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外心脏按压”章节教学设计
——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为例

2023-11-21张祜杰

科教导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心脏思政教学

王 艳,张祜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 广东 深圳 518107)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引起全身血液循环中断、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发病率约40.7/10 万[1]。其中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占80%[2],存活率仅1%左右[3],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徒手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cuscitation,CPR)已成为抢救CA 患者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最有效的手段[4]。CA 抢救黄金时间是4 分钟。据统计,第一目击者对OHCA 患者实施CPR 率仅2%—5%,有必要对公众进行规范化培训和推广CPR。

大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学习、理解和接受能力,且传播能力强、传播知识范围广、施救意愿强,在高校建立完善的CPR学习和培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5-6]。2021 年12 月7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肺复苏研究所成立以来,已向深圳包括学校在内的公众进行多次CPR 培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教研室于2023 年起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针对非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社区与家庭急救”通识课的公选课,并在课程中设置了CA 理论课及CPR 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大健康”“大急救”意识。现将“成人胸外心脏按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一总结,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启发。

1 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本节课教学设计尝试采用PPT 教学及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该节课的实践课教学。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CA 的识别、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流程。②能力目标: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评估CA病人,规范、熟练地实施成人胸外心脏按压。③情感目标:社会生活中,在遇到有人发生CA时,多一份救护责任和自信,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场救护中。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CA 识别、心脏按压操作要点。带教方法:①原理讲解;②标准动作示范;③错误动作示范;④课堂分组训练。难点:心脏按压的原理。带教方法:①播放动画视频;②融入物理学等知识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用案例导入、互动式、提问式、图片、动画、视频、实操等多种教学手法,并融入思政元素,使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机统一,让学生学知识、学技能、学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成效。

2 案例导入,引人入胜

2022 年5 月24 日一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物业工人因不小心触电出现CA,命悬一线,经校区师生现场心肺复苏序贯以我院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院内医护团队的接力抢救,其生命被成功挽回。本节课应用该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进行导学设计,可与学生的生活认知形成有效对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课堂的激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除此之外,CPR 操作前的重要环节是CA 的识别,而CA 识别时需要判断环境安全。此案例的引入,可以通过触电者所处环境是否安全的评估加深学生对环境安全评估的意识,比如是否有毒气泄漏、是否涉及交通安全、是否在溺水环境或火灾事故现场等。

3 数据展示,扣人心弦

绝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学生生活中可能从未或很少遇到CA 的病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学习CPR 的积极性。然而,《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19》指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4 万[7],但我国CPR 存在“三低”:普及率低、医务人员向家庭成员传授率低、OHCA 患者复苏成功率低[8]。因此,在案例导入后立即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我国CA 的流行病学数据,通过数据引导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CA 并非小概率事件、学习CPR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健康背景下时代赋予学生的使命,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此节课的兴趣和使命,让此节课的教学活泼而不失庄重。

4 视图穿插,融会贯通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没有太深的医学专业基础,对于医学知识的理解小到动脉搏动位置的寻找、胸廓起伏的判断,大到高质量CPR 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课程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给图片、视频赋能,采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源结合现场模拟人讲授喉结的位置、胸锁乳突肌的位置、颈动脉搏动的触摸、胸外心脏按压点的定位,给学生更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

高质量的CPR 是所有复苏措施的基础。本课程设计了关于CPR 按压原理的动画播放,通过动画中CPR 作用原理及不规范CPR(如按压过快或过慢、过深或过浅、是否充分回弹及按压是否尽量保持连续等)对复苏造成影响的演示,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从原理上关注高质量CPR所要求的“四度”,即:速度(100—120 次/分)、力度(按压深度5—6cm)、回弹度(充分回弹)和连续度(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以上教学设计,符合对非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可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5 错误示范,相得益彰

CA识别的常见易错点包括:未对环境进行评估、未进行呼吸/脉搏判断、评估时间过长或过短;心脏按压操作中按压者常见的易错点包括:姿势、着力点、按压深度、频率等。以上易错点可能导致CPR 质量低,影响患者的预后。如果只对正确动作进行讲解演示而不辅以错误动作示范,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错误动作的认识模糊。本教学设计导入示错教学法,在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错误示范操作,并展示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顺势引导,帮助其寻找出错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及时、直观地了解到在学习、实践中产生错误的根源,纠正学生认知、方法、习惯上的错误,减少或避免错误动作的发生,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并寻找解决错误问题的有效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详见表1(p115)。

表1

6 思政融入,潜移默化

2016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社会急救参与最可能的重要储备和来源。2017 年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大思政”格局下,把握高等学校教育发展态势、构建卓有成效的实践育人体系、在实践中实现思政教育,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9]。

教育具有时代性,榜样教育可将时代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榜样教育,并依托榜样教育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10]。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案例中的身边的榜样力量,弘扬新时代精神,帮助同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非医学专业人员在面临CA 患者尤其是陌生人时,可能会有“应该由专业医务人员急救,与我无关”的潜意识,影响救助的主动性。该节课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同学意识到掌握胸外心脏按压技术的重要性,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通,将“敬佑生命”“快速反应”“勇于急救”“无私奉献”“尊重科学”“隐私保护”“知行合一”“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通过相关的思政素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 节拍律动,一气呵成

标准的心脏按压节律对于初学者可能难以把握及形成较好的记忆,且各操作要点上容易顾此失彼。本节课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模拟人上进行训练,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示范、点评、矫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学生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过程中通过播放100—120 次/分的背景按压节拍旋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触等感官系统,引导学生规范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训练。

8 口诀总结,言简意赅

为了便于学生深化记忆及课后复习巩固,笔者总结了成人CPR 口诀如下:评估环境保安全,呼唤拍背或推肩。呼吸脉搏十秒看,一旦确定立即按。按压前要定好点,乳头连线之中间。双腿分开与肩宽,手指交叉翘指尖。重力通过掌根传,与地垂直肩肘腕。五六厘米后回弹,三十比二五循环。减少轮换之中断,发现室颤立即电。心肺复苏第一站,做好接力等院前。

通过口诀将本节课内容做一小结,并为下一节“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课程做铺垫,引导同学预习下节课内容及调动下节课学习的积极性。

将急诊急救与教育融合、强化校园急救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具有一定的急救能力并在需要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我院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推出的“家庭与社区急救”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大急救”意识、提高CPR 技能和急救自信、增强团队意识、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由于本节课系针对一般情况下的成人CA时心脏按压技术进行讲授,对于儿童、孕妇等发生CA 时的CPR 技术,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的课堂临结束时做了启发,并引导同学课后积极查阅相关知识,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猜你喜欢

心脏思政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心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