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静课 特见风神
2023-11-21
元 王蒙《涤砚图》 立轴 纸本设色 65厘米×34.75厘米
“ 元四家”之一的王蒙(1 3 0 8 年至1385年),生逢乱世,仕途坎坷,而其艺术造诣却得天独厚。其少年时得外祖赵孟頫言传身教,又有机会饱览赵氏所藏前贤名绘,能将唐宋诸家多种技法融入个人创作,形成与“元四家”中另三家黄公望、吴镇、倪瓒迥异的画风,更得倪瓒称颂:“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蒙的山水画以繁密见胜,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气象磅礴,影响深广。明初王绂、刘珏、杜琼及至沈周、文徵明、文伯仁等无不得其沾溉。沈周代表作 《庐山高图》便是取法王蒙而成一代杰作。之后董其昌、清“四王”也無不是王蒙的崇拜者。清四僧中,石涛、石溪更是精研弥深,得其神髓而自开生面。近代则有张大千、傅抱石、陆俨少潜心学王,傅老先生的抱石皴便是得法于王蒙解索皴而扬誉天下的。
《涤砚图》是王蒙为“ 嵕山”创作的一幅墨笔山水。“嵕山”是余谦的字,池阳(今安徽贵池)人,官至江浙儒学提举,善草隶。相关资料见于《书史会要》等书。徐邦达先生认为此作为王蒙元末所绘,是其中岁之笔,且“此图笔法苍劲,通幅满布圆点,是其常见面目”。
此作曾为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淳化轩”中,是目前所见海内外公立机构之外,唯一可于市场流通的《石渠宝笈》著录王蒙立轴珍品。画幅之上,载有乾隆帝藏印15方,并有乾隆帝行书题写五言诗,诗文见于《御制诗文集》。最为难得的是,题诗前乾隆帝特命人于画幅上方绘制金丝栏,而后一丝不苟题诗于其间,这在公私所见诸多乾隆帝御题中极为罕见。
关于王蒙,关于此作,著名美术史家、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1940年至2020年),以及知名书画鉴定家、书画家萧平(生于1942年),均曾撰文分享观点。
乾隆帝在题诗前特命人于画幅上方绘制金丝栏,这在公私所见诸多乾隆帝御题中极为罕见。
杨新(著名美术史家、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王蒙中晚年杰作
王蒙于元朝末年曾作过“理问”的小官,预感到社会大动荡将要来临,遂弃官归隐黄鹤山 (位于今浙江杭县东北),自号“黄鹤山樵”,或别署“黄鹤山人”“黄鹤山中樵者”,又自称“香光居士”。明朝建立后,他曾任山东泰安州知州,后受胡惟庸案牵连,病死狱中。
《石渠宝笈·续篇》对《涤砚图》的著录
《涤砚图》画中茅屋临溪,杂树掩映,有小桥通向对岸。隔溪高岩巨石,飞瀑相重,隐隐露出寺观。其后层层嵕岭,白云缭绕,茅屋外一总角童子于溪边涤砚;屋中一人独坐,开轩面流,若乎在静听着流水淙淙声音,观赏着云飞瀑溅。这优雅的环境、静谧的世界以及主人的安闲适意,使人想起南朝隐士陶弘景答梁武帝的诗句来:“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多。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是元末明初知识分子所羡慕和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元四家”均皆隐居,倪瓒甚至直接引用陶诗,刻了一方“自怡悦”的印章,钤押在自己的作品上,除表明作品只供自我欣赏外,也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涤砚图》的创作,也可能与受画人善书法有关,但画面的意境绝不限于此。通过涤砚的细节描写,可以窥见主人的日常生活,故乾隆帝有诗句云:“临池静课余,洗研命僮胥。”但整个环境的设置,却是为了表现主人与世无争的高洁情怀,其主题鲜明突出,一目了然。
徐邦达于原大图片边题跋:王叔明此图曾入清乾隆内府,载于石渠宝笈续编,但早已流出在外,今藏香港某氏,闻近又去美。此图画笔清逸老苍,尖而不纤,似率而实,非草草,可重也。上款嵕山,为余谦,号按谦,池阳人 (安徽贵池),工书古隶。元至顺三年,曾官翰林应奉。后至元元年又提举江浙,小传见书史汇要等书。叔明为作此轴,当在元末,应是中岁之笔。徐邦达。
王蒙的山水画作品有多种面貌,其差异主要在用笔用墨和不同皴法上。《葛稚川移居图》(故宫博物院藏),山石略带斧劈皴擦,不作一苔点,似有李成、郭熙遗意。《青卞隐居图》(上海博物馆藏),勾皴与披麻相结合;干墨与湿墨同时并用,挥洒放纵,极尽能事。《夏日山居图》(故宫博物院藏)以披麻皴为主,夹带解索皴,沉静浑厚,多取法于巨然。《太白山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浓墨重笔,用短笔解索皴并加以荷叶皴法,苔点满纸,似乎是在董源、范宽点法的基础上加以变体抒张。我曾在苏州见顾氏旧藏另本《葛稚川移居图》(著录于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以浓墨干笔长解索皴法写山石,散毫枯笔点苔,极其苍劲简老,可能是他晚年的作品。此幅《涤砚图》在笔法墨法上介于《太白山图》与另本《葛稚川移居图》之间。近处溪岸勾皴略带斧劈是常用手法,溪对岸巨石以长线条勾出轮廓略加纹理,进一步发展即成长解索皴。远处山峰用淡墨干笔皴擦之后,再用浓墨枯笔点苔,似乎用的是一种秃笔散毫。整幅笔法苍劲、不拘成法,随心所欲。作者未注名创作时间,据此估计应属王蒙中晚年时期的一件精心杰作。
萧平(知名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尤见风神 百看不厌
《石渠宝笈·续篇》对《涤砚图》作了如下描述:“宋纸本,纵二尺四分,横一尺七分。水墨画山桥茅屋,一人对瀑,童子临溪洗砚。款:涤砚图,叔明为嵕山作。钤印一:王蒙印。御题行书(略)。左方缥绫,董其昌跋:王叔明涤砚图,绝似所临北苑寒林钟馗图,盖俱从王右丞得笔,真奇品也!其昌观,钤印一:董其昌。鉴藏宝玺(略),收传印记 (略)。”文中所述,除董其昌缥绫跋失却外,皆保存如故。上款“嵕山”,为余谦字。余氏,池阳人,擅草隶,元代后期官江浙儒学提举。徐邦达先生认为,王蒙作此图当在元末,应是中岁之笔。
王蒙为赵孟頫外孙,画从外祖父来,又往往出外祖父规格之外,纵逸多姿,苍茫深秀,有“ 画中龙”之称。《涤砚图》幅面不大而具万千气象,树木不下十数种,山水多至十余重。或皴或点,或勾或划,或聚而密,或散而疏,或粗而老,或细而嫩,尤以渴笔点苔,特见风神。满纸烟霭微茫,气韵生动,真百看而不厌。
中国嘉德2023秋季拍卖会
·第一阶段·
预展时间:2023年11月14日至17日
拍卖时间: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珠宝翡翠钟表)
·第二阶段·
预展时间:2023年11月25日至28日
拍卖时间: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
(中国书画、古典家具及工艺品、古籍善本、邮品钱币、佳酿臻茗)
展拍地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