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猪相关养殖技术及具体发展趋势分析
2023-11-21吕科田
吕科田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生猪产业中,生态猪养殖是为了迎合人们对食品绿色、环保要求,逐渐产生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技术相比传统方法,有着更为明显的无污染、绿色环保的优点,生猪的喂养主要采用一些无公害饲料,同时在饲养中,也让生猪自由采食,确保每头猪都能够更加健康、自由地生长。通过生态猪养殖,不但能让市场对健康猪肉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喂养,还可以让养殖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有效减轻。本文结合当地生态猪养殖情况,分析养殖中的相关技术以及具体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相关养殖者提供一定参考。
一、生态猪养殖重要意义
传统生猪养殖中,一般对养殖数量较为重视,通过增加养殖数量,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但对于生态猪来说,实际养殖中对养殖环境、卫生情况、药物应用、饲养方式等较为重视,通过各项因素的综合考虑,将药物应用减轻,减少个体遭受的危害,利用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式,完成生猪的养殖。在这样的养殖模式下,还能减少环境受到的污染,同时将生猪品质提升,使养殖者因此得到更多利润。
生态猪养殖,不仅是为了显著提升生猪品质,更是减少了消费者健康、生存环境受到的威胁。生态养殖方法,是一种无公害、绿色的方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养殖,药物用量明显减少,可让生猪避免受到激素类药物威胁。传统养殖中养殖者会大量应用激素药物,这些药物会残留于产品内,人们食用到机体中,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生态猪养殖既可规避这种问题,还可减少周边环境受到的危害。
传统生猪的养殖,在各类污物、粪便的处理中,缺少一定科学性,随着时间推移,就会降低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而采用生态养殖技术,以往圈养方式由放养来代替,可以让生猪活动量增加,对猪肉口感的提升十分有利。在放养期间产生的粪便,还可用于土壤肥料,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如果采用圈养方式,在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下,还可将沼气池建立起来,将猪圈和沼气池连接,有效利用产生的早期资源,让周边环境污染问题减轻,最后使生态养殖目标有效实现。
二、生态猪养殖技术
近几年生猪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已经逐渐开始了生态猪养殖。对于生态猪来说,相比传统养殖更加复杂,其中涉及卫生、饲养、防疫等多个方面。每一个环节对猪的生长,都会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生态养殖技术,除了能确保生猪品质外,还能减少周边生态受到的污染,比如产生的粪便,要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通过沼气发酵等,还能使其成为作物养料,形成了高效的资源化率。在生猪养殖中,针对生态植物养殖技术进行探讨,同时了解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1、养殖环境管理
生态猪养殖对环境要求较高,尤其环境的卫生管理,会直接对个体成长产生影响。在这种模式养殖下,良好的环境是重要基础,对于饲养人员来说,要结合猪的品质特征、生活习惯,选择相应的环境,比如,可以选择一些资源丰富、适合放牧的区域。环境内部卫生,也要作为重点关注。因为生态猪猪群,很多时候都在户外放养,很可能遭受各类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果没有将环境维护好,会导致疫病发生率上升。在正常开始饲养时,养殖场的环境,要定时进行消毒、清洁,确保始终处于通风、干燥状态,这样能将疫病发生减少。猪场的废弃物,也要进行妥善处理。为了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猪场的废弃物,还可通过微生物发酵、自然堆沤等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将其用于牧草、有机蔬菜的种植,使环境受到的危害减少。
2、饲养管理
为了更好地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科学布局养殖场。场址的选择中,要确保远离居民区、风景区,和水源、自然保护区。和居民区要保持>1000m 的距离,距离交通干线也要>1000m,和产品加工厂、屠宰场、交易市场等地,要保证距离>1500m。选择的养殖地,保证地势平坦,有良好的空气流通,处于背风向阳的位置,还要方便排水排废。如果处于丘陵地区,最好选择阳坡,坡度保证<20°。在具体的布局规划中,要将生产区、生活区分开,污染道、清洁道也要将其分开。猪圈进行建造时,在整体朝向上,通常都设置为朝南偏西、偏东15°~30°。每个猪圈都要确保有一定间距,两个猪圈的纵墙间隔要≥7m,端墙间≥9m,围墙≥3m。在进行饲养时,除了要选择一些优质品种,还要控制好饲养密度。比如种公猪和能繁母猪的限位栏,分别为1m2/头、5.5m2/头,育肥猪的限位栏为0.8m2/头。实际的养殖规模,要和土地面积相匹配,生猪的年出栏量,要保证>1000 头。
3、食物饲料管理
生态猪除了自由放牧觅食外,还要对其饲喂饲料,这样才能保证摄入的营养更加均衡。在传统饲养中,大多数养殖者都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饮食饲养管理方面,一般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导致绿色养殖准则被严重忽视。另外,因为成本等因素,为了将成本降低,还可能选择一些价格低廉、质量不足的饲料。现如今,随着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在生态猪的养殖中,更加坚持健康、绿色原则,饲料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生态猪进行饲喂时,采用的通常都为有机饲料,然后将利于生长的营养物质加入其中,以此来有效提高猪肉质量,让生产出的产品更加健康、美味。在饲料的选择上,必须确保品种过关,选择正规的厂家,然后再使用草、菜、玉米等实施混合饲喂。为了对营养的需求进行满足,在饲料的应用上,可以进行多料配合,比如玉米粉25%~40%、谷粉25%~30%、瓜千粉10%~20%、花生饼粉8%~10%、米糠10%~15%、贝壳粉1%、食盐1%、鱼粉50%,根据每50kg 的混合料,加复合添加剂(100g)1 包进行搅拌,然后加入水对猪进行浸泡生喂。
4、水源控制管理
任何生命都离不开水,在生态猪的养殖中,水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水源质量,会直接影响生态猪,能否健康生长。在实际进行饲养中,饲养者首先要保证水源质量,避免水源被污染,水质量要定期进行检测,防止质量不过关的水,被生态猪饮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在实际的饮水管理中,可以将食盐有益物质加入其中,这样能将微生物滋生率降低,更好地保证饮水安全。
5、疾病预防措施
①强化卫生消毒
在生态猪养殖中,为了发挥出养殖技术价值,确保生态猪健康生长,必须将猪场卫生管理工作加强。猪圈内部的污水、垃圾,要定期进行清理,避免内部遗留剩余饲料等杂物。这些杂物集中起来,在指定位置进行存放,这样才能将好的环境营造出来。为了对卫生安全进行保证,整个居住环境,都要确保通风良好、卫生干净,还要提供充足的光照,通过减少病原菌数量,降低各类疾病发生率。养殖场的内部,也要选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在进行消毒时,要将生猪从区域内驱赶出来,然后通过清洁剂,对内部进行彻底冲洗。为了加强养殖场安全,还要将防治措施做好,比如对鼠类、蚊虫类数量,进行严格控制,按照相关法规,制定出对应的防治方法。免疫接种也要及时做好,通过这种方法,让个体疫病防控水平提高,使疾病传染概率降低,对生猪健康进行保证,满足生态猪养殖要求。对于饲养人员来说,也要针对自身知识学习力度进行加强,在养殖业的发展中,积极投身其中,发挥自身的力量。养殖者还要将良好的养殖习惯、科学的养殖观念树立起来,确保能够最大化,实现养殖效益。针对广大养殖户,也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确保每位养殖人员,不能对疾病发生、治疗等内容,做到清晰了解,及时掌握最新的防治方法,优化自我防护,以此有效预防各类生态猪疾病。
②重视中草药预防
生猪的养殖中,为了满足生态养殖要求,防治疾病过程中,需要对中草药的预防加大重视,以此将疾病传播减少,在整个防治期间,各种化学抗生素、合成兽药,要严格禁止使用,以此保证生猪,能够满足环保标准,确保生猪产品的品质。对于中草药来说,具有环保、绿色的特性,应用价值较高。通过中草药的使用,可将生猪免疫力提高,对其具体恢复十分有利,尤其在应用时,不会产生相应毒素。另外,在应用中草药后,还能将动物免疫系统提升。比如在猪的养殖中,可利用中草药,提高其特异性免疫系统抗病能力。在实际应用时,黄芪、党参、当归、穿心莲等,能够将诸抗病能力提高,使应激反应减轻。大青叶、板蓝根、麦芽和艾叶等,能够对呼吸障碍综合症进行预防。具体应用这些药物时,要与实相结合,根据养殖所需在饲料中进行施洒。如果有疫病出现,要及时利用相关措施干预,减少疫情的扩散。对于养殖人员来说,生猪检测要定期进行,发病个体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避免因为疾病因素,降低产品品质,导致养殖出现损失。
③进行免疫接种
生猪的养殖中,如果有疫病问题出现,会极大地降低猪的价值,这样就会导致养殖者,出现经济损失。所以预防措施,必须提前做好,多方法、多途径的避免出现疫情。直到目前为止,在众多疫情防控方法中,疫苗注射依然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与当地季节变化、流行病特点相结合,为了保证生态猪,能够实现最终的疾病预防效果,要将对应的免疫接种方案制定出来,没有经过授权的疫苗,禁止对生态猪使用。为了对保育猪、仔猪健康进行保证,相关操作要严格按照说明实施。进行疫苗接种时,固定不能太松或太紧,减少应激反应的出现。为了对接种安全性进行保证,每个接种个体,都要将消毒措施做好。实际进行注射前,相关数据仔细收集,了解猪积极的状况,如果有不良反应出现,必须立刻进行处理。对于兽医站来说,要将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在具体工作中,兽医站每天都要检查猪群,工作人员要加强防护,避免细菌在内部进行传染。其次,在实际养殖中,很多地区都将检疫系统建立起来,而兽医站也可利用此形势,将自身专业水平提高,为生态猪养殖,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在运输、保存疫苗时,需注意卫生防疫,减少交叉感染问题的出现,避免疫苗效果受到影响。这样才能发挥出疫苗价值,对生猪健康进行保证,满足生态猪养殖需求。
④科学处理病猪
生态猪养殖如果出现病猪,会因此产生严重后果,为了对其健康进行保证,要通过不同的措施,阻止内部传播疾病。首先,对于可疑病猪来说,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减少疾病的蔓延。其次,通过植物性药剂、中医措施,或利用其他自然疗法,对症状较轻的病猪进行治疗,随着疾病逐渐稳定,再将其赶到养殖环境中,对其健康恢复进行促进。为了对猪产品的健康、安全进行确保,必须通过相关机构认证,然后才能流入到市场销售。最后,一些无法治愈、病死猪,会对市场环境造成污染,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出现,要将无害化处理工作做好,比如通过深埋、焚烧等方式处理,以此对疾病传播进行阻止。另外,疑似传染病猪,或已经感染的病猪,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将消毒工作做好。整个运输期间,重视监管工作落实,避免病菌对消费者造成危害。患病的个体,要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如果有死亡问题出现,需立刻向兽医部门报告,根据相关规定标准,对病死个体进行尸体解剖,以此对生态猪产品安全进行保证。
三、生态猪发展趋势
1、立体养殖模式
随着生态猪养殖的不断发展,应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形势下,也逐渐形成了立体养殖模式。对于此模式来说,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养殖质量,还能实现绿色健康、资源节约的养殖目的,通过应用立体养殖,能够对当地生态保护有效促进。比如在此模式养殖中,猪食用青草后,产出的粪便,能够作为养分,促进草的生长,这样即可将良性循环形成,不仅提高了饲养质量、效率,同时也让自然变得更加平衡。
2、经济组织模式
随着时代迅猛发展,养殖生态猪时,通过经济组织模式的实现,能够确保养殖目标,从整体上提升,以往传统的养殖模式,转变成企业养殖模式。实际实行经济组织模式时,饲养企业要将养殖者个人素养、技术水平提升,加强每个养殖者的培训学习,确保能够将更加科学的生态猪养殖体系形成,以此有效保障个人、企业间的经济效益。饲养人员在此模式下,需要把养殖期间,产生的各类问题集中,然后找出对应的方案进行解决。对于饲养企业来说,在人员的养殖中,也要对其实际操作进行关注,此减少各类意外的出现。
3、发酵床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和正常饲养要求相似,具有环保、无污染等特点。此模式的应用,主要全面混合一些有磨粉功效的植物,使其能够将发酵功能物质产生,然后将其用到排泄的粪便中,以此来有效分解粪便,让优质有机肥产生得以加快。在农产品种植中,这种模式可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肥,被应用到种植生产。这样可将粪污造成的污染情况减少,还能杜绝因为粪污,而造成的各类疫病。使猪可以在更加优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
4、放牧种养结合模式
生态猪进行养殖时,通过与自然放牧形式进行结合,能够让自然资源再次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还可在实际养殖中,让生态猪活动范围得到保证。生态猪饲养中,采用的饲料大部分都源于自然环境中,都属于环境内产物,而猪产生的排泄物,也可以为这些作物提供一定养分,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满足绿色健康的要求,同时对猪的自然生长进行促进。所以,生态猪的发展趋势中,将放牧种养模式,和其他模式进行结合,处于重要的趋势,在这种模式养殖下,不仅能提高生态猪品质,还可以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总而言之,生态猪的养殖不同于传统饲养,必须更加重视其健康性,整个饲养期间,都要严格根据无公害、有机、绿色原则落实。同时在饲养中,要重视各类资源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情况出现。通过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让整个饲养工作不断完善,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让人们食用到更加优质、健康的产品,同时推动整个生态猪养殖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