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重向度
2023-11-21陈珊珊
[摘 要]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现实价值,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推动大学生锻造放眼“总体”的整体性思维、厚植立足“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培育注重“安全”的居安思危意识。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难度较大、能力不足、效能不够的实然矛盾。对此,应当在坚守思政课堂这个立德树人总渠道的同时,下好大思政课这盘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关 键 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1-0017-0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价值表达,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对内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反映了社会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有助于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外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关于国家安全,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要论断为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近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已渐成学界的重点关注议题,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围绕国家安全的角度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联系起来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朝阳力量,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然价值
(一)着眼“总体”: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总体框架
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总体”的意涵就是以全局意识、整体眼光来理解和看待国家安全问题,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必须注意培养大学生总体性思维。对大学生总体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总体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底色”,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回顾社会主义500年来的风雨历程,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但科学社会主义始终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不断推动着伟大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其价值观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具有超越以往一切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看待国家安全问题时应做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坚决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争,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贡献。其二,总体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树立大历史观。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和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形成的中国革命道德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从历史中特别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营养,从对历史的正确把握中科学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真正认同和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大学生作为长期活跃于网络空间的主要角色,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就难以把握历史的主流与本质,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难以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负担起应有的责任。其三,“总体”要求以世界视野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并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为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赋予社会主义性质,代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和价值理念。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领航者理应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正确理解中国在全世界的国际定位与国际责任,树立世界视野,从而建立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深刻认知。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总体”上所体现出的开阔视野能够拓宽学生政治眼界、提高学生思维境界、构建学生学理格局,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有益的方法论借鉴。
(二)立足“国家”:站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立场
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根本立场。从国家的本质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機器”。[3]但国家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之“国家”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一切价值的标准都需以这个具体的、历史的国家为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个系统工程,但首要工作就要是深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之匙。具体来讲就是:其一,深刻理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我们爱的“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拥护国家的根本制度,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捍卫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大学生必须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这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二,增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4]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我们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守护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5]
(三)强调“安全”:凸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价值
强调国家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旨归。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安全领域相当广泛,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6]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对于国家安全的认识不仅包括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也延伸到了包括文化安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是价值观念之争,这启示我们,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工程来做,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前沿阵地,理应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与形式来增强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
首先,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任何一种价值观,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不管多么动听,也终将被历史所抛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往价值观的重要区别在于其真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实践也验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可信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而且能够成为真切、具体、广泛的现实。
其次,帮助大学生认清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实质和危害。随着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在大学生广泛接触各种思想的同时,我们要特别警惕价值观领域西方价值观日益严峻的渗透,这些西方价值观比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推行的并非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而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制度,带有鲜明政治倾向,极具迷惑性、欺骗性,会对尚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形成极错误的价值导向,对此我们需要帮助青年大学生廓清思想迷雾,从理论和实践上认清其实质和危害。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共性,使得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为可能。新时代高校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就在于增强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使其自觉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护国家安全。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然矛盾
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宏大体系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框架难度较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涵盖多重场域,包括思政课堂、团学活动及全社会良好的思政氛围等,这其实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大思政课”。“‘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7]思政课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讲授是在两门课程中分别进行的,缺乏整合统筹;同时在实践中层面,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恢宏、内容丰富,其要素包含十六个之多,因此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纳入“大思政课”系统工程存在较大的现实困难,需要探索实际而有效的融合路径。
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交叉属性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力不足。国家安全学属于“交叉学科”,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十多个国家安全体系,涉及的学科体系众多。要想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拥有复合型专业学科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这对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出身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獨立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难以满足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要求,这也是当前面对的实然矛盾。
最后,总体国家安全观契合现实形势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能不够。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6]这也对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不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因时而变、因时而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要把握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更要以此为前提来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百年变局与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现实需要。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路径
(一)守好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首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堂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基本原则贯穿始终: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8]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以国家出台的关于维护我国安全的相关政策以及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为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大学生社会主义培育过程中,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要坚持站在人民立场、国家立场上,从历史的、现实的题材出发,为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供以服务人民为根本价值指向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
其次,要实现思政课堂上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要做好课堂的“供给侧”改革。第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谈的其实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极具现实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国国情以及重大国际现实问题,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国际现实问题上讲解中国方案、阐释中国智慧,吸引青年学生的目光,引发其情感共鸣,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第二,要做好教学手段的创新。在以理论为主的思政课堂上须通过数字赋能,横向关联互联网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厚教育资源,经过充分设计后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要素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各环节,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动态活泼。第三,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地位。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在思政课堂中做好教学工作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这就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要有学识魅力,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思想要有境界,语言也要有魅力”。[10]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就要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及时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成果转化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坚定的未来中国各行业人才。
(二)善用“大思政课”,重视实践育人效能的发挥
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也要重视实践的教育功能。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充分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之维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0]一方面,要做好现实空间的国家安全观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服务。正如马克思“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11]应使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相结合,推动高校学生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去,将总体国家安全理论素养内化于心,让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行动外化于行,使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另一方面,做好虚拟空间的国家安全观教育,鼓励大学生勇于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作斗争。在网络空间打造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要善于同破坏国家安全的言行作斗争,坚决防止和纠偏网络上出现的“高级黑”“低级红”现象,坚持弘扬主旋律,让青年学生在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体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全方位塑造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3-64.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8.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00.
[7]“‘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N].人民日报,2021-3-7(01).
[8]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3.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10]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6.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5.
◎编辑 马花萍
①基金项目: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2zz01)。
作者简介:陈珊珊(1991—),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職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