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大桥深水区桥塔墩基础围堰法施工方法分析

2023-11-21王李佳

运输经理世界 2023年23期
关键词:围堰环节监测

王李佳

(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同高速公路分公司,山西大同 037000)

0 引言

在桥梁工程项目建设环节,河水冲刷会对桥梁结构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承台钢围堰结构施工非常重要。水下环境比较复杂,水流速度会对水中承台结构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不同位置上水体的深度有很大差异,应用水中承台钢围堰的结构也会有所差异,在符合跨河大桥建设要求的基础上,降低承台围堰基础结构的施工成本,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

1 钢围堰施工注意事项

在钢围堰现场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和控制,做好结构性能测试,提升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参数符合桥梁建设要求。钢围堰结构施工之前,按照方案要求,做好现场的细致分析,掌握水文、地质等参数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顺序,进而可以有效地提升现场施工的总体水平,避免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对于钢围堰结构施工来说,应加强垂直度、平面位置、封底、混凝土标高、内外水位差、水流速度等控制,做好测量工作,使用普通光学测量仪器等监测、掌握各项数据信息。

2 工程概况

某公路大桥项目的长度为680m,上部属于连续钢结构类型。两边的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设定。根据公路一级荷载进行设计,通航达到Ⅳ级。根据10 年一遇设计洪水水位,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该项目主桥的1#、2#柱墩承台按照整体式设计。在桥梁所处的位置上,采用溶蚀、侵蚀岩溶地貌形式。该桥梁要跨越河流,两岸坡度比较陡,地势如果发生较大的变化,地面标高为218~372m,地质条件为第四系,植被发育比较完善,崩塌、滑坡、坍塌灾害发生率较低,地质条件相对较少,岸坡稳定性比较好。考虑到桥梁基础施工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承台尺寸相关参数的基础上,针对1#、2#墩承台采用双壁钢围堰结构紧凑施工。其中,围堰的厚度参数为1.226m,1#围堰部位水深11m,2#围堰水深19.8m。对于该围堰结构来说,采取分节段的施工方式,加强现场布置和控制措施应用。

2.1 围堰平台拼接

围堰平台系统主要包含分配梁系统、连接杆系统、钢管桩系统以及支撑等系统。在现场设计中,应用钢管桩作为主要的平台支撑结构,达到结构平台的使用效果,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拼装作业。首先,将桩基作业平台拆除掉,再应用钢护筒的中线布置围堰拼接平台。在拼接过程中,应用钢护筒支撑结构施工,以免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2.2 施工系统布设

2.2.1 悬吊下沉设置

在下沉装置的设置中,主要组成部分是千斤顶、钢绞线、分配梁、扁担梁等结构。在该系统内,各个部件的作用都非常重要,所以要重视各个结构部分的分析和控制,尤其是在钢围堰吊装中,选择合适的吊点,下放钢筋笼,满足现场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吊装、施工现场如图1、图2 所示。

图1 吊装现场

图2 施工现场

2.2.2 围堰下沉拼接

在钢围堰结构加工中,采用分块的方式进行,做好各个结构部分的验收工作,而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焊接处理。具体操作环节若存在水平或者竖向偏差,应进行分割处理,确保各个结构段符合设计标准。在围堰拼接的作业中,焊缝采取满焊的方式进行,间隔1m要设置加劲板,以达到结构施工效果的要求[1]。

2.2.3 导向装置安装

在围堰结构施工中,做好导向安装非常重要。该工程的导向装置主要采用标准的工字钢材料制作,同时在上游段与下游段分别设置。上游布置3 个限位器,下游则需要布置4 个。结合设计方案做好滑轨装置安装,通过轨道让围堰精准下沉,达到规范的安装点。3 个限位器应该布置在滑轨中,预留2cm 空隙,从而减小摩擦力,使得项目运行正常。

2.3 围堰下沉与着床施工

下沉与着床是整个钢围堰结构施工的关键工序,严格执行工艺方案进行,分段下放、拼装、支撑施工,确保结构达到稳定、安全的标准。

2.3.1 首节围堰下沉

不曾想,蹲地上的权筝老爸权头一抬眼看见何东走了过来,“腾”一下站了起来,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一个耳光子扇到何东右脸上:“都是你!”他先下手为强了。

在首节围堰拼装工作结束后,开始进行悬吊系统的检查与验收。应用千斤顶把首节围堰的结构提升到作业平台上部5cm 的位置上,并且检查螺纹是否存在损坏的问题。首节钢围堰达到规定部位,与水面保持平衡,开始进行渗透检测。同时,还要复核该结构的尺寸,不会给后续结构的施工作业造成负面影响。对钢围堰的安装高度进行控制,超过水面5m 左右为最佳。为了使各个结构的连接效果合格,具备较高的整体性,在首节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后,应将其超出水面2m 左右,达到连续施工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钢围堰下沉到设计标高部位后,就要停止下沉。在该环节对刃角进行检查,准备详细资料,掌握现场施工数据信息。在钢围堰下沉与着床的环节,将相关结构吊装到指定位置,而后分别进行封底处理[2-3]。该工程在221.6m 标高部位设置了标准的连接孔,倘若水位超过该规范值,则需要停止施工。并且在施工期间,安排工作人员对钢围堰进行观测,查看是否出现变形情况。

2.3.2 其他节段接高

针对其他节段接高操作,需要在河岸上进行拼接处理,同时明确节点的对接参数,而后在第二节围堰操作时,采取吊机将其运输到操作平台施工。在现场拼接施工中,在外圈的空间中安装挂篮装置,作为施工平台使用。在现场焊接过程中,严格执行焊接工艺方案,焊缝位置强度合格,没有发生焊接缺陷等问题,且不会出现渗漏的情况。同时,在每片围堰安装的环节,应达到整体平衡的效果,并且应将底节舱内的水分抽出,加强隔舱内水位的控制。在围堰上标记好高度,第二节围堰施工后,即刻下沉着床施工。具体操作时,采取全站仪进行定位,明确钢围堰定位参数,使其达到整体结构平衡性标准。下沉环节达到垂直度的要求,且现场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减少偏差出现。同时,在现场还需要做好卷扬机布设。操作时,两侧同时收紧,从而使下沉、着床的整个环节都能满足平衡性的要求[4-5]。

2.3.3 内支撑设置施工

在内支撑施工环节,在围堰上部结构距离大概1m的位置布设支撑体系,主要组成结构为支撑钢管。在底部应布置牛腿,通常应用30cm 工字钢制作,与围堰采取焊接方式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在现场施工环节,确保内支撑与围堰轴线对正,没有偏压的问题,达到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4 封底混凝土施工

2.4.1 材料控制

由于深水区域作业对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该工程混凝土坍落度设定为20cm,砂率为45%左右,各方面性能符合标准。在封闭操作前,应对现场冲刷的情况展开检查,确保各方面的施工参数符合项目需求。

2.4.2 施工前期处理

对于该桥梁项目的实施中,1#墩下部标高部位上,由潜水员进入内部查看,了解水下地形条件,并进行缝隙的封堵处理,然后开展清淤作业。2#墩应用抛石法开展作业,进行底层封闭施工,符合设计标高要求。对现场施工各个环节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底部与河床的情况,消除间隙,使整体结构浇筑施工合格。

在该环节施工时,需要布设施工平台,同时按照方案设计要求安装导管。该工程设置22 个施工点,并且以5 根导管作为一组进行作业。在具体的布置中,遵循如下原则进行:一是半径按照5m 进行布置,每个部位的浇筑作业都能顺利进行,以免产生严重的质量缺陷问题。二是导管的设置要位于钢围堰的外侧进行并列部署,提升混凝土的防渗性能。三是对导管和外壁进行控制,保证混凝土材料的流动性合格,以免造成施工效果不达标的问题。

在封底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中,按照从周边向中间的顺序进行,下游设置5 个导管进行浇筑作业,并且连续性浇筑施工,实施结构封底作业。施工期间,针对导管不能延伸到指定位置区域,采取补充浇筑方式进行处理。此外,在相同导管浇筑期间,需要做好浇筑时间的控制,间隔时间在0.5h 以内,达到结构的整体性标准[6]。

2.5 双壁钢围堰拆除

2.5.1 双壁钢围堰水上切割

对于该工程项目施工来说,双壁钢围堰承台标高以下不拆除作业,使承台结构的整体性合格,具备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他部分则应该在冬季枯水期拆除。在围堰结构的拆除中,每层分为16 个单元箱体分解处理,单个结构重量在10t 左右。在切割阶段,为提升安全性,主要用分层拆除方法进行,以氧气乙炔进行钢筋切割。

2.5.2 围堰起吊

起吊作业开始之前,应做好钢围堰平衡性检测,防止发生倾覆的情况。吊点的布置应该采取对称的方式进行,最后一个结构拆除后,起吊完成时,由潜水员拔出螺栓。在现场起吊作业中,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周边人员安全,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在现场施工中,对受力点进行检查,一旦存在任何问题,要立即停止施工,并进行调整,使项目施工可以顺利完成。将起吊结束的钢围堰,平稳地放置到平台中,然后运输到岸上[7]。

3 变形监测作业流程

3.1 变形监测设备

在变形监测开始前,先准备好监测设备,主要包含全站仪、钢卷尺等设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监测工作,掌握现场的变形数据信息。监测人员掌握操作的方法,了解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且做好现场各项参数记录工作,如荷载、水位、温度、降水等,为变形结果的分析和控制提供基础。

3.2 变形监测外业数据采集

在该工程变形监测的环节,每次监测选择J1 点、后视点J2 点、校核点J3 点,每次固定监测人员,执行操作规范和标准,以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误差过大的情况。全站仪在监测环节,选取最高仪器点位,测量3 次仪器的高度平均值减去1mm 为仪器高。通过全站仪掌握现场各项数据信息,每个监测点平均计算坐标参数,并通过数据记录形成三维坐标信息,在相应编号上记录监测点数据。在监测过程中,固定人员、设备、测量方法,消除任何操作上的误差,保持相同的测量条件,提高外业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具备较高的利用价值[8]。

在监测过程中,严格控制工作频率,基坑支护施工阶段,每天1 次;支护施工后,每2 天1 次,连续监测30 天;后期每3 天1 次。监测环节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应增加频率,通常为每天3 次:其一,监测数据超出设定的预警值;其二,数据变化比较剧烈或者速度增大;其三,上游水电站放水期或者放水后;其四,洪水期或者洪水后;其五,钢板桩、内支撑存在变形的情况。

3.3 变形监测内业数据处理

在外业测量各项数据之后,将监测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内业设备中。组织人员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填写在监测表与垂直位移监测表内,计算每日的变形速率以及累计变化的数据,从而获得相关的信息。

在该桥梁项目的监测过程中,各项数据都没有超过预警参数值。每次监测工作完成后,都要立即处理相关数据。如果发现数据异常,或者存在影响结构性能和质量的因素,应及时采取修正处理措施,上报相关机构和人员,解决数据存在的偏差和问题,避免产生严重危害。

4 结语

该工程采用围堰法进行施工,通过现场监测发现,各方面的参数满足建设要求。基于工程质量与安全层面分析,在类似工程建设时,应当加强桥梁塔墩基础围堰技术选择,并且做好技术的应用控制与现场管理,为桥梁项目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围堰环节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大型充填沙袋在围堰中的应用及造价分析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高低异型刃脚钢围堰设计、侧卧组拼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新型钢管桩围堰设计与应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