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的画家 永恒的艺术

2023-11-21慧鉴堂主人

中国收藏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夕照白文寿山

慧鉴堂主人

清代画论著作《读画闲评》,是作者俞蛟根据所见所闻记录的随笔体画家小传,主要记载的是书画名家的生平行事及绘画风格。其中收录了不少重要书画家如闵贞、童钰、罗聘等,每家一章。

据传,俞蛟某日亲临北京夕照寺,观看后殿大悲殿壁上陈松所作《古松图》,因而作“陈寿山传”一章。此章描写清代画家陈松曰:“寺僧为余言‘寿山作画时,值长夏,解衣裸体,酌巨觥连饮,磨墨贮瓦瓯,睥睨久之,然后累几而上,皴擦勾斫,颯颯有声。晌午,天大雨倾注,若黄河乍泻,千珠万珠,跳掷阶下,庭水积尺许,雨霁而画毕……殆古人所谓胸有成稿,意在笔先者乎……殿壁纵横各二丈有奇,松本围径尺,而有参天之势,枝干屈曲,针叶疏密,均得乎法,画松之能事毕矣……而寿山涂抹半生,得画壁而传,可谓厚幸矣!”短短几行文字,一位狂放潇洒的画家形象跃然纸上,此后又有不少笔记、古籍转载。这幅夕照寺壁画《古松图》留传至今,几百年来游人不绝,让陈松一举成名。

然而,一位曾经影响如此巨大的画家,今天我们翻遍多种笔记、书画家字典,所得到的却只有寥寥几句概述:“陈松,字寿山,天长人、性豪宕、善绘事,少师板桥诸派。后游楚不遇,入京卖画,住在昭梿的寓所中。陈松最擅画松,尝于北京夕照寺壁上绘大松树五株……”仅此而已,令人心有不甘。他究竟生卒何年,有何经历,成就几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笔者得以揭开这位神秘画家的一角面纱。

十二开册页信息丰富

在一次收藏活动中,笔者偶遇陈松所作书画册。该册共十二开,已无册页首尾盖板,册中画作为纸本设色,原装旧裱,尺幅为2 9. 5厘米×3 2厘米。正是这本册页,让我们对陈松的了解有了突破性进展。

《陳松书画册》第一开至第五开

第一开画作为设色工笔,绘有佛手、莲蓬、花枝等物,右上方书题“ 联香图”“ 苓根道人写”。落款处有阳文“ 陈松印”“ 寿山”两枚印章,而画面左下角处又印有阳文“苓根”压角章。

第二开画作绘有荷花、荷叶、水草等,构图饱满。画面左上方书题:“自从识罢濂溪后,烟露香霏入画图。”并有“廉外天涯”“寿山”两枚阴文印章。

第三开画作绘有牡丹花、叶一枝,采用对角式构图,将花枝安排在画面右下方,左上方则书题:“丽妆不用烟脂染,本色凤流缟素妆。压倒上林春九十,披图时觉墨痕香。”落款“仿白阳山人笔意”,钤印“寿山”。

第四开画作所绘为单只蝉鸣于树上。左侧纸边书题“居高声自远”,落款“苓根”,钤印“上下千古”。该幅画作的题材表露出画家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第五开画作所绘为花枝图,书题“ 醉写花枝弱冠群,可人真趣饮香云。浓情淡意皆同梦,不是风流不赠君。青芝老人并题。”钤朱文“陈松”、白文“寿山”两方印。画下又题“辛卯(1771年)谷雨后二日写”,加盖白文印“山中布衣”。

第六开所绘为水边坡角松树两枝叶,一高一低两枝松叶在画面中形成了巧妙的留白,画面右上的枝叶上方,书题:“叟号支离挹露浓,奏涛常见五云松。往来灵鹤巢松顶,根在南山第一峰。辛卯行醉日。”钤朱文印“ 松”。另在左上角题款“寿山”,钤朱文印“上下千古”。

第六开

第七开

第七开所绘为截取松树干枝的一段,有松干、松枝、松针和松果。画面左侧书题:“寄语主人须爱惜,化龙飞去在今年。青芝老人蘸墨。”题款处有朱文“ 松”、白文“寿山”两枚印章。右下另印压角章“苓根”。

第八开画作为坡石水仙。构图中花卉整体位于右侧,叶片向左侧方向伸展,并于画面左上方书题:“芳丛春簇簇,疑是巫山云。仔细画风流,凌波昨夜宿。寿山并题。”题下有朱文“ 松”、白文“ 寿山”两枚方印。画面右下角印“ 青芝老人”。

第九开绘枇杷果,构图整体偏右,一簇枇杷聚于画面右下角,然枝叶皆是自角落向外伸展,更有一枝新叶直伸向画面左上方,逸趣横生。右上则书题:“ 道人不识黄金树,累累枇杷写赠君。”“辛卯清和(四月)上浣(上旬) 仿青藤老人笔。”题末钤印“寿山”。

第十开画作所绘的是坡石兰花,此幅画面构图则更偏向于留白,内容多集中于右侧与下方。右下的坡石上书题:“ 香吐只投君子佩,风流无限暮云中。辛卯清和月寿山写。”题款左侧共四枚印章,坡石上的三枚分别为朱文“陈松”印、白文“ 寿山”印,以及朱文“上下千古”印,画面左下的压角章则是白文“青芝老人”印。

第十一开画作为水竹图,此幅作品的构图同样注重留白,画面清雅简约。书题“辛卯春日写于长安客馆”,印有朱文“寿山”。

第八开

第九开

第十二开画作为坡石松竹,画面中竹枝与松树各踞左右,枝叶相向生长,笔墨精到,气韵生动。落款位于左下方坡石处,二字篆书与印文皆为“寿山”。

此册让我们有幸看到了陈松的“纸上烟云”,确如《陈寿山传》中所言,其画乃取法徐渭、陈淳及“扬州八怪”等人,而非清初“四王”之类的主流画风。其书法亦非主流的“馆阁体”,而是楷行隶篆均擅,笔墨形意之间可见欧阳询、宋徽宗、郑板桥等名家书痕。其所作诗词大量引用典故,足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综合分析,该画册为我们了解陈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实物依据。

不同字号隐藏更多含义

根据这本画册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对相关史实做出以下推断。首先,根据画中的落款可知,陈松除“寿山”外还有其他字号,如苓根、苓根道人、廉外天涯、山中布衣、青芝老人等。这些字号都有不同含义,必与其经历生平密切相关,这为研究其艺术成就,发现他更多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其次,由于本书册注有年款,画作全部作于辛卯年(乾隆三十六年),凭此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推断出作者生卒年份。按夕照寺僧人所讲,陈松绘制《古松图》的时间是1775年夏(乾隆四十年),当时的年龄为8 0岁,晚于此书画册四年,那么陈松作此册页时的年龄应为7 6岁,据此可准确推测其出生于16 9 5 年(康熙三十四年)。

再次,作品的内容也可作为作者生平经历的参照。在第十一开的书题中,作者注明写于长安客馆,说明此时正客走异乡,印证了陈寿山传中“后游楚不遇,入京卖画”的记载。陈松游历卖画是一种常态,对应那些“廉外天涯、山中布衣、青芝老人”等字号是合乎情理的,这些称谓隐含着他许多经历。书画册中的诗、书、画、印都非常精熟,是积年累月才能出现的厚积薄发,印证书画家此时已进入中晚年。

此十二開册页所画都是花卉松石,可知其绘画的主要题材范畴。其中三幅松图,画法各异,由此可见作者取法传统又追求创新的意图。但由于当时的陈松并无盛名,所以其作品也并不为世人所重。这大概也是这本画册流传至今却盖板丢失,自用印很多却不见藏印,市面也罕见其他作品的原因吧。

充分彰显自我精神

此册可谓陈松自咏诗册,是自我精神的精彩写照。其内容充分反映了书画家的自信极高、雄心极大,虽不被认可却始终有顽强意志。“自从识罢濂溪后,烟露香霏入画图”是借莲花自比周敦颐;“丽妆不用烟脂染,本色风流缟素妆。压倒上林春九十,披图时觉墨痕香”是自感杰出优秀;“居高声自远”是借蝉鸣表达自己的高尚纯洁;“浓情淡意皆同梦,不是风流不赠君”“寄语主人须爱惜,化龙飞去在今年”则是强调只要珍惜风流本色,早晚必定飞黄腾达。

陈松的确是清初一位有抱负、有感情、有才能的民间书画艺术大家。他与郑板桥几乎同期,但应未做过一官半职,也未像“ 扬州八怪”一样形成群体。为了艺术生活,为了胸中理想,他一生颠沛流离,经受了不少苦难,如果没有夕照寺《古松图》,他将被终生埋没。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明清两代,朝、野艺术家所处环境、所受待遇的巨大差距。在朝艺术家虽然僵化守旧、千篇一律、无所创新,却能高高在上;在野艺术家无论有多大抱负,多么努力,获得多少艺术成果,都很难进入主流社会。

陈松的《古松图》一举成名后,按理说应该会有更多的作品产出和更多关于这位书画家的行踪记录。但不知何故,在留下这幅震撼人心的作品之后,画家本人从此却销声匿迹,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难道夕照寺《古松图》就是他的绝笔之作?这些问题尚待考证。

此书画册的出现,可以补史,对于了解、认识、研究陈松的艺术是一次重大突破。它填补了这位清初重要艺术家的许多信息空白、对历史事件做出了补充修正,同时也是对《古松图》最好、最直接的注释。《陈松书画册》与《古松图》,两件同期文物彼此印证、交相辉映,使陈松及其书画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最终做到了“上下千古”,对于宣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历史故事具有重大意义。

第十开

第十一开

第十二开

猜你喜欢

夕照白文寿山
夕照查达(布面油画)
始祖坟
归途
不灭的初心(节选)
浅述刘寿山验方接骨紫金丹辅助治疗骨质疏松合并Colles骨折经验
夕照高邮湖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WATING FOR THE SUNSET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