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地早春大棚豆角栽培技术模式及病虫害防治参考应用

2023-11-22岳素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
关键词:结荚豆角豆荚

刘 华 岳素杰

莘县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位于聊城市西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黄泛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壤质土占82.4%。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0℃,年均日照时数2265.4h,年均无霜期276 天。莘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农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经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了优质粮食、绿色无公害蔬菜、优质生猪、优质小肉食鸡、精品食用菌五大产业。全县瓜菜种植面积达6.67 万hm2,拥有温室30 万座、拱棚1.33 万hm2,是闻名全国的早春豆角、早春西瓜、晚秋香菜、秋延迟黄瓜产地。现就寒地早春大棚豆角高产栽培技术归纳如下,供广大菜农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一、品种选择

豆角是一种耐高温、不耐霜冻的蔬菜。应根据莘县土壤条件、市场需求、种植需求等选择长势旺、优质、高产、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豆角品种,如精益506、绿领红帅、张塘豇豆、梅花长豆、之豇28-2 豇豆等。

二、育苗

1、育苗时间

可选在2 月下旬到3 月上旬播种育苗。根据大棚豆角种植面积确定育苗温室面积,一般每亩大棚需建设育苗温室45m2。播种育苗前7~10 天,垫高15cm、宽2m 的床基,将其拍实、整平。

2、种子处理

选择无病斑、无残缺的饱满种子,室内晾晒24~48h,倒进1%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5~20min,灭杀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3 遍。播种前2 天,将种子倒入38℃温水中浸泡5~6h,捞出后用湿纱布包裹好,放置于22~25℃保温箱中催芽24h 左右,待胚根破皮而出时即可播种。

3、育苗方式

①基质育苗

育苗盘规格长60cm、宽30cm、40 穴孔,以每亩育苗数量计算所需育苗盘张数,以每50L 基质装9 张40 穴育苗盘的量计算出基质总用量。装育苗盘的前1 天拌基质,每50L 基质用苗菌敌(含多菌灵15%、福美双15%)10g、水7~8kg 的混合液喷淋,边喷边拌,以用手攥基质见水但不下流为宜,之后用塑料膜封严,堆闷12h。第2 天,用铁锨将基质装入育苗盘中,上方用木块刮平,每4~6 张盘叠放在一起稍加挤压,用于第3 天播种。

②营养钵育苗

根据育苗面积确定需要配制的营养土量和营养钵量,一般每亩育苗地需用营养土3~3.5m2,需要8cm×8cm 的营养钵4500~4600 只。营养土配制:过筛处理未种植过豆科植物的田园土或种植过葱、蒜的茬土6 份,河砂或炉灰或大粪面1 份,腐熟农家肥3 份,倒在一起掺拌均匀后撒施多菌灵100g/m3、磷酸二铵1.5kg/m3,再次混匀后覆盖一层聚乙烯农用薄膜,闷堆3 天左右,消毒灭菌。之后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确保蹲实后土面距离营养钵开口处2cm 左右,摆放在育苗架床上以备播种。

4、播种

基质育苗播种,每穴点播带芽种子2 粒,深度1.5cm 左右,播后覆盖一层厚约0.5cm 的基质土,上面盖农用膜。营养钵播种时,首先将苗床上的营养钵浇透底水,确保钵内土壤含水量达到80%以上,每钵点播带芽种子3~4 粒,覆营养土2.0cm 厚,之后盖上农用膜。若温室内温度较低,可扣小拱膜提高保温效果。

5、苗期管理

播种后,白天将温度维持在22~25℃,夜间维持在15~17℃,待60%以上种芽破土时将农膜揭去。幼苗长出子叶后,将白天温度控制在17~20℃,夜间13~15℃。幼苗第1 片真叶展开时,将棚内白天温度调整为21~25℃,夜间16~18℃。定植前5 天加大通风量,适当炼苗,白天温度维持在15~18℃,夜间10~14℃。豆角幼苗耐干旱,浇水量和浇水频率应视土壤干旱程度和幼苗长势而定,育苗期间适当补水2~3 次,土壤不旱不用浇水,干旱时用小壶喷洒补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苗龄达到22~25 天,观察到幼苗长出3~4 片真叶,苗高20cm,展开度约25cm,根系发达,叶片厚,色碧绿,叶柄短,节间短,整体矮而壮,即达到壮苗标准,可移栽定植。

三、定植

1、整地施肥

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6000kg、尿素10kg、三元复合肥100kg、过磷酸钙75kg、50%多菌灵1.5kg,之后翻整土壤,深翻25~30cm,将土壤与肥料、药剂翻拌均匀,耙平地表,确保土壤细碎、无大坷垃。

2、扣棚

扣棚时间选在定植前25 天左右,大约在3 月末至4 月初,棚膜选用厚度为10~12mm 的抗老化无滴聚乙烯塑料膜,用料为110~120kg/亩。选择在无风、晴朗天气扣棚,将棚膜按照东西方向摆正,将南北方向的棚膜拉紧,压实四周边缘,勒紧压线,2~3天后再使用紧线器将压线紧一遍,将棚膜与压线融为一体。扣棚后选在晴朗天气将大棚密闭封好,高温闷棚4~5 天,灭杀棚内害虫和病菌。定植前7 天覆盖一层地膜,边缘用土埋好压实。

3、适期定植

莘县大棚豆角壮苗定植时间一般在4 月上中旬,大棚内8cm 土壤温度需保持在10℃以上,白天气温15℃左右,夜间温度8℃以上。最好在晴天上午移栽定植,尽量赶在13:00 前完成,利于定植后缓苗。定植时可做成沟宽60cm、脊高40cm 的小高畦,或做成宽约1.2m 的平畦,每畦栽植双行壮苗,苗距26~28cm,每亩栽植6500~8000 株。定植时需开沟灌水,确保土壤湿透,顺水移植,之后覆干燥土壤3~4cm 厚,将畦面整平。选择起垄定植的,小垄50cm×35cm,大垄双行40cm×35cm×100cm,移栽前需在垄上铺好滴灌带,再覆盖100~110cm 宽的地膜,移栽时按照株行距在膜上打定植孔,每亩打埯数3300~4000 埯,施磷酸二铵10kg,每亩保苗6600~8000 株。移苗后浇透水,封严苗孔,大棚内扣小拱棚,挂双层幕,大棚上面覆盖草苫子,若气温过低,可在棚内点暖风炉,增加棚内温度。

四、田间管理

1、苗期

①中耕培土

定植后至开花结荚前,每间隔7~10 天中耕1 次,确保土壤疏松、透气,以提高地温,促进根须生长。中耕深度控制为10~12cm,操作时适当向豆角苗根茎部位培土,促进根茎部位侧根的生长。

②温度管理

定植后需合理调节棚内温度,根据天气状况于早上揭草苫,增加棚内光照,晚上再盖好,使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5~28℃,夜间温度维持在17~20℃。中午若棚内温度升至30℃以上,可适当掀开风口通风降温,温度降至25℃要及时封闭棚口升温。豆角苗长出4 个复叶后至现蕾期,可适当降低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1~25℃,夜间16~18℃,促进开花结荚。

③肥水管理

苗期适当控制肥水,避免植株旺长,不利于结荚。豆苗长出4~5 个复叶时,应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墒情合理滴灌,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kg。滴灌水肥后注意通风排湿,将土壤湿度控制为60~70%。

④搭架吊蔓、打顶

豆角植株开始甩蔓、蔓茎长至30cm 长时,应及时搭架吊蔓。一般用细木杆或竹秆2 穴扎1 根搭架,4 根搭架为1 组,在1.7~1.8m 高处用绳子将4 根搭架捆在1 起,将蔓引到架竿上用绳子或软质材料绑扎好。细木杆或竹竿要插入土壤中,确保稳固牢靠,避免歪倒。也可在每行豆苗的顶部固定一条顺行的铁丝,下放一条吊绳,将蔓吊住。

2、开花结荚期

①温度管理

豆角开花结荚期需要的环境温度较高,可在白天揭开草苫,延长光照时长,使棚内温度上升至29~35℃,夜晚将草苫盖好,温度维持在17℃左右,加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若升至35℃以上,应及时打开放风口通风降温,低于27℃时关闭风口。以强光、高温、高温差促进豆角开花结荚。

②肥水管理

第1 花序抽梗、开花期避免浇水、追肥。第2 花序开花坐荚后可间隔15 天灌溉1 次肥水。每亩冲施磷酸二铵9kg 左右,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加花序和结荚。上部花序和中部第1 侧蔓翻花结荚期间,每间隔10~15 天浇灌1 次肥水,每亩冲施腐熟粪尿肥100kg 或三元复合肥9~11kg。中部花序开花结荚后,每10 天灌溉1 次肥水,每亩冲施腐熟粪尿肥100kg 或三元复合肥9~11kg,增加结荚量,维持植株长势,延长豆角供应期。

③通风管理

定植7 天内要封闭大棚,不予通风换气,使棚内保持高温,有助于缓苗。7 天后根据棚内温度适当放风,放风前用塑料膜在棚内前端两侧的边柱上50cm 左右高的地方做成围裙,避免放风时冷风侵袭伤到幼苗。豆角植株生长前期,若光照较强导致棚内温度高于30℃时,可于中午外界气温稍高时掀开通风口进行短暂放风,将棚内温度降至25℃左右封闭风口。缓苗后至开花前,需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促进植株生长,开花到结荚期棚内温度需维持在26℃左右,有利于花朵授粉,棚内温度过高时可通过通风来实现降温。棚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80%范围内,避免花、豆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落花、落荚。终霜期后可于白天、夜晚放底风。6 月上旬可将棚膜撤掉,让豆角露天生长,9 月初再将棚膜扣好。

3、整枝打杈

整枝打杈有利于豆角植株茁壮、稳定成长,促进开花结荚,菜农应在豆角生长过程中做好植株枝叶的管理。豆蔓上架后生长速度较快,在主蔓长至架顶后豆秧仍会继续上爬,可趁早晨秧苗较脆时,摘除顶芽,促进中上部侧芽生长。上部后发的侧蔓保留2~3 节摘心;中部生发的侧蔓保留5~6 节摘心;下部早发的侧蔓需在10 节以上摘心处理。定期清理枯叶、老叶、病叶等,摘除第1 花序以下各节处长出的侧芽,并将第1 花序以上各节处长出的叶芽全部摘除,保留花芽,确保植株间良好的通风效果,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光照、养分、水分等资源,避免过多豆秆发育,影响开花结荚,降低豆角产量与质量。

五、病虫害防治

1、豆角病害防治措施

①豆角疫病

豆角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通过土壤、流水进行传播,也可利用囊孢子萌发或菌丝体萌发传染幼苗。该病害多在低温阴雨条件下发生和传播,主要危害豆角叶片、荚果和豆荚。发病初期,叶片上长出暗绿色水渍状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扩散变大变圆,颜色变为淡褐色,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霉粉;荚果染病后,病部覆盖一层白色霉粉,霉粉下果皮会逐渐腐烂,造成豆角减产,品质降低;豆荚染病初期,表面会长出大量水渍状斑点,之后斑点呈凹陷状,颜色变为红褐色,病情严重的,豆荚内种子也会长出黄褐色凹陷病斑,若田间湿度较大,病部会溢出黄色菌脓。

防治措施:菜田轮茬耕作,土质尽量选择沙壤土,选用抗病性强的豆角品种进行高畦深沟种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效果,棚内湿度不宜过大。发病初期,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 天喷治1 次,连喷3 次,效果较好。

②锈病

豆角锈病是一种由土壤中遗留的春植豆角病残体或夏孢子堆萌发后通过空气传播到植物体上引发的真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高发,通风不良环境下有利于该病害的快速传播蔓延。豆角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长出星星点点的黄白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日渐突出,且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最后变为褐色粉末。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性强的豆角品种,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老叶、病叶、黄叶,减少传染源。用药以预防为主,根据往年锈病流行特点,在锈病发生之前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腈菌唑800 倍液,或托布津1000 倍液均匀喷在叶子正反面,间隔7 天喷防1 次,连喷3 次。

③枯萎病

豆角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可通过种子带菌传播。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维管束,阻碍根系生发,导致根部皮层腐烂,并由下到上危害全株,破坏植株对养分、水分的传输转运机能,导致植株叶片由下到上逐渐变黄,最终枯萎凋落。病株结荚量减少,豆荚中间缝合线变为黄褐色。开花期病株中午和下午呈萎蔫状,晚上和早上又恢复正常,后期则全天萎蔫,直至枯死。

防治措施:菜地实行3 年以上的轮茬耕作。土壤呈酸性的撒施石灰粉100kg/亩加以改良,降低枯萎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可选用75%甲基托布津900 倍液,或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灌根防治,150~220mL/株,间隔7~10 天灌1 次,连灌3 天。

④白粉病

豆角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借由空气、风、雨传播。田间通风效果差、湿气大、昼夜温差大均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于传播。白粉病主要危害豆角叶片,使叶面长出白粉状斑,随着病情发展,白粉逐渐覆盖整张叶片,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阻碍养分传送,导致叶片逐渐黄化、凋落。

防治措施:与非瓜类作物合理轮作,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落叶、病叶,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选用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同时喷施新高脂膜800 倍液增强药效,间隔7 天喷治1 次,连喷2~3 次。

2、豆角虫害防治措施

豆角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蓟马、豆荚螟等,主要靠刺吸式口器吸食豆角植株汁液,引发多种病害,危害豆角整个生长期。蚜虫和蓟马主要危害豆角心部,导致豆角叶片卷缩,心叶生长停止,影响开花结荚。另外,蚜虫和蓟马繁殖、传播速度极快,若不能及时控制,则会造成豆角严重减产。豆荚螟以幼虫钻食豆荚、花蕾和种子为害,严重影响豆角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防治蚜虫,可在田间安放多张黄色粘虫板进行诱集灭杀,也可将尿素和洗衣粉按照4∶1 的比例混合,兑入400 倍清水,充分溶解后均匀喷雾,灭杀蚜虫效果显著。药物防治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60~80mL/亩均匀喷雾,效果较好。防治蓟马,播种前可用腐熟农家肥40~50kg、5%噻虫嗪颗粒剂800~1000g 均匀拌种,效果较好。定植后,在田间覆盖12~15cm宽的银灰膜,可起到驱除蓟马的效果。豆荚结荚盛期,若蓟马危害严重,可选用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剂2500 倍液,或60%烯啶·呋虫胺可湿性粉剂4000 倍液喷雾治理,效果较好。防治豆荚螟,棚内相对湿度较大时及时通风,使用白僵菌粉剂500g/亩与5kg 细土混匀后均匀撒施,可粘附成虫虫卵,减少幼虫数量。

六、采收上市

一般来讲,豆角植株开花后15 天左右时豆荚长度、鲜重均能达到最大值,即可进行采收。结荚初期可3~4 天采收1 次,结荚盛期1~2 天采收1 次,结荚后期2~3 天采收1 次。采收的豆角要及时上市,未来得及上市的需放在3℃环境中保鲜。

莘县寒地早春大棚豆角栽培过程中,应做好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各个环节工作,切实提升豆角产量及品质,保障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结荚豆角豆荚
豆荚儿,嘭!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剥豆角
词语对对碰
氤氲豆角香
架豆角结荚期如何科学管理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关于“无限结荚”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浅析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