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理论开展面向基础教育相关主体的生命健康教育的初探
2023-11-22李雪鸣翟羽佳王晴阳
李雪鸣 翟羽佳 王晴阳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医思想理论及中药学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核心价值可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将“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列入中医药发展七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要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2017 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基础教育等各领域;2019 年,习近平同志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青少年为目标受益群体开展针对家长、教师等基础教育相关主体的中医思想理论教育,对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康观之形成意义重大。
1 面向我国基础教育相关主体开展中医思想理论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居民对中医药科普知识总体认知水平较低,中医药相关的科普教育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的体验和探究等方面,或者只是于自媒体、短视频或推送文章中片面地了解,较少涉及中医思想,如中医的“阴阳”“五行”“望闻问切”“整体观念”等[2]。于是,他们对其为何有效、又缘何无效,该如何精准无误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等问题,难免有一种难以确切分析、把握的有心无力之感。因此,开展中医思想理论教育,引领人民群众特别是基础教育相关主体走近、认知、使用并支持中医思想及相关理论知识,十分必要。
基础教育阶段作为人生中极为重要的时期,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处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仍需要师长的教育引导。但是在绝大多数家长看来,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需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需求,其思想精神层面的需求则全权由学校、教师负责,导致很多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难以树立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此外,由于学前教育没有被正式纳入义务教育,各地学前教育阶段的优质机构数量不足、质量良莠不齐。一些私立机构一定程度上甚至不能算作学校,只是帮助家长照看孩子,难以面向校内教师、孩子家长开展中医思想理论教育[3]。
2 中医思想理论对基础教育相关主体生命健康教育的启示
2.1 中医思想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重视生命的观念《千金要方》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中医思想理论所研讨的无论是饮食、起居、情志、运动还是生活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都是为了使人体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4]。这种贯穿中医理论始终的思想理念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积极的生命健康观,培养健康、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逐步具备高尚品德,更好地适应并服务社会。
2.2 中医思想及其理论知识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中医理论知识和中药学里有对生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疾病、药物、动物、饮食、人体组织、养生保健等方面的正确认识,譬如:阴阳与昼夜的对应关系理论能够指导解决熬夜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食物性味理论可以解释当今青少年多动症、抑郁症频发的部分生理基础等。若家长、教师尽可能多地学习、掌握,并将其与点滴日常融合,就能逐步在青少年的意识中构建相对健全的防病、治病知识体系,同时为其创造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直接体验。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群体,如果没有感性的材料,中医思想理论将难以被理解或接受,因此以青少年为目标受益对象的生命教育重在体验,重在感同身受,要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因此,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3 言传身教对于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形成及践行正确的生命健康观的意义
3.1 基础教育的内涵基础教育指没有专业、职业指向性的基本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其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5]。“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事实上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从狭义上讲,指九年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公共性和强迫性的特点,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从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些观点将高中阶段的教育也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因为中国尚未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尚且不属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范畴。
197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上,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获得幸福,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可能成就优秀的高等教育。
3.2 言传身教的意义基础教育阶段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迅速成长着——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心理、较弱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强大的感官认识功能,到对社会现实和自我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不断发展、知识储备不断增加,逐渐走向成熟。所以,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其最亲密的人、近距离的榜样——家长、教师,他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2.1 家庭教育的意义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教育则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中讲道:“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品质教育[6]。中医思想理论教育对此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写:“凡大医治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和范仲淹所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历经数千年发展,中医思想理论早已融入儒家“仁者爱人”同“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家长、教师以此为准则的言谈举止必将濡养青少年的心灵,对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3.2.2 教师以身作则的意义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太公家教》中有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足见师者于学生而言的地位与价值。除家庭外,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最长,有机会持久且高频地与教师见面、交流。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要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要求成绩,更应该达到人文关怀之标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开展中医思想理论课程的同时,教师在课余生活中也应时时于无声处让学生感受到中医思想及理论知识的魅力,以达激发学生对中医思想及理论知识的兴趣、营造学习中医的浓厚氛围之目的。这就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中医素养有了较高要求,需要其对中医思想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体悟。
4 初探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同构的中医思想理论教育模式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培养工作的专业性强、教学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全面,对于教师而言,扎实、深入地开展中医思想理论教育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学校需与孩子的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营造学习中医思想理论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家校协作,积极形成家校同构模式,逐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以青少年为目标受益对象的中医思想理论教育成效。
4.1 帮助家长形成以中医思想理论为指导的教育理念从心理角度而言,孩子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寄托于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导师,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师专业教学引导的作用。但是很多家长对此没有清晰、准确地认识,从而把孩子的生活、教育进行人为的划分,极其不利于孩子生命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开展。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需要帮助家长构建正确的思想意识,通过邀请高等中医院校教授定期来校举办面向家长的中医思想理论讲座、以班级甚或年级为单位开展家校交流和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正面、直观、系统地学习中医思想理论,推动其思想理念的转变。在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举办的家长交流座谈活动中,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对孩子的观察并推测、分析其中不足,为日后的中医思想理论讲座确定普遍聚焦的主题,既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亦有利于帮助家长更深刻地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4.2 积极构建中医药思想理论的家校共育模式学校教育的理念和组织形式比较先进,而家庭教育的优势则在于孩子对家人的感情依赖性强。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自2021年7月24日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7]。孩子主要处在家庭之中,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必须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生命健康观、培养高尚的品德。而且,在家时孩子通常处于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不好的行为习惯容易显现,更利于家长发现问题并及时运用中医理论知识予以正面引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时常与家长深入地交流,通过家校联系手册、观察记录等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生活情况、学习状态与其中所体现的身心常态,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家长每天留意孩子在家的表现,将突出问题记录下来,及时与教师沟通,或利用校讯通、微信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实时联系,使家校教育协调一致,共同营造中医思想及理论知识学习的浓厚氛围。
综上所述,将具备丰富的生命健康教育内核的中医思想及理论知识授予家长、教师,对培养青少年的良好生活习惯、高尚品质及健全人格,激发其对中医的兴趣,营造学习相关思想理论的浓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对树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