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的调研
2023-11-21刘万庆裴小杰
汪 茜,刘万庆,裴小杰
(西安财经大学 商学院, 西安 710100)
一、引言
强国必先强农,农业强方能国家强。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而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岚皋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豆类、油菜和小麦等。2020年2月,岚皋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次年6月,岚皋县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2022年岚皋县粮食播种面积22.01万亩,粮食产量共计4.24万吨,荣获“2022年安康市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了解岚皋县农户粮食作物种植意愿,从农户自身特征、家庭能力特征、政策及外部环境特征、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农户对种粮政策的认知特征五个方面,探讨影响农户粮食种植意愿的因素,对提高农户粮食种植意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研究
自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量学者围绕其理论逻辑、科学内涵和实施路径展开研究。其中,廖彩荣和陈美球(2017)指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振兴”二字,并从时间、空间、理念三个维度阐释了“振兴”二字的科学内涵[1]。张家海等(2019)认为,发展农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陈锡文(2018)在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做了深入解读,强调了乡村振兴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的[3]。王亚华和苏毅清(2017)认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延长土地承包关系是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4]。
国际上,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乡村发展历程。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就设置了乡村治理机构,以完善乡村法规体系,致力于乡村经济的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通过“耕地保护运动”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颁布,加快了战后乡村经济的复苏。Han(2020)认为实现乡村振兴要建立高效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框架,调动资源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的人员优先、资源资金优先等四个优先领域[5]。Nizam和Tatari(2022)提出,应充分发挥乡村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加快实现乡村振兴[6]。
(二)关于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Zhang等(2022)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对农户个人、家庭、政策及外部环境等四个层面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农户的意愿越来越理性,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在影响因素中,土地种植方式、种粮收入占比、种粮支出占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7]。Peng等(2022)从政策及外部环境、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等三个层面对山东省486个分散农户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粮食价格、粮食种植规模、其他农户生产行为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户的种粮意愿[8]。马丽(2021)围绕农户个人、家庭、 外部环境等五个层面特征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土地流转、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对农户种粮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地块分散程度等因素对其种粮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9]。吴连翠和张震威(2021)从农户自身、外部环境、水稻经营特征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粮食销售收入、粮食生产总投入、单位面积平均土地租金等因素对农户种粮积极性均有显著影响[10]。胡振华等(2019)从农户对补贴政策的认知特征层面调研发现,种粮保险对种粮意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11]。
综上所述,农户的种粮意愿受到多层面因素影响,但现有研究多是围绕其中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展开,全面性与综合性有待加强。笔者从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能力特征、政策及外部环境特征、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特征、农户对补贴政策的认知特征五个维度出发,构建相关特征指标,综合考虑农户粮食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收集
1.研究区概况
岚皋县位于大巴山北麓、汉江之滨,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总面积1956km2,耕地面积1.72万hm2。下辖12个镇136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末,岚皋县户籍人口1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15.2万人,境内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4.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岚皋县建立以农业、畜牧业、特色林果等增收项目为主的“3+X”特色产业体系,帮助农户在粮食等作物方面实现增收。
2.数据收集
以岚皋县全体农村为样本,通过随机抽样展开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46份,收回243份,去除瑕疵问卷后,剩余238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96.75%。
(二)研究假说
借鉴Peng[8]、马丽[9]、Zhang[7]等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得出影响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农户粮食种植意愿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五方面内容: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能力特征、农户所面对的政策及外部环境特征、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特征、农户对补贴政策的认知特征。
1.农户自身特征
农户自身特征是影响其种粮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学者们对农户自身特征与种粮意愿之间的相关性持有不同观点。唐娟莉(2013)认为,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状况等因素与农户种粮意愿高度相关[12]。刘猛等(2021)基于河北省337户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对农户的杂粮种植意愿有显著影响[13]。李明贤和樊英(2013)以河南、山东等6个粮食主产省457户农户为样本,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务农务工经验对其种粮意愿有显著影响[14]。马丽(2021)研究发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9]。
2.农户家庭能力特征
农户家庭的资源禀赋对其种粮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庞辉和许会(2020)围绕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发现农户经营类型、劳动力数量、农地距家远近等因素对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15]。Peng等(2022)通过区域多群组分析发现,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种植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8]。马丽(2021)研究发现,家庭耕地面积、土地流转、地块分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种粮意愿有显著影响[9]。
3.政策及外部环境特征
国家种粮补贴政策,以及耕地质量、耕地受灾情况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吴玲和苑承丽(2021)认为种粮政策及外部环境都会对农户的种粮意愿产生影响,该维度的影响因素一般包含种粮补贴、保险投入、受灾害面积等。其中种粮补贴能够对种粮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保险投入和受灾害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16]。马丽(2021)认为种粮补贴金额满意度、地块分散程度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均具有显著影响[9]。此外,靳庭良(2013)研究发现,作为影响农户种粮意愿的外部特征,土地肥沃程度、水源灌溉程度、交通便利程度、与外界的信息沟通程度等均会影响农户的粮食种植意愿[17]。
4.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特征
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对农户种粮意愿同样具有重要影响。高雪萍等(2020)基于对江西十县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发现,粮食价格与对粮食种植成本的控制是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首要因素[18]。Peng等(2022)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分散农户的种粮意愿进行研究后发现,粮食价格对农户种粮意愿影响显著[8]。吴玲(2021)认为粮食价格增长幅度和每公顷土地种植成本对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均有显著影响[16]。
5.农户对补贴政策的认知特征
发放粮食补贴可以有效降低种粮成本,提高农户的粮食种植收入,从而提升其种粮意愿。黄晓丽等(2019)认为,农业保险是确保种粮大户粮食种植、产生收益的重要保障[19]。马丽(2021)研究发现,从事粮食生产认知、种粮补贴金额满意度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9]。胡振华(2019)对浙江省温岭市的粮食种植农户进行调研后发现,种粮保险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1]。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农户自身特征维度中,农户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健康状况对其粮食种植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H2:农户家庭能力特征维度中,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经营类型、年收入水平、非农收入水平对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H3:政策及外部环境特征维度中,种粮补贴力度、种粮耕地质量、耕地受灾情况、化肥投入量、水资源灌溉情况对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H4: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特征维度中,粮食价格、种粮成本控制、年种粮收入对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H5:农户对补贴政策的认知特征维度中,种粮补贴政策了解度、种粮补贴政策满意度、种粮保险补贴需求度对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各影响因素指标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因素指标
(三)模型选择
选择Logistic模型中的有序多分类形式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模型的因变量选择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的粮食种植意愿。假设农户愿意进行粮食种植的概率为P,不愿意进行粮食种植的概率为1-P,则有:
因此农户愿意进行粮食种植的概率为:
农户不愿意进行粮食种植的概率为:
最后得到Logistic的函数形式为:
根据表1建立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Logistic回归模型,Y表示粮食种植的概率,X1-X20是各维度的具体指标,β0是常数项,β1-β20是变量X1-X20的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Logistic Y=EXP(β0+β1X1+β2X2+β3X3+
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
β11X11+β12X12+β13X13+β14X14+β15X15+β16X16+
β17X17+β18X18+β19X19+β20X20+ε)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信效度分析
主要采用CronbachAlpha系数来检验量表数据的可信度,从表2可以看出,Cronbach’s α大于0.7,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收敛效度,信度检验通过。
表2 信度检验结果
针对问卷的效度,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一般来说KMO大于0.6,并且巴特利特显著性小于0.05表示样本数据构建合理。由表3可知,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691,且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达到合适的标准,因此效度检验通过。
表3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于自变量较多,为了防止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对回归模型中的各自变量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4 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三)岚皋县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1.变量解释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当地种粮情况及实地调研情况,参照以往研究成果,选取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能力特征、政策及外部环境特征、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特征和农户对补贴政策的认知特征五类20个变量指标作为影响农户种粮意愿的因素。
农户自身特征:主要考察自身特征对粮食种植意愿的影响,选用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健康状况四个变量衡量。
家庭能力特征:主要考察家庭的资源禀赋情况对种粮意愿的影响,选用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经营类型、年收入水平、非农收入水平五个变量衡量。
政策及外部环境特征:主要考察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和外部环境对种粮意愿的影响,选用种粮补贴力度、耕地质量、耕地受灾情况、化肥投入量、水资源灌溉力度五个变量衡量。
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特征:主要考察粮食种植的收入成本对种粮意愿的影响,选用对当前粮食价格的满意度、对种粮成本的控制、对种粮收入的满意度三个变量衡量。
农户对补贴政策的认知特征:主要考察政策普及程度与种粮保险需求程度对种粮意愿的影响,选用对种粮补贴政策了解度、种粮补贴政策满意度和种粮保险补贴需求度三个变量衡量。具体的变量赋值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变量赋值说明
2.结果分析
使用SPSS25.0软件,利用二元 Logistic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首先,经过检验得到-2对数似然值为163.475a,Cox&Snell R2和 Nagelker R2的数值分别是0.379 和 0.567,结果如表6所示;其次,霍斯默-莱梅肖的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显著性为0.924,表明模型拟合良好。
表6 模型拟合度检验
表7 霍斯默-莱梅肖检验
在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时,采用进入法,对瓦尔德统计量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影响农户粮食种植意愿的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1)农户基本特征与粮食种植意愿
由以上分析可知,农户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均显著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而性别对其影响效果不显著。
农户年龄的显著性为0.056,在10%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B为正0.781,即农户年龄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虽然农村人口流失速度在加快,但其呈现出低龄化特征,农户年龄越大,留守农村种粮的意愿越强。健康状况的显著性为0.000,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负1.766,说明健康状况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外出务工相比于种粮收入更高,因此身体健康的农民更倾向于外出务工,而不是种粮。受教育程度的显著性为0.080,在10%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负0.238,表明受教育程度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在大城市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因此很少选择留守农村务农。
性别对种粮意愿影响不显著。调研数据显示,男性仅占7.1%,样本差异性对回归结果产生了影响;并且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为独立女性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女性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大城市工作,这使得性别对留守农村种粮的影响变得微乎其微。
(2)家庭能力特征与粮食种植意愿
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经营类型、非农收入水平均能够显著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而家庭总人口数和家庭年收入水平不能显著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
家庭劳动力人数显著性为0.011,在5%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B为正0.716,即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农户种粮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农户种粮意愿越高。家庭经营类型的显著性为0.027,在5%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负0.739,说明家庭经营类型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专业农户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粮食种植活动中,以保证粮食优质优产,其种粮意愿也因粮食高质高产而进一步提高。非农收入水平的显著性为0.000,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负1.212,表明非农收入水平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显然,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相同的工作时间内,农户更愿意从事高收入的非农工作,因此其种粮意愿会大大降低。
家庭总人口数和家庭年收入水平对种粮意愿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家庭总人口数越多,其年收入水平也越高,这种情况下从事粮食生产活动并不会对其家庭年收入有明显影响,因此也基本不会影响其种粮意愿。
(3)政策及外部环境特征与粮食种植意愿
种粮补贴力度、种粮耕地质量、水资源灌溉量均能够显著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而耕地受灾情况和化肥投入量不能显著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
种粮补贴力度的显著性为0.000,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B为负1.297,即补贴力度对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种粮补贴力度越大,农户的种粮意愿越低。样本分析数据显示,当没有种粮补贴时,还是有88%的农户选择种植粮食,说明种粮补贴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极小,甚至为负。种粮耕地质量的显著性为0.095,在10%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正0.470,说明种粮耕地质量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耕地质量越高,实现高产的可能性越大,农户种粮意愿越强。水资源灌溉量的显著性为0.003,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正0.273,表明水资源灌溉量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岚皋县水利资源丰富,农户进行粮食灌溉活动极其便利,因此种粮意愿较高。
耕地受灾情况和化肥投入量对种粮意愿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调研地岚皋县地理位置优越,耕地质量较好(据受访者描述,当地一般不会有受灾情况发生,也很少有极端天气出现,偶尔会有风灾),所以耕地受灾情况对其种粮意愿影响极小。除个别专业农户由于规模化种植,在化肥上会有较多投入以外,大多数农户由于粮食种植量较少,并不注重化肥投入,因此化肥投入量对其种粮意愿影响较低。
(4)粮食价格及种植成本特征与粮食种植意愿
种粮成本控制和年种粮收入均能够显著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而粮食价格不能显著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
种粮成本控制的显著性为0.028,在5%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B为正0.634,即种粮成本控制对农户种粮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种粮成本控制越好,农户越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收益,其种粮意愿也就越强。年种粮收入的显著性为0.000,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正1.083,说明年种粮收入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显然,年种粮收入越高,农户的粮食种植意愿越强烈。
粮食价格对种粮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调研地老年人口占比较高,他们种植粮食一般以自给自足为主,几乎不会对外出售,因此粮食价格对他们的种粮意愿影响极小。
(5)农户对补贴政策的认知特征与粮食种植意愿
种粮补贴政策了解度、种粮补贴政策满意度均能够显著影响农户的种粮意愿,而种粮保险投入需求不能显著影响农户种粮意愿。
种粮补贴政策了解度的显著性为0.058,在10%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B为正0.044,即种粮补贴政策了解度对农户种粮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可能由于对种粮补贴政策了解度高的农户群体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种粮意愿,因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对种粮补贴政策越了解,就越愿意种植粮食。种粮补贴政策满意度的显著性为0.087,在10%的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为负0.412,说明种粮补贴政策满意度对种粮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补贴政策满意度对种粮意愿的影响程度远低于粮食价格和种植成本,农户是否种粮更多取决于种粮的净收益,而不是对补贴政策的满意度,因此会出现农户对补贴政策满意度高,种粮意愿却很低的情况。
种粮保险投入需求对种粮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从调研数据来看,对种粮保险非常需求的人中有74.7%愿意种粮,比较需求的人中有80%愿意种粮,一般需求的人中有43.9%愿意种粮,而没有需求的人中有100%愿意种粮,即无论有没有保险投入,都有较高比例的农户愿意种粮。且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户对种粮保险并不了解,甚至表示家里从未购买过种粮保险。由此看来,种粮保险投入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极小。
五、岚皋县农户粮食种植存在的问题
(一)年轻群体的种粮积极性不高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现代经济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年轻人,一般会选择进入大城市,从事对知识和技术要求更高,同时收入也更高的工作,因此其种粮积极性普遍较低。
在岚皋县受访农户中,愿意种粮的农户其年龄大多在41岁以上,老龄化较严重,且学历多为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智慧农业”与“设施性农业”的提出,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高龄农户的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种粮意愿产生消极影响。
(二)粮食种植规模化优势不明显
调研数据显示,岚皋县种粮户中普通种植户数量较多,而专业种粮大户数量较少。粮食规模化种植对耕地的集中性要求较高,但现行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将土地集中连片,更不利于土地向规模化种植的专业农户集中。另外,农户家庭中的年轻劳动力更倾向于进入大城市工作,留守农村种粮的农民年龄普遍偏高,且受教育程度低,多是依靠经验种粮,缺乏科学的种粮方法,难以通过对大规模农田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来发挥规模化优势。
(三)种粮补贴力度较低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政府颁布的很多惠农政策还在不断完善中。对现有政策而言,提供粮食补贴无疑是诸多惠农政策中的主力军,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项补贴政策暴露出补贴金额低、补贴范围不集中等问题。提供给农户的各项补贴不足以支撑农户靠种粮来维持生活,再加上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和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就导致了当前粮食耕种率普遍较低的现象。
(四)粮食价格偏低,而种植成本过高
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大大下降,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当然,粮食价格持续走低是市场运行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接轨,国外的粮食以低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导致国内粮食价格难以上涨;第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对农民工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居不下的粮食价格不利于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第三,只有粮食价格持续偏低,农户才会放弃粮食生产,将土地流转出去,从而促进更高效的规模化生产。尽管粮食价格偏低有其合理性存在,但依然是导致岚皋县农户粮食种植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粮食种植成本的增加会严重影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尤其是在粮食价格持续走低时,种粮成本的任何不合理增加都会导致农户的种粮意愿大幅下降。
(五)种粮政策认知渠道狭窄
经调研得知,当地大多数农户对相关种粮补贴政策、种粮保险投入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报流程了解并不深入。村委会是村民了解相关政策内容的主要渠道,农户对相关政策信息的可获得性有限。另外有农户反映,由于种粮政策的认知渠道有限,他们缺乏获得粮食补贴政策信息的及时性,有时候会错过粮食补贴。比如,他们在粮食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风灾等情况,虽然有相关补贴政策,但农户获得的信息具有滞后性,因此他们可能无法及时全额拿到相应的补贴。以上农户所反映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种粮政策认知渠道狭窄所导致。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岚皋县的农户粮食种植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年轻群体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在现代化进程中,年轻人更倾向于进城工作,导致农村中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从事农业生产,这对农业的现代化和发展构成了挑战;(2)粮食种植规模化优势不明显,多数农户是普通种植户,而专业种粮大户数量较少,规模化种植需要土地集中和专业管理,但现行土地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制约了这一发展;(3)种粮补贴力度较低,粮食补贴政策虽然存在,但补贴金额低、范围不集中,无法有效鼓励农户种粮的积极性,政府需要提高补贴力度以支持农民;(4)粮食价格长期偏低,而种植成本上升,导致农民的种粮意愿下降,这需要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协调,以确保合理的粮食价格;(5)种粮政策认知渠道狭窄,农民对种粮政策了解不足,信息获取渠道受限,使他们难以理解政策和享受政策的实际利益,政府需要改进政策传达和实施机制。
(二)提高农户粮食种植意愿的建议
1.提升年轻群体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
目前种粮的主力军年龄普遍偏高,年轻人种粮意愿较低,为了提高其种粮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通过人才吸引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农业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切实为其提供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一方面,帮助毕业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快地将所学所思应用于粮食生产活动中;另一方面,为地区树立种粮典型,吸引更多农户参与粮食种植。第二,可以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金融支持,以吸引他们参与农业生产。还可以推动农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提供在线农业信息和市场接入。
2.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
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的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提供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租赁和维护服务,降低大规模农田管理的成本。另外,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为农户提供科学的、机械化的种植条件。
3.优化种粮政策的补贴力度
根据当前种粮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将按土地承包面积发放的补贴替换为按售粮数量进行的“阶梯式”补贴,即售粮数量越多,农户得到的补贴就越多,让补贴切实落实到粮食产量本身。同时,加强种粮补贴发放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坚决杜绝虚报、滥发的现象,确保补贴政策的执行到位,农民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支持。
4.合理调整粮食价格,有效调整农资物价
为了缓解粮食价格偏低,粮种、农药、化肥等物化产品价格日益上涨造成的农户种粮收入与成本失衡问题,可以在不影响当年粮食生产形式和供应需求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合理调整粮食价格,以保障农民的利益;第二,适当拉开不同质量等级粮食之间的价差,通过优质优价,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第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可以与各地农业主管部门配合,从源头上调查价格上涨的原因,加强对相关物化产品的价格管理,确保其价格在合理区间。
5.改进政策传达与实施机制
应扩大政策传达渠道,提高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度,确保政策的全面实施和政策效果的监测评估,以保障农民权益。首先,财政局和农业局应制定信息公开制度,在官网、杂志、广播、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多渠道宣传,实时发布最新的政策、通知、实施细则等,确保农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信息;其次,在村镇层面,各镇政府、村委会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召开相关政策会议、不定期广播、设立相关政策专栏等方式,做好相关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