。

第二,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法适合用于大面积的造林中,对种植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但是该方法的种苗成活率不高。在造林前,为了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要重视树种的处理环节。首先,选种应该选择健康、完整、饱满、规格符合种植条件的种子。其次,要对种子进行消毒。用药水浸泡处理种子,减少种子的患病率,提高种子发芽率,浸泡环节完成后,要选择合适的药剂拌种,减少种子病菌的传播。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播种了,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翻新和疏松,用撒种机械进行播种。

第三,插条造林法。在营林生产过程中,插条造林技术的应用受到实际限制较多,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实际应用并不多,这一技术也会受到季节、树种等因素的限制。应用插条造林一般在春秋两季,选择合适的插条并对插条进行修剪,然后进行造林,造林后要用土和地膜进行保护,提升插条的成活率。

4、提升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人员素养

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工作。管理者必须有足够的责任感和专业的业务技能。如果管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不足,势必会造成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得不到良好效果,导致林业资源破坏,使森林资源的真正价值无法凸显,同时严重阻碍生态环境建设。当前林业部门存在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不够重视、对森林资源开发不够重视等问题。在当前时代,林业资源管理者需要专注于提高个人技能,上级部门也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强化人员职责,使他们在保护林业资源的过程中更好地履行职责。

5、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为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林业管理人员应积极调整林业结构,重点开发林业经济结构,关注生态保护,加强林业建设,并将其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一产业中:一切工作的开展均应以市场需求为基本方向,加强林业建设,重点开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等。第二产业中:重点研究开发科技产品,将低层次的原料进行不断加工,让其工艺更加精细,逐渐转变为高层次产品。积极应用“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即发展第二产业、促进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新组合,从而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管理人员注重林业结构的调整,注重对林业资源的加工工作,提升加工工作的精细化,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不断提升林木资源的附加值,有效解决产业结构合理性不足的情况,提升林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6、做好林业资源保护相关宣传工作

为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要大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保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可以由林地负责人依据当前自媒体时代的特点,为宣传林地保护而创建社交账号,运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等社交媒体软件,借助大数据开展林业资源保护相关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林业资源保护重要性,让人们自发自觉开展森林的保护工作。

7、实施合理限额采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不合理砍伐是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生态系统和环境严重破坏、空气质量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罪魁祸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实行限量采伐政策,根据当地林木生长和社会需要合理确定采伐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一是完善和优化林木采伐制度,落实奖惩机制,调动林业人员的监督积极性。严格要求林业人员自觉执行采伐制度,严格按照要求正确采伐,确保森林资源的规模和完整性。二是加强对采伐活动的严格管理,无论是林业管理还是自然保护区,都要按照制度规定对采伐申请进行审查,根据区域林业现状合理确定采伐数量和方法,加强监督。严禁过度采伐,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做好林业建设的前期规划

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是取得良好林业效益的前提。初步规划的实施是建设质量的有力保证。在初步建设规划中,技术人员要对种植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可种植的植被类型和种植面积,并根据作物的成活率协调发展。有关部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优化有关规章制度,为林业建设项目的有效完成提供制度保障。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植树造林作为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有效措施,越来越重要,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对先进造林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选择适宜的林木,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优化森林经营体制,合理控制采伐定额。促进森林资源的有效养护和循环利用,造福当代人类和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成活率树木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树木之最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