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观察
2023-11-21王晓
王晓
(荣成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山东威海 264319)
肱骨近端属于常见的骨折部位,一般是由于间接或者直接暴力而引发的,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运动损伤等。骨折发生后,会对患肢血液供应造成影响,通常表现为疼痛和肿胀等。 同时,肱骨近端骨折还会诱发骨折畸形、 肩关节僵硬及臂丛神经受损等并发症。 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初期制动时间相对较长和关节僵硬等问题会使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以往常规的康复干预手段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康复效果并不理想。 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局部或者全身运动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加快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基于此,本文选择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该院骨科收治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运动康复疗法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骨科收治的56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肱骨近端骨折,且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2)所选病例均为单侧骨折,且肱骨头压缩的面积在40%以内;(3)知情并同意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1)严重粉碎性骨折;(2)伴有严重内科疾病或精神障碍者;(3)病理性因素所致的骨折;(4)合并动脉或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康复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26):男16例,女10 例;平均年龄(46.26±2.58)岁;骨折类型:摔伤5 例, 高处坠落上4 例, 交通事故7 例, 撞击伤5例,其他原因致伤5例。观察组(n=30):男17 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97±3.07)岁;骨折类型:摔伤6 例,高处坠落上7 例,交通事故8 例,撞击伤5 例,其他原因致伤4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疗法,即术后3 周开展肩胛骨和肩锁关节的主、被动训练;术后3~4 周开展不负重主动运动。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运动康复疗法。(1)康复疗法前的准备工作。在行手术治疗前,康复医师应提前与患者充分沟通术后开展运动康复疗法的重要性,并耐心回复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以使患者更加配合地开展康复疗法。 (2)术后24 h。 康复医师帮助患肢进行悬吊固定,并保持患者肩关节外旋前曲约15°,内收约15°,用软枕垫置于患者上臂处。 与此同时,由康复医师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对疼痛的敏感度、个人的耐受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并在得到患者同意和家属支持配合下于次日开展早期康复运动治疗。(3)术后48 h。由康复医师教授患者张手、握拳的正确方法和操作技巧,为缓解患者的担忧,康复医师可以详细告知患者此种康复训练对于促进肢体血液的循环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更加配合康复训练。 张手握拳训练原则上每日进行5~10 组,且训练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患者肢体的幅度和训练的量,以防增加患者疼痛感。(4)术后3~7 d。此阶段不仅要开展张手握拳训练,还要在不增加患者疼痛程度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腕关节的主动屈伸训练, 每组训练为25~30 次,每日训练3 组;同时,在患者耐受情况下,同步开展患肢上臂前屈上举被动训练,每次持续10~15 s,每日进行2~3 次训练。(5)术后2~6 周。术后2~3 周,可去除吊带,并全面开展屈伸肘关节主动训练、耸肩训练,每组30 次,2 组/d。 术后4~6 周,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开展钟摆训练,每个方向训练15~20 次,2 次/d;站立位的前屈训练,每下保持10 s,10 下/次,3 次/d;内外旋训练,15 下/次,2 次/d;肩外展外旋训练5 下/次,3 次/d。(6)术后7~12 周。 嘱患者于术后6 周到院进行X 线片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及骨痂形成情况,帮助患者调整运动康复训练的方法,同时指导患者可适当进行游泳训练、肩关节前屈外展肌力训练、负重后的耸肩训练、滑轮的牵拉训练等。 同时应嘱患者训练的循序渐进性,以便最大限度促进肩关节功能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征。 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在影像学下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临床骨折愈合判定为患者局部没有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且没有任何异常活动; 影像学下骨折完全愈合判定为经过X 线检测显示骨折线已经近似消失或者完全消失。 (2)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2]评定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该量表共包括5 个维度,共计35 分,即前屈角度5 分、肩关节功能10 分、疼痛10 分、前屈肌力5 分和患者满意度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肩关节功能越佳。(3)并发症。包括愈合畸形、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等。 (4)临床疗效。随访12 个月,根据UCLA 综合评分对其治疗疗效进行评定。 其中,UCLA 综合评分≤30 分为优,UCLA 综合评分20~29 分为良,UCLA 综合评分10~19分为可,UCLA 综合评分<10 分为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后临床指征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下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结果比较[(±s),周]
表1 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结果比较[(±s),周]
组别骨折愈合时间 影像学下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对照组(n=26)观察组(n=30)t 值P 值9.76±1.07 8.46±1.25 4.146 0.000 10.79±1.17 9.94±1.05 2.865 0.006
2.2 两组干预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UCLA 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UCLA 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干预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干预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前屈角度干预前 干预后肩关节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疼痛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26)观察组(n=30)t 值P 值2.19±0.37 2.11±0.23 0.985 0.329 3.79±1.51*5.02±0.58*4.128 0.000 4.12±1.34 4.05±1.17 0.209 0.835 8.11±0.62*9.47±2.25*2.982 0.004 5.43±1.32 5.12±2.02 0.668 0.507 8.34±1.09*9.62±1.08*4.404 0.000组别前屈肌力干预前 干预后满意度干预前 干预后UCLA 总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26)观察组(n=30)t 值P 值2.29±0.42 2.21±0.69 0.514 0.609 3.67±1.23*4.61±1.08*3.045 0.004 2.31±0.57 2.18±0.56 0.859 0.394 3.96±0.35*4.71±0.82*4.330 0.000 15.42±2.25 15.36±2.41 0.096 0.924 26.95±1.52*34.16±2.05*14.753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肱骨头坏死1 例, 内固定松动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出现愈合畸形1 例,内固定松动1 例,肱骨头坏死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3/2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7,P=0.524)。
2.4 两组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 论
肱骨近端骨折极易影响患肢血液供应,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肱骨缺血坏死、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4]。 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肌力,以防肌肉萎缩等[5-6]。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理念的普及和发展,术后康复越来越受到医生与患者的青睐与重视。传统的康复模式内容相对单一,且没有针对性,不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运动康复疗法是新兴的康复理念和方法,相较于传统康复模式,运动康复疗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能够更快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愈合[7-8]。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下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其主要原因为:运动康复疗法是建立在早期康复训练基础上的,此种疗法可以根据患者体质、骨质等调整运动进度,并根据骨折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的强度,真正做到循序渐进,更好地帮助患者患肢功能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必须保证关节的活动范围练习与肌力练习同步,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因关节软弱、不稳定而引发损伤性关节炎。 传统康复模式中,患者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康复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训练过于用力,从而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9]。运动康复疗法则更注重有计划、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增强患者训练的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提升康复训练的优良率[10-11]。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联合运动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前屈角度、肩关节功能、疼痛、前屈肌力、满意度及UCLA 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世茂领[12]、丁小方等[13]的研究结果接近。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运动康复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本次研究对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运动康复疗法能够消肿止痛,减少或避免韧带、关节囊发生严重粘连,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中开展运动康复疗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恢复肩关节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