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研究
2023-11-22刘园
刘 园
“两山”是践行可持续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两山”理念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的目标。本文阐述了“两山”理念的内涵以及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索“两山”理念下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乡村振兴道路既需要兼顾乡村经济发展,还需要走绿色发展道路。“两山”理念是基于此而提出的,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一、“两山”理念概述
我国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绿色发展文化内涵,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尊重自然界发展规律也是至关重要的。“两山”理念是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生动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应该放在社会发展首位的。
“两山”理念深刻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经济建设要兼顾环境保护,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有巨大贡献。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践行“两山”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严守生态“红线”,绝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自然环境。
二、“两山”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1、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活动高度依赖于自然环境,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两山”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深刻体现了以往生态观的升华,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理念向“养山富山、养水富水”理念转变,倡导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完美地契合了绿色农业发展要求。“两山”理念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农产品。因此,践行“两山”理念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下提升农业生产质量,采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推动绿色集约型农业发展。
2、协调农村区域发展
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农业、基建等方面。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两山”理念强调建设美丽乡村,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也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不少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侧重于城市建设,而对于农村的建设投入较少,造成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而践行“两山”理念,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助于促进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协调区域发展的作用。
3、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两山”理念有助于实现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景,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过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说,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能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努力奋斗。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而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考虑如何补齐“三农”发展的短板,还需要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进。
三、“两山”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现实困境
1、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
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占据着主体地位,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主要基于政策支持来发挥引导作用,而人民群众则在此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配合乡村振兴人员的工作。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群众对“两山”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存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或不懂如何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等现象。一方面,部分群众缺乏法律意识,不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不少人民群众虽然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但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无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这就导致不少人以粗放化生活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生态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面临着较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更是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资源消耗量大,且人均占有率低,这也是乡村振兴需要面临的问题,如何缓解乡村的“人地矛盾”“人口与资源矛盾”是“两山”理论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已较为完善,而还有许多乡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城镇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象。近几年,我国在建设“四好农村”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差的问题先后开展了道路建设、厕所革命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城市发展相比,不少农村的交通、水利、生活居住环境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都还是较为落后。首先,部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依然采用粗放式生产方式,现代水利技术的利用率低,不利于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也就无法凸显“两山”理念的重要性。其次,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电网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还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最后,不少农村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以乡村道路建设为例,不少乡村交通越来越便利,但对道路的养护投入较低,道路损毁后维护时间长,反映出乡村基础设施养护意识淡薄。
4、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与技术缺乏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所覆盖的面积大、辐射范围广,而“两山”理念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不仅惠及乡村居民,还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落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两山”理念的推进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而缺乏物质支持的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难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也难以开展。一方面,部分乡村位置相对偏远、可发展的产业项目单一,本地财政能提供的资金支持较少,而社会以及外地资本也因投资周期长、风险大而不愿投资乡村产业。同时,不少乡村对财政资金支持的依赖程度较高,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建设并不能一直依赖政府支持。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离不开现代技术以及专业人才的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上生态环境保护成本较高、资金有限等问题,不少农村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生产方式。
四、“两山”理念在乡村振兴推进路径
1、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贯彻“两山”理念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正确理解“两山”理念内涵,以创建生态文明乡村为目标,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换句话说,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绿水青山”为基底,以开辟“金山银山”为美好愿景,坚持生态富农道路。这要求乡镇政府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技术投入,贯彻“两山”理念,合理分配乡镇财政资金,不仅要重视产业建设,还需要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所需的资金与技术。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贯彻“两山”理念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要培养乡村居民以及乡村振兴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去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乡村自然环境资本增值。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过程中必须贯彻“两山”理念,相关部门可开展培训会、宣传会,对内提升乡村振兴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对外,可通过广播、横幅等方式让“两山”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乡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乡村振兴相关人员还需要正确理解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尽可能减少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资源消耗,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2、加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污染、生产活动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当前乡村常住居民年龄普遍较大,即老年居民占比大,一些老年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日常生活垃圾处理并没有明确的规范,白色垃圾乱扔现象严重,因此“两山”理念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有必要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从自然环境整治以及生活居住环境改善两方面入手,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一方面,要加强乡村自然环境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针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与现状开展乡村自然环境建设工作,如开展耕地轮休试点、防风固沙等工作,保护好“绿水青山”,打造良好的乡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推进乡村生活居住环境改善进程,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支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可以“脏乱差”整治为出发点,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划拨专项资金解决乡村垃圾清理问题,设置固定垃圾堆放点,引导乡村居民将生活垃圾扔到指定地点,改善乡村生活面貌。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可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要加快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乡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3、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结构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乡村居民由于本地就业机会少,不得不前往外地谋生,导致乡村老龄化问题突出,进而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基于此,我们需要在“两山”理念的引导下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结构,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落后,支柱产业匮乏、就业机会少等问题。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乡村地区产业发展一般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偏向于粗放式模式。而“两山”理念下,不仅要发展精细化农业生产,还需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成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通过统一地筹划发展农业产业链,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两山”理念,发展绿色农业,对一切不利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说“不”,坚守生态红线。同时,还需要为乡村产业发展扫平障碍,解决销路受限、保存困难等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难点。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打造统一的乡村物流服务基地,构建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乡村信息滞后的问题。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还需要关注乡村居民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生态富农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并缓解乡村人才外流问题。培养职业化农民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乡镇政府可组织农民学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宣传绿色种植理念,并聘请专家深入乡村实地为农民讲解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让乡村居民与时俱进,掌握新技术、新理念。
4、探索“绿色乡村旅游”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乡村旅游成了不少人解压的新方式。近年来,各地以乡村振兴为基调,探索“乡村+旅游”模式,不仅为乡村居民营造了适宜的生活环境,还增加了乡村居民收入来源,促进了乡村产业融合。不少乡村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历史资源,在贯彻“两山”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乡村+旅游”模式,发展绿色乡村旅游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首先,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生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例如,观光农业、休闲渔业,发展科普观光游与亲子体验式乡村旅游。打造面向周边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示范景区,为当地农产品打开销路。其次,要推动旅游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例如,建设农产品产销线,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为乡村居民创造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提高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最后,要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片。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照搬其他地区旅游发展模式的现象,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模式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因此,各地政府需要充分分析本地资源、民风民俗的特点,注重乡村旅游模式的创新。
5、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的乡村所呈现出的文化底蕴也不尽相同,“两山”理念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要传承优秀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包括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相亲相近的人文精神,还包括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民风民俗等内容。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不仅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还能为乡村打造一张具有自己特色的“名片”。一方面,要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大传统手工艺、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的保护力度,延续优秀乡村文化。另一方面,要整合优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历史文化遗迹、文物,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培养新时代乡村文化精神。例如,结合本地红色文化基地打造差异化旅游名片,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能推动绿色旅游业发展。三是要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乡村文化“走出去”,激发乡村文化的内在活力,提高乡村文化的凝聚力,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四是要关注留守人员,包括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完善乡村文化供给机制,满足留守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而言之,“两山”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基于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相关部门需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从而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为乡村居民创造美好生活环境。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贯彻“两山”理念、加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绿色乡村旅游”模式、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实现生态富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