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云杉叶锈病发病规律及不同时期防治措施探讨

2023-11-22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叶锈病针叶云杉

风 花

青海云杉作为青海省最具有优势的乡土树种之一,是当地重要的林分组成。在青海地区,云杉树种在水源的涵养、防风固沙、维护生态环境、保持森林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近几年受到气候条件、人工造林等因素的影响,青海云杉种植面积在青海省愈发集中,且呈现逐年扩展的趋势。近年来,以青海云杉为主的大面积纯种林的建立,为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基础。叶锈病作为青海云杉生长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在青海地区林区特别是云杉纯种林中发生较多,并且发生范围越来越广泛,发病危害周期越来越长,对青海云杉树种造成的影响也随之提升。青海云杉在感染叶锈病后,受害针叶出现脱落,最终整株树体黄化,长期受害植株易枯死,对青海省林业发展阻碍严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不同时期的防治措施,旨在科学防控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生,保障青海省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性。

一、青海省云杉形态特征及叶锈病的发生现状分析

1、青海云杉特征

青海云杉属于松科云杉属乔木,种植后具有生长缓慢、适应性强等特征,对于部分干旱、贫瘠的区域,也能够良好生长。但是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当选择排水便利的阴坡、山谷为造林地点最佳,不适宜种植在易出现水涝的地区。青海云杉成年后植株高度可达到23m,胸径粗度可生长至60cm。青海云杉一年生幼树植株枝叶为淡绿色,二年生幼树的枝叶为淡粉色或褐黄色。青海云杉的球果为长圆形或圆柱形,球果长度为7~11cm,直径长2~4cm。青海省青海云杉的种植区域多为1600~3800m 的高海拔地区,在部分阴坡、山谷区域多为纯种林。青海云杉的树材可用范围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舟车、建筑、家具等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利用。同时,由于其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水土涵养、适应性强等功能,近年来,在青海省多地区人工造林中应用较多。

2、青海省云杉叶锈病发生现状

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不良因素影响,青海省森林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程度逐步加重,特别是青海省乡土优势品种云杉类植株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与危害程度,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仅在2019 年间,青海省森林病害的发生面积达到了2.70 万公顷,严重制约青海省森林资源生态发展。青海云杉作为青海省的乡土优势树种,2020 年间,青海云杉在青海省的分布面积为9.33 万公顷,占据青海省的针叶林面积的44%,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广的针叶树种。叶锈病作为青海云杉的主要病害之一,能够在云杉苗期至成株期均造成危害,严重威胁着云杉针叶的健康生长。青海云杉在感染叶锈病后,会出现大量针叶脱落,植株光合作用养分的合成传输造成影响,受害植株枯萎死亡,为林业经济造成损失严重。

二、青海云杉叶锈病感病原因

1、林分结构不合理

在青海省众多林区中,当地的林业组成成分大多为云杉树种。并且,许多人造林的林分结构都是以青海云杉为主的纯种林,仅有少量的桦树、圆柏、杨树等树种结构,林区组成结构单一性强、植物的多样性少。而云杉叶锈病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在林区中一旦有植株感病,不加以防控,将会快速蔓延危害,最终呈现出暴发的趋势,难以防控。以青海云杉纯种林为叶锈病的发生与流行打造了适宜的环境,寄主来源广泛,利于多种病害的发生。并且,在纯种林内,植株结构单一,无法形成较为丰富的生物种群结构,自然生态环境简单,易受到各种不良病虫害的危害影响,促使植株瘦弱,抗病性差,继而易滋生叶锈病。

2、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结合近年来气候环境恶化的影响,青海省林区温度逐年提升,降雨集中,高温高湿天气增多,植株在生长期间由于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对病害的抗性降低,从而致使病害发生与流行概率逐年提升。自2003 年,青海省森林自然保护区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树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植株出现生理性病害,叶片枯黄、抗病性下降。在此条件下,不少植株的抗病性显著降低,为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同时,青海林区面积广阔,在生产维护期间,常有人为活动造成的森林火灾、滥砍滥伐、森林退化等现象发生,对当地的森林环境破坏严重。由于此类不良活动的发生,促使部分林区天然病害生物天敌数量降低,云杉叶锈病的发生面积与发生概率显著提升。

三、青海云杉叶锈病发生特征

1、致病原

青海云杉叶锈病(Qinghai spruce leaf rust)致病原为祁连金锈菌(Chrysomyxa qilianensis Wang,Wu et Li),该菌在进入发育阶段时会在云杉针叶上进行繁殖扩展,而在寄主青海杜鹃的叶片生活史为中缺夏孢子堆型。祁连金锈菌性孢子器为瓶状,色淡黄,多在云杉针叶表皮下方位置,其孔口突出表皮。祁连金锈菌锈孢子器口径为0.2~0.3mm 之间,外侧有一层脂质膜覆盖,显微镜观察外表为淡黄色。当锈孢子出现皲裂后,有白色裸露出。其中,外侧脂质膜性状为长椭圆、矩形,内壁厚度5μm,外壁厚约1.7μm,内外壁均平滑。锈孢子器多为半埋针叶组织的状态,在孢子器中会有较多的锈孢子生成。锈孢子的颜色为淡黄色,外观近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厚度3.5μm,包膜无色,且表面会分布较多的短、密的疣点。祁连金锈菌冬孢子堆外观为球状,外部分布一层脂质膜,为橘红色。冬孢子附着的树梗部位为淡黄色,长度约0.2~0.5mm,冬孢子单孢时并无颜色,为长椭圆形,通常以4~5个单孢相连为一串,总长度为100~135μm。

2、发生症状

青海云杉感染叶锈病之初,会首先在当年新生的嫩叶上表现出症状,在针叶的背部生长出密集外凸锈孢子的孢子器,多为针尖形,沿叶背气孔线分散排列,部分患病针叶上方会有少量的黑褐色针状性子器着生。感病几天后,在受害针叶的背部,出现较多的不规则黄色小斑段,为凸出长条形,并在上方有较多的丝状蜜露分布。锈子器在堆积之后会表现为长条状,在成熟后,向外部凸起皲裂,从内部散发出黄色粉状物,该粉状物为锈孢子。散发出的锈孢子随空气、雨水传播,感染健康针叶,针叶感病后会逐渐出现干枯、脱落,针叶外观为土黄色。叶锈病致病菌祁连金锈菌的寄主范围较多,在林中的杂草、灌木、云杉、杜鹃等植株上寄生。一旦侵染寄生后,当年在枝叶上繁殖危害,在寄生植株的叶片背部有大量黑褐色小斑点着生,为锈孢子菌丝体。随着秋冬季节中,外界环境气温的下降,锈孢子在寄主上的菌丝体不会再进一步的繁殖生长,而是潜伏在植株上越冬。在翌年春季温度回升后,会逐渐萌发为担孢子,随后再次侵染植株危害,形成循环。

3、发生规律

青海云杉叶锈病多发在海拔2600m 以上的云杉纯种林中,受害林区中的林分结构多表现为水平或垂直带分布。云杉叶锈病之所以多发在海拔2600m 以上的区域,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的环境湿度相对较高。在高海拔地区,雾气会长时间的在山顶、山谷处滞留,空气湿度常年较高,叶锈病适宜在高湿的区域发生流行,且发生后传播侵染速度快。并且,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比云杉植株的物候期较一致,通常每年的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在寄主植株叶背处潜伏越冬的菌丝体会进入萌发阶段,形成担孢子堆,并生成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气流活动侵染青海云杉当年萌发出的新生针叶。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期间,青海云杉生长处于顶苞阶段,此时高海拔地区环境温度低、湿度水平大,针叶的萌发生长速度缓慢,新抽生的云杉枝条无法快速的木质化。同时,由于此时高海拔地区的云雾环绕影响,叶锈病可入侵危害的适宜时期高达20~30d。

进入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阶段,此时受祁连金锈菌入侵危害的针叶外表上会表现出感病的症状,为上述感病初期症状表现。在进入7 月中旬之后,此阶段为云杉植株当年抽生枝条木质化的关键时期,而此时期,叶锈病感病所表现的症状逐步显著,病斑微凸,并分泌出细丝状蜜露,此阶段通常为20d 左右。

进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期间,云杉受害针叶上的锈孢子器会破裂,散发出大量的锈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危害。在此过程中,由于祁连金锈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阔,不仅可在多种树种上寄生危害,还可在杂草、灌木上寄生危害,例如常见的高山柳、青海杜鹃等,均可寄生。

进入8 月下旬后,祁连金锈菌会在寄主上生成菌丝体,以菌丝体的形态在寄主叶片背面潜伏越冬。直至翌年5 月份外界温度回升后,再次侵染循环危害。

通过近年来笔者对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其发生流行区域与当年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出现连续晴天、或连续阴天的情况下,并不利于青海叶锈病的传播蔓延危害;而在海拔处于2600m 以上的青海云杉纯种林中,当出现林间晴雨交替、阴雨交替或长期下雨的情况下,此时林间的空气湿度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且云雾缭绕,空气流动速度快,祁连金锈菌可以随空气、雨水快速蔓延传播。促使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范围迅速扩展、传播速度提升、担孢子危害侵染时间增长,林间的病害危害程度加重。

四、青海云杉叶锈病防治措施

1、苗期防治措施

青海云杉叶锈病的防治应当从育苗阶段就开始做好防控,避免所移栽定植的青海云杉植株带病,加速该病的流行与暴发。在青海云杉育苗阶段,为避免其幼苗与祁连金锈菌的频繁接触,应当从改善苗床小气候环境入手,避免苗圃环境适宜叶锈病的发生。在防控时,可于每年的6 月上旬,在苗床上方搭建高度为50cm 左右的塑料拱棚,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可有效的防雨。塑料薄膜应当与幼苗顶部保持20cm 左右的距离,避免出现针叶的灼伤。塑料拱棚两侧不覆盖薄膜,保持打开状态,便于排湿。塑料薄膜搭建在青海云杉苗床上方,除了能够减少青海云杉感染叶锈病的概率,还可避免晚霜危害植株,提升苗木的抗病性。塑料薄膜覆盖时间多为6 月上旬至7 月下旬期间,持续40~50d,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当青海云杉苗期植株感染叶锈病后,可使用化学药剂7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0 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茎叶喷雾防治,每间隔7~10d 防治1 次,连续使用2~3 次即可。同时剔除中心病株,避免叶锈病的蔓延危害。施药时间以晴天上午9 时至11 时,下午3 时至5 时期间最佳,药液喷施均匀,以喷施到感病位置最佳,可显著提升施药效果。

2、幼龄期防治措施

①药剂防治

青海云杉人工造林后进入幼龄期,在此时期,应当做好叶锈病的防控,促使幼林群能够快速生长,加快育成效果,提升植株抗病性,从而避免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大面积危害。在建林后,可结合建林地点做好综合预防,特别是对于距离村庄或水源较近的幼林,在每年的6 月中旬期间,可采取全林喷施20%粉锈宁水分散粒剂1500 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的方式进行预防。

②林间抚育

在部分大面积生长的云杉天然林进行叶锈病的防控时,由于此林分较为复杂,且化学防治能够防控的时间较短,无法达到长年有效。同时,复杂林分的影响,在使用化学药剂喷施防治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源,防治效果较差。而在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的灌木丛中进行施药防控,也会由于水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造成施药计划无法正常实施。因此,对于此类林分结构复杂的天然林,防治云杉叶锈病时,应当以营林措施的实施为主,通过打造优质的森林环境,规避云杉叶锈病的流行环境,从而减少感病概率。实施时,可采取做好林间抚育工作,采取间伐的方式,确保林间的环境郁闭度保持在0.7 以上,增加林间的空气流通效果,提升透光性。

③打造混交林

在执行青海云杉人工造林时,应当结合造林地点的环境特征,做好建林规划管理工作。在建林时,选择适宜的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打造混交林。对于一些云杉叶锈病的寄主,例如高山柳、杜鹃等,在造林时,避免将其与青海云杉类树种大面积混合种植,特别是青海杜鹃树种。通过在造林时隔绝叶锈病的寄主树种的方式,减少叶锈病的远距离扩散,将其有效防控。

④增强病情监测工作

在青海云杉叶锈病的防控管理期间,相关林业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林区的环境做好实时监测管理,特别是在青海云杉叶锈病的高发阶段,通过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叶锈病,及时防控,将危害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在青海省地区林业范围广阔,可应用现代技术,使用遥感影像、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技术的监控能力,辅助提升森林病害的监控效果。

同时,对于一些青海云杉叶锈病高发区,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当年的气候条件,在叶锈病适宜高发的时节,提前做好防控监测工作。一旦出现中心病株,及时采取施药防治、砍伐去除中心病株等方式,避免叶锈病的蔓延危害,将云杉叶锈病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高效防控。

⑤改善施药方式

在开展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化学防治期间,对于部分幼林防治时,可借助无人机飞防、植保飞防等现代化学药剂施药技术进行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施药的效率性,还能够有效避免缺乏劳动力、资金等问题所造成的防治不及时情况。在一些封闭性较强的林中,还可使用烟剂的方式进行防治,施药时注重森林用火安全性,将烟剂与林间易燃枯枝败叶之间空出直径50cm 左右的距离,且使用不可燃物质进行阻隔,切忌造成林火。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护为我国的林业资源、自然环境、林业经济建设等方面十分关键,林业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对林业生态影响较大,严重会致使林木死亡,危害林业发展。在青海省地区,青海云杉作为当地的优势树种,在生长期间常由于叶锈病的影响,造成林区出现严重损失。为减少此种病害的发生,相关林业技术人员应当熟知此病害的发生规律,同时采取科学的防控手段,通过采取化学防治、抚育间伐、监测预防等措施,达到对青海云杉叶锈病的防控管理条件,从而减少叶锈病对青海云杉植株的影响,确保林业生态良好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叶锈病针叶云杉
39份外引小麦种质的抗叶锈病基因检测及其抗性鉴定
赋予谷类作物叶锈病抗性
云杉大苗的起苗与包装
更 正
云 杉
不同云杉品种幼林苗高的遗传变异研究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西秦岭山地云杉育苗技术
今年1季度德国针叶材出口量增长7%
加拿大针叶锯材继续以美国南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