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幼林抚育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23-11-21杨萍
杨 萍
幼林抚育技术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林抚育技术水平的管控直接影响着幼林的生长效果和存活率。本次研究在探讨中幼林抚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中幼林抚育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
中幼林抚育,是指在林木发育的早期阶段,采取有效的抚育措施,促进林木健壮成长,提高林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中幼林抚育需要根据各个林分的不同特点,结合对林分的生态环境、物候期、生长规律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抚育措施。中幼林抚育是林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首先,促进林木生长。中幼林期抚育可以通过定期疏伐、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减少树冠之间的竞争,提高树木的利用光能、水分和养分的效率,促进树木的生长。其次,控制林分密度。中幼林期抚育可以通过定期疏伐、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的密度,使每棵树拥有相对宽松的空间和养分资源,降低林分竞争强度,减小生长中的压力,从而保证树木健康生长。再次,提高林木品质。中幼林期抚育可以通过定期的修剪、整枝和控制害虫病害等措施,促进树木冠幅的均匀和协调,提高林木的形态结构,从而提高林木品质。最后,增强森林功能。中幼林期抚育可以保护水土资源,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比如,抚育可以增加森林的蓄水、防滑崩、防风固沙等能力,保护土壤,减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中幼林抚育在林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抚育,可以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达到林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二、中幼林抚育技术措施
1、中幼林抚育对象的确定
中幼林抚育的对象是指树龄较小,尚未长成大树,具有旺盛的生长潜力和良好的再生能力,需要通过抚育保护、促进其健康增长的树木。一般来说,中幼林抚育的对象以树龄3 年至8 年之间的幼树为主要对象。针对不同的森林类型、植被类型和经济林种类,其中幼林抚育的对象也有所差异。例如,对于天然次生林可以抚育2-3 年,对于人工林还需要根据其品种、优势树种、密度等因素,对中幼林抚育对象进行选择。在进行中幼林抚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将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和地域特征作为决策依据,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选取适宜生长的树木品种,以及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天然植被、植株密度、生态气候等整体环境要素,从而全面提升中幼林抚育的效果。因此,中幼林抚育对象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树龄、森林类型、植被类型、经济林种类、生态环境等,才能确保抚育工作的科学规范和有效性。
2、中幼林抚育技术措施
(1)割灌除草
中幼林割灌除草抚育是林木保护和经济价值提升的重要措施,其目标是保护和促进良好的中幼龄林生长,增加森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中幼林抚育是指对中幼龄林进行养护和管理,包括割草、割灌、除草等活动,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健康。中幼龄林是树龄在3 年到8 年之间的树木,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状态和生态环境,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其健康生长。割草是中幼林抚育的一项重要活动,能够有效控制草丛对树木生长的干扰,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割草可以使用手动割草刀、机械割草器等工具,对杂草进行修剪。割灌是将中幼龄林中过密、过高、过劣树木进行“除害留长”,即留下优质正常生长的树木,同时短截、修整不良生长的树木。割灌可以提高森林上层大树的光照,促进它们的生长,减弱林下杂草的生长,增加空气流通性,有利于森林生态平衡的调节和维持。除草是中幼龄林抚育的又一重要措施,除草可以用手工、机械除草等方式进行,目的是控制杂草对树木生长的干扰,减轻竞争,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施肥灌溉
中幼林施肥灌溉抚育是对中幼龄林进行养护和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施肥和适时灌溉,可以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提高森林的生产力,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和恢复生态功能。中幼林施肥灌溉抚育是对中幼龄林进行养护和管理的另一项重要活动。适量施肥和适时灌溉可以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增加其抗逆性和生长速度,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施肥是指在中幼龄林生长季节期间,按照树种需要和土壤营养状况适量施用化肥、有机肥等,为树木提供必要营养元素,促进其生长。施肥可分为树穴施肥、基地施肥和追肥等不同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树种和森林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肥源种类和施肥方法。灌溉是指通过合理的水分管理,为中幼龄林提供必要的水分,保障其生长需要。灌溉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质量,增加根系数量和分布,进而增强树木的抗旱性和生长速度。灌溉可以采用喷灌、滴灌、渗灌、地下水等不同方式,具体选择可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土壤等要素决定。
(3)修枝
中幼林修枝抚育是指对中幼龄林进行修剪和改善管理,以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增强森林的生产力和功能。主要包括造枝、短枝、抚育等。造枝是在中幼龄林树冠下部剪除无效枝条,留下中、大型有侧枝的主干枝和少量的竞争枝条,用于生长和形成新的树冠。重要的造枝方法包括外侧造枝、内侧造枝、顶部造枝、中部造枝等。短枝是指在中幼龄林的顶部,短剪顶自顶向下第一级分枝,以促进分枝长势,增加分叉,形成更强的主干枝。短枝可以促进树干同时长势,提高幼树主干的抗风能力。抚育是指对树木进行精心的修剪和整形,以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和形态美观。抚育可采用顶剪、导向剪、分支删除、分支削弱等方法完成。修枝抚育可以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和形态美观,改善森林结构和树冠空间格局,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功能。木材品质的提高也是中幼林修枝抚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4)补植
中幼林补植抚育指在中幼龄林地区域内补种或更新适合生长条件的树种,以填补空缺或改善树林的品质。主要包括选定合适的树种,进行规划、设计,选定合适的育苗地和苗木,进行苗圃管理和苗木培育等活动。首先,选定适合生长条件的树种。要根据中幼龄林所处的生境和地理区域,选择适合生长条件和土壤类型的树种,如松树、柏树、杉树等。其次,对中幼龄林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补植区域和植株密度,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其次,选择育苗地和苗木。要选择地势高、气候凉爽、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场地作为育苗地,进行育苗管理和培育。同时,选择具备健康、良种、优质的苗木,进行移植操作,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最后,进行苗圃管理和抚育。要对苗圃进行季节管理、排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苗木生长质量和成活率。同时,对补植后的中幼龄林进行施肥、灌溉、造枝、抚育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促使树木生长健康、树冠茂密。
(5)抚育采伐
抚育采伐又被成为间伐,中幼林间伐抚育是指在中幼龄林生长过程中,根据林木的生长条件和特征,科学有序地采取适度伐除、整形修剪和培育护理等技术措施,促进森林健康生长和提高林区生产力的一项林业管理措施。中幼林间伐抚育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伐龄,伐除低效、危险、病虫枯枝等,保留高效、健康的树木,形成完整的树冠和立体结构。同时要进行适度的疏竞,保证树木之间的空间,避免过度阻挡光照和通风,造成中幼林树木死亡甚至林火等灾害。中幼林间伐抚育还需考虑林木的种类和生态环境条件,采用合理的伐年龄、伐面积系数、选伐强度及伐后苗圃管理等不同措施,以实现中幼林生态目标。通过中幼龄林间伐抚育,可以帮助树木允许光照充分,环境适宜,发展健康,稳定生长,结果良好。从而提高森林的生产力,促进森林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间伐又包括了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和卫生伐。
①透光伐
中幼林透光伐是一种森林经营措施,通过适度砍伐林木来促进林分光照条件的改善,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和林分结构的优化。如果林分密度过大,导致光线难以透入林内,中下层植被生长不良,林木生长缓慢或呈现相互竞争状态时,可以考虑进行中幼林透光伐。此外,林分中出现较大的高差、树冠层错乱或树种混交度不高等情况,可能需要透光伐来优化林分结构,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林分的具体情况和经营目标,确定适合的透光伐强度。伐除的树木数目和规模应遵循森林管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林分优势树种的要求、生长潜力和生态功能,选择透光伐对象。通常选择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的树木或少数大树。透光伐应选择适当的季节,避免对生长季节和物种特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避免在大量病虫害发生期进行透光伐。在实施透光伐时,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伐木作业和工人的安全。同时,注意保护留下的树木和环境资源。透光伐后,对林分的生长、结构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以评估透光效果和经营成效。透光伐可以促进林分质量的提高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但操作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林分特点和经营目标来制定方案,并确保合理管理,以实现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②疏伐
中幼林疏伐的目的是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具体的林分特点和经营目标来制定疏伐计划并合理管理,以实现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当林分密度过高,导致林木间竞争激烈,光线和养分供给不足时,可以考虑进行中幼林疏伐,减少竞争压力,提高光照和营养资源利用效率。如果林分内出现不良生长的病虫害、畸形或劣龄木等情况,需要通过疏伐来优化树木的组成和结构,增加林分的质量和效益。根据林分的生长阶段、密度和树种特性,制定疏伐计划。明确疏伐强度、疏伐目标和疏伐对象,并务必遵循森林管理规划。根据疏伐目标和经营原则,选择符合条件的疏伐对象。通常选择生长劣弱、发育不良、密度过高或畸形的树木进行疏伐。选择适当的季节进行疏伐,避免影响林木的生长季节和生物特性。一般来说,冬季是较为适宜的疏伐时机。在实施疏伐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伐木作业和工人的安全。注意保护留下的树木和环境资源。疏伐后,对林分的生长、结构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以评估疏伐效果和经营成效,并指导后续管理工作。
③生长伐
中幼林生长伐主要适用于林分密度适中,树木之间有适当的空间和资源竞争,生长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在林分中,某些树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生长速度较快,林木的粗度和树干高度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中幼林生长伐。根据林分的生长阶段、树种特性和经营目标,制定中幼林生长伐计划。明确生长伐强度和生长伐对象,并遵循相关的经营原则。结合生长伐的目标,选择符合条件的生长伐对象。通常选择生长势旺盛、发育良好、优质木材产量较高的树木进行生长伐。选择适当的季节进行生长伐,避免影响林木的生长节律和生物特性。常见的生长伐时期一般是在冬季休眠期。根据计划,对选定的生长伐对象进行砍伐操作,确保操作安全和效果。注意保护留下的树木和环境资源。生长伐后,对林分的生长、结构和经济效益进行监测和评估,以评估生长伐效果和经营成效,并指导后续的管理工作。
④卫生伐
中幼林卫生伐是针对林分中存在的病虫害、畸形树木、死亡树木等进行的砍伐,旨在保护和改善林分的健康状态。当林分受到严重的病虫害侵袭,例如,森林病害和虫害大面积蔓延时,需要进行中幼林卫生伐来控制疫情扩散和减少虫害的危害。同时,林分中存在大面积或密集的死亡树木,积极清除这些死亡树木对于防止火灾、疫病的扩散以及维持林分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操作时根据林分的病虫害情况、畸形树木的分布情况以及死亡树木的程度,制定中幼林卫生伐计划。明确卫生伐强度和伐木对象,并遵循相关的防治原则。结合卫生伐的目标,选择符合条件的伐木对象,包括受到重要病虫害侵袭的树木、畸形树木和死亡树木等。选择适当的季节进行伐木操作,避免影响林木的生长节律和病虫害的繁殖。通常在疫病和虫害活动较为低迷的季节进行卫生伐。对伐木过程中产生的树木残余物进行妥善处理和清除,可以通过堆肥、焚烧或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继续传播。
(6)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中幼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抚育是一种采用人工干预的林业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和促进天然更新,来提高森林质量和产量,并实现中幼龄林向成熟林转化的过程。中幼龄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抚育的关键是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境环境,通过对林地进行改造,创造出良好的条件,来引导和促进天然更新。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首先,林分清理。及时清理林分中杂草或杂木,减轻竞争压力,为天然更新营造更为宽松的生存条件。其次,土壤改良。通过灌溉、肥料施用等措施,改良土壤质地,提高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再次,按地区播种。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地类型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树种,在合适的地区进行播种。如在山地和山脚地区种植松树,而在低海拔区域和河谷地区种植梭梭树、沙柳等。最后,划定更新区域。对需要进行天然更新的地区进行清理,然后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定向培育抚育,降低竞争压力,促进天然更新。
总之,本文综合分析当前森林抚育营林生产现状,在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中幼林抚育技术是否达标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中幼龄生长发育速度较为缓慢,自身的相对较差局部的小因素,就可能会对鳞部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升林木的生长质量,并注重做好林间结构的有效调整,增强林间的通风透光率,确保林木能够快速生长,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防风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