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3-11-22苏衍杰董爱民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7期
关键词:种植者高产小麦

苏衍杰 董爱民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乡镇城市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耕地面积的减少,更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已经成为当下农业发展的中心。小麦作为我国长久以来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种植技术近些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更科学的手段种植小麦,获得更高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

一、我国小麦种植的现状

小麦种植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农业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种植的效益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以及科学种植技术的普及,让小麦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小麦在我国有着相当完善的一套种植体系,也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受到地域、土壤、水质、气候等各方面的影响,小麦的种植发展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其中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种植地的土壤环境以及种植者的栽培技术。在科学技术引导下小麦亩产量屡创新高的现在,仍有部分地区因为种植者的技术不达标、土壤环境较差等原因导致小麦产量较低。如今农业机械化的脚步不断推进,小麦种植依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农业部门的相关人员需要加大对小麦种植技术以及小麦病虫害的重视程度。

二、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

1、选择适宜的土壤

小麦种植工作在准备阶段,最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挑选最适宜小麦种植的土壤,确保土壤的土层中没有沙土及黏土的部分过多。在小麦种植前可以通过测土施肥技术对所选土地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土壤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含量,然后需要对所选的土壤进行处理,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以此来提高种植业的效益。对于冬小麦来说,更需要注意对土壤的处理,及时将土壤中存在的杂草进行清除。

2、选择优质的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挑选最适合当地情况的优质品种,才能获得小麦产量与质量的双丰收。不同的品种在品质、土地要求上也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从而在产量上存在差异。以一般情况而言,在挑选小麦种子的时候需要从小麦生长所需要的生态环境以及所挑选小麦种子的品种特性进行考虑,科学地挑选出更适合当地的小麦品种。在华北平原,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没有之一,因此对于小麦种植技术要求也是极高的,若想达到高产高效的栽培效果,种植人员需要在挑选种子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产量高、质量好或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3、科学播种

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麦产量的高低,在种植过程中也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播种计划,采用合理科学的播种技术对小麦进行栽培,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麦质量,为其长成高质量壮苗打下坚实基础。科学合理种植计划的制定需要当地种植人员结合本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调整小麦的种植时间。以华北平原常见的冬小麦举例,冬天整体气候偏低的地区,若想实现高产则需要将播种日期放在10 月25 日前后,而对于气候相对温暖的区域则可以酌情将播种时间放在11 月15 日前后,这样才能使小麦在生长阶段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制定不同日期播种的合理计划,能够使得小麦达到更高产量的标准。

4、科学育苗

加大对秧苗阶段的管理,并实行科学有效的育苗行动,同样是确保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从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所挑选小麦品种生育期的角度进行考量,决定适宜的种植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麦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烂秧情况的发生,特别是气候变化比较大的区域,在育苗阶段尤其需要做好对气候的分析工作。

不论是小麦的播种还是育苗阶段,尽量不要在高温的气候环境下进行,在小麦的抽穗时期应做好相应的控制。小麦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抽穗才能确保小麦的高产高效。种植人员可以选择隔寒增温的方式来确保小麦秧苗的质量。该技术由两个关键步骤组成:其一就是在土下30 厘米的地方设置隔温层,用铺设稻壳的方法就能实现该项操作,其主要目的是将冻土层向上渗透的寒气隔绝,确保育苗阶段的小麦能够正常发芽生长。第二个步骤就是搭建拱棚保证育苗工作的有效进行。这是为了保证小麦发芽所必需的温度和湿度,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利用搭建大棚的方法保证该环节的有效实施。育苗工作是保证小麦高效高产的必要手段,只有育苗工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才能确保小麦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

5、创新种植方法

将科学的种植方法应用于小麦的栽培工作,在种植技术上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更为高效地实现小麦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双重保障,并且为小麦的高效栽培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小麦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发展。目前华北平原部分地区仍采用较为原始的种植手段,但原始的种植方式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种植人员在结合当地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对当地的种植技术进行更新,需要当地的小麦种植人员根据当地适宜的小麦品种专项制定相应的种植计划,不断创新对小麦的种植技术,以期达到小麦更高的产量。用以往的种植技术举例,小麦种植时每一行的间距在15 厘米左右,为了保证生产质量,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后续相关工作的前提下,将这个距离提升至18 厘米,这样就给小麦保证了更加足够的生长空间,使小麦能够更茁壮的生长。创新种植方式并不是盲目的创新,应当针对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小麦品种的不同也会使得种植方式也不尽相同,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更适合当地小麦种植的技术并应用于实践中。

6、完善施肥工作

完善的施肥工作是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合理利用有机肥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有机肥,不仅能够促进小麦更健康的成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病虫害对小麦的侵害。以我国北方常见的冬小麦举例,在进行小麦的高产培育过程中,使用有机肥生产的小麦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产量上都远超采用常规肥进行栽培的小麦。合理使用有机肥不仅能实现小麦保质保量的丰收,对当地的种植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有机肥对于土壤环境的破坏程度相对来说较低,而且还可以进行二次使用,避免浪费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保障土地的质量。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求,种植人员应当加大对于有机肥使用的重视程度,将有机肥当作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手段,确保小麦的高效高产。

当前不论是栽培技术还是科学种植方法都在不断地创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对小麦进行栽培,可以极大地促进小麦的高质高产。施肥技术是否科学对小麦栽培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施肥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小麦收成的好坏。为了应对更高的市场需求,我国现有的施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以高产平衡施肥技术举例,高产平衡施肥技术就是将不同类型的肥料更为均匀的施加入麦田,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小麦更有针对性的施加不同的肥料,以保证施肥质量及施肥技术更适合小麦的生长。想要实现更为合理的施肥过程,需要种植者们改变种植观念,随着目前小麦种植日趋规范化以及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施肥技术也应摒弃以往的“温饱”观念转向更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施肥,改变以往不科学的施肥习惯,如对氮肥的过度依赖,对微肥以及磷钾肥的使用量过少等等。并且在施肥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当地土壤及小麦生长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坚持科学平衡施肥,将全层深肥、灵活调节施肥量和种类的原则贯彻到小麦栽培的每一个阶段。除了合理施肥外,科学施肥还包括经济施肥。经济施肥由两方面构成,其一是更加主动的开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新型肥料,另一个方面则是对施肥技术进行改进。

7、科学灌溉

合理的小麦种植管理工作对小麦的高产栽培能起到极大的积极影响,科学的小麦种植管理工作,是小麦产量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科学灌溉是田间工作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同时也是小麦种植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进行灌溉工作的时候,同样需要种植者们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才能保障小麦的健康成长。以冬小麦举例,小麦在种植前期进行灌溉的时候,需要遵循少量多次的标准,一方面是保证小麦生长时能够吸取到足够的水分,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小麦因为天气过于寒冷而被冻死。

三、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是小麦生长发育阶段最大的危害之一,并且危害时间段极长,几乎贯穿小麦生长的所有阶段,若想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就必须做好科学的防范措施。蚜虫、吸浆虫和金针虫是小麦病虫害的主要类型,这些害虫在小麦的生长阶段会吸取小麦茎叶中的养分,造成小麦的枯萎或死亡。加大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力度,才能实现小麦高效高产。为确保今年午季丰产丰收,菏泽市高度重视,抓住小麦各阶段管理的关键时期,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积极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1、小麦防治的新理念

(1)改变防治误区

在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时间因素,病虫害防治的进行时间直接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造成影响。以小麦病虫害中较为常见的纹枯病为例,纹枯病症状的显现时间较晚,往往在病症晚期防治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种植者没有丰富的经验很难发现,而等到纹枯病显现的时候再进行防治,种植者们就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种植者们普遍认为,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越早越好,虽然这种做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小麦病虫害的出现,但对小麦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当前“见病就治,见虫就杀”的防治理念已经不适合现代发展的需要,在更为科学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中,加大对小麦自身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这也是小麦种植者们需要转变的观念之一。如果小麦自身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势必引发的后果就是小麦病虫害的大范围暴发,种植者们需要更新对小麦病虫害的认知,以更加现代化的理念实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2)植保无人机的使用

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常规手段是人工喷洒农药,但传统农药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也容易对小麦本身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如果面临大范围的小麦种植区域,不仅需要更大的人力成本,也会造成农药浪费的现象。采用植保无人机则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现在也有更多的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植保无人机的方式来防治病虫害。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后一次性喷洒,精度高,喷洒均匀,不压小麦,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70 亩,一天能完成300 到400 亩喷洒作业,效率很高,极大地减轻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也让作业人员免受农药危害。

(3)更适合的药物选择

由于目前大多数小麦种植者文化水平有限,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也有着极大的误区,片面地认为只要对病虫害杀伤力够大,就是好农药,进而在农药的喷洒上盲目增大剂量,全然不知过量的农药也会阻隔小麦对于营养的吸收,从而导致小麦产量与质量的下降。更为科学的农药使用理念认为,在喷洒农药时需要结合当地种植区域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以及农作物所处的生长阶段,合理科学的使用更为合适的剂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对农药的浓度、喷洒面积等方面也应有较为严格的控制。

2、小麦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通常发生在潮湿、半潮湿的区域。小麦赤霉病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尤其在抽穗期,出现该病害可造成小麦的大量减产,严重时可减产40%左右。

①农业防治:进行合理排灌,湿地要做好开沟排水。要根据气候以及小麦的生长期,适当的提前或者推迟播种,以避免小麦扬花期在雨季。小麦成熟后,要尽早收割脱粒。收割后,对麦田进行深耕灭茬。

②化学防治:根据种植的小麦品种,在其始期至盛花期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且要避开阴雨天气进行防治。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其中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最好。

(2)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各个小麦产区均可发生,该病害主要侵害小麦的叶片和叶鞘,小麦白粉病传播速度较快。

①农业防治: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控制小麦的种植间隙,及时排水、施肥。

②化学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或发病初期进行预防。常用的化学药剂有20%三唑酮乳油、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等,通过喷雾的方式进行防治。

(3)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俗称油虫、腻虫、蜜虫等,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在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在小麦蚜虫的防治上,首先可以选用抗病性强的冬小麦新品种,由于老品种抗病能力不强,所以其基因容易受到影响。其次,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对农田进行深耕晾晒,彻底消除土壤深层病源。与此同时,可通过药物防治,可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 倍液、50%的辛硫磷乳油2000 倍液喷雾以及10%的吡虫啉1000 倍液,均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种植历史,发展至今日,种植者们也应当采取更为科学的种植方法,这就需要种植者们对小麦的生长规律有着更为明确的掌握。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挑选更为适合种植的土壤,选择更适合当地培育的品种,把关好小麦的育苗工作,提高对灌溉工作的重视程度,尽量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严格按照更科学的方法对小麦病虫害开展防治工作。只有逐步提升小麦的种植技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实现小麦产量质量双丰收的目的,缓解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种植者高产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哭娃小麦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踏花行论坛2016年非洲紫罗兰展作品选登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